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送东阳马生序的句子短语结构,不要求全,但是要大部分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2 08:31:59
谁知道送东阳马生序的句子短语结构,不要求全,但是要大部分的,
x[ir#rʈ3׆K8 , A,C @c˨/+ 5z1o%+++/j~Wws]/vEc;zwN-8Ů 剼86yH$n {g#|Nߋߊt_kۯ<wCdTİ`ϗ n/eu!/in~P}<= ND5{>7(@w[w&pAINʞwl]?V ,ۄw'cմچS|Cl-p~{ ~ L խӱ"ee[S|n\M%lU-qӆ'#JODw}gTfT QƙM~me<]=%>eO"Nd=+)TS-9.Ca4i/\}'Pp6ČTBT36{&aNՆ_v?Ľ?S)<,j > ~nc{hjkh5=MNZ,_@ۚoڭG3V y?C+y%-_`/ qb~lĦqN8 7 />*/5h_opCNI=/u=x%M%Ev$,! Xt1͋ qZhv!,&o×v b!1|a?Ae602E.Lv cXz`v_N+ʓ gyȄn|k#5 `,ذ-ٚ``nk5-0"#p*`ϝ\lJvW?PVp`d':ߟ]Uz1^I tK/5qư x~i:ܧ'unm_h{Oln! Ck 1IsiBbb_!+g8ՍS45,NE5hr*c Y չo0>٘Qk) g27&`ЈD8eI %'6G%ѻ)Jÿ,;q2gK^Xmwܫن(\XcU6W̅f尹,su@R YM(XUp JiWCÁɩgy9b=Q{FM2BHu%BN4NQwsv7#Wb19w; HGt 7x3 ZiЋ6> U~>r]bLIVIm_ʡ2}C v 0xUZv2wH<8qd۫ΰP܉-yxW#"{} o#S8XYhK& ,*xW gz} -t 2cz!˄E, OM1m}JjA|n~ǞUK,P0z]MOHoKߧUM\ΖK”HIC(* ʯ䨶mWF(bI!raM$n3oP$SRuXaX9Rpn|(pq:oq0io&2t/d{PxpHj, YpbD) o+[ɡtSn|Ndf5ݐi)ݪrF( dQyȡp)K,w̱"2C+ՐW;$u\N,_J})θI&0lQn..3a؎Do Rql#%/WbU qYaQE{Y`)h6_AٝhT-ǫw`TiGhO.uRj^mV4$0I*%oD&Je*Eᴤ2`>6&2aKxbɄ.>P{a#.p0-8t+ե;r )ƒلJOL$\{:nPk{EU[_CUuVR v6N(;I;fXN Bx7mю6>^w!vb r@Dmڼ|;I"H^tʶYE<=h|{\Uޯ<{{%BAwj&ԞjN06Ze9O`3ãk)d v}VZ 'ܫI;3}0~i0^<_'n˭I{ˌ.7sLtT?tI\ؠ0C,6&m8G7[G*k}MmYv^Ltٕ\@?O,pUpᶳnaB%bodi;ACaJy쬋j:dsqrw4btY[*\($Ъ {t7Q#tǷºĢ٨S2}1hɣl] ZFfT&/#E[״xY{}G1I:4Z *[W^jӤz(5 yzM=iG^b޻=tِ󔪃*d*(TGBrGS˩RAFWt2R X~}^BuOZ6`כ." YպxǨ2lXڨ`l&մD"}<ꐬ_* k8aV-mHcU3@).S WSoF)=L`Y ,?t9`%9㨩3 *2jţb{un6)JR*e8ҀC6Y_R]!_?+G8 _b0`/r5!7Ƒx&ۚ81[t IF>ſAQrЁZ@}S` IvShnT,f$z3)L9߸c̭bd=9h4^@SIv^$UT(ګ i8ﻰż]"sV ( 'WpiwPGxcɑAw؋WDn %ACq E0ρh1PJ2zQ.71uW%};$ _8sKHߝ`ltwFbZSH 5,vDW|ܜ&G]6e$TSlM%ͲKG|on&5s!%ګ{ Z<pN. 6cfB^`-%":hcVAi+/BT`Ŷ*()v>B uD#1-|TUUty7^J\qY}WQzL\IUF`VS;>Q::R-(sNTags+ew2Ѥ@}cUK?^ Bu,w}YѸH- NZOjXËgԞ/IwH22D?ENw>a$(x #鞸hTVv{Rђp*pE}z !~"в`Di: (ȨvQЧJt '56T_KsZw>U Tg0jC%I>p ҟCw6+0Xk?#;ǡ^"%~b|u@AWIc#/XT!8lAq#T^U_qʔFqǧ YXt ȨA]BX6J܄j 6D>./L@UdzF0sd14<ൕ7\{EWaB҇LؠQJ'<Ok~[wf#lUL.!^#%ы ~!C,@T4S.K7*?JЏvMB :rY^B5 Sג1z~3=%(bQ n?)&xQ߃ƝC;A 8&3Q@>0 vAj;X^s _ LZt}>>W4i e (u1eNn:$yeVP')]J߅AJ;@W!}"Guen$4|82uBvgHcy= |ěP! V;.6FԺfT~>x #=P[]pEW==>8S>@UdڢXsk'ϡs |*qpp3}|[ܞ1ţ`hck>=PE$G?̪*L eWrΌxD `_y*]7 J`b7؍#87¤ʭ;=1c{&+HIs7%]vBq=_ Y?BYs1QuҮ15]1w7H:2!wJ2Ns3/s4k/ DU0 \^)''suhf>[Pd2,^t|rS"פWvJs襘–k~݃&itUÈ ^LYHyB)txHM̏<V,C ,vSG،)v j屶О1{ug7X֗v8?q` .%cRR4@R^׮e*os 1gI[;R'rSYoÇy@vp0}bd4!R-rSD G( ZFNeBjCC 7t<#dЋ^K?-vA0gTjŠ3^JgOwSi$s&R'~sNok6` w;b>Mt|'0k,ԡ,}&;Ae=CAǨ"z;SulE0qW_b{uWZ@US!hׯ3zG{UL&SYr6NS/1&̧<-I07%7Ľ ܻ>l=8t*Ǭ,-4T>gv=Ý B /D#@l/Z pFQ~~NKn

谁知道送东阳马生序的句子短语结构,不要求全,但是要大部分的,
谁知道送东阳马生序的句子短语结构,不要求全,但是要大部分的,

谁知道送东阳马生序的句子短语结构,不要求全,但是要大部分的,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语后置
教你方法,自己找!
(一)、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8226;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8226;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四)、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8226;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固定句式总结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