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意思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4:30:00
《凉州词》意思解释
x[r+q eIQF$@  WlA_4]O >pFwgs/_?#y=3yVBO_]^ˍ:j8ٴzv^mZM&+ζ<7͹ױt^u#]yw]TSz{|wiH>ꗂsP DŽE@cArk/)>hp3 5rZz Ri8:%N#3.U^͎X0ܡ ga].%4gTepր%@+u{,UST/ue/6 {WEҝtFkǰ'D}q;=V$N07"!hB 4pG1+$mj>6cmh[%JiLuF)!xP 9ݍ3ߪfw{2Jϼֵw5`F>3kgQ)9`*(pvj᭚;\asDm ՗M?rMF4njѩDyi$vfFRwatY0܎-8fjHDOW,_S‹1BfzL%gwG>{,RI{aSr1=pɝP G!{ ]`aNQ`d(bo:'C }<2Wx:3ݪ " |x^/ء|,ϓ`{ǷeE]ޣ6f,Ve1#HJ0x`*1~ƞ%wkDe GۙȢzTVzb>.>7?7ç5HbgHLbs؝oxsO`p2Hk$u jUHP1S 0z4fGd.fuP夃S OU^1mYWY *XEޡ f).I/0Q%$3Z"R犉P6k@]?ĩdM'}1)˗RU2Ja1o_ 5oξi~CU#q_\k\!_gd1ۂ=tӉ7u!_rI΂P]HPpvItw~wZ$ ]>|Qs{S?$X`Q|btH/V, =] U~ԓ og& ݷyw@UF]oVJR1D \E<Ē_3(\>qea! gA$~LksuHƚcD58Yϱ\xYff,l\Zj399-@~5E}5~5,ST蜹3{CRiR]B.\vTbjDbSv#/Q6Vi^Mn%wO3 r'%xJodT%0d䲄/fRS;k. p,8;E's{<$ ~t>{^ts5Y:Oy~R"] "(V!ԩO~H+aS/]N%Ej 2?ܯxJԒ}G U.0e␩{(`\OKs|m3{%,M2ݘF}{܈e} o._*,}K' n/fH J9=Sa0S#{B jՄzG/i)%uK4+ 9CAu1]PQފ0MD խ@[ oUbgЂdzu"SXx"ț")W$4ـ'M8e '5*!yOîRjB?EVW;{3>&;ZW&?cz~!0wڜO\#}/74zN{wu[)tCSfثe:2U1ɺ}n>MI vEX |@.0$_ KʀϵJhz"LNSYR3Ia>Q֍ݨؽ{v7f}GA8FKRrQɒ;x»ps}Я&r9l@ ;>S a4.NWŴZQH*+5( `G 2Jq,E] Jpt2K̭,qGpn>q<%` jXEt1R3%_?R?Fu+8؜aufU{ݗڗ 1XziƒCR8'CLg-l/;_#:n[ZHT FM:G@#?eb'y=!1ռ}+GmmМ3BA~D=a Tʜm;9b^"0 +OZ#R*a; R=*b}Sg'!C\&rubIoЅ{ 8su7/}uER<z.CRA߉u`"nh/ %T^x O"/.eL7G3HζjE;v@*xF]UW`tB};v"gZsrGwh3:k{qr+8vm8nQOT+hfXow&W3cUJGnd1FzS8$g۱Pߋ46BݣcPp`Lbn&7Ohx="i(ӯ*ѪSDܹSqfX)zHã/;1Y;{p>[TyDrk^݋̣,oQ7 \ Ͱܹ]_ߘ^EkX GCۚ۫}YyCa߆mʘH;|Ḿw+"0j(O3b:Րr!ɋw4{t# Hȯ?:kKipŦuWiԱɥ-4eT%SEGe{")yQثg@ ѭSIّ3ȫHn9힞dUc @?6,^ fd;#QwG ľȓ]!] -"aҕsB/[]<ʜYU -R]ЅX|a*Ii$[l@.(DXAȻ_}}3& }Uy=?UxN9l0 s;ͨ3:8`}fW bH0B%Xw IsC𣊞{FoTVI??]ipw`ÙN -X]I9mt7^wͭnoZNt Ӊ)a67*ń1o̖bUk 72A<l~8}4a +A ^)4K`'34L1s&p4r K _,zo̼${jq!(v!k1'{v xHQVFW~x75ACvM#ukX°Y0ɚ􋗂) $έ6 x A^"v}h-XŀN!\FtA

《凉州词》意思解释
《凉州词》意思解释

《凉州词》意思解释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首句设想奇特,是溯流而望.这与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视觉方向相反,强调的重点也不同.李诗强调气势,王诗强调源流之高远.在如此山长水远天高地阔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只影单,兀然独立于万仞群山之中,而那条黄河则如丝如带,把蓝天白云、孤城、群山系结在一起.这是一幅泼墨写意的边塞图画.诗人把一座城说成一片城,以一片对万仞,突出孤独之感:孤城如一叶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云在天地间淹滞,正如戍守者那孤独无奈的情怀.由此便推出了一个"怨"的主题:这偏远荒凉的边塞啊,春风都不肯光顾,而人却要背井离乡地在这里苦熬岁月.如此深长无奈之怨却以"何须怨"这样宽慰的语气说出,曲折达意,举重若轻.仔细想来,《折杨柳》之曲也的确无助于消解幽怨.那么怨谁呢?诗人没说,倒是同题的另一首诗微露怨词:"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但天子也不是好怨的,因此只好轻轻地怨怨"春风"算了.《唐诗正声》吴逸一评:“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酒,葡萄酒!
杯,杯,夜光杯!
杯满酒香让人饮个醉!

饮呀,饮个醉--
管它马上琵琶狂拨把人催!
要催你尽催,想醉我且醉!

醉了,醉了,我且枕戈睡
醉睡沙场,谁解个中味?
古来征夫战士几个活着回?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

全部展开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评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收起

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

全部展开

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收起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 近代曲辞 》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诗...

全部展开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 近代曲辞 》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 "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 单薄 "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 秋兴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羌笛何须怨杨柳"两句诗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杨柳 :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 与"思长"偕音 )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空旷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见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而不顾。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