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经典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12:17:04
陶渊明经典事例
x|r*ɹvm;a?˽pq 0yB$$AûؕYY wb(zr?7?2'%)ҵ6߿D.YuL^^ghFl(23ad;;T|*&זIOxݴE̒1w}>r3Ŀbf..ǟ¿Q|вk뼨U᠛Mm|;U3<4?7vЕW{ΣlL1M6œD|h]Faȗs;nzoLyOcbViYQzͭX-ͥx"p5r'DžЄp-s9[F;-(D&%io0ry؜y!H.TI:sC}܋=7t)1QiY^k`l} fջNc󑝒ւdts98/pv ^fOT=o?-r,C}ah `~[:jАI_m찥LtQL޼Z׵_]?FEbUx5TrnPE2ڑ7 ksX0<K3{7y{zQeRfwE۫=cѿ(_vink ;l֕ ǒQ֗Z|Ώ'YH|}{1[ ǻ'&K5 K Uz@ al4Ll10 Z;02-Ag,'e;7b/r1mH&/PCY-^pw(/ rڀ||AP6vՈlmEɁ:.d/hR@`&h$-ͮ_q@H)0y+e-/.Z3B,../.³kevM-Ɗ{kx'dw!{UQNUU6fi>!t9rmww]<%B;!1n@:d^[B;-Q:1v{*v`¶4؞V\fX ˇu7rlvEJZwS~(4up?XC1|d6ИSR\"\=%`(/V?:WܺT` 8 xF`g\o9c609RU I-u/kb6W$77X10P7vSLGm22PNsjע{yQl>7:w7Z-~Ck9v"9Qfв][KԦ|1Lк5dg-~Ir_Xԃim4lԠ5ϹvKwTu6(jUY͂]KD8+7 PJ5́<*@KDiUU:RӢ<9|`Ȱ~}Ag.0g0 _vmhbY/jtWƞcfxI(WÍ_ta-9jQɍL,95_TrA+[C2 _S/\R'q`\Pb:G 9QvHЇH>cŸn̿nY[4**6#)306ls\LEebZ9Q`D;,Y0 xʀ)#_e|(kJij^\]BB4FE&$Jb js.TzPnՉu@s* 5!s@sțȵd@G# Ƞ着?ajЯH颺q6u.jr6Fն% jkQ~rCC`DOp~#!^#6E WtwzPloc"_N"3i!ߏ̻$_a٭VL/W`#/&L;[wUoOppM/ |;(w1\Ao4;NB@@', C") XD <˷ 9Mΐ]OV HÎ C6Fef?UXf|ݩ1wlJ9^a(YmJ C.0:F?_gO6y8}$S p媘_ҕbطӶ'2f -)(?ywՔK $&J> Z˅<}xsfg]Ӊ|4r:$$ȑBlv@fh^.bBӳ*]r]?z`!k]3EnA#{4kCƸg[ЧlN-55}oCx‚]+uW2hY~bc8Y2~52x `Ãr WNA$Meym_ve,π ֟)nI,|h*ao&obGڇ0 ,2Y1Ӎ:@$[S LTd/Am\d[?" T-p|KI|]Tnŧ6/> 3Z0kNRpmߦ $!罬"`&c Gvw YbDڂ%G #D`s.Ъh ^!ϿXz猼̇k_dc: #<:׸쵖Aó?z؏qXv0&: Q\05%k+HZ̓У4j#8]Gсwf;p9t'oha b܌^2d'ayNWH>ppbm __\XA9E-gU{PKJQouמS%Vd[ +_ j{\bWuWK |=o·tZkM9/OdQִ)^{D/ imXw Tմ1x^ٮD全XB @uS;$`pA[`(4G 839`47v u:"T\xo9B'盻顴x{j6_7.X,&&c,vHu<8ȥ2P 'Pu`(N0oDN~A[,D b="9{ ,RJ)MtVcaWϧ?|yw!տQGbcXwM86 pLς;䍙)^?nV𗿢 w:/>;@޸r]ïYr'P)w&8nH 0PĬ7:#@OR4&gճ͂C/ZU/ .k춶P#,I:&OVuxdqb$)PZwV A㞁@+ۥzc Юokx'/ |,@eJiK 4ĮNL4_"(mP^ ~وGL9XO- hW#a9\DQ^ގ)mD9^mW0(dz#4d7|r!vrB 2וzfIi{Z-ݖ븛asc,znUpH3'4qYG> =}w9^^4"t%v3=RbZ̃6Cĺ5g"Ɲ_dTg1աJr ttC'x-+?׵T~.iquO!"]Fo cWOׁGCrɻSa5\rt?