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其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02:30:39
苏轼其人
x[irHsJY1a_Eq_ԢSBjQ$A@]zPW_UA$3v5Z^, ?{M?맇7~/Q_~8嗟>On50D,69VC4O(&z]SNwhC!N"[C풻leё,e\".†cάXQ1;FuD'ުiD>^]ycDB6cMDxbt[72wddɔ7!-۫jABnmEcSδ#Ruݜ)ƺ ᮬQ_d2_qf'^8f`L?r w|vw# LӜ rÕw?92y]m_7VDzֹ *Ϻ׉ю{~$eٌz''!R'b2zXH'<>wf9HT f xHWbTN!gɩ+TCbeG3NjgXcjݱҐP^ۢ}Y Q㇘ l2~h<6cVY u ܩmDDc=lŁ7pڥŞF4w>̼3m1*ewqȎww">ք}G 0kzcJa̼zwf\zf2{(bnz {u..6VKn<N-Y)@+`ǎӒȔyg/[S׎Y@&2L4{P|WWb-A([+K:-[OY:2D6vW<_t`̭Ņf=o94/Dlv+DƸvHf^"gr `\А1hFF׫=+7p-7d⺮f~7 ;Fa+0VwP[3ᮈARJAZE&tK1mtLv5RXc-AX:ˬcC&FP>Wuuw=P3df?zKm-MPp"s_d,c0p!D }Cvv$>>q,"d(dg¬a y<&]rUIgQ9vI*&1߂0EZy(ĭpױ#`ra' :NMʇMF (~<:^"+_I?c'b8d9s 0a81T s'0lE]/"Q-< 0,%)`w-=(d`-4AsȂ?s3҉yXt\0d})K *s~-؜@N?7ⅳh`H=MLMbb D~1^ջ=Ow ƞŦb>7fBPYX(y}B-zprwEzV̟%Ҷ ű;_ XGgZP(+ b}vf\:8QvGBM(bQnR?ǁDw+b#iYڼۉaUsmԮ GLvP6WAr,AFn^-I[Iʭ`0ȚI(5P@JQȊ9fv)Lg!x ykq70. h 4Xqq٨$s _tv!Xəϡsh1!1od#=Mc]AFμidgE ^ #Xڽ`LV;FYh[NDzwm BXmb)QaK i:z/LWo Ķ~14~mI[~q,FoH-AyҀVX^@b9,y}`$3n@!=?WɄG݃gأ~1x=pp('_1aAA6mh {I8DV0h =Ě@:(l38y历SPW\^QJ; ~K O.A<,(Fqol-4)&g~,zGPV=p^DA{*A ==nKed4XA(LDSfC ^Z*unb_i":JDLj$S) ]uyxԂĵEm 4݃w=2)d8)]i DU+kU\#g_i<Ե}!-nz Fc*ۉ! @>:a.0< bxT?7=c{ b2 j\}*#AN,~87!LIeZ{6yW!GuÃ0bGv+AV]E"$/-h=3%gbqfj$i kI"wF<6<\R߄5imtv4p D%H:#?Oᮒv {um丹_ւo"А q! ǿQŏQ"c>ƛ; &AE:I"$]&)KI+a]SII,y'kSf肹Qψqdd LS3ȍtaaFΔ X+eP&BoLe0A/!nO܇sgRFμOp,UrJanq}m l$6 {MR<"2=ZvJB$i\h%kMy]Wg9YuT#Ïr1V(M26#-3}>_l0bsWnRņ#cEnO4s y'Ǯ} bñpaANܚ.yHXZ*^_)Wxno g4^hE *Y$ 3WY1w|k%Sj852ѶE":ϋc>VYgF4VSYΡYw5i.}M#]3BԯXmd0tBʑN)I7 f>uE.ƺ xB$Mb˯yHGE HI0{~-[V)_b=q`p}wu9ٵ{"(X +܁ljyoS !{uz`yD=j"H B >Po$Q*  > ME%,>V *۞3\6k*yTT\k5:~#v@04D㴎JUt0ސct/FCV $"$a@`JQwz5xjt#w?rǏ#w?r㏤~ŧ߾ï^]/ |` _/J翅5Gëaϖ/| Aūbe<;>6m^:]^>^7 JO&2 !g*XcU?,`EkXU ' e17xaJ:/ ܺ?WƱ^v!v#}1(ȩ>R<.ģEle:FZء!vhc ;8;(ăr>)P77ed֭BRZ ƞ+]Yڷ>(ԏ}P[Z.XG/hC(| P@H0[ JAQn0\!$mP$yPf0Dmۥ!*QyKE69ETprtṂ>zCu\^6?\8BttDAP zDGOKH4UDLօ$WKI[/IyKJPoD+g]V_/,ٜȼ$8B:|gy"?(0Xbdo+2 e&0,4.R5nh?*7 W NW&rىl$Fp{S~( "֞-C/lB-EQnS}P(QA UB#/J!LpEo+LћRiK£@|

