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说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0:46:20
建筑物的说明文
x}nkKvdz );;a {Px2 UrIQ{uER$R=;s?LjsHPk<⽯ t8v;`fS[2wٓ=N/_~]o7<0#/q'M*jiӟL!OMj%3r zQ2ڷc{{i2H=ƭ_؎Idޯ-̠dnWDL`q)`}{4X9GL1[֗1W.0 ;+v6)t=FWEȬ'%U|ٔ6Xd՛-fdMfN#LQ`oK.w:ijfzgzyzz_zftc(ٞ̃d^~V2n&xՎf%Z%L ݠN"0W1/LWQDq=:_E1wsCdN&HU[T0KuEuafxa11(uP(pfzA-m |ys5OHXh_?QsJD./ >{Nͅ6/oETP{R='2;iݯ$&?D>-?uOTŽpz<5e<,B` cEPELk)իItlk"6+!8FK{8K/`g1YfubSWڇ~̂0!>9_1wIs[4;_nz|gHiP/j;4 NZVUH(u濜m{ESsJKfV{4ݓ4鿴!M/bG?WV- /=jQӮ) % MpԀ@R d j{;pʜY&hAV)s%_5w`T[!%T_&{ȶ!v~һa_ϒ՗} Ny?\]$_C:kOo HDtz2xĉ9T(jݠ:K_dþo'e LStƔ*vdǘ?)؁Fsv(zgޞhM'Z¹il܏LaT 3j=o}HXV3R=^d_FQa80cX7kFY(H pxǾk62Vlć>C;>䔸-j SgQd&?%ڝ=Q7ʬDx-\N<Mքk?z/l.uDE4avmq;i( C hb &b+4IZép 4Qtt'3y)Ҷʬ,ف oE.} G^UדE|fƧJRZXÌY8oPB{y߈xt8^gjks1ɦTK/L;< !'k @WkDl$y (m$i7vO@! lm1*߃4x[~W hs߿0y8">bF-v(ŭW:;s ,2}?xq[}%#@GtK &[70FAnGD% pM4&l9mXi* s@s[z|1ITiD쬗9e ! qѫwO!uO2beU貪(_B;%n/LG[UIH%5r`>F 5!* o~NP[R9DESmφiT2s\f"noOxW˸ <ʠ< Nq^;03Fd=?HSj8` 4!;{KWNr]g$Ŋ]aGOXtaP#@TƟƈp*OAtR&+uˡ(C>KL &W /_]Fq(GopS- HMUA@T6FN!R L8FjxTKf0_OO]04 ]L/Œ}{ц?Mos{j.(r@ӾG )^ X ?˺ )c0d~)mh^<M\y?:,u~DIsdpijy *Ԙn+tE^96u.iȇ%ZVgT`l|2+/p3CЊmz9û/8Ht-"@X0fN3bOm{Hp3:caq)S' 1ga"'<6VѣMӜz` >ljB˙~3.)֜P,kV{OQCfNg~jgp: b/ԛ]F(QMOytrVsTd5%h׻0#:[5}EIz< Dy SՖfz$Iqfo0.t1[/Z[OE8P.` `HVEw/E9ς`|߁lӌu?B8vPu=K|~_?aE w=m|DӐ'~vY&π5oDOӇy_DR| !EPWe+04 6gY)ZwgY&,o2Jp $E'9V2#;"_EwƄCsܰHENV( 8ipWwP{4;8Etyl_N _A@.*G<@!_Hb,gm r/Σh)Ta镝;G+Nw==u=I왩\f'=|8ḍ!n!n?yO' 66N';CTdfM:j29y(T<2`7 A'F3?3|VĻYt,Na*:>$A8wL'%'>[:ð4l+IS]mՓx^OoCM=H^JJ4;-})Q9-%Jpwhzyň=(:y0>#JُAxߨQU>L|w/U=exk\.̼oO.hi^u (~&Gh>? 1$a6 ϼLxrdNL -x#hCf}^v *@xC:cټ5k-F45c {|nKe^rrOбb'墾 R͉a DPj>X}oT 2e3*OkFIbhh嶤;o( u;8yF̭Vijzm\f 3f7̟4n_?s6[؃F|[<(r SS2l72# abIJ 'b2s0OmG#$b UŞt,1'5׷ # e vX&6ҡaNQ?3vR4:ZN>t 0C<ۣ+!-Ç{ԣ\Ű}LV܈(ܬ"u] N84|\mNnVPUdsƨf!_tx&UXs~CC|j v=1?BZ)KGW r 'o*D N!