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0:36:15
陌上桑翻译
x}n#Yv?e= `exlcxf<)"qNQTjE;w.+s#Ken,q] om8׿/G~i9'_U0VL=lMv/%ąZw/ΝFީtrTzr?%L!;lޮ앶y?aN{]6uu;~7^kbUs_wYu9rG nwpװͻW9xk^,]uPh&]; nZi]<>".̠hOn&>o-y9ކtbNlc~[1bqlQ);\1?looUy zݏBcn)ֽFԞ/ʟۃJ`G/a{dQ6]l9IaoMhƉ-nS|$n^ϱ OgWjk;f wK`L^qy~?^{Ͳ2% ǿZu~`nl t.^Xb*ot@c4~gO2=hdOLOc]>+61::sv!lϲܼ&6hvטo'NZtS3<ȩVJm,G{Z rP l78v{-x1]:3e+x 6=>Mvn@X5 NwR.4ukS!w@z&mIA?5LW֟O|oʗ/ݴJ/vTKnfgvy\8Zh J = ^@zAc0J/s[J4IF2dLxzp-㵯êw=6:nH8[}=#Ks] (6@iL ҐL{- ;WZp2>"ɫ5[,4Rb}^*wBnئ83h֡_\#P0ZyuLA|V]}N[|hD }Zj*zsU܌-wVU6rˬ(e}X^>> DV! &סV{b!%sؑm p[*(ڈ\?5$Og/<~ٜ !1r׏. V#YI{w1AΙvٝPr"k;7ݑzFjwB ;)u;7H,ԫX ;¢ [)]_Uj@X N / )b%dzV._Kyjv=;;Nnäv)8.pIVFBUn ?8-vscJyEZ+-vc>*yOU^9 {6iUv*P\Pj~Q߸#&e  ^RW|`:~r@4MR$@?\ܰ:lvwR[a nBs )d$*\vL%ngIw?R^GmK=n䰙vw)u k Eo wq_񹥽IG95/6?'L4ʪrB;~F 6q]N{h9rBsK羷!{u;9quAs>z\M(W?h9q=8uhaa*ĥtinM76#}BTNƌqt~^;±}ڥ9T!nMU!/.s\ T کM(. 8`F<`S5BcʆL &CWi{VtV˯EqحtV LeE49Ztga%ntL 981=4$NGcվm\l MTtcyW0$|yGNc}N ۫^ALts^d.4maeb}f NCgEq ? ITƋaS *9%О7;]S[r'`Xq*8^js5m=[.}Qz|D:K6IÂuM!_D9~e]K.Z |֧zB01\r3-K kCNީ'6@K|i_i5éq$ WLj0,mݶL 2 K6j! *<_RSw\=dfKuAa'qs!G#B;g#mltNW^KįPIk"v_ I'6;svӣ/LV8`9#)hTOt)I @ʺL1rʓV.wޜB NlCrW2>A@VS )!9Sn{ʼo睲 KwCQ]{7 b*fYci[ λ1SnC6r} :PHs!#FnApGT^#qfS'朣ȟ= k{v/R ;EH%ͫ/ 1;Mcغ"K;F(+O'f^u_PClHχ;0T>eE#Y( tSV]71j(`y2Md4;pyPƳ~itet1mܯnT@~_fʡ $&s T܏=y2W ,EOh\GY9!FB5ЯXkb~'BhsO9㮕X,i뢋H\݆K;˜b,.,2ylw9SHNt"5WYץqrf,7H9RNTb>ż~*C= J۾1͔;vsW`8PVcMHy=.b׭ P;oَ!ΰ%OߓU0uAϽyob8npbBUN [Pݞs{SNIԀ(PjVENq'Grw6YB+(QEcLҲ3#U;lw'JC* lTL-6aTܥfR*vPJdU~y H 5oVh "qIuLjä&23ɦXGS[OӮL 91I .