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隧道显微镜怎样操纵原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5:04:20
扫描隧道显微镜怎样操纵原子
x[n#uTs =F^0 gwy"EQH$u!u#%Qݒ;V"Y&uNه"ݶ@S:}u|ŷtB(jp=*Wukz#wT@]~/[/>I0+*_/2kIBzQTe ~USGWUqS_Ǽ=c^0Hz޹%7;Yjjj#^xkW׎ :)a )*bV-r0.\rr-7U>~}]fҍ-ggR}矸}nq0\s<7b_}}S:A`ׯ'^{Q%3>^r0] #2?ћgozqQwXܭڍ,X9~_mvE֘$3x*ŅTg6E0z\yϺkG]C"Z1KMDΖJ3jVAN*+U֯7T)1oGҒa4;/=X;"}KV_P4J+-*.[vbI8Fz̪JVK]E*$ESrSFkOqRrufWM4y꺣}| b ;Eq>U6{ C}~`n)'JRY:rZEa,= ބ0=0)tG=px 5 'ށteqF /٣NQ=2K/u5oU `h{ Mow.`[o0T' jp*}u vݏ5ʆ! p\o*~rgbz'S~ut;& *9D6>~x=5Paк#R+@D8|p KT{kŶ^p7vZ_U*OT6ua#_;}}tyG2tZ s `:ThOߧ}TiynNNRtl-cPUlҙw1,ƆI5C){Ր]y 3w6^tFi2-5aĨ髆;~=Bu9KQb<c lk_pVòXo+Lp+4RPG(ӹ6V\Srpw m(ѭ=E:< $f3f@_4?Ro+]!Sj2X|G<^n v`lqAmGÄ!?D"sp 'ԫF `w+@ru0Y`Td"Z魻J;~uD`9"Px![=#y?D QO.A>~4g1t,Tg}ޝ^2Q #.lJ 5͘?<ljFn9 l\RDp\*{ gӡ#Tozs187C-^d@BDKy+] d 8 #2*z0:#+;?TO$¹=!pWӋjwqu÷˅;pr9泰&y4f>]抈~f(aLN<[bhD`0< FWGpAn$;UZ?kTR^ *0ەDWՆ,1XZ9QuD b%*Qn/`2O*uW!`H<[Z>8 㛫m, x ET+UZR n/W!(IrV6 =GS,{((E WYF |GVVAcIe.5n } Qc 'dvn^q0dmho`Fiĉl=:aݙ'sx`NqщzXRՌםq*Me|ыEU#|zvvR2pepblo>̋kt'*:k7H"!a ALV%:-@XAP~r "#Hc.)ѐ7p3 ^w LxhdhXRY(Pz?{!dl;, QJṥj1sI]@<.e*]ˈK*}**dp ^dCcY}e 1*$QﯛMqs$bxho{!>YK"Y:vƽo# [( cBθrr,t)b=zy~NI=tfWbc#)Kp>B!N "nM6IFvI̤&dVK՗}7 J"J2V teG\ U2ZwכWt1F%E\WS}G8BQ2ɬ9o)ӀNS+ WHP'ldƱ<ܫ۵7b:s6Yw%VqZ3ቢ~ʳ[ѕ`p_S H>X:$\D̊ZTW0<,7IEa'V4gfk4 FU6i3zc;%oI~Ӈ ̜Jo|q]!ө=,eL1#X()Κ%Qɾ2Xcv %Bs} ͝ #S $+#++v 6GWq"V<4͛>G]^ &r-r@X\Xjb{$ӄ.Zj;4"63y4R) Ic.)_4";Xnn37:Jh[ha/4 h6}uMgA+tY7z1 i=Q`& .^["Qϐk*Dz 8ưnLb956Saj?¨%0)aI{%~xFqD侴 -/L:6}Ђ Z&ߨQJps!T2qnacvˤPϘ'nA5A>PBrmZXcm$W ߷#L䋺Q2e$(6yrY8Vq6yM> 3vʹ )z'd_Kykgzhc<#cB$Q )dy:G(jqP@Ynf42R2z2H/ZL~}ZYooQc w+6'?v~6ud ]J'2a9צ=u4wZ7ߥRiW [!A l4ʞ9b>e Y~2J+L&6nRqRH+98l*[WXΝ.d5L]e'Lh{!IrrgO ={jjtUFq"=`?X! 3vN5PԚ칾'7^?cebٚʌ=mb j|w)H'Q+Gk-ܨ/Y/J L ģ3/:X1/ZnlTZ±H/s"v)m;x镬\ ң`T|yϯt~~:z_bC2Ӝ`B`_u6/#yU%G0M?DH7aU hY(@؞*里-n~~D6clC k\'3˨T5ǫY S8M+(|N 5Oȵ=a BeB#|Zma>&,,e[mvbZ3&y2T`EcS3w0S=):̠ @۾lИdZG "Ѿ"tw 7L' ؁}}!s:I[b^5ÇN*!EV&893CՑ9_1 KxղT'e/r~3sK}VM.A Rz,x@\; ̓׽f ~L`,=R,̂0)H)f=WIJ=ACUxmkM"'--Ob$y*4 By豽[g lC2\5%ViaCã@JJ^fhDiB*_$;^$%`nfo<,Ƞr:g7.lv ӮQx m r dO" zqU_l 9cVfsXEg߲3q6:h3AFSxMo@rQ;0̴B-f1is~WKAk9B8:x

扫描隧道显微镜怎样操纵原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怎样操纵原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怎样操纵原子
