床头上的标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6:50:02
床头上的标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xYkn#J0# ,#oD\R)R+%|qT/_!_u ,oN-U_U}uwߒ]弛3M{ox?٩z+Q*I㵺3o~oujԤF>ݒ[*i@ﯩ5YZ0\NәnܕEq5v'tU+w^%:Ş \F?j?ɟcM/1T‹V7ԵST'b[qtYeytaL]6T)c?ږKŦWz+zkPH; QӉ K'\rҶ@λ6mJ_r+M KGw`dy'2H UK .1b߫^xq-fk7OMp0*+ˏR66U_ ]^' > =Y) v׹P[&Ѡ(DuCջA1j@ 6\]/  F*Jdא!.]lłF?c+ A>EN(Vd-A.ڈ"ZyA6i>d›w?[yᬌsQk\'0tNk~9Jr[IC^7{>sNhXw Xú ~))t*˭n:uxH-g{ݚ@"mp'e Y(,_Ђ&gLղ8g#s(HdUSd!ʀyDie8O!^|@; *r_|F|<,:1QhT &-k2O0ex<~t^Abot̑FޫS#DPnԄiTPKER w+rKQVtD?͐FcIt"vnz>û3v_Ьja+r 2# b$pI6q(3L'X> %iT= k[h9STT!%*IcX &gL+.[Gs/W%g84&ᭆ+|8qR~BeX@CZbrȀQey!KRUY(SY`E6-0t,CMԭ]{5CG2O\R ![QD?l,CY_vȹ=< { ~Sg\0e'*;αp, z/;deqF?UO^VIw^PO\$Nz3Butdq߷!?QaFa`iz Rx 2 XYծhddNMN`!T)'0 ՠ;zfTc͔4s0:B8$R-6WƂjL0 *|#n.#mP:xicOrnÌ؊)(DRN?^G^ C4V萿.-$?" gSn1Z衡sqU.#԰{; ~?Y uJXr $$JeO&Ln/hrvnH/C4z@gᆥ.ļ!rP=?5X?,40obCT!|BT]MbF5o`b`og`tuKQŤd.j?p;pYA>,|L5; `NpzolvD]φ7e#Mf7)0Lӻ&zvh.vC wǷ}~ zǟ\W'aructE#Eo ǻ6E^PkHTlLJ@"| vP(^4?+nlܖ٥0_~Li~q,IZ̦euĘlr@ s.2:*.MJ8].d]w#x! ^a|6YwmVF  C~!BFB&$gj…o#naz :<;s]yd4>f:x;|+^ $9:'Tƈce|wѻ3|)9 C$6{ ]X4%Ր:-Hmz4Y]FK5 =kV7LI@|w:K(mAiy,n0» h{5r~^jdrVwCp?8%~EY \]|9 :Nw'hMdN@W/" {;WaӯL $O_3BW{$6p*K#.>gO+2пP

床头上的标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床头上的标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床头上的标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比希是德国化学家.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立志做一名化学家.因为从小心里就有一团理想之火,所以他学习非常自觉.他十九岁完成学业,并得到了博士学位;二十三岁就做了化学教授.
李比希曾经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氯气,这样就能提取出海藻里面的碘.但是他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着一层褐色的液体,收集起这些液体,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复做这个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种液体是什么呢?
李比希想,这些液体是通了氯气后得到的,说明氯气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于是,他在盛着这些液体的瓶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氯化碘”.
几年后,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读完懊悔莫及.原来,论文的作者,法国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样的实验,也发现了那种褐色的液体.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没有中止实验,他继续深入研究这褐色的液体有什么样的性质,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什么异同.最后,他判断,这是一种还未发现的新元素.波拉德为它起名“盐水”.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名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关于溴的论文.
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从此,李比希更认真、更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有一次,他到一家化工厂考察.当时工厂正在生产名叫“柏林蓝”的绘画颜料.工人们把溶液倒入大铁锅,然后一边加热,一边用铁棒搅拌,发出很大的响声.李比希看到工人们搅拌非常吃力,就问工人:“为什么要这样用力呢?”一位王长告诉他:“搅拌的响声越大,柏林蓝的质量就越高.”
李比希没有放过这个问题,他反复思考:搅拌的声音和颜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回去以后,他就动手实验,最后查出了原因.他写信告诉那家工厂:“用铁棒在铁锅里搅拌,发出响声,实际上是使铁棒和铁锅摩擦,磨下一些铁屑,铁屑与溶液化合,提高了柏林蓝的质量.如果能在溶液中加入一些含铁的物质,不必用力磨蹭铁锅,也会提高柏林蓝的质量.”
那家工厂按照李比希的话去做,果然提高了颜料的质量,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
本文的四个特点:
1.别具匠心的标题.
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精心的选材.
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
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
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4.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李比希做了一个实验,反复试验后结果一样。在一篇论文中他发现自己的实验室错误的,十分懊悔。从此以后变得更加严谨,最后取得成功

李比希做了一个实验,反复试验后结果一样。在一篇论文中他发现自己的实验室错误的,十分懊悔。从此以后变得更加严谨,最后取得成功。

床头上的标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一成一败”的两个小故事。课文以别巨匠心的标题
和巧妙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要求自己“更认真”“更严谨”的化学家形象,让我们明白只要不断吸取教训,就能迎来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教学本课时,我将阅读的过程真正教给学生,如:预习内容的交流、疑难问题的解决这两个板快的设计,就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预...

全部展开

床头上的标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一成一败”的两个小故事。课文以别巨匠心的标题
和巧妙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要求自己“更认真”“更严谨”的化学家形象,让我们明白只要不断吸取教训,就能迎来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教学本课时,我将阅读的过程真正教给学生,如:预习内容的交流、疑难问题的解决这两个板快的设计,就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预习开始就与文本产生直接对话,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在自主合作与交流中得到了解决

收起

李比希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一种“气”,就为它命名,但是在后来他知道他错了,并且及时改正了,又帮别人提出错误

打是上来看的离开 加萨科技觉得龙卡及撒娇的角度来看就离开

李比希做了一个实验,反复试验后结果一样。在一篇论文中他发现自己的实验室错误的,十分懊悔。从此以后变得更加严谨,最后取得成功。

李比希做了很多实验,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终于在一篇论文中他发现自己的实验是错误的,十分懊悔。从此以后他变得更加严谨,最后取得了成功。

李比希通过一个上面写着“氯化碘”的标签,认识到了自己对科学的态度不够严谨、认真,所以,以后李比希更认真、更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