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好极了一篇4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6:47:34
味道好极了一篇400字作文
x}n2ItRt#͏V׵\5s`ncll,6ّR<9AVFrِy,ws&NLwiYz3̿˿fٴg%ŭoCڷ0 2(*q\ž&b:~nj94ljeSI'?MÄ2=3UQVne'm!A;S>_p{TJ?5N-#?qT?m kT{(l! WUlY';cyɾ(HY 2͑?1o`#7ܣr%vlnfcu4Yeɣi{6Ӣ,LiαuE;k鳇w6ty|3n&{5rT1"ݹY̱X&bg_v{ ΘM%,z |Ҕ5m{60~cu2a `?Of1OQ71>(Y!`ť2??wEXmo*1hUP=to<(PJ ^9/챟mf9x3AB{A Ub *2nG}m0hM#nQG5M<\1sa ibI j6*3LڀǺn*T2 RxFΊoLg-Asb OT"UgsЎgg;i$`*KL%xz^1_|GmS>KC,GVs1pc9N )l3O^s}@eoAP@! )*lwxHER`1&ͽ>1 ͬS VmY>sYp#eﺴb阛Ccg  ]\,\$!7uL01u;[8Mqp'Ǚv SK,V?/b'@_6X_JGqt例ߴA.|"ߺ{}Ojo){ֻ׶yx >4 Y]);(O \;Is{JYQoB&)Q"q?;՝g!ϯ]C.)gD5~obD"n[k) l]nb=BuiƂurppkXOf*w)acEpO0o\$n^ǔQ=7xm&4_6 ɣ9@aLyIJo͠vZD'޳ RsSs_Z,>&%>m=y;8h$XMj`L^Zr܍/$-u=EZ&E"3牿%JJdM Ga<d"%X,nvk-`'WIKzմCM[u{ mC'(WC z^s_i-7μ&Ti?c/r m8\T  K48h*)J P 7a)WG CޕTP[p0kLtGSw #>3).} @/pŔ31isK$l)PhAM86|OeOy{{R?EV(~/jyZЉ:YU \ HŹT0WDp8ȏ^])Iq>j Wp6Ie)a3|a!PD!~Vog!3%~{aOIKG4 6ɿ.QT>;@b%|zT"I>$L!4&E!1v68{:x|P]wR~? fc{q)\^5 7{y١SQBu:&=zHӌjX/4,6?h?ŵI4a&'5Mژb(EbC[#~jUm1CX"uPǂ /T-@K$!hU~i >gϦMEiO("L'O7{3W骒M5I; KūB0& z8B.M`A9;O6jTĩ+Gd}awK@ȍrC܅htRBQݹE;yUrh0\<%+3;ClI/8:=2W)fdB1e*UW ;vحh DZ8F$N ~x_0hc 3Sg5z(qHDR.a n0D&abXo"m2C %Z⽟PoLN]>2;٤.&ݟ5)`CRSC hJTQr%EY am{hDĨ1F hj|91 I,7~h'nBJR+ >Vfaw+04-CŖE;ꎝx#/A1OO>b6aޞ{R=5DiIPw )\GdFƈ7`C/ Tƽ핣g:Ԍpua˅goZ߄hP VIgʟ<缸IBOG'H|8߹*ʼn߆c;Ӹh\MK$-߂̪)X=Yq .Aʹo\udo/+Icr>c&LpzԲ^d 6eqH,0}RCcZ`ףrA: 1#;WkݞfC=[qP 'L% tjp$f ;4I0k3Q[$;SFi?EDEP#rN ଆ1 z |Owĸj8 RL?xV/4%SOM\P.#nJx\~QU݋hfڂkQUa_Ԋ}:zԭ=ŠYޥlI 9A66R6$u{23 )_[899Z*XM!`gBnB'Z HWPB.*Q܉s#S`=t˯T`a/̿/)ţUed6eR/ߡ2bʣͬBm`1`5W>Cr^mɰ{cW80Rcq c<QTν Bgcb?Cd*c_1O&lGyо&7z. ~Q 3dLLf11Q/m, TAJl|tg `iLE(aU/b$V7.Ӫ'7=JɣSۅ}Խ[=)$1 NJRqWjc_ YaUůì}QL%\؋LF \ Ԅi۽D:(d2!<7@͉U6|:r'3puVj€w(#":?qMpVAWgxп `'&*P=.]&T˻37Z`#a]Y` {QړzXP/":x2W y)eP#F':C,Y< q iEKn]⸗ /+ &[U8I6|t"O^Qs|)4Hwޱ*:q_=nkO68\Ai$(e~>+FkժZWOI`{o3}s9C e< WTc#N2-x"G]%<ܔNc{Z]m߫T}FA^RT 0G J{ΕrwyL *bP,yA qPmƒ``hI>u7"Opc/eVc0n%: zW7۰&F*vIƟ_{䉵P{5V%rsE[*@xtV:z*uR%D@t.iA$* e:З(|fupͯ0z-ש/g2LKw=ٞ)j7 cjC^C'ͦlDѳC;Z9N36!յ0mb<`rbgP٪z6UffR,,"b'('ULNAh\U3$$R/.EL@YҚ9b2-Nb,NL KuY3es-}[0\D8{hEFCw%}mR*+I6I~.8DQc&/xԕˆ3nRF*<ЖPx|lYwD3X \QKf.L-M)O]pћ88\>{<,׏uGdxs)H%yÁmB)G)t%LSY}BA.nzp4j`)bߵ6lUgbw ĆG8:XMiD.