+8w)}vwh]~iO_`R)XLLףX>1"O꒥hb)+ ta;dzLa7iA9Yr6~;5HNĉ' &0e{z"@5lGt!)'UО @I(KӁXlN 2bB;ckhǶl=h1ZAB+fUI9e{\,zM4-0MyῬ?Z]FvQa#j642wSg~dOtב0K";g;Sz>>?!xG}&\u'B<z/L5-%A׽ui&[`*4hv1! ) &? $&|">dcD_{u\=&"HRtI\K SR Cl|9Ѧۯ~fQJo,Su_ J쓳ЫҫVpN%_p?΄s æ/t>UFFnK|I7~ŋ#r&:prX$_CtR맴Ny,c|bXީ [ {ϴ.DWz;AL!Qڃ,kN~tw]lϕQ}vM6^6 ݊,h?qzHaI#vT_ j2%β'z{en]u~,*KK*UbW֫IG]ds$+zPA#'zMFcwgmݽn2[d?Cd:>p\O#좛yJ?|dxWY|g3I%# fg~vXn^9,E~4g< 7e$AHOS"!]DuqX`[u;ڧkK}H.Z3D0G yJiL$oׯ0<рGvmjpYQ3gD ԅ~ІםCXZҪZNIYQ1!}$ ޳$wMV_RՔ. ? q bWK]m0nRmc%^.026vQ҃xLqjeʗt vZ$,G_$4\ Qҫ5jߤEkI^]{iOAKdp֡{1I$|V!T窅g"_k(/b<{׻|͡9 %Ĥh GvaZdHJTKosEjIUծ5p&VAG4X5v6{=kF^kX,4~%a=@ R:`bB{dA1B΍Oq+ѱe{5CM_vB$(堦LlSO$",o"0 ^: +'''OVu7 E2+̑y 5o5oe , ~,6*("8 @Snu čQÆ; "4kfn W栠q5쫺zBxN׵)|LX3gPMQ}c+GJ*:^1gm?vV!K?e偤c=+'".֠Ewq:_?Hu%#ڦ}r%QjaH jNJXS}ڟ(tb9MJq98C_B$h)'fZ1fӼ.$ӁWsu +J:Uм.|T-~3V|UDqgt׌~j)U@4@N}S6kJin*| ۝XO I1fOANsa^K#|$R%э5w*J䍓.j n׫N99hl+%!FSm&:tvZRJ㄃"ƮJOjϦ Nb;s(,g@Iՙ-{bd10ۜɘ6YRW>gln[xŴ!*hv5EfJ)Gq{B7 p,`@6-娠`::HRzwi.ּeV`"X•zջdܘ) !LOO^5zr!ΚV(jbƸ[զr[6 yg[Q5aSN*,y6Ś9m8ŜwN澌Jds=_a VޙD¤śa@5MV#ujdCd*O?xifh'njRڏ(״psUPyVSt2R$9'PK (1I8]v/s.Un׮F =hskQC)H gq(}l  t喐FCΦspePqC >izCBXRuL{yjQ0ɕ<*zP!1K;V^LIJ9>^cGZeVی5^s Τ*nVPLJd1?&iÀjg`ڹuOT'iV;1/:4ޱ$.H?0+קnVMx۱oKL[C2gȂMLE +et;{R:i$kEe60<0P%CI݆G BGRRY,ޏ=]>t.ϏTtKc[J|g5t+g똰zi?e@=zoD.5IO0ۣ sSh "} F'dھ<+@E+Mq-eB#`O) ӳ{-UZ-SP*IɬMꚜIX+Qkˉ{n ≯[)leP[2JLvm3LiRwj$]>7J/Ո6G5HЖNTuRRhw4LI%$t _&U(F Å"U 7^!Z @5bNHӑK;* b5-lʮ8lW zx.Ww`=lTXLB-B鲇 Vpx6(bR%VZiP@,M/WfYݯqYwfԐh+%_rB̗d~JbC/NUSAUeHx/R.