-ެfwo|}6_1b8 s[yq6>/X &~Tԗ~6T0Xc(OROS,֔wpvR9\*Yvʕx bhc #PRիgY .8 l8݆!" 8%dS41C&Ayh$$:W;%lxś5Z`[긴B >S :7I9#?O45[Xhufb6y7oo[BL91C}>>ҞTnmtȅwBi'B/E ,WX*waidk`b;E|˥$0I :b׳4!l_'^[+7 Lx f?k&"U@3ć笄Ibf 2uAf MR f7C'$m)SME_ T^S ˚l;/thOgHk~3k} ZiAr0]cu,pbWZEx YDKYUJPGI3. ܊)ڒF@ 1mIWSziN1ٝ=7BwVh0 ~{RW}08l=c!%'{2^_b8_6K*OfYE("ݴ]4HWhX׌CX*@G-",XQ<{3Irk:aҸH3O(Ao󇉓UTһ1C;f-$ :0T*r(Ċv`)qbܿnJ\J,Gd1NLխY}ݻ- \~báv򝅉XśpWy: 8b `lp3g!Coi%w6^=dB@UXYIGԶ01]c$vc`˖XCE4s/""iI#v(++~}0AdM=kiYGgEK-W%XT{By p"b"+IvfHX,cupdd&0SQ"ژXxX4NEK>rr˳,}`faKA~^X(uW~(fѣ|L}DhF]PTePz>_Ob٢Vw%.mCl~W I/a*Ud!=X@bG/s~p> BSY3Y`, i͖"ty4d^j`3B a=yɶv3%Y}iݏ"`͡# ѕ=?0 gyՓAz\,0WyK#`Z,$abS4G3S BjOYW"P/N^僜mTL 91J'vX)*L:T߼xW 2Wv_[Ilc~4k&uӈ!Fld~%9R)0K&26I{~AwwW"1{qXc0X jMLy׬S ` ^!8eT{f_zZ5*qJž}@YPº!23ɌhYV)}H%c nJ X D7J8ȚʥNkÔtG>]K(7Mъۯ;\BWtJ11W GaxמUI0/\0cUjl$!\3?(YVt-gEɂoJ*o~,ByIbi'ڱ`f4Jyw*G1cAR7`ь tήtx~;D TgRRP/?)`z!fq}A 9e7ݴݎy'ȧbKupq=R؞C }C\渽 Keefn 7%N4aJ/]zVZXsqF/JHJR_1->]x[( %w~5n>bA=ƹz?s1oG*x 0ԧˈzlZ>3r1jXײݙx1¿x"8t$@~@PcqE3jZ_>! v%8p['Rh]@7J{jbHѥ&7(93ٟ#>dEiVRbLC}|P]ɓ1*ce(8wjMN,? Nc[孆Y)%*E̩XzrmPY*rBܥ`nE0֞{ΒdB;dtJ16F)nn˻U6DMkVg|[Z KDkF\TƄd y]v/J{WȈLA*yOr\M喒+.I,^7.N@I8vWj}!ۋ;oRr4rY{H YIM=a5^Hm ~H0lFiq'%xrbg \Qe&.BI1[[!t4H. #guuG@)Ӯ gEQ!=J̽.?\#<H=wʼnEбM6Za;Un}J7x\kM6{lδOCLq-lSbxCMCR~z?\b j=xu:[].,'fSCש6[]xt{b?fݢxeəR.ܐ i}V xM|sDqƫmT֫`k t>ڥ aZ?Erpan\ʜT_>z~› X H͉h2)1Xs'0rZC]LX#yKm:6XɿUj)ӟb4DJ嵈áxɵKƵނ]*/fLapM]$d ӥ?zQ!9#SiM"@ #=2Wd 21FiWGܡܸ-^d3EvĶ&EuhV)yR1{Ɗ׬76RϢSI`ܕ<ܒ&DZA f\O>m)[[axݑGi,3ᒰG5?Mj{-M?S(PypY#%Q3/b ?OYh,ta<rHnaC]ӰuqFL!qIaRpe_#ӽ;G+!dYvO.?'$B*Nݮ]͛l <4d;/C-.EE5GSz3 QSia-ҔŜQT~rg`z2׵G3jDweZbЀҞY"T(czL#W sDy=tR:%dm#:  nt)r! ׈quҞy^^ґBkVhd8+mQ>gV)L8@Iُr;S~ "`fW:dr%2EtSƭDB3/r{8a=}h=>Uulw}-o1Y&U[檏w]Eo^Eoy?}-Vt{h&+_p5AY?>+MvvCj)Ŀ^+7l%~m[ɟ[K =lqE2-\Iϻ#m]WW}mW_m}Wa{oҖʝWo 3^oJB&+%.8qszԚfYރ1Bwa-݆a;>NpmxOK}3V(2cr9cQ,ݠQ[>wO=n>]Yx_-+tv_4(>;|5kܛ"PwߞQ,ޟNFo0BZr[O҇v>wiav,q'/3Ԧ``hzze:x%]tFn0f02C7u3D7oqfJ UcX`0htn~ !SZzIiވW#lnG .Q0 /؞W\"PT`@d|^-7bAh?40^nf6|Qh&n%ẘȆ=΢,F|Q1R} :E xu.XE0$Ĕ0 4-B3̋=-ٓDOc{{oY,2(ޭuC8;ݼKaO8Zr>yc^5\*-6}O'UלlgXģͫ.?