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如何鉴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4:12:05
青铜器如何鉴别?
x|Yr#KvVS2 CU-ɬz-de $ {Q="j :^@^uGx9: Ogj]jjL޶f]0ݦcM/Wq̎ȷuz2A|sNӐq/,yUqhEϖpG}.>LzR&|H|-tbQ/(>ItLJR _CSn&p ! Z km{8<6 ?!^V| `4G:Uϑ (vZ5?b)j;il? ``oJ4il0߸Ny#<=B!79Ӛa7Mx̴ߐe\ Olj;? Y{~kKiqݗӨ38gQMz̾6̼zhQ?j]r^sxN =Q*Tj9+bݷiѠ3K'am,`T&3^o4,p~;+@"I> p?9X #][g6Ywl:7MʌW1B\Tk9}HakAo3o@qo gbga(K,}P[:,[Id&"HXv;3B(%Q lxIogv O:.ػA[*§ #Q KqdLh):x(NC }?t5R󇡐{~{%O"vХ/Yg5vYm2zIz(l jX q^Ş4 &"|N*~[6ΜvNx>8; HdU޹6=Wxw`Pdk_^4'k3Rcz@:E%lmq~ 6>`j~k Fnm^>ᢡ;8baG1XS!X9?\Ʌ֥@->WUqnvp<;!h;Rjo?i˗YV+x瑀bjAL Q ?5]n{+@7?٠QPfsO} SO 7T ft5z0ֶyb0pzӰ~揙`_-qpފUCsctzI%XwևCpORN6xL13/U.Ub[^0]3yiQP\pK[T$Dff?L y6taRQ>SzG2l4n'F\!tUHwވuN *OyI&(ay)4j*6ODGw CyYKmC N力R h#8<0k;uaF9SȧhFU> %U^llQHA!}I;Gy+*z02F3x oV~YIN;T$ ֏_ 躧S|w Ep?o^quxcX)=_ Z|ĊXjAG .Z`La iza], SF̃N\Ͱe0y[PGcht5vU9(~h=g/&O-81žM%*(S h™jff_pdB 'pq>v3[`<1#+{1obLD/T]:g68>ҜۃH{ftWbfuAe^ID4`58wDUI#|O7M^FX6p. ϟf\8~bvqɇK+>b9)kH+.(i<.˹"xF >[o M uGQ\55sQ'Uwl9gH.Nʙsޘa{*)X!ӳv2lUUEw<: QH51 Pǔ!:8[Dă0]D}i"kI<-G1 \9JQ &ת(N}P+eE8EKJYz܊@\cf;%p\I<\D(UckD6y /ExZ3we':BלKGI;fU(| [):|9L{fp]㜽٫50Dw0{ 13\x[O髣 X^TXGR sV|z. yZC7sHn``/v󆬇uϋ:tT#E=r Gk1 #M7;*T*W/Xh;$P0)ex=Wltc;*ƹ3K- ;SP`kK@gEc+-p ܰo=x0[x,bd/>$%B8!,F#$RL~e E$MN64HQ'u>Q&.*]emjH SeFxOJ+aa#n1d?e_)q-<. Ntx/)MRHJ>=I 5Ʀa;͉ a}uvʀP$ \MiюGHS5u-FgN@"P=Mֵm#~.*)8#]#ꚇϴ.?h&Sl#0zƽmozvdku2kw^,n=L\GqZ+u)Bٖl`]:{ 3uo\Rr!Sd=|Yu6]P9J4q\{dWΝZ|t-$CcejR ?rA>eYFJd#lAoܪ:gh"Yqs j7}ΐq/\':gi8*́2V0o=ZekC|:!#rhoZPNѰ cah8sVu昤p6 ETn=Mz'mL&{YiKgs;#b:(+_"̄F/Y,0FaLy~:*J75Rwq.9n? f& 3a4pnS~%ZA"e1e3̜CR.U;q_"0f6~_R=~KQm1{`3ƎeZ/6@拯6Y,OD O^ʂcQ%8 3o$ >b:E yznc'i;w:8>=Q0첿"*X-1;I봨#-|%c20)b/jDOȡݪTlLM JJ!tsrs: HXYuDfg5kK6pk#DpJ՝bkկө9Q c$E6f:u~ɰLG"ߔ|#KZ '5ֱC&J7]ת<;]bUڱ|iڏ[{ lizeHiӌ \ǻ6sX Jiff/Bj->NP{dK XӜJ` 8"}}B 4$˘W{8'R.TI/\z.9&l'RjaV&.#kIXsJ)L NZݥ'W{sԱ (x:u1Nr'jԕFqNT$. +~`E+ۿfExja1G9& rPLev/aw(wm?*9xW[,xv~rhu~2O8z%<++Ƶ_VhE"&X-O??Jߏ߂qz,YBfzɳ[}*OϞgY7Uy[xwJOA@vTpFp:zȼcYX3 |G-^k1u%'']bL3'?