`vۤ^Hja,I68궪2wgOvoOQVp pⳗ5<>xL33 uj~N*kh(Jkʪ޸ut(etK24{J!Rhl@cŢKb(83#$LX6#PmK))]weAaqwPUnS\o;' ~1SZ,0,]!fK`f u!ӄSqH%Yn-3iZiς@؆孁<g-3%g#" TаX<дX] Kmug:K&,G,zUF/ڲ|eޗRK=nx3hW?f|9t@Rs‵zI`d _3tj.;W}Wn݃V4B֢΋u)[p$:)[D~0a RgʥXl]EN_1&=Nٖj.(#|_yL.ׄwŜ9|)h kZ^$"ôH^TxDŽ-Z"^F "l핼Z_l-ضS5`b=%wݻmJsO5K?w_w`Ŝ-bHU)R"mnt4N*)bMN]WPԝ`['W}탑@v{x$ 5w$ !ѫzlS\ַ/ {c3II/vSb Z }T0 o)ZP7tDӉKTf z8>)]dhX:KEbX~OdC*rVoj'`h RVJ/sSjQQnjȀXu8꧄)c6fYyKK\`KeTv"W#=1M2J!QOjHN2~Oƫ[=SOsy҈䤇u0 +1rW nhtV aC<#faxc!p|>Fg2/V$brb!W~ac 2-(9|ySC NW>BVN +n(9 #Y @3k;t|Ёp.)brRz+ge*hTȼ]&rO ņlB;]dFT܆I]F7^WlbhA5JrT Pr/?hn)URֺw,AypJ_l:vRX! 䴊Qs]{HL$}\x]8JԂ GHOү&8 =D0,,` 6&XVfIf!Ňu.y$s_ۡ;cXVy%h(&,wC=%fXp6Djq&s/>jZE.$L%"@veA̾2 $|32L ս& C*j(Q6{á21tUTbIΕrGol9}kRdo%C>ԢgB9[f %'&>lcN $h1+Z=R+<n1$̆kE}[6q{lੵ.HAn;q&|{m?wLJ멈Yg.;:Ӎ8MǑPp6+kYa:EHuuz;\k;b\:T i1uډ?a'ZBz'W "0ebRKqJQІ׏k)NJ`n1^Wd%'c  :8#9d7C7ȷ[;-%q'l+,`_j_HU?3^Lc9*v'ҝTaܑ.ngz:%k/9N^*3]`_6w0КԈSpw+w.!Kkn— iexLɴ_w-s<I 0w})A~ź,mU福?*jNC `R5fLhևFsr=W@9h)JA"M/,fHZ5F 櫻~|{= nqx>XVx8nP&TA#Wb+sej0ٟ6*nm^ڒ* xIT,FSI)GOji^<+rŸڒg$:A-ѤUe$Ey V&ytTOi&Rbʞ"杽Us*[\-rAGj]B2c6% sƟ}A7Iང}XNArrM4X6_֕uA;ԁ4>z;O.Vlbx/~<psR`Au<O}=~!8`;zw$\ׁ,NlyR\( 4hLT':ae4=̈́xPh+S4D0wf$ %B|M <1*!zaVRۓuBJuE?t,gjE&Ħ"Qll06`pH6)qUdy=95 YEYV$4Cy7LN.\)dcIUS4ӫ;Hkqp暯$0В)ĥ )Msr=g#B hʃۂbMwf )*3GOSN=E{ͷYb)* '1HO)5KCM4}(\23&TOSIeJrB>Y0_bs 4"T}gVgopb=39e!F Iw:ܷHf\Fo/II/1%mᚌhB|>\:U="U7C~λRռ MWB!:蘭 >W4ecظS1iE˅2ԫT&nFNL#uS_h2+UGޫjϏX+=R^UqF_qF?9_"/쉾7 xcOSBDK?[<^k?V{7~]қ]{ݿnGP>ӹ?v~II[Wg/~O\S> -!zrNzG8^d >{͗FYyM4yA3b}$0 ~-~4o˃4~mSD`