*̒@#\m'ѩkD9 0b%bzM7%7p 'u;l&hJrt͝p"4͸"f`Ilm[Wpo0TS/ E R>#rE7cV_R'pAߙjb B[-Uj7g/&Zz= 2q @K{ˤp4IOm)C`.H@@edWwyHu\.;%;@Ÿ~Ҧk44̵DeX7B/32-Lt, D[Q*c& sh1sy%Z zȇsĨ?_TK}:/bkeIl^@jOq}nK̡2$u~'AyW7zzmrcKяvm ,VȝD91+3NtiB '\kBl!vָ.:|Å|NO׷:Δ2"[0n6cȊ i,SɴE{jKNɇ *fj1 6*{#^^BK@ ~ $1O/;KK Ms]t*)*kSšŸݳS$}"[Ḏ 4$6?_'Hb. L3 = U>Jل h,(wE#8;bU(}ӗFPw1"m~4jA seߎa{1NgTU$95#=?_0>YG<4_(dRz=>^Fg,0"џch%=6\"SJ`eH:(~KfI_=s6ɘ˷͒CwLӮSJk*-4Q- =p2R'o>.EkPT@u^M߫ibuXyI1u2s,?q7LѰx΂w_Wm[bn^a,݂y9!<\ʾ2{]:z?P7ǰ*#W)Q4\LK`D!ծY!e ܐ/}v oti(Kowxf\M zDv )Ttp,`PhU.s\9\Q:p;:fKo`yH.?y 8ƒ D}~sE$֍7Sp )-MFpF1kJ6^byNk)ōqOM]@oI`iU,Rܠ9Ԕt 銈T&ڦ_~Q,z)OX}=ktNVP(v~n a~e-&~A[j w2e0Wy>x:S\ÐoTC*}LBC,Cf`:sȇSšs,o̯9^|8Ur(p 7Y"[ wH'+;UNXϱ/mY9+) {7WwT}Rwjj f>)VsÇrv%r=jᅩm.^3(qTؒo_~~+ ( 6ک4d:EtKA2 pELSFu3 ; yrH 47/9z$E:p!>ߍr[؟uGG[qtN߀mAYcn0S+-QN!ywwy!g^f3$ߐ7,m2Q30b℔,l`B&o**-c q˄Vdyu0 7C6'(w lb6JVzl4kvR,AX[`c̜R]N9X71XxߌE {aB"K Zf-ḧ1 1 +M*E7P@pY.Ŕ↖M0ˁL"I<4%`̝aft-t=[yN^ E!T|*GNRGSX 2V%UѶգudkMJׇ5eKdtYM %6!.@j5+]$ye+R)r>7p&!ߨ n9u[ y04yJu,)9rɐ13. 5Kx/UK'˼O|{楺p6Ш" dU41E'[Ax])ur&ߛh.۳+~2.Z7=8 \;u FU!!vZ6'r9*$ƥۥ+,CX0ޚ@g1ܚ!5)ʝUi[)/W@`ٷYL!CoeYMhCP !B 蜜-<ߖ6 ^K\./CNԛpp˲Wg*'cpy[eˁon.:Bq5 ZW6? ,a:< >"5É=61֡++Ma1!& [E G~ɒ y/pX[_+?+ec_EfqÄ6SHzϳ.=(2bh0  'p>gl|V*;YW-UɐL䥯;RרXui37*O}2MZW풶DSLq69&oҍ<C <-`,h 'Ѷ);W_'x\m&θ0O]'i∰> WStAMNfRUK y5^Z_*sߎo0md2C214?X%-n!/ ׄR؁ػ{.|8B8t=nr`G6yAk Qv!Z!I cnSbf*d.Gҍ9)3#c`₮"(1ԧk/9 h_7e(% YN-7cD)N OM>~1W1\ɯ! z8tPvԗa,㦏9hBWEE9bIeL GaXxcrZ3k?DdOxc:hp,lBˠϹГkKdd|NY?_Y(h%MI!Q6mwot^EӼp NN誱vY'W4p'YoS2K|hMe "FEN'.^+|#K > .0]/ia0NO%wGoaN~덯 ۉG!tk~4FMnx#XGbGz(iEw7bC]ZxHcJkf~Ę$fU4;9W~^Ⱥv&L{g&f Ѕ6GM}kb7E/k}xC+>G6]rA%nTb1O;@iXontԢP/)fyKG֏9jo>CMvR*k>ӯȁꪻD纺q*Yٸ#f1b5gʷ\ѹز:[ZL-2~w|z[fP="]ГӅd5@ڵ(ylj-#!9dU @}7Pkʫ?x}Q^N-u(^یWoQOM)XCf챼(O|b X$4K%3_S `bb=DdcUVvЫj Ecn` 8)0I6Knf"&NǡS kal;qON0m>cP.r*_{}lD"ƗX4g.ջt-F3W]WC CBHaۚGp3v"p<k8>LO u6g7Gb #['ޟ ~͵7K:s%b27I^.