%Xb`Y G XwAe`/}4E@2S{6]$~̺f֕.cstoBU;nGefoEJ5%_We"H~qvV.z XP56uch 2gb@>Ve+o 0N<%R1eQc`iFl\qj K %o_gv/$}-z6A#_ g:SPn{P{\O`iY=Q!K/-UXcU%W&̕j-kبcZZN Nۈ"}\Klnu7/):~//qzi*UL<`I뀟+?HsH c7koIe`:5;cbL!kZR ^̸Wϧ? '0 ;*E /=<` E\*36Xh(c31R h0}3?5@GOz@^a&0fvOWˑUToAAB&&?oi~?sRIq3`׍肘1oOp3bJT}ڰ=u)ҏćLe)9k+!/l%e?l]i*&6UF֡ϠEB9#nn,VW7\Aj K.?ΰ?d2w4#ũв=3btrfpY> (qgij>$@2>KAb L{HJiS~ZDIk;|m1}M2ٖd#^5ɳ߉?^뻒dBOB@IKjdVsۮr=mkL<~ҊXyvP}^vۺ/aW`ٖ'Zy:"VsMz]{;(7#'|i!;YOa7=02QAp"փ(ڿsM7ܾjrtv%Y"HZkWk0]+ڧ k,h!(V 'Mklfo1m?$1~#p].6x,o߈M_oQ/fґ(z$Q[Kf4Sz̖лjL4[xz)mAec;cdP=#Oآ ŞLi16 /k]b`xVS]W/.ےh Y 5?`~ oyJ:|֮$|Xw,ʒn_fa <[84'pu2pNq!vq[.6,tٱYV9F * $eʰCiΰM'aFr#(@ VfltcAuȔu-@VS mA?rA'H&] >%uzh\b!`[DxL. 己> qxNrcxbR{9]6A~BȶI#Jlѓ ˳dn(sKZڿ~ n"É~ZS0LC? ا%QAFbZT25xCh{flo`b~>4aOއ6 `{OҺK;:`B!sccIf8l"dT`J<1:Dƹo6Ӳ+K7˵NFN&ЋP aj'|,1"όblŨ}dd]%Ih oR:bEmʝh!ψTGlf}LxF: 5|wǑs8DKC ?\VYhG$i;eXqI2fl ^!<&*  gھv[©..7`$ݔL4zF5ߒ.+ *c2Oh7OQӱ':"'n[Döuߖ~H W}WxOo|ƥ&͇_;--#)[(se(9G!$dsf1~<\^\,"!+(@J6KlQV暮:/CAtsp=Loח2ЎS^Zeܱ$#XF`\zxk`<姹`/oXN}$U!ⷑQfqL(H^IdZ7*YT~}!ы#%Ci|.B-&@*%kOl=J/oT* +AG `}G:dCtzDI4ᓓƳ&0"S衃jII3zH_rvP ]2З)+7HՎ;&ޟ.i̔srt%rox@KGZ891 jMj`_k$s_hb3Dhۿ#D+-l 4-Mɗ!G?ձ_M.t-fCjȟvIJ6͑S]T:b!5'=s C@q(g)2M!1V )&9g'v=mjKcmuy =>){rb K`4  Oyu vynca+}<`A";[&ޞ+ϳb'HIx4Y&334)ſ>C8ԋ#,_h[`ܐog(^*ԙd"S_i jm2?@+]½0zlș )>ѱ.ص=KFPx`KsZt2 .1a SA % rI`W%l!Vն:ggVL|F;QW,M?N+G[my;f$;˶{0mcTRke2+_~ Y5&;3%<ѴIfBd̞Q ?iy|,ܯ5D5wPHO. P3<Hk<YA vwRP @|9g^ψ~sEn.k,o & d!skWPy6;bPhK&QM8["d/\L{ϹeSRZgֲ뷬H[gh3`'')i^tОqGK$ /M55:sDDwrh/P^:_ޖkǯ̱yvM#bz;/;u_]:;BVuZSϩlͦ0R;Ƚyr}-0 >+<&+鑰?o_YN

味道好极了一篇400字作文
味道好极了
一篇400字作文

味道好极了一篇400字作文
油炸臭豆腐
  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穿过小巷,翻过小桥,就可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经营油炸臭豆腐的是个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总是挑一副担子,担子其实是木头做的箱子,前面一个箱子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插着几双筷子.后面一个箱子安放着一只小煤炉和一口锅.
  老人总是站在街的拐角,专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从没有听过他的吆喝声,但总有许多食客寻着香味而来,在他的小担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别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他的辣椒酱是自制的,红艳艳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黄黄红红,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为非常烫),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此时已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总是只炸几块,炸好几块卖几块,所以等的人都是一个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礼.