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重点要细一点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14:59:10
谁有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重点要细一点的
x}R#Ii{M?_P!*kAAKE?ȔPukmWŗ9?<<\DK/|%8Μxpn1$SqovP?ۤUWo?TYW^xf*|coՉQ5趨Ҡ4v=/hvVJֺQwYzvGSŤ4ܸ a=^nRqySEdSҚ냇Ech^OxUW#<8thItmՠWtԬtye:ǕGUz~X_)g.Me<FU[;J0a$iڳAvkPT 0$Fm'UsЍ]hvI^ z'aWf7wЉANI;v=kҫa ]k,섒Ut:ٛr[mh9Xq">ǭ$qEnayTPލ{2h6+ކ `哓ˎ5s^L<߉ʭ֣h3*.΅K\{Jù(QL]&U6h~{4pjQ#݉Zea9E.N3iJxV,%;3υGO(âm)+]l3]V)E o b<>̼6!7x8&:Gl%:xZKo3- -(d-Qƫ-B.GT9C6atsN)IU)å}T*jAUf;S24}&yZJ;εJ;towy7.mp<LSa2Qw-F 3-rF $^vv8>_ݭrc~nl3Ls?BHp#nv/gF$i'uLZ|ަVVX 7a4sE ڹ֯p i}V7yDus/Bdw啀v?0;',sk?ERxĬ)= %ɳQ0~>*nS֯ L% 9ݎSPЪsu*O%ސUb\UP> 7GB/x35M]$oعKfݧ|YVM4?:Xtg˹rkqk&]KWahH6`m9u'=E)d?ͫwL@2"NVKʓά;QN, O(W'|w|?ZMu);16^ŧ$R'R E/)RUn~.A0wf-ߊV ;殭 h7>>˜ib1ԍUD+MW׬lիt23mWV򉺓G+c=g E)*saxiFX) ɞBӼN9w|2+C2$ _YY WUJH>;ڜLTta\2[b&aCy{Jx磅NU=!C6fxly0g$vZ~-79^f[["48q>^frҧUT}-I)rӢts5A-V!*ܐW3I=K0_Ї*́pT.Dq 6qa4=LkЮ}g%_G$]ZxU-JT?1eOxe$=֋j𱛕'WHY^XX= xHl٫㝡yJ|0dy{Jb؆]ZAT5hAqU"Qɪ tkwVĞo@+QE#JX-5ڔLhQ4j.aGׯT0Dav|T`#.ٜfwÒXb_s%RkЉ'L괵"{nRǘR)?N7,ld=W0=H-{\|^ǰ0_T1'^|`mКFj2rAI6f2F}rHlA6M8MJh [Řg7~OAd32U>ViRKQ0ׇZG-<&#'2SD  ۱񉘈 y<|Y8=>;Gg>u}JE츆}"qe,yoB_ӞUCܖhAb|M[d ҞРdO`HyAz& c7M&iN2a$ ;4O=a0ìxs o>Ս:w/G@sQWÒvq@9X b`L{k[Xe+;;l3t7.x@  4i#/W)ݎχyL*\x*epd+q+g%0 3k 8 ft%*B?K@~9~";=uTדn a-9Bbf>|,G I$$ "J$'R ;g)!"[(: 4*It2<^2_G_G_G_G_GG6Q"¢ I0<kTNb"~0Ԡd;[Μ%a}'ٗ؈zwO%G?(RŒԃJ>D|)\9#[8w${Z# ) e aN%^F(e qoNjuIO7"Did<|ɤ>'scbx; q K!)A31q$ouدhn7cf$%5g\X=TBn;y箴"< sF{21} ->V71nĵ,heRzZ =4ZOV{0N`-hg 6O198d=P!z%b $>s>bMf F$J(O ?iw5|z`'T벤A'<_Hn̦#R)pZ.T!,oA irR,Ii3 s`Ű<2oi{DM.qK-N]~)".#HA+{_fU67 Kz@Mp18iZ0,2Oʹ> f^#c혬iOBk*l`g/`*lX3`f;S x1g,SI\ nH0v 4*Oz MoH^d+Wr7ڃIZg)#2:mwXW+f&]eS7M3'n.>Ft1Yp՛1΂eH?xpZ:&Ze-tY|z~Do5GTʯ`c*",S»}Ëi_&\a9~pHI >(Kez N,M ,|T(*eӞ&/cQWםKZX@U~Bα&o.|ze$)2$:TicEtq.-}닒\h#Qo4R;MsdӍqgu~3e xNҫ6^a)m7"qyJ0I/ac]EV`9i, QQ>! [nr3>^ŰsS8;t**B1>C:o4"i3<9oSOh~ 78?+O5%ay o9=*&7a҅DvH &HmWf=`I9gw]c y)`"jtc9:qV%֎i*>ˮvUMڷ~)pC3pQrB˻rAq|zvop]^F`H ա}Z|ABTO~7-2r17Ro "UOT'Q j ;non0Kq);a?\&ʙ05@ihkܟ 1/*^8al8 -]$ >+2 uΌA_n]ss+iUK#n'W;5ðG lsU&ujj+N*fUWg)C؞Nd$Enf/>ZLGԵ^ LNaR0[aC1TgllQbpNy:쮦l[#[\b؂\N%|2d ߤJGͫcda[/|_T aƤ*dg.#$x-GnȦ9 4[-{b_^#$zދK5F# }3s L ;(bN2;5k7+2u'e;{HKGA'LS!< [:n7KGjy@* IG4Q7R$ QB Y 8ұX7MQnv-be%ll7G!o,SQo.dw5+gu!NPr[R2֍mbI薈mcڷ8WHyC[.Kkf"fA4ߊV_<)w4_O4M;bp F“'N,j'OQLY8E~wjl י[,wL҂KImίGϻ݃kL/tpå^iDWv$d!ˆ:?fI>gRިj 7 $9-aPTdMN8iSF]c.A0A`uL4"f hML'n. <9Th sdzLv>k(j c`bZܱOˮE0 lndڕ%f&5cК5ȁ@J!5ltw01׼tːl |&6EBNI9gRG"3϶;@ur{} %E tqsDґ kby:C1Nm 9x`|$f4fٟN-N6.Q**6Te48p.Ժa<283yx۴@ ۋn&=kE1CM;ʄc7i$E*w4X~XP&O"\iP?=s0 x#Pɼ9S프{5d\}lr$G'CO놶h>6$Öpr%Ci}/F.k9]Q0 fPH`Ȼm̽h1Zn A؅n{P|?Nt ɴ0TD؃D_ΝJ-_ビ+.}gN<]ι sfqFwEkfx׹%7p3$SA]RRh,ө. `ʝY.(K*$k"E܄Xgܠ3Ys8޸ې' cZqPv-\ pfʬ> fJ7 @ZT = ?Ētӆ {fUJ4j긨|CI4nЩ*Hi4 U%n@n+Eݎժ܇8`aZ}qu:ߜq1YRIEӣc|0/ZdLA~~tcF"|$e|&Iao27|B&*R!u=y;xJb%w/HL۰J|‡ᇥaW$ۚ @Bʼn!q2&#gz;[E73܉?'Y-.΂tTpTEgn_AҚ!Y<|vs濂eTr FGr99Lu0 j2h3 Ă\^E:J1+Ȍ$[Ya<w`aOTt!zY(jڭ3,kY m4\kNeʒF4мc|r&P>F^Wnp=1+ARD4(BI.*O^Wҏ]+ a0E&C~OesC$vqx)U|x)%@Ͳql<]\$YLbM\Kp7$czpXPhyֈ:0e!} TnmT-,t *i 2 y%xa2si#^xu;1v{wS܌ґfhƒGWT82s-!]3t0fb1gYY$7 kd5X 1Of)a;'UlEVWGKW ̫EwuG2W^'!