+:PMR;1sqzuc2bti{?pkΦ~ ^+glO_;<(&]c͘RE)z(8CYk5 V`yOۄ%K Z%OC@1:@ػEu;z쀿2U8}Rjxİ)Ճ|$|B3R8ͫ1w80b-{O$^.c"z$A>W־r8$m ݠQM$HVER(U@V:= gL5uhϲz'*M.zօ % @/d3 yPKA!ƒqC =@҅S#W0yRsh.E2wU,=P)ĊiÆߠF(1[l#F_b0Dz ϔߏwp PR eORp^ET4?hp>pɸןzR߻(nw``s+{Cu fʼnżo8< 02" #(^熀Sst)`F,:$? F5SK`*,$ b=y2cM`9e4iv~=ǟ)gv;cX*_O$MWR7|ϣ1A'F$3&M'+8c6W,=xc(bS>Rw/&ݽr?d'=fI=U9DrF&Z WGyUChkDeRӥ*~qG@L-v99AX*?hӞ4W 8Ke&Af'|[=>x)$r(z1/@(`Xy2R%>lSBОm1|'ʳ!MP>8^ank -=L\ej7Df4yq9^):o!efS:~E 7&1 " 9GvP`Ҙڭ\*l̲ܨZoFQe23s!{[ O6v/cVR.'-$!Hmv;Wh*)5IO}X!q#ϔCЖd7ZS% \̓&1rjtC$:ǵQxZ#yQ%|oǕJBV܎14cY&K9Sww"" `{3`0dfe:7qtFjmm+{JGs}gCw oHNp i

建筑物的说明文
建筑物的说明文

建筑物的说明文
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遗憾的是古塔无踪,雷峰夕照在西湖十景中成为[缺席者].雷峰塔有太多的苦难经历.他原名叫西关砖塔,又称黄妃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八年.北宋末,塔遭雷击,南宋初修复后比原塔减去二级成为五级浮屠.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芯砖砌,塔檐、平座游廊、栏杆等为木构.塔内壁每面均嵌《华严经》刻石,塔下辟地宫,供奉金洞罗汉.南宋以后,雷峰塔木构檐廊屡毁屡修,当时画家陈清波等绘声绘色有《雷峰 夕照》图,塔下又有御园以芳园.斜阳落照,塔起金轮,湖上黄昏暮景中无有堪与之相匹者,西湖十景中自然少不了好的一席之地.岂料,明喜靖年间,倭寇海盗侵入杭州,怀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竟放火吞噬了木构檐廊,仅剩砖体塔身,塔顶也毁残了,老树婆娑,有人题诗叹为[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只剩塔芯的雷峰塔,仍然凌空兀立,以残缺美的特殊风姿又耸峙了四百余年.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他与湖对岸的保淑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石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1924年9月25日下午一时40分许,西湖南岸一声巨响.[老衲]突然[仆倒],一时尘埃蔽天,鸦雀惊飞,雷峰之巅碎砖累累,不下万千,杭州城中万人空巷赶来看热闹,不少人还趁乱在塔砖堆里[淘宝],居然也有发意外之财者.原来,塔倒之前,早已为挖塔砖者损坏提骸骸可危,因为民间谣传,雷峰塔砖有辟祸镇邪的[神力],故而盗挖者屡禁不绝,终于酿成大祸.浪漫诗人徐志摩托车在他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记中为我们留下了[老衲 ]临终前险状的物写:[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了危险极了.