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这担子前就都变成“辣妹子”了,辣椒酱涂了厚厚的一层还要涂,女人此时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红,涕泪交加,热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说:辣得结棍,勿要吃得格许多.说归说,他也不去阻挡.所以,老人的辣椒酱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时,我父亲每月给我五毛钱,至少有一半的钱是贡献给臭豆腐了.一块臭豆腐一分钱,吃完一块,这一天才能安静下来.有时候没有计划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会长出钩子来.不过,那样的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担子前,老人总会洞察一切,好象发现了我的口袋里没有半分钱,就会笑眯眯地炸一块最脆最嫩的送给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个月父亲寄钱来的时候,我马上就去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块臭豆腐给我.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油炸臭豆腐(虽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过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总是差了一点).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头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头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向节俭的舅母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头粥.我受宠若惊,一路屁颠屁颠地紧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变主意.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拐进一条小巷.远远看见一个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还听到铁勺敲锅沿的声音.舅母领着我走进这间铺子,铺子里已经座无虚席.大家都在唏哩哗啦地喝这叫肉骨头粥的东西,好象这东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们领进里间的灶旁,满脸歉意地说:“就在这里吃吧.”老板娘是一个40来岁的女人,头发齐耳,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我生怕舅母临阵脱逃,赶紧自做主张说:“可以可以.”结果招来舅母两个白眼.“好吧,来一碗肉骨头粥.”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顿时一股热浪席卷着肉粥的香味扑鼻而来.她用大铁勺在锅里搅了搅,盛了一大碗粥递给我.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经煮得不见原形,粥面上还点缀着几小块肉骨头.我小心翼翼地尝了尝,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我就这样站在大灶旁,端着大碗,呼啦呼啦地喝着有生以来第一次肉骨头粥.最后还像小狗一样把那几块肉骨头啃得干干净净.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钱.
  后来,舅母告诉我,煮肉骨头很麻烦.先要把肉骨头(连着些肉的骨头)煮上几小时,然后再把新米淘好放进去,再煮.不能煮焦,关键是要掌握火候,细火慢熬才行.最后放上盐和味精.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头粥的,费时费力还不经喝.她还警告我,街上的肉骨头粥不能多吃,因为有的老板为省钱把客人吃过的骨头,又重新放进锅里煮.也不知她说的是真是假.反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肉骨头粥,不是因为害怕不卫生,而是口袋里的钱还不够分配的呢.