[%S+c̋M}/$}KdWj2WE^DP~'OpU$̜ڏgJ~ހf{;O/R)\YĮ|ZnX->8;.(ۍU=u_>GȖ0OV=>xڇmU8>Q%3 :X{!*g+ܿt{y)S W0#)Z@dGY'~4e -%E]3D̠.c32c!wcWFב]դ#Ӭ? QWP-Xc^ݺWIJL$ |CmA{ĈjIG5ѾeO_9I_s|3}Sbix6ūn 9^ ںo~uQ_Ő]^Oo)0_)8$6Y<+Y\c#djc$)xݵ[mω=4Z1H&EⒿeH#ش؋pps都P2|v.w#'i U G$-qfw-SM)d/?rԟn*(]+" {}Hw};1ѐW{e3A}{^v94to/JSTɭЊoq_\Q]Ik[wέHI̓F_Pגe/L)6CF)l^H#ɿ2AoBwan`8_dfFn谗jN95 0|] II@eMb1NJrAO@Ԟ]r #),ca'\f??g E ,

青铜器如何鉴别?
青铜器如何鉴别?

青铜器如何鉴别?
古铜器作假有很多的流派,可谓行行出“状元”.“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和“北京造”可算得上古今仿造青铜器的几个主要大本营,它们的主要特点为:
“苏州造”用材较好,冶铜浇铸时往往加些银,使铜器的地子发亮见银白色;仿制对象以商和西周器为主,生坑、熟坑无所不能;刻工精细,纹饰流畅,铭文逼真,“作品”流传甚广.
“潍县造”的艺匠高手层出不穷,刻纹饰、铭文比较擅长,作器多呈熟坑状,但铸出的器物壁厚,重而压手.
“西安造”也注重铭文,不仅是假器造假铭,就连一些无铭文的真器上,也后刻铭文,以抬高其价值.作品多见度量衡器物,如秦诏版、秦量等.
“北京造”以商周器为主,比较讲究纹饰华丽,器型精巧,锈斑逼真,特别是“黑漆古”、“绿漆古”等,都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认识范线与垫片,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要诀之一.范线就是铸造青铜器时铜液留下的痕迹,垫片就是为了固定器壁厚度而留在器物上的小钢片.二者既是铸造技术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从铸造技术来鉴别青铜器真伪的主要方法.
应该说,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那么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亦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
一般作伪的铜器以失腊铸造为主.失腊铸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块,器表清洁光滑.所以假器往往不见范线,但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砂眼,失腊铸造就有此特征.
看垫片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前面谈到,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当时的铸工往往会顺手取来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铜片,预先垫放在内外范的间隙处,当浇铸成型后,铜垫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见,有的难找,有的还十分对称,左右相应.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是不用垫片的,这与当时铸造工艺的不发达有关.但假造的青铜器,也是不会有垫片痕迹的.还有些作伪者,在真器刻上铭文或花纹,却正好刻在垫片上,这样的弄巧成拙是不乏其例的.
在青铜器的鉴别中,除了铸造技术和器物造型两方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这就是纹饰图案的鉴别.纹饰图案是青铜器的一大特色.它比器物造型更加复杂多变,而且内容丰富,制作精美,为世人所欣赏.