陌上桑翻译
陌上桑翻译

陌上桑翻译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

全部展开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语译.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罗敷喜欢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回家都抱怨妻子丑陋,只因为多看了罗敷一眼。太守从南方过来,五匹马都停下了脚步。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太守请问罗敷,能和我同生一车走吗?罗敷亲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麼这麼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麼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马尾上系著青丝绳,马头上罩著黄金络。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裏慢慢走踱。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特殊。
.赏析.
这是一首流传民间的故事诗。叙述秦罗敷美艳动人,众人为她倾倒。连太守也想追求她,但因罗敷有夫,而予以拒绝了。它最早著录於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据宋书的原注说:「三解。前有艳词曲,后有趋。」(按:解是乐歌的段落。一解犹言一章。艳词曲犹前奏,趋犹尾声。)玉台新咏辑录时,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而乐府诗集则又题为《陌上桑》。
据崔豹古今注:「陌上桑者,出秦氐女子。秦氐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於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不过,我们看崔豹的本事和原诗的内容也不甚符合,恐怕是后来衍生的传说。
全诗分成三解(段),第一段夸饰罗敷的发型、衣饰以及罗敷采桑时所用的篮子之洁美。以致引起众人对她的喜爱。诗中首二句「日出东南称,照我秦氐楼」恐怕是歌者对於听众的开场白,所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藉以引起下文,这是民间歌谣特有常用的风格。这首诗大概也是用讲唱的方式予以表现出来。至於诗中的主角秦罗敷也是民谣中惯用的美女姓名。如古诗焦仲卿妻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又汉书昌邑哀王传:「严延年……女罗紨,前为故王妻」。周寿昌汉书注校补:「罗紨即罗敷,古美人名,故汉女子多取为名。」倭堕也作 鬌、逶迤。萧子显的《日出东南隅行》中有「逶迤梁家髻」的句子,他用「梁家髻」来诠释「倭堕髻」。按;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贤注引风俗通说:「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效之。」崔豹古今注别说:「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照这样看来,倭堕髻有些类似现代女人的发式,马尾型,只是略偏一旁而已。
明月是珠宝名。楚辞九章沙江:「被明月兮佩宝璐」之句。
从「青丝为笼系」以下六句,都在夸饰秦罗敷的衣饰之华美以及发型与手持物件等。之所以如此安排,用意在以此烘托主人公的突出。这也是民歌中惯用的手法。如《羽林郎》的描写胡姬,《焦仲卿妻》的刻划刘兰芝等皆是。

收起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曹操也曾写过《陌上桑》,但其内容与汉乐府的并不相同。另外,近代胡兰成写过一篇文章《陌上桑》。
 
【名称】陌上桑  
...

全部展开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曹操也曾写过《陌上桑》,但其内容与汉乐府的并不相同。另外,近代胡兰成写过一篇文章《陌上桑》。
 
【名称】陌上桑  
【年代】南朝  
【作者】汉时乐府机关采集整理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汉乐府  
【出自】乐府诗集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难读字音】  
隅(yú) 敷(fū) 笼系(xì) 倭(wō) 堕(duò)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襦(rú) 捋(lǚ)
  髭(zī)须 著帩(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姝(shū)
  宁可(nìng)共载(zǎi)不(fǒu)千余骑(jì) 骊(lí)驹(jū)系(jì)马尾

【词语解释】  
〔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珠,一种大个儿的宝珠。
  〔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短袄。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子。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少年〕:古义(10-15岁)男
  (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又作“踟躇”。
  〔姝〕:美丽的女子。
  〔颇〕:稍微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愿意。
  (不):通假字,通“否”。
  〔一何〕:何其,多么。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用什么(标记)。
  〔骊驹〕:黑色的小马。这里指马。
  〔骊):纯黑色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千万余〕:上千上万(钱)。
  〔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
  〔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汉代宫名,大夫。大(dà)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
  〔白皙〕:指皮肤洁白。
  〔鬑鬑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颇;稍微。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冉冉):走路缓慢。
  〔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殊〕: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
  〔致词〕:同“致辞”,即答语。
  
