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两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4:25:30
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两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两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两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下面给你两种答案,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1.作者在报道各路战况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东路军的状况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的写了战斗情况;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2.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为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细,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的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的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第一种答案是《教材全解》上写的,第二种答案是我们卷子上写的
不会的再问啊
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面评论敌军,是为了引...
全部展开
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面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