  不过,我还是经常到那家肉骨头粥铺去,主要是想看看她们怎么处理吃完的骨头的.可老板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图,总是笑眯眯的招呼我:“小姑娘,来吃一碗啊.”然后,我撒腿就逃.
  阳春面
  阳春面名字挺好听,很高贵的样子,其实是江南老百姓最爱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气掏钱的大众面食.《上海的早晨》中资本家徐义德为了逃避公私合营装穷,叫小伙计送的午饭就是这个阳春面,可见,阳春面是属于劳苦大众的专利.至于为什么取这样一个阳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义吧,但我敢肯定,取这个名字的人绝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别喜欢吃阳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带领全家到镇上的面馆去吃阳春面.两个表弟兴高采烈,但我却很不喜欢.阳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葱花就没有别的了,光溜溜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没有方法把一碗阳春面吃完,我总是旁敲侧击地提醒舅舅还是吃馄饨好,至少还有点肉味.但舅舅坚决不肯,说馄饨太贵,又不经吃,同样一角钱,阳春面吃得饱饱的,而馄饨却只能塞牙缝.舅舅的牙缝好大.不喜欢吃,但每个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整整六天他们都在等着这一天.镇上那家面馆都认识舅舅,每次一来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阳春面来,然后,舅舅一家就开始埋头苦干,并制造出幸福的声响来.每当此时,我就望着面前的阳春面愁眉苦脸.
  陆文夫在《美食家》里专门提到过阳春面,说第一锅的阳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赶早去吃头汤.我想,舅舅们吃得绝对不是这种阳春面.但不管怎么说,我对阳春面是没有兴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光饼
  光饼是福州的小吃.据说是记念戚继光而来的,总之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关系.
  小的时候总喜欢站在高高的桶炉前面,看师傅做光饼.做光饼的师傅到处都有,一个案板,一个炉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饼师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碱水和盐水的面团摔得啪啪作响,然后分成一个一个剂子,用手左右一拍,一个小圆饼就出来了,再用一根竹签往中间戳一个小洞,就势往桶炉内壁一贴,等着吧,不一会,炉内就飘出香味来.估计差不多了,光饼师傅就用小铁铲利索地一铲,焦黄的光饼就跳出来了.
  这光饼硬梆梆、黄通通的,咬得很费劲,没有一口好牙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对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后总是吃了一块还想带走第二块.光饼耐嚼还耐储藏,放它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坚韧不拔,很有民族气概,可能这就是它和戚继光的关系吧.光饼很便宜,一分钱一块,那时经常光顾光饼炉,买上一两块,一路嚼着上学校.
  冬天光饼师傅比较幸福,守着炉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阵还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炉子上嗤嗤作响.我就不敢买了,因为那光饼里必定也有光饼师傅勤劳的汗水.
  前段时间,在福建“老乡”处提到光饼,他们都说那玩意好吃而且对牙齿有利,经常嚼嚼绝对比“白箭”“绿箭”效果好.但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都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但愿,这光饼炉子还能在福州的某个街角看到.
  芋头果
  芋头果是福州的早点之一,也称三角糕.据说是把槟榔芋煮熟后剥皮碾成糊状,再掺入米粉揉合而成.然后,切成一块一块三角形状,放到油锅里去炸,直炸得两面焦黄,出锅.吃的时候,用一张纸包着芋头果的下端(因为很油),以一个角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内嫩(内色灰白),还有一股芋头的清香,嗯,味道好极了.
  炸芋头果的摊子也是到处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头巷尾支起的一个个摊子,烟雾缭绕,香气四溢,买芋头果的人端着碗或提着小竹篮,等着芋头果出锅.往往炸出一锅就买出一锅.但也有买不完剩下的,搁一两个时辰也不要紧,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条,登陆不久就成了嚼不烂的老油条.所以,卖芋头果的摊主都很自得,有时候上午九十点钟了,还不见他们收摊子,慢悠悠地守着还没有卖掉的几块芋头果.他们知道总有肚子容易饿的人自会寻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锅边糊外加一只芋头果就解决了早饭问题,既好吃也实在,吃完后,打一个饱咯去上班,这革命干劲足得没法说.