【古今异义】  
1.但坐观罗敷(坐),古义;因为。今义;坐下。
  2.使君谢罗敷(谢),古义;请问。今义;感谢,道谢。
  3.宁可共载不(宁可),古义;愿意。今义;表示选择关联。
  
【词类活用】 
 1.罗敷善蚕桑(蚕桑),{名词作动词;“采桑养蚕”}
  2.青丝为笼系(系),{动词作名词;“络绳”}
  3.罗敷前致(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黑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以期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埋怨自己,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漂亮的女孩。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透析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首先写环境美和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本段写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无耻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言行为步步深入。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调戏。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荣华富贵,仕途通达、青云直上,品貌兼优、才华横溢。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与权势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鉴赏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解,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方面,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这一点下面还会谈到),还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脱帽著帩头”的动作暗示了自己未婚)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第三解在整篇作品中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什么糟粕,而是诗篇的有机构成。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盛夸夫婿,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羞愧难状。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和智慧,它与《孔雀东南飞》《东门行》等体现的悲慨和亢烈相比,代表着汉乐府又一种重要的艺术精神。它和《孔雀东南飞》《东门行》《木兰诗》堪称乐府名著。当中《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又是乐府双壁
  《陌上桑》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藻采化倾向,主要是反映在第一和第三节中。这些构成了此篇统一的叙述风格。
  《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可谓妙笔生花。它一方面使诗歌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绪,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样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借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人们对容貌美的标准,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诗人这样写,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十分明显,如果没有嫉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罗敷这一卓越形象的。尽管这种结合,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但作为一种创作经验,还是值得后人借鉴。
  打开《陌上桑》,开篇便给读者以美好的感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让我们闭上眼睛,仿佛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春和日丽的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一抹朝阳温柔地照在林间的一座小楼之上,秦家漂亮的罗敷姑娘从小楼中款款走出,来到城南的桑林之中,又开始了她一天的采桑工作。朝阳下的罗敷给读者的感觉是青春、明快、亮丽,“好女”二字道出了罗敷的美丽与可爱,当然“自名”二字却说明了罗敷也以自己的美而自负。“自名”乃自比、自命之义,非自己取名。因从东汉其它的民歌和后代诗歌中,我们可以断定罗敷并不是我们诗中女主人公的原名,它是当时美女的代名词,所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中也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正如先秦两汉时代到魏晋时代称美男子为“子都”一样。如果说开始几句只是让读者看到罗敷的背影的话,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让我们走近了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确实美,并且美得超凡,美得脱俗,以青丝做提篮的背带,桂枝做提篮的把手,好像能让读者们闻到一丝淡淡的桂花的香味。杏黄色的绫罗裁成轻柔的裙子,紫色的绫罗做成合身的短袄,和谐的色调搭配,好似芙蓉出清水,一尘不染。更独特的还是他那头上的装饰,头上梳的是当时最流行的发式,耳朵上带的是明月宝珠。使她在高雅中透出几分富贵。
  这些都是罗敷的外在之美,是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如果作者只是着重表现这些外在的美,那么罗敷充其量只是一个“美人儿”,绝对不能成为中国文学长廊中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罗敷的美是内外统一的,是全方位的。“罗敷喜蚕桑”一句,表现出她的勤劳,这是百姓对做人的最基本的人格要求,也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和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里,对一个家庭妇女最基本的要求。但这还不是罗敷最可贵的品质,最能体现罗敷高尚人格与品质的是她面对权贵时的杰出表现。当诗中的“反面”人物“使君”出场之后,罗敷的形象才真正得到升华,面对“使君”的厚颜无耻,罗敷首先是不畏权贵、义正辞严,其次是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斥责“使君”,使显赫的“使君”无言以对、无地自容,最后罗敷大获全胜,不仅保全了自己,也打击了权贵。
  正是罗敷这种表里如一的“美”,才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善良的人们,无论是年长的老者(行者),还是翩翩的少年,抑或是耕锄的百姓,都为罗敷的美所倾倒,看见了她以至于忘记了一切。正如诗中所描述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一段描写既巧妙,又夸张,虽不是精雕细琢,但却是浓墨重彩,罗敷那不能言喻的美尽在这旁观者的“不言”之中。
  同时罗敷的美是平淡中含着典雅、质朴中透着高贵、清丽中显露豪华,不同身份的人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自己所欣赏的不同的“美”,这便是所谓的“雅俗共赏”。

