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参考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基训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23:34:48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参考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基训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xYYnHwJN<7[Keͳ'͖l˖lke *OSt(Uw8s?KH3TU}״yf[׺gV ?t7I]zEwzVճ]T{{A-A+VyЂ~ꖚդkK+Gr7qU-jNe_-R|$\voG3-I{YLV^vXgjPq3=`MLfJOmA5Z6Wrxb0Mmw^o6^l=Vnҟ,5h鎭*<#$x^|׻w-^:)T gv3Q;R9˩y"ރctboFvSWf0rHM2U1ֵI3h!*;RL]">DQ|Q"Z?wvO-bߟ-ϾS{U5{| '~RD] 3?O> O_$3o\Iw%<[LN -$ GPm:s;Dd^7Zm^ Nl~G8·UMs`oܧ=,鯻ދ#[]5W˟Q^qJg6Q;6KN*5.~.Ń~Ȣ5EcܳqnXjD:XIx+.ORu]+Ӥ teU!(D]wFOg'' (!&+z_fPT2sזdM2VQ@ΡIVonMAЉ>Ħ]JY`^yn8@@gyy꓉[.Π9~RB6*F ?;cC mdFekP7A &M\#rwUR+=~=_w^pG&׎9ҵo%R6>IR*~e(&3gР3H/wPߌUbQPf&|.T${6jew!U*BLWpFi&%{]\_9gkT v!* RT1mgKDGU}Q9jg?I^榦 24zw(ٟx А y4QSCJWTdg+SQ`^ܹeSdXcܫÕh#_2ğ_{CPl\X)4J 0 %dGPw`PNəe`nx]2 X 3QCԅ%{ޤP.i+Jhu0 6D)Ȼwz0w&T!i[`_̌ %NR~A$@vϼD7x21OD".y\ aX0''%$vyB&)<ӶT(񆓑m DKr_ <pR>i c(<~EQ 8نelY圶5a2ER9|"Z]/b2"#䰶JEi.Rt؇%-ٵ؊;y&&:^px)-4g: qMtkɳf@)%"\Ph aB@Pyt$]f!X͢âƿ9Xv>է &\M|#7=1HFJodA(>i#.XlMF˞>q/5xEkSuX8f)كz}Z ps&#@Ʉ4hT1^ȍlD:g]2l?r֡p-M/Ã ^tRFbECJ:pNU(A3$k])I1{hG slׂ?ģhzjEH[.eg0Y(Fb;xojGF`$i܃M2zR|G'80_ŏDu7Ni{.HosL>wOHTiX m0Di0ӑ?1Kf֕ah =!t/!3gfb%]6jFJ[M5uY;*4Gr-7LU60'A ca&q؂^+-c mwx2^M,W(@y4#n֠9 (<8E׏q k-ppčF] f|E6]H1Y|$C̏F&g ڠAe"X~kUj~ y1O: ۧksVŒA՝i*MKodsrvS]O?_2?י(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参考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基训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
参考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基训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参考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基训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郡人也.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其父嵩,本姓夏侯氏,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名姓曹.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以上为《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介绍.后人给与他的评价是,东汉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由此,我不禁联想起另外的一位人物,毛泽东.他们均为文学,政治,军事的风流人物.然而,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均知道,曹操奸雄也.而另一位三国人物,刘备世之枭雄也.为还曹操一个清白,我决定撰写此文.
其实在当时,汉室已经没有任何号召力,人们都认为汉朝“气数已尽”,早已不堪扶持.正如郭图和淳于琼所言:“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可曹操不这么想,当时的他还真有做名臣的心.他大概觉得汉室再危,也是正统.骨子里的曹操还是那种文人的气质,士大夫的思想.既然已经决定迎接皇帝了,曹操马上命令曹洪带兵前往.可惜,曹洪的兵被袁绍堵住了.跟皇帝联系不上了.就在曹操叹气的时候,有个叫董昭的家伙早就看上了曹操,所以他都没跟曹操打个招呼就用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封非常恭敬的信,表示了曹操勤王的决心.这个杨奉正和韩暹争权呢,接到信,大喜,立即派人联系了曹操,并在皇帝和董承这些大臣面前说曹操的好话.皇帝听的高兴呀(你快饿死了,有人送饭,你能不高兴吗?),马上封曹操将军,并让董承亲自迎接曹操前来勤王,伴驾.好.这下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找皇帝了.带着大批的口粮,曹操见到了皇帝,自然是皆大欢喜.曹操随后的工作就是借口洛阳距离他的根据地太远,请汉献帝迁都许昌.这点汉献帝是完全赞成的,洛阳连个象样的房子都没有,召见朝臣的时候一帮士兵就爬在墙头上跟看耍猴似的看皇帝朝会.但是杨奉反对,他再傻也知道到了曹操的地盘上什么都得听曹操的.反对无效后,杨奉决定打,可惜又打不过,部下大将徐晃投了曹操,杨奉只好自己逃跑.汉献帝到了许昌以后终于可以住上好房子,吃上饱饭,还可以“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再摆摆谱.曹操也并没有学董卓“剑履上朝,参拜不名”,照常给汉献帝下跪,汉献帝自然更是得意,就马上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还很不错.真正的交恶要在三年以后了.现在的汉献帝还是心满意足的.
