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发展阶段及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9:46:53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阶段及特征
x\Ir+G WUIUfԺO Ӣme~IH31p@wQeDft~/<2VעzA7 DfFxg_aW5q'g*t{V圗ndὣg`w8P$xO-束awXuG-4y{ #.RvtcM*mN:2w|5zY׶~ ҫpΡ~ɲԏ7k5Ԑ|)BD.F ~ wRRJiU~G^3Υ}wr2iw8!卨CUj{mC[ۛ_Je(*[vn}[|KFw@+ɕW;Nc8f(C`z3(NF{~sFUQ٢ğO2Z8avHa+8Zm{pyCΣQdV;zoj􄁃U o%}yzR*Uӑʕv;]m Z-(T5օ*U)`v`s''c4mL k<ۏzPctrW*L6v\.UL909Yw;- ?@x5~.~ʱ_;,6=zc@^݁Yh~{ąKdV+Ld4ӥ@:e^Hs>W;W_by-?| 6 _zXyq,{PN.lC3 ge^EoO~E]C<.} :K*96#OxKCNݩ&/ " UHߴGq$qT{e8&E"1>a"8puxDepo W+sM\kqGFGQF4~7*uE r!ͭff^XGWG ֙iadrŝ5A,H$&bݼZH)Nf_JI`3 ys;)G /~vIkJ̬B͑dzȚk++QhbEؚ#]JA-%ܪcd l˴CEjz - ڥ+ 8K_s*Ú "#eHH:fG"akH~iɼk |e)u\7ƕ@$D HEۻ~(1UF޾ Du]Hg>ZMbu/VnPey N23H.7Id$ n;9 zX_WPms/ߨε|4}o*|F7^/{|@pg'U ' yjcQށ`xMK>sSCO"$)0HpNmE?|AߟV|CLJz&:~?X/N$"5lhQtP)vp~,kR+e!X|Na$T:iSV;"wݖS+7-0xG ! @ %Rǔ>ZfØ6l4H'X<.Xr,N l d4I<Ԥ#4.sic@B m6ඦēؑJT,&G1^L 0`D*:w 5zQ)"y(I: Kf&. f#RR2Ԍ9L˅ƌd{~ nL"ːÉ܀ m@M>(\@=S2YL&]X84!=f>7CRB>tV_o3U"玀@G6kɞN m ?^lG `ig$c% 8 q, 䈛FSMwq!byv3z3Ҧa1mbxv4hTɓtb(}J1=cHkAUl[2#"*8#Czwa~Drz.Nrq]3 ˵IxJS6wVP;"stnKtXR M+DyDt(go>ocxVJKuuAbB`M:3iF2 \C0B=thhVDK;KWem᮱kӦ.>| oJ!+ _a 'TV+ i/S#C!t=$em(D܎ jYo.Udu? %',E>nJR#܉jE~n~ Ek2Rf%A0RQVY4)GBy{ St=DMat.+\6ϲ Ww/oBqpѠ—UWӟ-G-;&mҷ* Hca8qT-8}\pņJMtGkzs/ڤK!l}z-10 *rȓV]j&w$8tνºs829EM=1P". z]Eٱ)/^D$įŁBͻ;D (߶eBҘq7-"&AӀ36Qb̊j*.bNئ6cP#g*[M2H `7Xc:!pHCw G]b5-ð];볾;Vc ~ U׳=j h.{Ww5u@Zl{O @afw K"Eoloż/鮳:]=*LҦ5w\Xyi`!YC5oIq6ZWW2xتMP+'59U:wO"CpY<͏D/B^Rꗌzw6/ʲeFP@tJ'u2쉕0\?LꑁP doREa$%xN*7g<]{!bH^ϓfƻ; A ;-l +L#ԓԃ'+RAOx+AZ0)`QAPk6Ҳ01הb5erXv '_$@/>_} |2eˠϗA^ W: 9hYNA%IaAʑc24tgGE@Ǥv⹆q);Ӌu}Hq盬]01M*~翶Y䕭vN¾U[˳/I2K ?eBy c {eW2*g[GmlzR.+.]ei\,)ܽn<=/nclK% b8ɟ$"qUl>,kQaD?] 1S xԄ),V CvF|T {*wmv Nj QKiLGǣ=nAl_OlZ*T I`fOJhN^Sv'?rԢA‰b`;)rS~ߛsa3srt8T 7d-X-1#sjHGAGF]"vQvw? ,%Yv$yXRMt6~yo *ff/9Fa;-&M:K%hN7<`/J 6M5YNQmpl˃+[P !hVUE7dZ3K2{#?w1I=GQ Y?Dgl.2 aSd@VHW'1<#,x}mA L^*j C? SJʟG9M` ܖv%QmU1͘yike5M<7{ڤ\.hVQw>Vԕ;^) >S[Me(ex$y'7,`̃1ě:  Zt:Ҁ90nն, =Uk:lV6vLfz{Ɉ<~v$([mxcLGݶ^DH+o1eTnOT%C^,D'lqs[=Jv=n&ߚ76׀Yٗi4ld^IEx8+A( *I.̛E$9{V0'x+<|K'SVrcoUf$tu>s@^]<?W@f~9&{1cq\Xw/QXAIjf2ckaL4pS4N븱^ RyW0q-ǎd;<X/v9b O!||(z,B.!n%wW2+V]HOʪ2| '.u<֘(nM`֩#;h\-:Y`ĦoFtB-n2*$=j-kuوkNE!=l1nN71\^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阶段及特征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阶段及特征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阶段及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不仅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且也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勤劳的中国人民曾经创造过令世界瞩目的文明,也产生过许多浸透血泪和辛酸的事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悠久而漫长.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两个阶段:原始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发展阶段.随着各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各自独有的特点. 一、原始农业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向前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由采集渔猎的原始生存状态进入到原始农业,跨过了数千年时间.