作假的青铜纹饰有许多种,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假器作假纹饰,以苏州周氏作坊出品为最精致.北京也有高手佳作出现.这些艺匠的纹饰功夫很深,即便是伪作也可算得上是精美的工艺品了.但对于鉴别真伪来说,只要细心审视,还是能看出破绽的.因为一件纹饰再精致的青铜器,也是不可能在器形、皮壳、锈色等方面都十全十美的.二是在素面真器上添刻花纹.这种手法很普遍,比如在毫无花纹的素器上加花纹、在有少量花纹的真器上添加花纹、在花纹锈浊不清的情况下加刻花纹、在镶嵌脱落的花纹上重新加入镶嵌物等等.曾有这样的事例,当错金银的越王剑被发现后,就有一些作假者,在素剑上补刻花纹、错以金银出售,却因技术欠佳而被识破,终贻笑大方.
鉴别这些改刻或增刻的纹饰,可首先比较其本身或周围的表层和地子是否与该器的其他部位相一致,因为若是后刻的,一定是破坏了原有表层的色泽.其次找一下每组花纹的接合处是否有范痕,因为花纹是刻在范块上拼合浇铸的,没有范线就有作伪的可能性.再有就是作伪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规律把握不准,比如纹饰一般虽有地纹和主纹之分,但二者其实关系密切.如兽面纹卷角或勾尾的收头处往往是像同心圆一样与地纹的小圈连接起来的,但作伪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细微的特征.
辨别青铜器真假,讲究重量、嗅觉、声音和锈色的程度.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表比商周器轻薄,若重量相反,则存疑.铜器出土有土气味,作假的器表总散发出酸味.但更为重要的是对铜质声音的辨识和器物表面锈色的鉴别.因为商周铜器是以铜锡合金铸成,敲击的声音自然清脆,而后仿的青铜器往往用黄铜铸成,或浇铸而成,敲击的声音混浊,若偏薄,则脆而散.有的是修补的伪器,四周敲出的声音就会不一致,加入其他材料修补的,更有一种沙哑感.
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由于青铜器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青铜器表锈色却不甚相同,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如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呈灰绿色;而湖南出土的青铜器,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于是行家们又分别称这些锈层叫“黑漆古”、“枣皮红”、“绿漆古”、“水银沁”等.这些锈层很坚硬,即使用刀刮划,也只是一些锈斑脱落,与伪器的锈层是完全不同的.假锈层的做法多种多样,假的地子用盐硇砂,锈色用盐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铜加绿色颜料和氨水调合.但生出的新锈色泽单调,不像出土锈层敷一层、丰富多变、带有滋润感.现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仿古青铜器,大多呈粉绿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脱落的感觉.有的则乌黑发亮,像是熟坑器,但器表没有一点色泽滋润的感觉.
1.仿古法.
铜器作伪法.作伪者一般均有所本,或依真器,或依图录.仿器形制与真器基本相似,尽寸大小也与真 器相近.仿器一般仿得比较准确,若不细心观察,难以判断真伪.但不论仿得如何准确、逼真 ,其铜质、花纹、犭色均与真器有别,风格也迥然有异.同时,仿器比真器重,有压手感,这是普遍规律.
2.拼凑法.
又称“插帮车”.铜 器作伪法.或同几个旧器中的残块拼成新器;或真器中缺失了一啊分或几部分,另取其他器的残块修格局 完整;或真器中本无某部分,却节外生枝,添枝加叶拼杨新器.
3.改造法.
铜器作伪法.即以某件旧器修改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器形.作伪者将一些不易 卖出的或价格便宜的器物加以改造,成为新器形.如原器本无梁无盖,改成有盖的新器;或原器残存一部分,将其改成另一种新器.
4.加花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上原有简单纹饰,作伪者选择合适的光素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纹,一般来说加刻的花纹与原器花纹是一致的.
5.掏花法.
铜器作伪法.即在原本无花纹的器物上先錾刻花纹,再沿着花纹将无花部位掏透,或掏空,使原器变成一件镂空之器.这种伪掏花的作法,不仅刀痕明显,而且不符合器物的特征.
6.添铭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本无铭,后在其上錾刻 伪铭,后錾的铭文文笔均匀,字体呆板、松散、不自然,字口面宽底窄,同时有錾痕,作伪有时用铜丝刷刷去錾良,却又留下刷痕,也影响了字的笔锋.铭文字体,内容虽皆能仿刻,但 笔法的韵味却是难以模仿的.另外,真器伪铭者皆伤皮色,器表有锈而字口无锈,即使字口处作上假地子、假锈,也与器表的地子、锈色不符.
7.增铭法.
