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一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8:14:18
观潮一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xVYrFJ/]\@R\E,(I-InKWRl?J ^wj;?5ݫD:o[t(ӯ}Gi~u:0IEM:+'*!O h~Dy~VtXJ7Ĥȋ܏7'rSA~x 07m>Y _JE42Ѷw=Bvy[TG tj/Es<L_sEA@3,Z.lVx& ߽{n̄utXUCO[ Rnf 6lC1erYCFW7-33\syTt{kZiK%CQ:GAz'v o" UpxN $ ^M K9ežUvOg9[`G=a$n2l`鄩5@t+g?U ̒e\]'De4L*SH8Μm~@/iL;07 \Lgv<*KPO;pt G؏TZ]ުq dق70E ťc~m.NO6wrY-l'#

观潮一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观潮一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观潮一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的雄奇壮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从作者的赞美之情中表现出了一种宽广的胸襟.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

全部展开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

收起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浙江故乡的人情美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