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函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9 02:30:54
谁发明函数?
xVNZY~$5!*6MG;iyHqL 19 y!U$Np{}|YG-&%$e[^'V}T&N=_sgV+F+2qS5% xPJ4'rWṅ(~x6g^&oVVG+УcS4[N[oXST[D!@~ PU U#8j%:-VjluhQzc" @fuMOj& e%Xku/W u7XtN) 2vC~2I6Ƀk)Pʢc9A;-7 uc R?[{{8kS62e&;K;;WlU;UB]mS2g-q%1ECnTX1YZ]NasXE9Nsd(Q3:gyG'1M0޿1>`1>qRl%iLnۓ'HFQHr~>(ދFBt(ہi'&T9!`WDƠ*ɨm-iZ2|vtC JN2%Q_AʜP}."],<8j/f QMRy,FBxvX}W^/Xۙ`K dcqs?|E7hg{)#ዃ`E <څY=#8F37e&PѬ={If"Y^3%PߋoQH󫯟\~Z[_\ʺ?)׆,cwaavjibZztq6U/GS{'@[|*嵿,L{Idc؄OUbw$5ߊMI4Ti=bO|MH5?}3.|$%@QH)2|<*Q⒒.g5 E몠Q0IDERޅCAǪ} xZw)O1\Ui>噚I XfP3ByXI{ F %c#QQ9?[f

谁发明函数?
谁发明函数?

谁发明函数?
函数不是谁发明的,它是一个数学概念!

函数不是谁发明的,它是一个数学概念,计算机编程借用了这一概念。
对于集合A:{1,2,3,4};B{2,4,6,8},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对应关系,使得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能在B中找到一个唯一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这种对应关系为A到B的函数,写做y=f(x)。
对于函数的使用者来说,他不关心f是如何实现,只要用x按照f所指出的对应关系进行计算或匹配,能够得到正确y,就认为f是正确...

全部展开

函数不是谁发明的,它是一个数学概念,计算机编程借用了这一概念。
对于集合A:{1,2,3,4};B{2,4,6,8},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对应关系,使得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能在B中找到一个唯一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这种对应关系为A到B的函数,写做y=f(x)。
对于函数的使用者来说,他不关心f是如何实现,只要用x按照f所指出的对应关系进行计算或匹配,能够得到正确y,就认为f是正确的。
对于函数的设计者来说,只要能够设计一种对应关系,达到要求,那么他设计的函数的就是正确的。
我认为高中时我们常用的这种写法容易引起混淆:f(x)=2x,因为这样很难区分哪个是函数的定义,哪个是函数的使用,这样写比较清晰:
定义f(x)为{计算方法:t=2x,返回:t}。
当发现一个这样的表达式:y=f(2),我们就去找“定义f”这个字眼,找到后,用2按照定义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返回“返回”中指定的值。比如这里返回4。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定义f:
定义f(x)为{计算方法:
如果x为1,则t=2;
如果x为2,则t=4;
如果x为3,则t=6;
如果x为4,则t=8;返回:t}。
虽然复杂,但是同样满足要求,对于使用者来说,这2个f的定义都是正确的。
计算机程序借用了这一概念,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另外程序中的函数不仅能够完成从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映射,还能够完成一些其他操作,如打印、显示等等,是名副其实的“功能”(function:功能)。
比如对于集合A{0,1,...,65535};B{0,1},要构造这样一个映射:所有A中偶数映射到B中的0,所有奇数映射到1。
传统的数学表示法:f(x)=(偶数:0;奇数:1)
程序表示为(java):
public static int f (int x) {
if (x%2==0)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如果我们把函数名f改为isEven,那么这个映射关系就变成一个判断是否偶数的函数了。

收起

高一数学第一册 函数那就有
在第10页左右吧 好象是德国人最先提出的
清朝人翻译的

莱布尼兹先提出的.
或者是牛顿

中国的刘徽;是在魏晋朝的一个有名的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