随着人类采集技艺的精熟和工具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时人口数量迅速增大,原始的采集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直至氏族社会的出现,集体劳动力的增强,使得农业生产成为可能,人类从此开始了由摄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巨大转变.据史料推算,到了母系氏族社会晚期,我国的原始农业经济开始产生了,及至夏、商、西周时期,原始农业在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结构、田间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理论及农业生产工具方面具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父系氏族晚期,伴随着禅让制的废除,我国古代文明进入到了奴隶制社会时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包括夏商西周的几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原始农业科技得到了巨大的繁荣和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工具及耕作制度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萌芽时期,是原始农业得到全面发展的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制度的改进和创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在这一时期,木石制农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耜、钱、镈与铚等主要农业生产工具.同时,青铜农具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和使用,是这个时期传统农业萌芽的主要标志,也是作为青铜时代的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耕作方法和制度方面,火耕火种的方式继续存在着,同时产生了称之为“耦耕”的耕作方法.但是这一时期的耕作制度任然没有摆脱原始社会农业种植工作制度的落后基调,我国农业仍处于熟荒和休闲农作制水平. 2、 田间生产技术和初级农业科技理论的出现 这一时期的田间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施肥技术、中耕除草、虫害防治的逐步重视,以及垄作法的产生和播种技术的进步,灌溉排水工程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其中很多描述这些的材料可以从《诗经》找到.《中国农业史》中对其萌芽过程也进行了一番考证与推理,表明自流灌溉等方法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我国的历法学在这一时期诞生,夏代有《夏小正》历法诞生,商代历法在夏代的基础上,已渐趋完备,它把10天干与12地支组合成60干支,用60日一循环的方法记日.周代历法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此时期发明了以圭表测影法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方法.此外《夏小正》还对物候、农业气象等只有有了一定的认识. 3、 农业经济构成 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经济结构是萌芽,是一种多种经营模式的生产结构,“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业经济理论也随之产生.正是这种重农思想的产生和推行,农业科技的发展得到了极大地推动,铁农具及灌溉农业的兴起,垄作制的完善,田间管理技术的精细化,以及农业资源的保护措施的产生和发展……这些都是构成传统农业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受到以上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和进步着. 我们知道秦并六国而一统天下,封建制度最终战胜了奴隶制度,从此长期存在与中国大地之上,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由此开端.由封建土地国有制、封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所组成的我国农业经济关系的基础由此形成.这种社会和土地所有制变化响着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从历史时期来看,可以把传统农业的发展分为秦汉魏晋时期统旱作农业阶段和隋唐至宋元时期的传统水田农业以及明清时期的传统农业的深入发展阶段. 1、传统旱作农业发展时期 我国传统农业主要为旱作植物,水田耕作正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可以从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分布情况、作物主要种类、耕作技术及农业知识著作等方面来看.秦汉时期的农业区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区演变而来,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等北方旱作区.随着品种选则技术的提高以及外来品种的引进,这一时期的农作物品种在数量上有很大提高,耕作技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土壤翻耕技术、耕后保墒技术、作物品种选择技术、分期施肥技术、适时播种技术、中耕除草和旱地灌溉技术等诸多新的农业技术,同时,生产工具向着专业化、配套化、地区化发展.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形成了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关于农业科普技术知识的著作.农业构成演变为大田作物及畜牧园艺生产的多样化模式.历法及农业著作上产生了“太初历”完备了24节气等农业知识,出现了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普知识著作. 