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能代替玻璃棒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22:23:18
筷子能代替玻璃棒吗
xXYr"IJ @YYz0V6sDMM$$ATe,WI{Dos}EMĤ[^]u+Q|?}[RI7D['[KW\/K޶XgpN_/O;gᶈ7K.UwTb*;)/oV[S$8zۖvd9)sy67ر[w-1j9O_ҥH;?얷2 >?6ҟJͥ|!)R%Ʋ=ת8׋{o,y=Y2s?>#{fuU2p<6@)EҠrp&Nv= nj NSvow\Yz'?g}Kot#o+*kKB6n/ ӄ14wٲzqkQTV6Pmg 0*b&'N/[A| x 3 Y7KFLq̔X@O4|Q4!: :8\Y*#D/TknS8Y=u,K(2S=}5.Dx{&J3F x4GAO%rSfm9Qܢ8߫C2J?w[s8m\,w-P e! jum+of/Pvn-«vQ2) |\&d(:thV bz\痘(N)2u.)AVb48+v7Q '(vx[ _:RZ~Nǩp *Fg9Y ~@ĴA۰`Wy[ A&ȁ[XQPI_"nRkLUF%aӎRoqC+|KOuöq .ɵ*]9k&JҒ+q ns'!,2Gld:MŸ_ᗵm7E $hJÃ.Z};+s<'hzːLro]6ͱb5utrՓnD^ P%Z%@z]Db-p(i0U 5:c$4X;tVb

筷子能代替玻璃棒吗
筷子能代替玻璃棒吗

筷子能代替玻璃棒吗
案例描述: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老师上了一节《溶解》,在做沙子和食盐的对比溶解实验时他用筷子代替玻璃棒来作为搅拌工具的,结果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很少发出“乒乒乓乓”的声响,更没有打破烧杯的现象发生…… 听完课,我马上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用玻璃棒来做搅拌实验,你们学校的仪器室没有玻璃棒吗?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学校仪器室里有玻璃棒,但使用起来太麻烦,要强调这,强调那,还容易摔断,而筷子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它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物品,用筷子来做搅拌实验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那就用不着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前强调什么,方便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在听课之后的评课活动中,许多教师也对这节课的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展开了争论,最后形成这样两种意见:一部分教师认为可以用筷子来代替玻璃棒,这符合《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科学课要“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连筷子也可以做科学实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充满着科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这样做不妥,觉得用筷子来做搅拌实验很不规范,由于筷子的材质,学生搅拌过程中即使碰到烧杯内壁也很少发出声响,但如果换成玻璃棒,操作不规范肯定会发出很大声响,甚至敲破烧杯.正是换成了筷子,老师和学生对正确搅拌的规范意识淡薄了.另外,现在是沙、食盐的溶解,不会给筷子造成腐蚀,如果是浓盐酸呢?因此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良好实验操作习惯的养成的.反思:一、这是一对矛盾.这个案例所反映的正是当前科学观察实验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中的一对矛盾,即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科学实验的规范性之间的矛盾.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材料和工具,其实验探究的规范性肯定比较欠缺;而仪器室中的材料与工具虽然科学规范,但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显得比较抽象.二、这也是一个教学价值问题.“你设计的探究活动对学生发展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这是当前科学教学中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实质性问题.而要让探究活动有价值,那么探究活动中教师、学生的操作材料、工具首先要具有教学价值.再来看案例中的筷子和玻璃棒,它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能体现的价值一样吗?显然是不一样的.筷子是停留在学生自发的、经验层面上的操作材料,如果泡一杯糖水,杯子里放进糖,加了水,为加快糖溶解的速度,学生自然会想到用筷子搅一下,并且搅拌时也不会讲究正确方法、规范操作,也就是说小学生不经历这节课的搅拌活动,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现在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学生还是这样的水平,试问筷子这种材料有价值吗?至少是价值低下的材料.相反,玻璃棒就不一样了,这种工具本身特点就要求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如手怎么拿?搅拌时能不能碰到烧杯内壁?……否则就会发出响声,甚至敲破烧杯.这样一方面促使教师、学生在做溶解实验时必须进行正确规范的搅拌;另一方面也在逐渐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要用玻璃棒来做搅拌液体的意识.这就是玻璃棒这种实验材料的教学价值所在.三、这里还有一个度的问题.面对这一对选择科学探究材料过程中的矛盾,还应掌握好一个“度”.材料的教学价值,这是选取材料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一个方面.选择科学探究材料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知识经验水平及活动本身的设置等诸多方面,如在六年级上册“机械和工具”单元中研究杠杆问题时,可选取的材料很多,有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剪刀、鎯头、老虎钳等材料,还有来自于仪器室的专门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杠杆尺、钩码等材料.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研究杠杆尺,显然是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生会因为这个工具太抽象,不知道从中研究些什么而最终失去探究的兴趣,进而使探究活动失去应有的价值.一般地,我觉得在探究活动的引入过程中最好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这样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快速地进入到科学学习活动中来;而在探究活动的主体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材料则必须是科学的、规范的,即来自仪器室的实验材料,这样一则提高探究的精确度,再则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科学规范地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