七十多年过去了,因历史文化融入湖光山色,孕育并发展了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势必历史地、文休地与湖光山色相依相存.雷峰夕照的[缺席]终将仍由雷峰夕照来补全.
房屋演变史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楼主的这个问题可以到百度百科去咨询一下,只要你咨询一个风景名胜,如:故宫.他就会出现一个故宫的词条,全部都是说明文.具体网址:
http://baike.baidu.com/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怎样雕刻水仙
传说水仙花是“凌波仙子”的化身,其实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盛产于我国福建省的漳州地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水化花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多长在水中。如果它生活的地方温度较高,就会吸收大量养料长出很多叶子,而开的花就少了。人们都希望水仙多开花,少长叶,花期长,那应该怎么办呢?
雕刻好的水仙头要放在水里浸泡一天左右。浸泡出根茎中的...

全部展开

怎样雕刻水仙
传说水仙花是“凌波仙子”的化身,其实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盛产于我国福建省的漳州地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水化花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多长在水中。如果它生活的地方温度较高,就会吸收大量养料长出很多叶子,而开的花就少了。人们都希望水仙多开花,少长叶,花期长,那应该怎么办呢?
雕刻好的水仙头要放在水里浸泡一天左右。浸泡出根茎中的粘液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把刀削的伤口用干净的白色餐向纸(便于以后拿掉)轻轻地缠绕上,以利吸收水分,促进根的生长。洗净、包好的水仙头一般都摆放在紫砂水仙盆中。在盆底部码上干净漂亮的小石子,用来稳住水仙头,再注入清水后,我们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雕刻水仙。
拿到一个3年生水仙头后,应该先判断正反面。水仙头露出的芽弯曲的一面是正面。雕刻水仙花头正面的方法是:首先把水仙花外面的鳞片和干枯的根削掉,其次把水仙花头靠根部的1/3留下不动,一层一层地削掉上面2/3部分的鳞片,直到露出花芽为止,再在每片叶梢的边缘削一下,以后花芽就会弯曲生长、能形成漂亮的造型。雕刻时请注意不要把花苞削破,以免影响花蕾的生长。
水仙花盆要放在阳光照射比较少的室内,室温控制在8-10C左右,坚持每天换水。经过5-6天,水仙花的苞蕾就会一个一个地长出来,叶子会呈现弯弯的形状。这时,它生长很快,应该适时调整温度,使它在将近春节时开出花来。如果温度、湿度控制得好,花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如果雕刻技艺精湛,便创作出一盆盆活灵活现的“天女散花”、“花篮迎宾”、“孔雀开屏”、“天鹅展翅”等盆景,使清香飘逸的水仙花更加多姿多彩,使人得到一种艺术享受。
新春佳节来临,优雅的水仙花伫立于一泓清水之上,亭亭玉立,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清香,定会给您的新春佳节增添无限的情趣,给您的居室带来春天的气息。
-------------------------
方圆之说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方圆的世界,方圆的人。”当时颇不理解,可细细想来,其中道理却可使人受益终生。
大千世界,本就有方有圆,比如桌子是方的,球是圆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固定好的,并没什么好说的。可有关方圆的人,却是从古至今一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俗话说:“方圆处世。”大家也许会奇怪,方圆只是几何线条,如何成为处世之道?其实这是人们对方圆的人格化演绎。为人处世,无非三种情况,方,圆,或兼而有之。方者,如那一代名相魏征;圆者,有如那和坤之流。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人们心中方者为善,自然那圆者就为恶。然而在充满矛盾的现代社会里,那极其方正之人,往往在社会中碰得头破血流,尚不知做错了什么;而那些圆滑有如润滑剂之人,看见权贵就逢迎,看见倒霉的就幸灾乐祸,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有朝一日那倒霉之人重登高位,却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此可见,方或圆都只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却绝不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方有刚有棱,易伤害他人和自己,圆则有柔有韧,尚不可全盘否定。
因此,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周总理不正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吗?他运用此道修身,治国,平天下,赢得世人衷心敬仰,他的外交水平令世界各国赞叹不已。
所以方正之人要学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世界,温和地与人相处,因为凡事物极必反,方正之人他的冲动,他的孤傲,他的不容置辩,亦可能不为他人所接受,很难与这个社会相融;圆之人,要学会真诚地看待世界,坦诚地与人相处,否则,别人则对其处处疑虑,处处设防,难以和人推心置腹,鱼水相融。只有将方与圆完美的结合,刚与柔灵活的运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老话重提,“世界,方圆的世界;人,方圆的人。”作为跨世纪一代的我们,不可至方,更不可至圆,我们只愿成为一个方圆的人。
----------------------