收起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

全部展开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收起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罗敷喜欢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回家都抱怨妻子丑陋,只因为多看了罗敷一眼。太守从南方过来,五匹马都...

全部展开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罗敷喜欢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回家都抱怨妻子丑陋,只因为多看了罗敷一眼。太守从南方过来,五匹马都停下了脚步。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太守请问罗敷,能和我同生一车走吗?罗敷亲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麼这麼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麼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马尾上系著青丝绳,马头上罩著黄金络。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裏慢慢走踱。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特殊。

收起

一名“艳歌罗敷行”,乐府诗,是汉代著名民间敍事诗。它敍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被选入教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全部展开

一名“艳歌罗敷行”,乐府诗,是汉代著名民间敍事诗。它敍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被选入教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语译.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罗敷喜欢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回家都抱怨妻子丑陋,只因为多看了罗敷一眼。太守从南方过来,五匹马都停下了脚步。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太守请问罗敷,能和我同生一车走吗?罗敷亲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麼这麼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麼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马尾上系著青丝绳,马头上罩著黄金络。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裏慢慢走踱。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特殊。
.赏析.
这是一首流传民间的故事诗。叙述秦罗敷美艳动人,众人为她倾倒。连太守也想追求她,但因罗敷有夫,而予以拒绝了。它最早著录於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据宋书的原注说:「三解。前有艳词曲,后有趋。」(按:解是乐歌的段落。一解犹言一章。艳词曲犹前奏,趋犹尾声。)玉台新咏辑录时,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而乐府诗集则又题为《陌上桑》。
据崔豹古今注:「陌上桑者,出秦氐女子。秦氐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於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不过,我们看崔豹的本事和原诗的内容也不甚符合,恐怕是后来衍生的传说。
全诗分成三解(段),第一段夸饰罗敷的发型、衣饰以及罗敷采桑时所用的篮子之洁美。以致引起众人对她的喜爱。诗中首二句「日出东南称,照我秦氐楼」恐怕是歌者对於听众的开场白,所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藉以引起下文,这是民间歌谣特有常用的风格。这首诗大概也是用讲唱的方式予以表现出来。至於诗中的主角秦罗敷也是民谣中惯用的美女姓名。如古诗焦仲卿妻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又汉书昌邑哀王传:「严延年……女罗紨,前为故王妻」。周寿昌汉书注校补:「罗紨即罗敷,古美人名,故汉女子多取为名。」倭堕也作 鬌、逶迤。萧子显的《日出东南隅行》中有「逶迤梁家髻」的句子,他用「梁家髻」来诠释「倭堕髻」。按;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贤注引风俗通说:「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效之。」崔豹古今注别说:「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照这样看来,倭堕髻有些类似现代女人的发式,马尾型,只是略偏一旁而已。
明月是珠宝名。楚辞九章沙江:「被明月兮佩宝璐」之句。
从「青丝为笼系」以下六句,都在夸饰秦罗敷的衣饰之华美以及发型与手持物件等。之所以如此安排,用意在以此烘托主人公的突出。这也是民歌中惯用的手法。如《羽林郎》的描写胡姬,《焦仲卿妻》的刻划刘兰芝等皆是。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黑色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把帽子脱掉,只带着纱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埋怨自己,只是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漂亮的女孩。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盛夸夫婿,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羞愧难状。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和智慧,它与《孔雀东南飞》《东门行》等体现的悲慨和亢烈相比,代表着汉乐府又一种重要的艺术精神。它和《孔雀东南飞》《东门行》《木兰诗》堪称乐府名著。当中《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又是乐府双壁