2、传统水田农业发展时期 由于历史原因,自唐“安史之乱”之后,北方旱作农业区陷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87)这是我国传统农业实行以某种生产为主,兼顾其它生产,如养殖业、园艺业、家庭手工业等的特点.这一时期,种植的大田作物主要有粟、稻、麦、菽、黍、糜等粮食作物.植桑养蚕和种麻织布也已成为重要的农事活动和人们谋取衣被材料的手段.此外,人们在园艺栽培、家畜饲养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当时人们种植的蔬菜有葵、茆、芹、韭、葱、菁、芥等,栽培的果树有桃、李、杏、梅、枣、栗、梨、猕猴桃等.家畜饲养有鸡鸭鱼牛马羊等.畜牧科技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在阉割术的出现. 从以上概况我们可以看到,在原始农业经济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手段较为单一,生产工具以石木器为主,农产品种类庞杂而不精,社会经济结构简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宗法制度的确立,产生了分封制的土地分配制度,从而影响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技术创新和传播.西周时期,经过周天子两次大规模的分封,把周族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入宗周东、南、北三方乃至中原荒芜地区,使得各诸侯国经济实力大增,最终无法驾驭各诸侯,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诸侯纷争的新时代,原始农业经济此时已无法满足各诸侯国的需求,开始迅速解体,传统农业得以产生和快速发展. 二、传统农业的发展及特点 西周末年及至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时期.其时,王室衰微,周天子名存实亡,各国征战连年,社会动荡不安.随着宗法制度的极大消弱,靠宗族血脉建立的社会体系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而新的以政治关系建立起来的体系——封建体系正在形成.土地分封制在这样的局势下土崩瓦解,再也无法满足激烈竞争下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的要求.由此土地逐渐被新兴地主阶级所掌握,重农思想也随着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而逐渐传播.受其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农业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种农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萌芽,是一种多种经营模式的生产结构,“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87)这是我国传统农业实行以某种生产为主,兼顾其它生产,如养殖业、园艺业、家庭手工业等的特点.这一时期,种植的大田作物主要有粟、稻、麦、菽、黍、糜等粮食作物.植桑养蚕和种麻织布也已成为重要的农事活动和人们谋取衣被材料的手段.此外,人们在园艺栽培、家畜饲养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当时人们种植的蔬菜有葵、茆、芹、韭、葱、菁、芥等,栽培的果树有桃、李、杏、梅、枣、栗、梨、猕猴桃等.家畜饲养有鸡鸭鱼牛马羊等.畜牧科技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在阉割术的出现. 从以上概况我们可以看到,在原始农业经济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手段较为单一,生产工具以石木器为主,农产品种类庞杂而不精,社会经济结构简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宗法制度的确立,产生了分封制的土地分配制度,从而影响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技术创新和传播.西周时期,经过周天子两次大规模的分封,把周族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入宗周东、南、北三方乃至中原荒芜地区,使得各诸侯国经济实力大增,最终无法驾驭各诸侯,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诸侯纷争的新时代,原始农业经济此时已无法满足各诸侯国的需求,开始迅速解体,传统农业得以产生和快速发展. 二、传统农业的发展及特点 西周末年及至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时期.其时,王室衰微,周天子名存实亡,各国征战连年,社会动荡不安.随着宗法制度的极大消弱,靠宗族血脉建立的社会体系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而新的以政治关系建立起来的体系——封建体系正在形成.土地分封制在这样的局势下土崩瓦解,再也无法满足激烈竞争下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的要求.由此土地逐渐被新兴地主阶级所掌握,重农思想也随着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而逐渐传播.受其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农业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种农业经济理论也随之产生.正是这种重农思想的产生和推行,农业科技的发展得到了极大地推动,铁农具及灌溉农业的兴起,垄作制的完善,田间管理技术的精细化,以及农业资源的保护措施的产生和发展……这些都是构成传统农业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受到以上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和进步着. 我们知道秦并六国而一统天下,封建制度最终战胜了奴隶制度,从此长期存在与中国大地之上,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由此开端.