怎样写看图作文
《观赏(漓月夜)》属于"“图作文”.是我在学完朱自清的《一张小小的横幅》后写成的.现在,结合这篇作文,谈谈怎样写看图作文。
其次,要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把画面逼真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在描写稍近的几座山时,我用比喻句“好像在腰间系着一条飘带”来形容它云雾缭绕的特点;描写江水时,用“群山在水中照着自己的身影”这个拟人句来突出江水清澈的特点.
首先,介绍画面时,要合理安排好顺序,使读者一看便知画面的布局。如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先写画面正上方的月亮,再写两侧的山峰,最后写两排山间的漓江.这祥,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
再次,文章中要写出观赏的感受。我看完这幅画后,突出的感受是“静”和“美”。因此在描写时,紧紧围绕着“静”和“美”来写。如“船儿似乎在无声地、慢懂地移动着,移动着。”“江水呈银白色,远处与夜空相接,一片苍苍茫茫的景象”这些描写突出了画面幽美、静谧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写感受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展开一些联想,突出画的艺术感染力。我看完这幅面,联想到了在城厢郊外时的童年生活和那里的景色。
归结起来就是:写看图作文应该有条不紊,形象逼真,展开联想,情文并茂。
---------------------
蜗牛的秘密
星期天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爸爸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浮上我的脑海。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去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先采取用各种食品实验乌龟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捡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子便给吃光了。这下,我得出初步的结论,蜗牛是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项实验,分析“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把蜗牛捉到高处,等它头伸出壳时,便想去捉住它的身子,可是我的手还没碰着蜗牛,它的头又缩回去了。我想,这蜗牛真是“胆小鬼”!连续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真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干事情刚开始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又从我脑海中间过“有了,有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用一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壳,抽出蜗牛身子,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觉得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经过查阅书本,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吧。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再拿来一片同样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大触手具有眼的功能,小触手具有鼻的功能。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从小培养发现问题,井学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
葵 花
儿时在街上玩耍,常唱着这样一支歌:“什么鸟儿爱奔跑?什么鸟儿爱歌唱?什么花儿水中开?什么花儿向太阳……”其中这“向太阳”的花儿,就是葵花。
葵花,又名向日葵。为什么叫向日葵呢?就因为葵花的花盘会转动。每天早晨,太阳刚一出来,花盘就向着太阳。从早到晚,不管太阳在什么位置,葵花总是向着太阳。这,大概就是它的名字的来由吧。
那么,葵花的花盘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呢?记得小时候,我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的一个儿子,觉得总在天上太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到了这时,他又觉得还是天上好玩,后悔极了。想回到天上去,却再也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
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上了中学,学习了植物课,对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转有了科学的认识。植物学家发现,在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照,就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变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由此看来,葵花向太阳,不是什么神的意志,而是生活的一种本能。
葵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到了成熟的季节,个子足有七八尺,八九尺,甚至一丈多高。杯口粗细的茎秆上顶着一个金灿灿、沉甸甸的大花盘,在肥大的葵叶衬托下,真有气魄,真威风呀!