《陌上桑》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藻采化倾向,主要是反映在第一和第三节中。这些构成了此篇统一的叙述风格。
《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可谓妙笔生花。它一方面使诗歌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绪,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样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借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人们对容貌美的标准,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诗人这样写,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十分明显,如果没有嫉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罗敷这一卓越形象的。尽管这种结合,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但作为一种创作经验,还是值得后人借鉴。
打开《陌上桑》,开篇便给读者以美好的感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让我们闭上眼睛,仿佛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春和日丽的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一抹朝阳温柔地照在林间的一座小楼之上,秦家漂亮的罗敷姑娘从小楼中款款走出,来到城南的桑林之中,又开始了她一天的采桑工作。朝阳下的罗敷给读者的感觉是青春、明快、亮丽,“好女”二字道出了罗敷的美丽与可爱,当然“自名”二字却说明了罗敷也以自己的美而自负。“自名”乃自比、自命之义,非自己取名。因从东汉其它的民歌和后代诗歌中,我们可以断定罗敷并不是我们诗中女主人公的原名,它是当时美女的代名词,所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中也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正如先秦两汉时代到魏晋时代称美男子为“子都”一样。如果说开始几句只是让读者看到罗敷的背影的话,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让我们走近了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确实美,并且美得超凡,美得脱俗,以青丝做提篮的背带,桂枝做提篮的把手,好像能让读者们闻到一丝淡淡的桂花的香味。杏黄色的绫罗裁成轻柔的裙子,紫色的绫罗做成合身的短袄,和谐的色调搭配,好似芙蓉出清水,一尘不染。更独特的还是他那头上的装饰,头上梳的是当时最流行的发式,耳朵上带的是明月宝珠。使她在高雅中透出几分富贵。
这些都是罗敷的外在之美,是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如果作者只是着重表现这些外在的美,那么罗敷充其量只是一个“美人儿”,绝对不能成为中国文学长廊中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罗敷的美是内外统一的,是全方位的。“罗敷喜蚕桑”一句,表现出她的勤劳,这是百姓对做人的最基本的人格要求,也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和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里,对一个家庭妇女最基本的要求。但这还不是罗敷最可贵的品质,最能体现罗敷高尚人格与品质的是她面对权贵时的杰出表现。当诗中的“反面”人物“使君”出场之后,罗敷的形象才真正得到升华,面对“使君”的厚颜无耻,罗敷首先是不畏权贵、义正辞严,其次是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斥责“使君”,使显赫的“使君”无言以对、无地自容,最后罗敷大获全胜,不仅保全了自己,也打击了权贵。
正是罗敷这种表里如一的“美”,才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善良的人们,无论是年长的老者(行者),还是翩翩的少年,抑或是耕锄的百姓,都为罗敷的美所倾倒,看见了她以至于忘记了一切。正如诗中所描述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一段描写既巧妙,又夸张,虽不是精雕细琢,但却是浓墨重彩,罗敷那不能言喻的美尽在这旁观者的“不言”之中。
同时罗敷的美是平淡中含着典雅、质朴中透着高贵、清丽中显露豪华,不同身份的人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自己所欣赏的不同的“美”,这便是所谓的“雅俗共赏”。2| 评论
2011-7-6 13:04万里独行xr | 六级作品原文

收起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黑色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把帽子脱掉,只带着纱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埋...

全部展开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黑色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把帽子脱掉,只带着纱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埋怨自己,只是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漂亮的女孩。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收起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

全部展开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