  锅边糊
  一次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侃吃,我说要论吃,还是福州的锅边糊好吃.他们齐声问:什么叫锅边糊?这帮平日里吃遍天下无敌手的家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得意洋洋地开始向他们介绍福州小吃——锅边糊.
  锅边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许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出产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没有一种叫“虾油”的调味品,而锅边糊没有加虾油就不成为锅边糊了.
  锅边糊的制做很复杂,要先把大米淘净浸泡几小时,然后磨成糊状待用.支一口大锅,煮上一锅汤,汤里放上虾米、蛏干、香菇、葱、蒜、芹菜,最后放进必不可少的虾油若干勺,这浓汤就做成了.这还没有完,万里长征第一步.将汤倒出另装,下清水若干烧到七成热时,锅边抹匀花生油,然后舀一碗米糊绕锅浇一圈,盖上锅盖.三分钟后见锅边米浆起卷时,用锅铲铲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复上述行为.当最后也就是第四次浇完时,放入一份浓汤料,并视情再加入虾油等辅助调料.煮熟后盛放在另一口锅中,用微火保持温度,待售.
  总之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没有耐心是做不成的.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锅边糊的,要吃就到街上去买.福州的大街小巷饭店小摊都有买,而且很便宜.锅边糊味道特别,海鲜味浓,每片米糊都打着卷,白白的,象一管管青葱,非常爽口,再配上黄黄的虾米、蛏干,黑黑的香菇,绿绿的葱蒜,色泽鲜明,令人食欲大开.
  听到这里,同事们的喉咙都动了一下.然后商量,什么时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去尝尝这锅边糊.我补充说,在福建,锅边糊都是作为早点和茶余饭后的点心的,并不把它当正餐,大概它是管吃不管饱的缘故吧.想想本地品种单一而又甜得发腻的小吃,大家都说:福建人民真是幸福.
  是啊,福建人民真幸福.
  馄饨
  我想,大概没有什么小吃有馄饨那么普及和名称多样了.馄饨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云南广西一带叫云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馄饨.
  内容差不多,形式却有些差别.福建的馄饨注重鲜,加虾油是它的一大特色.小时候总是被喜欢吃馄饨的母亲支出去买馄饨,买来买去,也就买出经验来了.知道街头的那家馄饨味太浓,吃完后就要赶紧灌开水;而街尾的那家馄饨味道尚好,就是只见皮不见肉;最好的是穿过几条街的那家“野”店,说它野,是因为时开时不开的,好像全凭主人兴趣.这家的馄饨量足味最地道,每只馄饨雪白剔透,中间一点红红的肉馅若隐若现,再配上几粒葱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莲.福建的馄饨一般都很节俭,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点再往馄饨皮上一翻,一只馄饨就完成了,往往一盘肉泥可以对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馄饨.吃馄饨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们可以不计较得失,慢悠悠地翘起兰花指,用小调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馄饨往樱桃小口里送.所以,较之其他小吃,福建馄饨更显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馄饨则个性鲜明,阳刚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没有汤,第二大特色是辣得过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调研,特地拜访“抄手”,谁知端上来的是几只干巴巴的结结实实的饺子状馄饨,上面还浇了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仗着本人吃辣还有一些功底,挣扎着把这碗“抄手”给吞了.结果,除了辣,我已经不记得它还有没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带,馄饨是最常见的小吃,这里的馄饨分为大馄饨和小馄饨两种.大馄饨里馅比较多,有鲜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饺子那样皮厚馅足,江南人总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样干脆利落地做出饺子风格,他们总要保持馄饨的传统,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变.江南大馄饨是放大了的小馄饨,样子象修女的帽子,汤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饱的感觉.
  正宗的江南小馄饨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讲究,贴着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纹,真正是薄如蝉翳.肉要精瘦的,处理得细腻无渣,烧好后的馄饨,皮子晶莹舒展,“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象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 .这时候的注意力就不会在吃上了.不过,这样的小馄饨现在已经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经缺少了这份精致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满街都是的大众小馄饨,简单一裹,完事,连皮也不擀了,买现成的.
  在北方读书的时候,思念馄饨(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齿.北方同学很不以为然,说,那有什么好吃的?清汤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饺子实在.
  是的,要想实在,吃北方饺子;要想苗条,吃江南馄饨.