@9'#$l6%>.o|NļA02 /(RH5Ÿ~v C84w(~l̛7X6`?. PW]Br&;u7${Cd_-LLS'O3l+\^dI2ЈPF'X Ga,Afup9J(ڛuH 1K~:A9L_gÚlZ`:~ ypo?scWTW&hQR ?DL("vV%v>Qbs -r &utp`̀sq@JCQ]EtRKy@_y |~ϡs,<A_VU)O^^J񑑯CX ɚl|JC3cA`GB'zXH@ ޻mSt e^te6 0j&RWjτz""Q1˼K,STeVjłٯ|]Ř+YUMCoPX1{2@6.t NvxYwBܕ6^:CR67Ҋiá\^b4{<1!K l"b$KCBN40!)L?ڑ+ǖz Y|u֮3U# sd6510*a-Ԕ-XnK,/qQM ɀ:}EVWQ`> bQGD×,r176E qʙ>cbsЧ |䕻aُeΉa0/oL$6AWQfKf|X sj:jb$ ˬ_K{O1,9e+. 07K0%?&HЖR@[f([=M#`5JzUAF<+|LtqPfsPKi;c[rx䋈[{aKx`WkC.|{gVMlv2x4LF^?ujW|j40tu{

陶渊明经典事例
陶渊明经典事例

陶渊明经典事例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其《醉后》诗道: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现代,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五适俗韵》,曾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伟大的陶渊明,他的诗文,将与日月同辉,照耀着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
  二、时代与家祖
  公元265年8月,司马炎继父亲司马昭任晋王、魏相国.同年12月,司马炎逼魏帝曹奂让位,自己临朝称帝,改魏为晋,这就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
  司马炎即位后,消灭了南方的吴政权,统一了全国.用强制兼鼓励的方式使农民努力耕作,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统治后期,司马炎自满享乐,奢靡之风泛滥.晚年错立太子司马衷.司马衷缺心眼,他称帝后曾闹过两个笑话.一个是他听到华林园里的蛤蟆叫,居然问左右蛤蟆叫是为官还是为私.另一则是天下饥荒百姓多有饿死时,他却糊涂地问:“百姓为什么不喝肉粥”.司马炎晚年还广封宗室希望以此求得晋王朝的长治久安.事与愿违,客观上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很快使国家陷入战乱状态.
  西晋的历史从公元265年至公元316年.
  东晋的历史从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
  公元420年刘裕逼晋恭帝退位,自己临朝称帝,建立南北朝时期的宋朝,或称刘宋王朝.
  刘宋王朝统治59年,即公元420年至公元479年.
  陶渊明主要时间生活在东晋,晚年生活在刘宋王朝.他一生生活在战乱的更朝换代的年代.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刘裕篡晋建立刘宋王朝后,他更名陶潜.他自认为自己是晋朝的臣民,随着东晋的灭亡,陶渊明也不存在了.
  陶渊明死于公元427年,证据是很确凿的.但他的生年有七八种说法,有的说陶渊明活了五十几岁,有的说他活了六十几岁,本文按李蒙先生的《陶渊明》传记的说法,认定陶渊明活了76岁,即出生于公元352年,卒于公元427年.他在东晋生活了69年,在刘宋王朝生活了7年.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大司马,长沙公,他一生的主要功绩,是在平定王敦、苏峻两次叛乱中,战功显赫,以他为盟首,平定了战乱,保住了东晋的半壁江山,他对东晋王朝忠心耿耿.