葵花和大多数植物一样,也是春种秋收。一般在芒种前后播种,几天后,嫩芽就会破土而出了。起初嫩芽只长出两个荚,浑身上下都是深绿色。荚厚厚的,是略长一点的椭圆形,没有一点棱角,茎也很光滑。当它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样子和颜色完全变了。先前的深绿色都渐渐地变浅了。新长出的叶子每片都有了一个叶尖,整个叶子成了桃形。茎也粗了,同时长出了短短的绒毛。在顶部,还长出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这时,只要水肥适当,它就会很快地成长起来。到了六七月份,它长到一人多高时一般就不再向高处长了,像芭蕉扇般大的叶子从下往上逐渐变黄了,只有那个顶部的花蕾却迅速地长大了,像一个大花盘。
花盘周围的花瓣,是金黄色的,精神抖擞,像是站岗的卫土。花盘有无数的小黄花,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但排列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葵花成熟时,那大花瓣和小黄花就逐渐地脱落了。在小黄花的下面便露出了黑色的葵花籽来。
葵花可以供人们观赏,但主要还是一种经济作物。葵花籽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葵花杆可以作篱笆,也可以作燃料;葵花的叶子还可以沤肥……
初秋,骄阳普照着万物,庭院里的葵花朵朵都向着太阳,看着这情景,我想到了我自己,也想到了我们的党……
-----------------------
永远是朋友
《作文选读》(以下简称为选读)和我交友6年了。我一直保存着6年来每期的《选读》,我的第一篇成铅字的文章也是托她的福。
她的优势在于来自广大中学生、面向广大中学生。我和许多 同学之所以和她交朋友,因为她没有《××指导》般的盛气凌人,也不像《××写作速成》那样骗人。她只是一个“文友”,而这一点难能可贵,看她就像和朋友谈心,其间又有所收获,对思想、写作大有益处。这样她就在校园扎下了根。这就是她十年来越办、越红火的根本原因!
我的朋友有“一个优势”、“两个好处”、“三方面不足”。这是我为朋友写的评语。
我这朋友还有两大优点:赏心悦目,帮助写作。她所选的文章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校园气息,记的是身边事,抒的是同龄人的情;泰山日出的雄伟,登琅琊的趣味,老师的情谊……这些平凡而又独特的情、景,常使我激动不已,回味不已。这是从欣赏方面说的;我这位朋友给我最大帮助,还在写作方面。《选读》上的文章是将我领入“捉刀”大殿的最重要的老师。每期《选读》上的文章,老师作文课上念,我自己回家学。我的作文构思、用语造句都受到她很大影响.至今写文章还常常翻开它,借鉴一下当时阅读时红笔勾下的精采语段。我真喜欢这朋友!
不过,我这朋友的不足也常让我摇头。我想到的有3条。
一是对选文评析单薄。要指导大家提高写作水平,选一篇好文章作范文固然重要,对范文立意、结构、用词造句的评析更要紧。让有经验的老师详细分析一下其作用决不亚于听讲一篇课文:在这一点上,《语文报》对学生作文用括号夹评,最后再详细评的方法,是否能参考呢?
二是针对选文设计的练习少。《选读》上所发表的优秀习作,在某些方面总有独到之外,让作者亲自设计一些练习,就能沟通作者和读者对文章的认识,同时又提高阅读兴趣。在这一点上,华东三省《阅读通讯》很有特色,能否取一点经呢?