铜器作伪法,就是真器上原有铭,但铭文简单,作伪者在真铭前后增刻伪铭;或真器上本应对铭,因器缺失某部分使铭文也残缺,修配时边铭文也一起刻出,在器物上增刻伪后,伪铭的锈色、地子与真铭不同,字口也明显不同.再者一器之上的铭文既然不是一时所出、不是一人所作,基笔体、韵味自然不符,特别是铸铭与刻铭载然不同.
8.补铭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上原有铭,但铭文中缺字,伪作者将其补上;或真器上本无铭,后刻上伪铭,因某种原因漏刻了字,后来又补刻上.
9.腐蚀法.
铜器铭文作伪法.这种方法以是在青铜器需要刻铭的部位涂上蜡,在蜡上刻好字,然后用三氯化铁在刻好的字口上咬腐,最后将蜡去掉,就会出现凹陷的字口.
二、青铜器辨伪
1.铸造辨伪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极大 部分是用陶范法铸成的,后代未知此法,作伪者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由于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手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 的原理的方法,因此,特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 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里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对商周青铜器铸造方法的全过程,要有确切的了解.后代伪器的铸造方法和古代用陶范法铸造完全不同,因而伪器所呈现的铸造现象也不相同.观察是否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主要方法, 是的看青铜器是否有块范对合的痕迹,即是事有“线”,了就是看应该合范处是否留有对合的 范痕.在商周时代,任何一件青铜容器,它的块范拼合的痕迹都有一定规格,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而任何一件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要想在拼合的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最熟练的高手,也难免做到天衣无缝.有的器纹饰不多,表层互助组面较大,合范痕迹容易攸 饰 ,但在隐蔽处,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还会遗留痕迹的.但是用蜡模法伪造的青铜器,表面较精细,少数甚至可以达到与陶范法铸造的效果差不多.失蜡法能铸造各种开头和有特殊装饰的器,不需要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早期伪造的青铜器是没有任何痕迹后.后期的失蜡法是在模上贴蜡片,所贴蜡片不合缝,铸成后所显示痕迹,甚至倒使人误认为范线.贴蜡的方法是先塑模,在模上紧贴一层蜡,其存度是待铸青铜器的厚度,在蜡上刻花纹并经修饰,蜡片也可以模印后贴上去,再逐层涂上细泥,在蜡片分块的以合处,会产生微小的不接合或错位的条痕,这一情况在青铜器上的范痕是凹陷的.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这是通常伪器或仿制品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而经过长期文化腐蚀是不同的. 经过数千年缓慢腐蚀的青铜器,因为发氧量,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铸品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另一方面,伪器的蜡模制造都略厚于原器,仿伪者往往未见原物,因而蜡胎的成型也未能如原器壁之薄,这是一个先天的毛病,因而伪铸之器一般都厚于原器,以上两方面因素叠加起来,伪品就明显地重于原器了.
伪器系新铸,经叩击后声音清脆,犹如新铜,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的青铜器,铜质已属矿化,所以发音以浑浊者居多.当然埋藏在极其干燥而又纯粹的土层中的青铜器,敲击音也有甚佳的.
古代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温孔,更少铜液灌注有到而产生缩孔的情况.而失蜡和翻砂铸造的伪器,经常在表面出现某些砂眼,有的甚至产生缩孔等铸造缺陷.如不了解这一点,很可能错误地以为砂眼和缩孔是旧铸的特点.
2.器形辨伪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都有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二里冈期到汉代,流行的时间最长,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全面掌握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伪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铸造的伪器,它的器形和铭文均有所本,尽管模仿得并不准确,但也有一定水平.第二种则是毫无根据的杂拼,意在作奇,稀见为贵.直接铸造的伪器,有的器形或铭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故意改了样.如器形有所本,但是却铸上了杜撰的铭文,或者铭文有所本,却铸在毫不相干的器上.拼凑改造的作伪,是水平很低的作伪,如果不仔细观察,也有上当的可能.这类作伪大多是在睦的器物上作部分改造,使人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获得厚利.