  魏晋时代的门伐制度非常森严,父爵子袭,代代相传.出身低贱的人很难当上大官.而陶侃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平民,完全是靠他人格的魅力,靠他的武功,英勇善战,身先士卒,为国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晋书》上有一段文字“非此母不生此子”,记载陶侃少年丧父,靠母亲湛氏纺纱织布,供陶侃读书交友.陶侃年轻的时候,做了浔阳县吏,曾监管捕鱼用的堤坝设施.陶侃把一坛子鲊鱼送给母亲.湛氏把装鱼的坛子封好,还给陶侃写了一封信,责怪他说:“你身为县吏,将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不但不能使我受益,反而增加了我的忧愁”.
  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陶侃为官,勤政清廉,在他管辖的区域里,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陶侃一生执掌兵权41年,威信极高.他精力充沛,职权以内的大小事,无不亲自过问.远近给他的书信,都要亲自处理,因而没有一点闲工夫.东晋时的社会风气,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放浪形骸.陶侃气愤地骂他们:整天披头散发,只知道酗酒惹事,简直就跟畜生一样.陶侃官做大了后,也追求享乐.他娶了一房又一房小老婆,传说有几十个.一共给他生下十七个儿子,还有十几个女儿.陶侃死后,他的长沙公爵位,传给了他一个儿子继承.陶侃的这些儿子,多半都做了大官,但经常窝里斗,相互残杀,整个家族很快就衰败了.
  陶渊明的祖父陶茂,是陶侃的第七个儿子,官至武昌太守.陶茂在家族中本来地位就低,他这一支衰落得更快,等到陶渊明父亲一代,家道就很贫寒了.
  陶渊明8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连名字都没留下,对陶渊明没有什么影响.
  陶渊明的外祖父叫孟嘉,是当时的儒官,社会名士,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
  孟嘉是陶侃的女婿,娶了陶侃的第十个女儿.而孟嘉的第四个女儿又嫁给陶茂的儿作妻子,生了陶渊明.两家是姑舅连亲.即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渊明父亲的亲姑姑;陶渊明的祖父是陶渊明母亲的亲娘舅.
  按现在的婚姻法规定,这属于近亲结婚,是不允许的.
  孟嘉有修养,有肚量,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得到同辈人的尊敬.
  孟嘉后来曾升任为荆州长史.在衙门中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说话办事很随和,他的公正、谦让、学识,深得下士信服.孟嘉也爱读书,读书如果有了心得,内心喜悦,就驾车到龙山,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直到天色昏暗才痛饮而归.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他描写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变欣然忘食”.这一点,很像他的外祖父.
  孟嘉一生非常喜欢喝酒,即使喝过了量也不会失态,而是借着酒兴抒发情怀,旁若无人.有一次他的上级桓温问他:“酒有什么好,你那么嗜好?”孟嘉回答说:“明公还没有得到酒中的真趣”.
  陶渊明的恋酒,看来是继承了孟嘉的基因.
  孟嘉见小时侯的陶渊明长得聪明伶俐,悟性很高,对他寄以厚望.可惜孟嘉51岁就病逝家中,当时陶渊明只有十二、三岁.孟嘉留给陶渊明的遗物,就是那几部儒家的经书,陶渊明每到闲暇的时候,就拿起来攻读,对他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陶渊明的故事
  三、游学和初仕
  陶渊明从小就注重锻炼身体,每天闻鸡起舞,练就一身好工夫,剑术尤佳.
  陶渊明家所在的村子叫上京里,他家的房舍庭院,取名“园田居”.陶渊明自幼随母亲住在园田居,青少年时候的陶渊明,一边务农,一边学习.田里有活就干活,没活就刻苦读书.
  公元371年,陶渊明19岁,他的叔父陶夔给陶渊明一笔钱,叫他到京城里去游学求官,见见世面.陶夔当时是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他经常关照陶家的孤儿寡母,这样才对得起去世的哥哥.
  东晋的京城在建康,即现在的南京.陶渊明游学京城,确实增长了见识,看到朝廷的无能,社会的黑暗.当权的大司马专横跋扈,为所欲为.他三次北伐大败而归,为了挽回面子,就打皇帝的主义.派人在京城散布谣言,说当今的皇帝是阳痿,三个儿子是妃子和侍卫生的.就凭这样的谣言,桓温带兵进京,把皇帝司马奕废为海西公,三个皇子被人用马鞭勒死,挂在树上.被废为海西公的司马奕,与妃子又生了孩子,还得亲手掐死掩埋,以证明大司马桓温说自己阳痿是对的,才得以逃生.桓温还把反对他的人诬陷为谋反,满门抄勒.有时几百口人被绳索绑着,牵连在一起,一里多长,老老小小,一起押赴刑场斩首.陶渊明亲眼目睹了这悲烈的场面.