_-xUBt/·)zm1ҊN֓oď}i.Іӳ͙yWI姐`J+ !&̷V,KbWŇ$=t%D6i j0|{Y(ԡw'KlPm r:L6}}99L)Z!Q)/Qn] N7JCAwO;{Úm&8x>s8xcvNnH؜o*X\nSݹ(wkNUQHwʭ04)&Cvȇ $X+.nִt)ʵAgߝ}Y wN,FkGន8}:d^n*fʵ+$~'Q;,,4psO8u|bCWZ܇qX}eFu%-Nei28;s&!-J|"Zv6l͋7&sNWm48kQ.>f<]x| pq\I W! ^ׂ 5&S'G.N ?q 6>i9R|̾F)<</m h|fVḳc n Q^f{>lGQ#A_>\HEiYϕJ9;;GpM&ǍԖ{e"H NdEX*[HY8`?֍"[Á~C%?%YoNF0p#A@[C>P,v8NCz:|S.rRQ;0[bDmi1ST4TI(⤂sYd0.U5QI]"gcg`F+sDN4h6h8+&"P'hR2n A#k5ȕ Ƀx h!+߾:Wl3śh\8p"džƗp^v&[̪#лTENCwN?!rOz2bOzWb`xaxᡃj 뛓]Ba_+ S}˥_zHMP8Ch 8V>&:^cYg8_zN it.7N:vǜdmۙ ͧ:OjYhv Z@GӰm-s,݁n碅dIdƉ=ot@o)btYvU((i Q&a\,trp;:V$ 6nfn!h!pY3mC==,5E>30řxVz0)x,Mر^¼k }M ^/>px0Gg_?KXBU"5)KS˃7;{ϝB<9K[P{Kreׅ3_ xdFS$ɳHj+# P5[M?ZR]$Xi4+hDp}3=6 >R=%\!+L*_4Gw pQ$AkIן\lnڋ~*#e`IK t]J@i)j/+r_Bn+Yvl-nxz].f7W)bT;V^3](rTWBkW![VJ" ]hX!]Ţ@@)b_ d 3A%]Vx0{PUt2V%L: U> `ET [8LAUBIUFpFt!,~&AM<҉1PFm0sj LpM^)?”m/Cr!yl`̬J(]1,d?q@\H^K{ OwVE e..D\75 T%Ft-*pjk<<Ԝ Ujтa>, R½ery#tު@q44|#G8~dAαW4Uc$Q/bhh 42`CącBL+45( _b y< }u`O_A;`3^“0 [13\3jD f )f1 $hWp5>Z~7SDZ

谁有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重点要细一点的
谁有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重点
要细一点的

谁有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重点要细一点的
、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区别: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联系: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3)方法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6、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 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 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3)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9、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 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辨证的否定?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2)辨证否定观的要求(方法论):
1、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即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为:
(1)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技术创新.)
(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例如: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表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及其要求: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及其地位: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如下: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4、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6、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 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7、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4)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8、崇高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即: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 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
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考研组有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辨证唯物主义部分
唯物论部分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全部展开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辨证唯物主义部分
唯物论部分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论部分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错误的认识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的观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发挥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认识发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划横线部分视具体情况选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部分
6、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7、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8、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9、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市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0、系统优化原理(系统与要素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来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完整准确地认识。
11、发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12、事物发展趋势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1)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2)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1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4、矛盾的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1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1)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1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要求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8、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它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把握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
19、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力量是不平衡的。在同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抓主流,又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20、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1、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1)要求我们对事情要有科学的分析态度,既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一切;(2)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3)我们不但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2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世界是永远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因此,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走向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1)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4、两对基本矛盾两个基本规律:(详见课本89页~90页)
25、人民群众原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详见课本95页)
26、人的价值的含义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2)人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27、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价值观做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9、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30、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的人是幸福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原理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1)社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2)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32、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