  羊肉串
  很奇怪,我向来不吃羊肉,但对羊肉串却来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一天,从北京图书馆查资料出来,拐到白石桥附近,那里有一片饭店餐馆和小吃摊点.先买了仿膳食品窝窝头,吃得直冒酸水,发了一通诸如慈禧太后的胃口怎么这么好对付之类的牢骚后,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摊子前.并没有想要吃,的的确确是被那种香里带膻的味道吸引过来的.
  同学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先买了三串,然后视死如归地说:“我先吃吃看.”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着就加快了频率.我盯着他上下翻飞的大嘴,直问:“哎,别顾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他“嗯嗯”地一气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满意地说:“不吃真傻.”赶紧掏钱,一手抓一把,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腻,焦香十足,还有一种特有的,说不出来的怪怪的味道(后来才听新疆的同学说,那是孜然的味道).我们就这样边走边吃,吃完了,就地再买,反正羊肉串摊子到处都有.直吃得饱咯里都带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们非得变成草原牧民了.
  本来以为羊肉串就是这样好吃了,谁知新疆的同学说:那算什么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咱们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第一次那么羡慕新疆人,真正觉得新疆是个好地方.
  咱也没有机会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当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后,也见过羊肉串,但不仅外貌小里小气,味道也完全变了样,如果说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么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伪劣了.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发现了久违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样.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顾斯文地大嚼起来.以后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设法地溜到新街口去过过瘾.
  但总是心有不甘,有事没事总鼓动头儿:“咱们也到乌鲁木齐去开个读者作者联谊会?”
  羊肉泡馍
  有了羊肉串垫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馍的时候就好象有了胆量.
  看过雄赳赳气昂昂的兵马俑,摸过杨贵妃的洗澡池,躲过小商小贩的围追堵截,吃过田里刚采下来的草莓,当然也爬过大雁塔和古钟楼,接下来就是品尝西安小吃的时间.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夹馍和羊肉泡馍.不过,肉夹馍我连看都不看,一块大肥肉塞在一块大饼里,肥油直冒,尽管肉馍的主人说怎么怎么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不是怕胖,而是从小就不吃肥肉.肉夹馍是放弃了,但羊肉泡馍是一定要吃的.
  于是就去找.在古楼附近转来转去,转累了就在一个小摊子上坐下来.坐定后才发现对面一个老头在专心致致干活:把一块硬硬的馒头掰成颗粒状.他神态专注地不紧不慢地掰呀掰,掉下来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里.他在干嘛?是不是牙口不好?正想着,又见老头把掰好的产品倒进一个盛满浓汤的大海碗里,那碗浓汤顿时就变成了一碗浆糊.老头有滋有味稀里哗啦地喝完了这碗浆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胡子上的残留物,打了个响亮的饱咯,满脸都是幸福感.突然好象明白了什么,赶紧找来伙计问:“那是什么?”“羊肉泡馍啊.”老天,这糊里糊涂的东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馍?小的时候就最恨把馒头放进汤里 ,软不啦及的,要口感没口感要味道没味道,再好吃的馒头再好喝的汤都给搅浑了.
  所以,很遗憾,在西安最大的收获是买了一堆民间工艺品,而在吃上,却是一片空白.
  看了贾平凹写的陕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形容羊肉泡馍的精彩,但我还是没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来.这在我看关于吃的书籍的历史中是少见的.
  朝鲜凉面
  初到东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鲜人和朝鲜文字还是大惊小怪的,后来看多了,就见怪不怪了.然后就开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朝鲜民族文化,比如,他们的饮食文化,更具体地说,如何吃遍学校周围的朝鲜小吃店.