开始的时候,汉献帝挺配合曹操,让封谁,就封谁,让下昭就下昭.那些小军阀还是不得不听皇帝的.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初的四年间,曹操充分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以伐谋、伐交为主,开始了对周围各个小集团的兼并.曹操倒霉就倒霉在了袁绍身上.这家伙,在当初汉献帝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打过这个主意的,出主意的是沮授.沮授对袁绍说“今州域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这是明目张胆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可郭图和淳于琼不同意:“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也.”都知道袁绍是个墙头草的,最拿不定主意的一个人.好了,现在这个事情被曹操做了,袁绍不高兴了.心想我不做的事情你居然敢做,那我肯定不给你好果子吃的.所以,当不知道那个家伙出主意让汉献帝封了袁绍一个太尉的时候,袁绍气极了,破口大骂.把本来是沮授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安在了曹操的身上.从此世人就开始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曹操知道了没办法,赶紧把自己的大将军让给袁绍,并且还让皇帝封他做邺侯.够低声下气的了.可袁绍接受了大将军的称号,因为他不让曹操做,但拒绝了邺侯,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
汉献帝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名堂.其实他就是不明白,他身边的那些所谓忠臣些也会让他明白.这些董承之流,作者想他们定是对曹操十分不满的.为什么呀?很简单,他们看不起曹操的,你一个阉官的后代,凭什么那么横?曹操呢,自己有本事,当然看不起这群吃白饭不会做事的家伙.好,有了袁绍的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的说法,再加上这些忠臣的撺掇,汉献帝不高兴了.不是有俗话说的嘛:升米恩,斗米仇呀.你给我一升米,没让我饿死,我感激你,你是我的恩人;可你给了我一斗米,就能给更多,你不继续多给,那你就是仇人.好,这下曹操开始吃苦头了.为了这个所谓的天子和朝廷,曹操付出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可不仅不讨好,还受了不少的气.在汉献帝和那些吃了饭不做事的忠臣眼里,你曹操既然供给了我这些吃的,用的,还恢复了典章制度,你就应该再知趣点,把你的权利完全放弃了,全部献给我好了,至于你,功劳已经太大了,可以自动去了,归隐也好,死了更好,就是不要在我这里指手画脚了.曹操当然明白,可曹操又怎么放心把权利交给这么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废物,那简直就是将自己一生的辛苦白白打了水漂?所以他就是不放手.这样一来,那个汉献帝就多次欲杀了他而后快了.可曹操不能让人把自己杀了呀,他就只有去杀那些人.好了,杀人,再加上文人的渲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就传了开来,一传就是几上千年.那些反对曹操做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的讨论的依据就是这样来的.
赞同的呢?除了曹操在开始阶段是有过一点好处以外,作者认为主要的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对他自己的好处不大的,真正得到好处的还是中原的老百姓.因为不论怎么争论,有一个事实是明摆的,那就是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早玩完了,(那个汉献帝多半会饿死在洛阳.如果真那样,曹操会怎么样?)那天下真的不知几人要称帝,几人要称霸了.就像张鲁之辈就说汉室尚在,安敢称帝?在辽东称霸几十年的公孙度父子也没敢称皇帝.真正称皇帝的只有袁术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刘备那么想做皇帝,在曹丕称帝前,他都不敢动.众所周知,要是真的称皇帝的人多起来,人民的生活将受到更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可以做皇帝了,你有你的政策,我有我的方法.那就会回到战国时代.当然文字是不会乱了,可经济呢?钱币自然混乱,社会秩序一点都没了.战乱更加频繁,中原的混乱局面将更加不堪.三国的历史也会重写.所以作者坚决支持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他带给了老百姓实惠.可惜曹操竟然为了这个背付了上千年的骂名.
哼,这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只不过是当权者的口舌,他们怎么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事情呢?还有那个罗贯中,真是个颠倒黑白的主,就是他,让本来应该感激曹操的百姓竟也恨曹操入骨.而那时候的老百姓不会写字,更没有戏曲之流,当然留不下他们的感激.不过当时的青州,幽州的百姓听到曹操灭了袁绍父子可是很高兴的.所以我喜欢曹操的原因也是这个.
曹操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其实是没人能理解他的.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了,正所谓曲高和寡也.而后人所认识的曹操不过是文人笔下的曹操.文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在忠君思想下洗脑过的文人,谁敢说曹操的好话?自然是人云,我云,将曹操贬之又贬,乃至于贬到十八层地狱,不能再贬了,就让曹操在那里受罪好了.我为曹操一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