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中,庄子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5:42:36
《寡人之于国也》中,庄子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xVmrHʹ{lv/ |/AaAƶڣ$ӣѯ\a_kdL(F~OOErŪ$*u6bj73?YMf^T%S2%bURZ? |8=9Uhs/LxlM.J^]*U-lƟm_zH{&ġo`LBob:"HENVry-i9`%",àc4^ 0/ jb[./ghv ] ucBO]U.raAtm Pl2cyvy iP48BzCh#ͩx+‚;/Iv<6 fT}5ߑ0ETm]ҺW E>X%e wiZ c' [qG g%z-ڋ?m\1J#6j|S#-! {F'6jµHw{U(oM@mV_uz8#Z5^ ٤hӢ6 ;]RJ_c8( ;T67>P|lEFihj 0$1 l\ ӈ9p#K#YX&n ܠ=,pҍ99ܤl᭣ЙW֍ZK>u1Gڦ@3d'zSCm<[Y%E=|4Gy_vGy?H "spoLz QVMZLt?^k?"(3iFk Vgٲituy~GZP-dƖ_a:4]F;7_m:\-oD?OoۿQq

《寡人之于国也》中,庄子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寡人之于国也》中,庄子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寡人之于国也》中,庄子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