  于是,先去朝鲜泡菜摊子前侦察一番,和买泡菜的朝鲜族老大妈套近乎,问:“道拉及是什么意思?”朝鲜族老大妈真的很象《奇袭》里的老大妈那样慈祥,她不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儿园水平的问题,还推荐我买了朝鲜泡菜的代表作——桔梗.尝了桔梗后,对朝鲜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两色世界.从澡堂出来,头发一会儿就冻成柴火棒.并不觉得冷,只是渴得慌.就到处找有水源的地方,后来发现一面“朝鲜凉面”的幌子正迎风招展,凉面?正好解渴.一头扎进去,里面已是高朋满座,人人都端着一个大海碗往肚子里灌凉面,很舒服的样子.于是也要了一碗.等端上来后,才觉得好象有点不对劲.鲜红的面汤上波澜不兴,面条当然是潜伏在汤底的,只是这汤,怎么看都好象是刚从自来水龙头里出来,冷不说,还有股漂白粉的味道.怀疑归怀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说.结果,渴是解了,但我体内的那点余温可全给带走了.一路跑着回到宿舍,又是捂热水袋又是灌开水,折腾了半天,才把胃里的那块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东北人和南方人本来就不一样,他们冰天雪地里可以吃冻梨吃冰棒,那是因为他们有从小就锻炼出来的坚强的胃.所以他们可以裹着大棉袄吃凉面,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时候.
  但,我还是没有勇气再去品尝朝鲜凉面了.甚至一想到这四个字,我的胃就开始冒凉气.
  不怪朝鲜凉面,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烧鸡
  说来惭愧,自己在外求学几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究其原因,一是学校食堂乏味的饭菜,使自己时常处于饥饿状态;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为天”嘛,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刚到长春不久,就打听到“道口烧鸡”挺有特色,忙亲临考察.果真,摆在橱窗里的烧鸡肥嫩嫩、黄灿灿、热腾腾,撒发着迷人的香气,又看到买烧鸡的人排成了长队,更证实了此烧鸡的名不虚传.此后三年间,只要钱包里有点余钱,便忙不迭地往烧鸡店送,买不起整只就买半只;买不起半只就买鸡杂碎(鸡肝、鸡卵等构成,便宜而味极佳,是穷学生最亲睐之物).那种拎着一小袋烧鸡走路的愉快,无法言喻,只觉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么美好.此时若去攻读书关,再厚的“砖头”也能毫不费劲地“啃”下来,这就是“道口烧鸡”的威力.有时,人的胃口会比脑袋重要得多,换句话说,就是物质有时也能毫不客气地战胜精神.
  逢到宿舍里的女同胞过生日,无例外地都要买只“道口烧鸡”以飨大家.鸡上台面后,往往还没等打开塑料袋,大家就已经操起家伙跃跃欲试了.那香喷喷、热腾腾的烧鸡,嫩而无渣,连骨头都是酥的,一块鸡肉在舌头上还来不及停留就溜进肚子里去了.而此时往往有师兄师弟寻着香味不请自到,说句“生日快乐”就一屁股坐下来大嚼起来.那时候,要求师兄师弟办事或反过来他们求我们办事,都言不二价:一只道口烧鸡.
  在长春的三年,可以说是伴着“道口烧鸡”的香味渡过的.(虽不能常吃,但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烧鸡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飘来的香味,使我们的读书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临毕业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有一家大饼店专营夹肉大饼,味道好得没法提.可惜没有机会了.要不然,现在又会有一样好吃的供我回味了.
  我常听爸爸说:“北京的涮羊肉不仅味道好,而且叫你吃了忘不掉.”我想:要是能吃一次那该多好啊!于是我就天天盼呀,盼呀,就在我失望至及的时候,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它就像突击队员一样刹那间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北京的涮羊肉
  这天恰好是星期六,爸爸说:“儿子,晚上咱们去吃一次涮羊肉吧.”听到这惊人的消息,我差点跳了起来.我扑向爸爸大声说:“太好了,太好了!”
  傍晚六点钟,我们来到了“京都新轩涮羊肉馆”.我心情十分激动,一直在想这一切是不是真的?一进大堂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十分诱人,口水在嘴里打转,仿佛再不吃到那美味的羊肉我的口水就要流出来了似的.我们直奔预先定好的包厢.没过多久,一盘盘精美的羊肉就搬到了饭桌上.大家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夹起羊肉放进火锅里涮了起来,然后粘上调味汁大吃起来.开始因为吃得太快了,还没品出什么味道,可吃着吃着味道就慢慢地显示出来.细嫩的肉间渗透着羊羔身上所特有的麝味,再粘上甜酸香辣等味的汁,吃起来简直让你难以忘怀.难怪它那么有吸引力,原来奥妙就在于此呀!我越吃越想吃,越吃越想吃,简直就被它迷住了,就像蜜蜂迷恋鲜花,啄木鸟喜欢小虫一样,我贪婪地吃着,竟觉得一片片涮简直太慢了.于是我就把几大片羊肉放进旁边的漏勺里,在火锅里涮了起来.就这样,我今天吃得简直是狼狈不堪,不过,为了吃,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今天不止我,其他人的吃相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一会儿的功夫桌上的羊肉就不翼而飞,这时大家才觉得肚子撑得快要爆了.