3.铭文辨伪
宋代以来,金石在一切文物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金石家的研究重点是文字,当作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往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时收藏家们对青铜器的搜集,往往偏重在铭文方面,晚清是铭文作伪的主要时期.商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有的铭文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也有嵌得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商周时代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划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由于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因此铭文范上阳文在刻完后,乘湿嵌入主体范中,字口厚度要避免与外范接触而需修正,可能要微作接捺,与主体范修正,这样阳文字的上口就大,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这必须精细的观察才能发现.同时在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画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当然,这只是在一部分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是如此.而后刻的铭文,有的是有所本,字体比较拘谨、呆板,字口内有或隐或显的刀凿痕.而用翻砂法铸造的青铜器,泥料颗粒比较粗,铭文笔画的表面与细腻的范土铸造不同.
4.青铜器声味辨伪
商周铜器多为铜墙铁壁锡铅合金,以手敲击,则发声清脆,由于在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烈.而宋以后的伪器多为黄铜,又未氧化或氧化时间较短,以手敲击,声音细长混浊,也无土香味,却有汗腥味,这是由于作伪者多用化学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锈,虽经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气味.有的用石膏制作或修补的伪器,质地轻,颜色白,用手敲击,其声嘶哑.这些只是一般规律,因铜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时间长短、地区、土质等不同,轻重声音有所区别.
5.青铜器铜质辨伪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口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三、青铜器的断代
唐代以前的铜器习惯上称为古代青铜器,其历史既久,发展变化也很大.从商代至唐代,各个时期的铜器在铸造工艺、花纹、铭文上各有特色.如商代青铜器的花纹,多为平纹、二层花纹、三层花纹的;图案则是被夸张与改造过的各种动物形象,如四条腿的动物,在有的铜器图案中被改为两条腿,有的动物羽毛被代之以篆形纹等.平纹铜器的饕餮纹,在形象之间多以回纹填空,大空间填上大方空细回纹,小空间填上小方空细回纹,微小空间填上小点方细回纹或小长方空细回纹.二层花纹的纹饰多是窄而凸,常为夔龙纹,空间填上细回纹.三层花纹的纹饰在器物上凸起,旁边凹下去的空间填上细回纹,这是三层花纹的特点.三层花纹的铜器,多有起脊的,如商方鼎,四面是饕餮纹,口下夔纹,鼎腹中饕餮面纹,中间起脊,四角起脊,脊上有豁口纹.
商代青铜器有很多腹中是素纹的,边沿是夔纹及草龙纹,或凸起来的人面纹,还有兽纹、角叶纹、蝉纹、枭纹,等等.
商代铜器花纹的另一特点是阴道深而底平,花纹非常规矩有力.商代初期铜器花纹糙而平纹多,多为薄胎铜器.中期母模型铸造无缝,花纹非常细致,细回纹填空,有的细如鬃毛.芝麻粒大的空间,也填上小点点长形或方形细回纹.
商代铜器的又一特点:方圆、卣、簋、壶等,足内多是平底,且有凸形网纹,网纹为菱形组合.
商代铜器上多有铜钉,这是器物铸造后,用铜水补孔形成的.商代铜器也有用分铸法的,但较少.如器物上的耳、兽头,可先分别铸好,再放在铸器模上,在浇铸器体时铜水便会将其与器体联结成一个整体.在商代还没有大、小焊接技术,以铜焊铜(即大焊)是战国以后才有的.
周代铜器从铸造工艺来看,比商代铜器粗糙,带铭文的较多,如周代的虢季子白盘,兽头环,平糙纹,铭文多达百余字.盂鼎,腹是至素纹,口下是兽面纹、夔纹,铭文达二百多字.此外铜簋、豆、等等,多数是糙纹,铭文二三十字的举不胜举.
春秋时代的铜器同西周铜器相近,但花纹已有所演变进化,出现了瓦棱纹、鱼鳞纹、蛇纹、爬兽纹,等等.
战国初期的铜器与春秋时期的类似,但到中后期就大不相同了.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鎏金、银的技术和镶嵌的技巧,在这时的青铜器物上右面发现旋工、铆钉、打眼的痕迹,也有了雕錾花纹及铭文的痕迹.
从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花纹、铭文上看,各朝代交替时期的器物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到中后期,就逐渐分道扬镳了.
汉代青铜器很多都是素纹,大部分还是铸造的,也有的花纹、铭文是用錾子雕刻的.比如汉代的鎏金杯子、奁、盒、碗等用具上的花纹,多是雕刻的.
汉代以后至唐代的铜器,铸造的花纹很多,其中有打料的铜、金、银器,并且也有了大、小焊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