苏轼其人
苏轼其人

苏轼其人
苏轼
(1036~1101)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湄山人.东坡自幼博贯内外群典,属文日数千言,一○五七年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致仕.在朝期间,时值王安石推行新法.
东坡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书力陈新法之害.书曰:「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穷与贫.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要求神宗权衡轻重,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要急于有功而贪富强.神宗阅书后,特单独召见东坡,倾心而谈.东坡对曰:「臣以为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其言隐指安石,要神宗提防.神宗悚然有省地说:「朕当详思之.」但苏轼的直谏也因此得罪了安石,遂被请出朝廷.在外期间,因心怀不平,常以诗论讽,又引起小人的讪谤,被捕入狱.安石欲置以死地.神宗念其忠心,又怜其才华,不忍深罪,遂以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安置.安石死后,司马光任宰相,苏轼复入朝,升为翰林学士(皇帝身边的顾问兼秘书官),但终以才高言直,为权臣所忌恨,历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琼州(今海南岛)、杭州等地,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年)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宋史》卷三百三十八「本传」评述其一生说:「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排挤,不得安于朝廷之上.」寥寥数语,概括出了苏轼的仕官生涯和高尚人格.
东坡家世奉佛.他自叙说父亲苏洵与母亲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叙》)受家庭影响,东坡自小就接触了佛教,在《子由生日》的诗中,他说「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说明了早在与其弟子由同学的少年时代,就开始读佛教书籍了.父母死后,东坡曾施舍家中的字画和母亲的首饰用作佛事,为父母超度.并撰写赞颂文说:「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愿我先父母,与一切众生,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人人无量寿,无往亦无来.」(《居士传》)传二十六)
居官期间,每至一处,东坡都要与高僧共游,从其参禅学佛.东坡一生结识的禅僧很多,其中以东林常总、大觉怀琏、玉泉承皓和佛印了元禅师最为密切.苏轼学佛名句「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便是他与常总「论无情话」,有省而作的诗偈,(《五灯会元》卷十七,《内翰苏轼居士》)以此表明对禅学的见解.大觉怀琏是东坡在杭州期间结识的禅僧,后来两人成了方外之友.在荆南(今湖北江陵)时,听说玉泉承皓禅师有机锋,一般人难以相接,从来自负的东坡便想亲自去较量一下.一次他微服出府,进寺拜见.承皓见问:「尊官高姓?」东坡答:「姓秤,乃秤天下长老的秤.」皓禅师大喝一声说:「请问这一声喝叫重多少?」东坡哑口无对,遂谢罪礼敬,从之参学.(同上)贬谪黄州期间,东坡又与佛印了元建立起亲密关系,并留下了很多趣闻佳话.有次东坡作了首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以为体现了较深的禅学功夫,便派人把偈子呈给住在江对岸的佛印禅师.禅师看后在上面批丁「放屁」两个字,就让人把偈子带回去.东坡看到批话,一时无名火起,遂乘船渡江亲自来找禅师,当即责问禅师何以秽语相加.禅师听说呵呵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东坡一时省悟,方感自愧不如,叹服不已.(参见赖永海《佛道诗禅》第六章,《五灯会元》卷十六《云居了元禅师》)
东坡自到黄州后,便素食斋戒,每天诵经念佛不断.黄州城南有安国寺,东坡每隔几天便要朝拜一次;每次都要焚香默坐,克己悔过,良久,自觉身心皆空,精神怡然.晚年时,随行无他物,惟有一轴阿弥陀佛像不离身边,说「此吾往生公案也.」(《居士传》传二十六).尝言前生是僧,临终前嘱咐家人在他死后要以僧人之礼葬之.(《中国佛学人名辞典》第六百四十九页)
东坡是宋代诗词大家,他那乐观豪迈、飒然超离的诗词与他的透彻的禅学修养是紧密联系的.他把学诗比作学禅,诗境等同禅境,「每逢佳句则参禅」(《书李端叔诗后》)是他从事创作的体会.他的很多诗词也都深入禅髓,如前面提到的「溪声尽是长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的诗句,引佛语入诗,把佛理禅意与「山色」、「溪水」融为一体,读来别具韵味.清人钱谦益说:「北宋以后,文之通释教者,以子瞻为极则.」(《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钱钟书《谈艺录》「六十九」也引沉归愚语说:「宋人精禅学者,孰如苏子瞻」.东坡的禅学对后世文人有较大影响,「苏门四学士」皆游学于禅门.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

全部展开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足迹所履进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 —惠州——儋州等。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苏轼留下的遗产也为数不少,除了四川眉山有“三苏祠”外,全国上下有百处关于苏轼的遗迹。三苏祠有朱德亲笔题词: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
呵呵!!!