  我真希望没来过这里的人们,都能到这个正宗的北京涮羊肉店一饱口福.
  南翔小笼
  我的家乡在上海,我最爱吃上海的特产———南翔小笼.那滋味,准保你吃了还想吃.
  有一次,爸爸特地带我去品尝南翔小笼.十分钟后,一客小笼上桌了,还冒着热气呢!它的外皮极薄,一个个玲珑剔透,微微泛着油光,里面的馅料若隐若现.看得出馅料中还加入了葱末,隐隐透出一丝绿意,好看极了,让人垂涎三尺.听爸爸说,吃小笼还有几大“秘笈”呢!传授完“秘笈“,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小笼,蘸了点醋,撅起小嘴,轻轻地在皮上咬了一个小口,开始轻轻地吮吸里面的汤汁,真是鲜美无比.吸得差不多了,我马上将小笼包子一口送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薄薄的皮和富有韧性的馅,这感觉真是妙极了!一笼吃完,我又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第二笼,肚子仿佛永远也不会饱似的.再看看周围的人们,一个个都吃得那么津津有味.
  南翔小笼还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呢!听爷爷说,南翔小笼馒头最初叫做南翔大肉馒头,可以追溯到清代同治十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是南翔大肉馒头的最初创始人.因味道鲜美,脍炙人口,同行纷纷效仿,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于是他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改良成为“南翔小笼”,流传于世.
  听了我的介绍,你也一定想亲口尝尝南翔小笼的滋味了吧!朋友,上海欢迎你,南翔小笼也欢迎你!
  粽子
  长城代表着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中国的饮食代表又是谁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那就是粽子!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粽子吧!
  几片干净的粽叶,塞入一些白糯米,再放入一些红枣或鲜肉,用竹绳一扎,一只粽子就包好了.如果想要变化它的形状,它立刻就会变得形状各异:有像枕头的枕头粽;有像金字塔的三角粽……其中要数小脚粽最好玩了,它的形状像一只小小的脚丫子.听奶奶说,旧社会的女人都要裹小脚.我想:“小脚粽”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粽子包完后,剪掉多余的竹绳,就该放进锅里煮了.粽子先要用旺火烧一个小时,再用小火焖一个晚上,这样才能把粽子烧得更香甜可口.
  粽子刚烧好,我就赶紧去抢粽子,扒开锅盖,一股粽叶的清香和着腾腾的热气扑鼻而来,令人馋延欲滴.我看准了一只,伸手就要去拿,拿到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揭开绳子,剥开青翠欲滴的粽叶,一只如同出水芙蓉般的粽子便出现在眼前.我先吹了吹气,再蘸了一下绵白糖,送入口中咀嚼起来,那真是人间美味.那芯子甜而不腻,酥酥的,软软的,尝一口,那滋味久久流在嘴里.味道真是好极了.我们把粽子一只只剥开,放在小瓷碗里,仔细欣赏,慢慢品尝.那晶莹剔透的三角粽,小巧玲珑的小脚粽,古朴典雅的枕头粽……真是叫人百看不厌,百闻不烦.赤豆粽如同雪白的宝玉上镶嵌着一颗颗玛瑙和红宝石;肉粽咸中带鲜,色香味俱全;枣子粽甜而幽香,令人回味无穷;蛋黄粽像是给宝玉抹上了黄金;而豆沙粽像一大块乌黑发亮的云英石……我细嚼慢咽地品尝了粽子的美味,闭上眼,仿佛自己已经来到了屈原的故乡,那儿到处飘着粽子的香味,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看着那个空荡荡的盘子,我舔了舔嘴巴,摸了摸圆鼓鼓的肚子,笑着说:“如果你有机会吃粽子,一定会被它的色,香,味,形所迷住的.你一定会称赞它:“味道真是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