  京城里的门第观念很重,只要是名门望族,年纪轻轻就可以做大官.做官的也不管事,天天纵酒豪饮,放荡形骸,醉生梦死.
  陶渊明到了京城,也看到当时颓废的饮酒风气.仕大夫阶层和社会名流,对黑暗的统治不满,只好借酒发泄,自我消耗.他们聚众豪饮,把门一关,脱光衣服,赤身裸体,披头散发,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擎着酒杯,狂喝滥饮,高谈阔论.去晚了的人从狗洞往里爬.不讲君臣礼仪,不讲父子纲常,随便与歌妓调笑,荒淫之状,不堪言表.自幼熟读儒家经书的陶渊明,非常看不惯,难找知己.
  京城里的人把陶渊明看成乡巴老,他到处受歧视,看白眼.所以他在京城住段时间,就到浙江和苏北等地去游学.
  陶渊明游学三年,回到上京里村园田居.他成熟了,眼睛更亮了.陶渊明把这段游学经历,后来写成《拟古九首》中的一首诗:
  少时壮且历,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微,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这首诗写的通俗、生动、深刻,死人也叫他写活了.陶渊明回到园田居,过了三年亦耕亦读的生活,公元376年,他移居浔阳县城,当了教书先生.教了几年书后,陶渊明的文学天才显露出来,他的成名作《闲情赋》,被友人传抄开来,写的是他游学时对一个女子初恋之情.
  当时的江州刺史王凝之,看了陶渊明的《闲情赋》后,非常欣赏,决定聘任陶渊明为别驾祭酒.
  王凝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的字写得很好,受家父遗传的影响.王凝之只当官,不管事,主张“无为而治”.一心痴迷炼丹念咒,修炼“五斗米道”.不仅在家里修炼,还在官衙里设道室,不分白黑在道室里炼丹念咒,行道拜鬼.
  公元380年,29岁的陶渊明被人引见来到王凝之的道室.王凝之对陶渊明说:“看了你写的那篇《闲情赋》,老朽很是钦佩,你就换上官服,明天你就可以理政了.做官其实并不难,只要懂得‘无为而治’就行了”.
  陶渊明担任的别驾祭酒,要管一个州的武器督造,地方治安,钱粮储调,户口田赋,农田水利,军服供应等等.他什么都要管,又什么都管不了.就说户口田赋吧,当时的赋税是按人头收的,由于连年战争,人口锐减.豪门望族,隐瞒人口不报,陶渊明带人下去查户口,处处碰钉子,什么也查不清.王凝之天天修炼,拜神拜鬼无意过问.陶渊明读的儒家书,知道忠君报国大济苍生的道理,现实使他非常失望.
  有一天,陶渊明看见府衙院里堆满木头,一打听,知道是王凝之挪用加固长江堤坝的款,要在刺史府里修建一座道观.陶渊明一听急眼了,马上跑到王凝之的道室,打断他的修炼说:
  “动用加固长江堤防的钱粮,修建道观,是万万使不得的!一旦汛期发洪水,就会生灵涂炭啊!”
  王凝之翻起眼皮瞪他一眼说:“老夫夜观天相,今年是旱年,长江不会发水.我还准备把修建道观的事情交给你去做”.
  陶渊明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告退了王凝之,回到住处,摘掉官帽,脱下官服,卷起行李就回家了.
  陶渊明回家后,又当起了教书先生.
  这一年真是天旱,江州老百姓逃过一劫.过了几个月,王凝之又派人来请陶渊明去当主簿,官比祭酒还大,陶渊明死活不去.
  陶渊明的故事
  四、婚姻与《拟挽歌辞三首》
  陶渊明一生结过三次婚,前两个妻子年纪轻轻早逝,第三个妻子翟氏,比他小一轮,陪伴他到终生.陶渊明的婚姻是不幸的,两次经受中年丧妻的打击;陶渊明的婚姻也是幸福的,他的三个妻子都很贤惠,感情很深.