用STM进行单原子操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单原子的移动,提取和放置.使用STM进行单原子操纵的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在STM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施加一适当幅值和宽度的电压脉冲,一般为数伏电压和数十毫秒宽度.由于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仅为0.3-1.0nm.因此在电压脉冲的作用下,将会在针尖和样品之间产主一个强度在 109~1010V/m数量级的强大电场.这样,表面上的吸附原子将会在强电场的蒸发下被移动或提取,并在表面上留下原子空穴,实现单原子的移动和提取操纵.同样,吸附在STM针尖上的原子也有可能在强电场的蒸发下而沉积到样品的表面上,实现单原子的放置操纵.
\x09近代以来,由于人们的观察视野已经延伸到了纳米领域,而光束在成像时总会受到有限大小的有效光阑的限制,所以此时光的衍射作用就不容忽略了.对于显微镜来说,其发光物一般距物像很近,这时应考虑菲涅尔衍射,物点成像后在像面上应成为一菲涅尔圆斑,不过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夫琅禾费圆斑进行近似替代.那么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最佳只能达到阿贝极限:0.2μm.即便如德国科学家施特芬·黑尔等科学家制作出的借助脉冲激光突破阿贝极限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也仅停留在20nm,依然难以满足人们进军微观领域的需要.而且此显微镜价格高昂,在80万欧元左右.事实上,当年白春礼教授仅仅借助从国外带来的几个重要零件并加以组装就得到了STM.一台普通的STM价格都在10万RMB以下.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经济且性能更好的显微镜来替代光学显微镜.
\x09在这种情况下,扫描探针、光导镊子、高解析度电镜就应运而生.其中,运用探针进行进场操作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无疑引起了人们最为广泛的关注.
扫描探针显微术SPM
\x09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主要是利用顶端约1-10Å的探针来3D解析固体表面纳米尺度上的局部性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s就是一系列的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术而发展起来的显微镜,它包括STM、AFM、LFM、MFM等等.其中STM和AFM的发明使得各种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迄今为止衍生出来的主要的扫描探针分析仪:
\x09电子结构:扫描隧道电流镜STS
\x09STS用来在低温情况下测定电子结构;
\x09光学性质: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NSOM
\x09NSOM打破了衍射限制,允许光进入亚微米波长范围(50-100nm),用于弹性和非弹性的光学扫描测定,也可以用于光刻技术;
\x09温度:热扫描显微镜STHM
\x09STHM用温度传感器绘制出电子/光电子纳米器件的温度场,测定纳米结构的热物理性质;
\x09介电常数:扫描电容显微镜SCM
\x09SCM主要应用在半导体上.由于半导体电容依赖于载流子的浓度,因此研究者可以用SCM绘制出掺杂剂在半导体中的分布图.它优越之处在于纳米尺度上的立体分辨能力;
\x09磁性:磁力共振显微镜MFM
\x09MFM可以给磁域成像作为磁存储介质的综合性表征,MFM测定核与电子的自旋共振并具有亚微米级的解析力,这可能使它成为化学分析的基础;
\x09电荷传递和亥姆霍兹层:扫描电化学SECM
\x09生物分子折叠/识别:纳米机械显微镜
\x09以前只能停留在总体的平均测定,现在可以更深入的测定生物系统的分子现象.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x09不过,以上各种仪器只是对STM和AFM的补充和发展.其中STM作为“主角”,意义尤为重大,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甚至有人将STM的发明的当年作为纳米科技元年.那么我们不妨具体看一下STM和AFM.