收起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

全部展开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足迹所履进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 —惠州——儋州等。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苏轼留下的遗产也为数不少,除了四川眉山有“三苏祠”外,全国上下有百处关于苏轼的遗迹。三苏祠有朱德亲笔题词: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收起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湄山人。东坡自幼博贯内外群典,属文日数千言,一○五七年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致仕。在朝期间,时值王安石推行新法。
东坡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书力陈新法之害。书曰:「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穷与贫。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要求神宗权衡轻重,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要急于有功而贪富强。神宗阅书后,特单独召见东坡...

全部展开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湄山人。东坡自幼博贯内外群典,属文日数千言,一○五七年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致仕。在朝期间,时值王安石推行新法。
东坡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书力陈新法之害。书曰:「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穷与贫。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要求神宗权衡轻重,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要急于有功而贪富强。神宗阅书后,特单独召见东坡,倾心而谈。东坡对曰:「臣以为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其言隐指安石,要神宗提防。神宗悚然有省地说:「朕当详思之。」但苏轼的直谏也因此得罪了安石,遂被请出朝廷。在外期间,因心怀不平,常以诗论讽,又引起小人的讪谤,被捕入狱。安石欲置以死地。神宗念其忠心,又怜其才华,不忍深罪,遂以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安置。安石死后,司马光任宰相,苏轼复入朝,升为翰林学士(皇帝身边的顾问兼秘书官),但终以才高言直,为权臣所忌恨,历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琼州(今海南岛)、杭州等地,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年)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宋史》卷三百三十八「本传」评述其一生说:「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排挤,不得安于朝廷之上。」寥寥数语,概括出了苏轼的仕官生涯和高尚人格。
东坡家世奉佛。他自叙说父亲苏洵与母亲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叙》)受家庭影响,东坡自小就接触了佛教,在《子由生日》的诗中,他说「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说明了早在与其弟子由同学的少年时代,就开始读佛教书籍了。父母死后,东坡曾施舍家中的字画和母亲的首饰用作佛事,为父母超度。并撰写赞颂文说:「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愿我先父母,与一切众生,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人人无量寿,无往亦无来。」(《居士传》)传二十六)
居官期间,每至一处,东坡都要与高僧共游,从其参禅学佛。东坡一生结识的禅僧很多,其中以东林常总、大觉怀琏、玉泉承皓和佛印了元禅师最为密切。苏轼学佛名句「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便是他与常总「论无情话」,有省而作的诗偈,(《五灯会元》卷十七,《内翰苏轼居士》)以此表明对禅学的见解。大觉怀琏是东坡在杭州期间结识的禅僧,后来两人成了方外之友。在荆南(今湖北江陵)时,听说玉泉承皓禅师有机锋,一般人难以相接,从来自负的东坡便想亲自去较量一下。一次他微服出府,进寺拜见。承皓见问:「尊官高姓?」东坡答:「姓秤,乃秤天下长老的秤。」皓禅师大喝一声说:「请问这一声喝叫重多少?」东坡哑口无对,遂谢罪礼敬,从之参学。(同上)贬谪黄州期间,东坡又与佛印了元建立起亲密关系,并留下了很多趣闻佳话。有次东坡作了首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以为体现了较深的禅学功夫,便派人把偈子呈给住在江对岸的佛印禅师。禅师看后在上面批丁「放屁」两个字,就让人把偈子带回去。东坡看到批话,一时无名火起,遂乘船渡江亲自来找禅师,当即责问禅师何以秽语相加。禅师听说呵呵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东坡一时省悟,方感自愧不如,叹服不已。(参见赖永海《佛道诗禅》第六章,《五灯会元》卷十六《云居了元禅师》)
东坡自到黄州后,便素食斋戒,每天诵经念佛不断。黄州城南有安国寺,东坡每隔几天便要朝拜一次;每次都要焚香默坐,克己悔过,良久,自觉身心皆空,精神怡然。晚年时,随行无他物,惟有一轴阿弥陀佛像不离身边,说「此吾往生公案也。」(《居士传》传二十六)。尝言前生是僧,临终前嘱咐家人在他死后要以僧人之礼葬之。(《中国佛学人名辞典》第六百四十九页)
东坡是宋代诗词大家,他那乐观豪迈、飒然超离的诗词与他的透彻的禅学修养是紧密联系的。他把学诗比作学禅,诗境等同禅境,「每逢佳句则参禅」(《书李端叔诗后》)是他从事创作的体会。他的很多诗词也都深入禅髓,如前面提到的「溪声尽是长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的诗句,引佛语入诗,把佛理禅意与「山色」、「溪水」融为一体,读来别具韵味。清人钱谦益说:「北宋以后,文之通释教者,以子瞻为极则。」(《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钱钟书《谈艺录》「六十九」也引沉归愚语说:「宋人精禅学者,孰如苏子瞻」。东坡的禅学对后世文人有较大影响,「苏门四学士」皆游学于禅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