  公元376年,陶渊明25岁结婚成家.婚后离开园田居,移居到浔阳县城,先是教书,然后到江州刺史王凝之手下任别驾祭酒,不辞而归.陶渊明回到家里,知道妻子已经怀孕了.母亲和贤妻怕他在官场分心,想瞒一段时间.
  古人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陶渊明到了而立之年要当爸爸了,自然很高兴.谁知妻子临盆难产,肚里的孩子只是伸出一条腿,当时的条件,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大人孩子送了命.给妻子办完丧事,陶渊明万念俱灰.
  公元385年,34岁的陶渊明又做了新郎官.结婚第二年大儿子阿舒出生了,新生儿给陶家带来极大的欢乐.又过二年,二儿子阿宣出生.阿宣刚会跑,妻子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取名阿雍和阿端.陶渊明深爱他的几个宝贝儿子,特别是那对双胞胎.他夜晚读书的时候,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蹑手蹑脚走到床边,在微弱的灯光映照下,端详这双宝宝的小脸,像两块透红的美玉,长得一模一样.他怀着一种特别的幸福,钻进妻子的被窝里.
  公元392年,陶渊明的第二任妻子得了痨病,大口吐血,又离开人间.陶渊明很痛心,知道妻子是为了家庭操劳过度累死的.在六年的时间里生了四个孩子,忙活一家老少七口人的生计.
  妻子去世后,家庭的重担落到陶渊明母亲肩上.每天教书回来,看到四个不懂事的孩子乱成一团.这四个孩子就够母亲看的,谁来操持家务?家里没个主妇实在不行.
  孟老夫人和叔叔陶夔商量,又给陶渊明提了一门亲事,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娶进门.
  陶渊明的第三个夫人姓翟,翟夫人比陶渊明小一属,又贤惠又能干.首先对婆婆侍奉的很好,婆媳关系融洽.对陶渊明前妻留下的四个孩子尽心尽力抚养.经过她的一番整治,这个家庭又井井有条,其乐融融.陶渊明只管教书就行了,回家读书写字的时候,孩子也不围着吵闹了.翟夫人有付好身板,农田里的活也很能干.每到农忙时,插秧或是收割,她都跟着陶渊明一起干,干得比陶渊明都利落.
  结婚两年,翟氏为陶渊明生了个小儿子,乳名阿通.由于翟夫人能吃苦耐劳,陶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田里的庄稼年年丰收,粮食吃不了,每年都要酿些酒喝.每当新酒酿成,翟夫人先端一大碗给陶渊明.只要家里有酒,翟夫人每顿饭都为陶渊明备酒.陶渊明觉得饮酒是件很舒服的事,小饮小舒服,大饮大舒服,饮多了就醉过去了.
  陶渊明在家闲居的时候,逗逗孩子,自饮自酌,把名利之心忘到九霄云外.当然,他也有消沉的时候.有时候感觉自己已经老了,有时想到死.特别是他的两个夫人,年纪轻轻,相继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东晋的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不到50岁,多少王公贵族,三四十岁就完命了.陶渊明已经45岁了,他想到自己不定那一天就会倒下.陶渊明不信命,他觉得生死都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这一年,他为自己写下了《自挽歌辞三首》.第一首是: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陶渊明的诗明白如话,造句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似枯而实腴,自然而有妙趣.
  在东晋的时候,能像陶渊明这样把生死看得很透,能提出“有生必有死”这样的命题,是很可贵的.不像有些人炼丹念咒,幻想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陶渊明意识到,人死后一了百了,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是非功过,荣辱得失,谁能评说!不如在世的时候多喝几杯酒.西晋时张翰曾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陶渊明似有同感,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虽近诙谐,也是肺腑之言.《似挽歌辞三首》中的第二首是: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这首诗写的是人死后从入殓到停尸家中受祭奠的情形.紧接上篇,活着的时候,想喝酒杯常空.如今,在祭奠的案桌上,酒盈杯,肴摆满.想喝不能喝,想吃不能吃.亲人扶着棺柩哭,我口无音,眼无光.一旦出门去,葬在荒郊野外,长眠地下,暗无天日,与这个世界永别了.
  《似挽歌辞三首》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通篇写送葬下葬的过程,突出写了送葬者.把墓地的环境、气份写得历历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现也写得合情合理.最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思是说人死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化作大山脚下的一杯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也无可奈何这样的命运.陶渊明这样豁达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