\x09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也称作扫描穿隧式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第一台STM诞生于瑞士的苏黎世研究所.STM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AFM更高的分辨率.STM平行方向的分辨率为0.04nm,垂直方向的分辨率达到0.01nm.此外STM在低温(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STM不仅仅是探测工具,更是加工工具.
\x09如图所示,STM主要构成有:顶部直径约为50-100nm的极细金属针尖(通常是金属钨),用于三维扫描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压电陶瓷(Px、Py、Pz),以及用于扫描和电流反馈的控制器.
\x09STM的基本原理是量子的隧道效应.它利用金属针尖在样品的表面上进行扫描,并根据量子隧道效应来获得样品表面的图像.通常STM的针尖与样品的距离非常接近(大约为0.5-1.0nm),所以它们之间的电子云互相重叠.当在它们之间施加一偏值电压V(通常为2mV-2V)时,电子就可以因量子隧道效应实现针尖与样品之间的转移,从而在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形成隧道电流.
\x09其中,K是常数,在真空条件下约等于1,φ为针尖与样品的平均功函数,s为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为0.3-1.0nm.
\x09由于隧道电流I与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s成指数关系,所以,电流I对s的变化非常敏感.一般来说,如果s减小0.1nm,隧道电流I就会减小10倍.
\x09既然STM是靠隧道电流I和距离s进行工作的,那么自然,STM有两种工作模式:恒电流工作模式和恒高度工作模式.恒电流模式就是在STM图像扫描时始终保持隧道电流恒定,它可以利用反馈回路控制针尖和样品之间距离的不断变化来实现.当压电陶瓷Px、Py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上扫描时,从反馈回路中取出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过程中他们之间距离变化的信息(该信息用来反映样品表面的起伏),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原子图像.由于恒电流模式时,STM的针尖是随着样品表面形貌的起伏而上下移动,针尖不会因为表面形貌起伏太大而碰撞到样品的表面,所以恒电流模式可以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恒电流模式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扫描模式.
\x09恒高度模式则是始终控制针尖的高度不变,并取出扫描过程中针尖和样品之间电流变化的信息(该信息也反映样品表面的起伏),来绘制样品表面的原子图像.由于在恒高度模式的扫描过程中,针尖的高度恒定不变,当表面形貌起伏较大时,针尖就很容易碰撞到样品.所以恒高度模式只能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不大的样品.
\x09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一是STM可以直接观测到材料表面的单个原子和原子在表面上的三维结构图像;二是STM在观测材料表面原子结构的同时得到材料表面的扫描隧道谱STS,从而可以研究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电子状态.
\x09此外,上面我们提到过STM不仅仅是探测工具,更是加工工具.也就是说,STM的针尖不仅可以成像,还可以用于操纵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
\x09用STM进行单原子操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单原子的移动,提取和放置.使用STM进行单原子操纵的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在STM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施加一适当幅值和宽度的电压脉冲,一般为数伏电压和数十毫秒宽度.由于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仅为0.3-1.0nm.因此在电压脉冲的作用下,将会在针尖和样品之间产主一个强度在 109~1010V/m数量级的强大电场.这样,表面上的吸附原子将会在强电场的蒸发下被移动或提取,并在表面上留下原子空穴,实现单原子的移动和提取操纵.同样,吸附在STM针尖上的原子也有可能在强电场的蒸发下而沉积到样品的表面上,实现单原子的放置操纵.
\x09STM的优越性还体现在STM实验还可以在多种环境中进行:大气、惰性气体、超高真空或液体.工作温度可以从绝对零度附近到上千摄氏度.这些都是以前任何一种显微技术都不能同时做到的.
\x09不过在每一种显微电镜中,基础物理学都限制了其测定的范围.STM基于电子隧道,它的成像就受到隧道物理学或入射低能电子影响的弛豫过程限制.而且,STM所观察的样品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导电性,否则效果会很差.
原子力显微镜AFM
\x09相比之下,AFM具有更广泛的功能范围,可以响应探针与基质之间更多的力,如磁力、库伦力、色散力、摩擦力和核斥力等,也不会受到材料到点性质的影响.
\x09在AFM中,使用对微弱力非常敏感的弹性悬臂上的针尖对样品表面作光栅式扫描.当针尖和样品表面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针尖尖端的原子与样品表面的原子之间存在极微弱的作用力,微悬臂就会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针尖与样品之间的力F与微悬臂的形变之间遵循胡克定律:F=-k*x.其中,k为微悬臂的力常数.所以,只要测出微悬臂形变量的大小,就可以获得针尖与样品之间作用力的大小.针尖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强烈的依赖关系,所以在扫描过程中利用反馈回路保持针尖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恒定,即保持为悬臂的形变量不变,针尖就会随样品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动,记录针尖上下运动的轨迹即可得到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这种工作模式被称为“恒力”模式,是使用最广泛的扫描方式.