三是来稿面不够广。今后,应让南京广大中学生在《选读》上都有"露一手"的机会!虽然我即将高中毕业,但《作文选读》仍然永远是我的朋友!
---------------------
房屋演变史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家乡米粉
当你作客于我的家乡时,热情好客的主人总会捧出香喷喷的炒兴化米粉请你品尝,特别是那些去台人员、外籍华人、海外侨胞省亲会友的宴席上更少不了故乡的传统佳肴--兴化米粉。这时,故乡的米粉又成了台胞和海外游子寄托乡思乡情的珍品,此时此刻,他们总会感慨万千,甚至诗兴大发。有位从海峡彼岸回归的兴化人,一吃到故土的米粉,便激情满怀地咏叹:“银丝条条牵断肠,海峡两岸横惊波,兴化子孙共箸粉,隔海齐唱一统歌。”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兴化米粉为什么惹人心醉?原来它源远流长。相传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8),兴化军主薄黎畛受命于朝廷。在兴化冶水,营造木兰陂,后其得力助手钱四娘因筑陂失败而投木兰溪身亡,黎畛临危不惧,前仆后继,亲自主持工程。为了犒劳民工,黎畛把祖上传下的糙米粉加工手艺公诸于众,还大量生产米粉。不久黎畛在勘察工地时也不幸遇难殉职,人们以米粉、米酒祭江,并为之立“黎畛庙”,世世代代缅怀之。黎氏所开创的米粉业也就在美丽富饶的兴化平原上开出灿烂之花,后经世世代代粉农的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兴化地方特色的米粉来。
当你吃到可口美味的炒银丝--兴化米粉时,你可曾想到旧时兴化米粉制作的艰辛?的确,旧时手工制作米粉是一件极其艰苦繁杂的重体力劳动,其制作过程分为浸米、磨浆、压干、捏、蒸、出粉、去浆、制把、晾干、束腰等十几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浸透了粉农们多少辛酸的血汗,真是一条条米粉,一串串汗珠,有诗为证:“入眠半夜三更起,磨浆蒸馃压粉丝。四肢皲裂汗淋漓,留一米汤充肠饥。”
兴化米粉不仅仅醇香可口,而且香飘四海,饮誉全球。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今天,兴化米粉是乡镇企业的一枝花,其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为国家创汇,为四化作贡献。莆田市粉农为人类制作醇香的米粉,也为自己酿造甜蜜的生活。你看,那广阔无垠的木兰溪畔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红砖瓦房,不是粉农们的新居吗?
谜语曰:“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原来兴化米粉是一把把晶莹洁白的中间束之以稻草的四四方方的稻米复制品,其色白条细,弹性坚韧,煮炒便利,汤干咸宜,若佐之以鱼、肉、蛋、菜,真叫人垂涎三尺。无怪乎,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在兴化讲学期间,尝到米粉时,不禁拍手叫绝:“可口欲吞舌,美味实无穷。”现在人们对兴化米粉的煮法更加讲究,吃法很多,“八素炒米粉”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八素就是“香菇、金针、木耳、紫菜、面筋、香干丝、豆腐皮、青菜,配料后加油酥花生,色彩斑斓,这样的米粉色、香、味、形俱全。厌食劳荤者,换换口味更见其美。兴化米粉还是一剂抗感冒的灵丹妙药呢,只要把汤煮的米粉加上熬过油的姜、葱、豆酱粒,患者趁热吃罢,再用棉被裹体,大汗淌流,高热即散。
在四化建设的号角声中,那些繁重落后的手工操作全被机器所代替,旧时作坊里痛苦的哀怨和呻吟也全被马达的轰鸣声和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所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兴化米粉也向新的高度冲刺。目前生产的一种“快餐”米粉,就是把各种营养品、调味品按照科学配方入料。这种米粉只要开水一烫,就是名符其实的可口“快餐”了,它为旅游业,为人们餐点提供了方便。
愿兴化米粉这一传统土特产更闪射出改革开放年代的光辉。
----------------------
这些都是标准的说明文啊!~
且都是范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