\x09AFM的图像也可以使用“恒高”模式来获得,也就是在X,Y扫描过程中,不使用反馈回路,保持针尖与样品之间的距离恒定,通过测量微悬臂Z方向的形变量来成像.这种方式不使用反馈回路,可以采用更高的扫描速度,通常在观察原子、分子像时用得比较多,而对于表面起伏比较大的样品不适用.
微观形貌检测技术
\x09当然,任何一种发明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改进.SPMs也不例外.在STM之前,就有几种微观形貌检测技术了,只不过它们的性能没有这么优越.
\x09光学显微镜
\x09投射电子显微镜TEM
\x09TEM和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极为相似,只是用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现,用静电或磁透镜代替光学玻璃透镜,最后在荧光屏上成像.TEM的放大倍数极高,点分辨率可达0.3nm,线分辨率可达0.144nm,已达原子级分辨率.用TEM观察物体内部显微结构时,可看到原子排列的晶格图像,并已观察到某些重金属原子的投影图像.只是用TEM检测时,试件需在真空室内.
\x09TEM是通过电子束投过试件而放大成像的,电子束在材料中的衰减系数极大,故试件必须加工的很薄,因此限制了TEM的使用范围.
\x09表面轮廓仪
\x09表面轮廓仪是用探针对试件表面形貌进行接触测量,这与SPM的工作原理极为相似,只是后者使用了更尖锐的探针和灵敏的探针位移检测方法.
\x0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09SEM利用高能量、细聚焦的电子束在试件表面扫描,激发二次放电,利用二次放电信息对试件表面的组织或形貌进行检测、分析和成像的一种电子光学仪器.SEM的放大倍率在10—150000之间且连续可调,试件在真空室内还可按需要进行升降、平移、旋转或倾斜.
\x09SEM在普通热钨丝电子枪条件下,分辨率为5-6nm,如果用场发射电子枪,分辨率可达2-3nm,不过分辨率还没有达到原子级别.
\x09场发射形貌描绘仪
\x09场发射原理在1956年由R.young提出,但直到1971年R.young和J.Ward才提出了应用场发射原理的形貌描绘仪.它在基本原理和操作上,是最接近STM的仪器.探针尖装在顶块上,可由X向和Y向压电陶瓷驱动,做X向和Y向扫描运动.试件装在下面的Z向压电陶瓷元件上,由反馈电路控制,保持针尖和试件间的距离.R.young使用的针尖曲率半径为几十纳米,针尖和试件间的距离为100nm.在试件上加正高压后,针尖与试件间产生场发射电流.探针在试件表面扫描,可根据场发射电流的大小,检测出试件表面的形貌.R.young用形貌描绘仪继续进行研究,发现当探针尖与试件间距离很近时,较小的外加偏压V即可产生隧道电流,并且隧道电流I对距离s极为敏感.他们观察到的I和V为线性关系,后人估计针尖与试件间的距离为1.2nm.可惜他们的研究到此为止,未在检测试件形貌时利用隧道电流效应,因而与STM的发明失之交臂.假如他能及时想到缩小针尖与试件表面间的距离,那么STM公布发表时的发明人名字就是R.Young了.可惜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没有去缩短那一点的该死的微小距离.
\x09
附:TEM与SEM的比较
比较项目 显微镜类型\x09TEM\x09SEM
镜身长度\x09长,要能让电子加速\x09短,只需要保证与样品间的距离
分辨率\x09高,能达到原子级别\x09低,停留在纳米级别
投影图像\x09平面图形,无立体感\x09有极强的立体感
图像背景\x09背景亮,试样处暗\x09背景暗,试样处亮
工作原理\x09与光学显微镜类似\x09利用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获得立体图像
收集器位置\x09在镜身底部\x09在镜身上部
适用范围\x095-500nm的薄片\x09可以比较厚
能否区分晶体\x09能,可看到晶格图像\x09不包含结构信息,无法区分单晶多晶非晶
能否收集到样品内部信息\x09可收集到样品内部信息\x09只能收集到样品表层信息
能否动态观察\x09不能,样品固定\x09样品位置可以调节,可进行动态观察
能否连续观察\x09开始工作后倍率相对固定\x09开始工作后可进行从低倍到高倍的连续观察

这个我还真不是很清楚,国内苏州海兹思做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还不错,你可以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