由封建土地国有制、封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所组成的我国农业经济关系的基础由此形成.这种社会和土地所有制变化响着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从历史时期来看,可以把传统农业的发展分为秦汉魏晋时期统旱作农业阶段和隋唐至宋元时期的传统水田农业以及明清时期的传统农业的深入发展阶段. 1、传统旱作农业发展时期 我国传统农业主要为旱作植物,水田耕作正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可以从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分布情况、作物主要种类、耕作技术及农业知识著作等方面来看.秦汉时期的农业区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区演变而来,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等北方旱作区.随着品种选则技术的提高以及外来品种的引进,这一时期的农作物品种在数量上有很大提高,耕作技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土壤翻耕技术、耕后保墒技术、作物品种选择技术、分期施肥技术、适时播种技术、中耕除草和旱地灌溉技术等诸多新的农业技术,同时,生产工具向着专业化、配套化、地区化发展.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形成了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关于农业科普技术知识的著作.农业构成演变为大田作物及畜牧园艺生产的多样化模式.历法及农业著作上产生了“太初历”完备了24节气等农业知识,出现了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普知识著作. 2、传统水田农业发展时期 由于历史原因,自唐“安史之乱”之后,北方旱作农业区陷入了困境,农业生产破坏严重,国家财政不得不愈来愈依靠南方的水田农业,农业经济中心开始向南转移,由此促使南方水田农业进一步得到发展.跟以前的各时期一样,由于农业受到了君臣百姓一致的重视,很快以水田区耕作为主的传统农业又得到了发展,农业水利技术也在社会的重视之下迅速发展.农具在沿用以前的基础上产生了曲辕犁这一标志性的农具,而水轮的发明对灌溉排水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地理、测量、和制图学的丰富为水利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极大地帮助.其他的如农作物种类、栽培耕作技术、畜牧技术等都在前一时期的基础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经济思想发展到这一时期,产生较为具体的谷价理论、救荒理论等.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模式仍然是继承前代以创新,只是耕作中心由于历史的原因向着南方转移了. 3、 传统农业的深入发展阶段 明朝至清朝前中期即公元1368--公元1840年,这一时期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其本身不可能逾越的障碍.伴随着农民的日趋贫困化、佃农化,农业生产商品化成程度的加深,农业与商业、手工业之间关系的复杂化,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对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农业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色浓化了”.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形态下,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迫使人们为提高粮食总产量而积极努力.因此,这一时期,在封建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形下,无论农田水利,耕作技术,还是农作物种植构成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就,多种经营和多熟种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农业科技知识在徐光启《农政全书》和清朝官方编制的《授时通考》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形成了完备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三、推动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纵观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业从无到有,从原始到传统的漫长发展历史过程中,并不是某一个社会或自然因素能够左右的,而是所有社会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影响各农业发展阶段的主要因素又有所不同.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弱,摄取生活物资主要靠采集直接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巨大.因此这一时期影响人们生活劳作的主要因素在自然.人为因素或者社会因素对其影响并不突出,而自然环境的改变则很容易对人们的生存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一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突出,人们不断向自然学习和挑战以满足生存需要.从氏族社会的形成开始,在接下来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人们进入了集体思考和创造阶段.集体劳作的出现使得劳动工具和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传播,农业从氏族社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因素对农业的发展从此不断加深.至西周末年,社会开始动荡,各诸侯国征战连年,农业的发展受个国政策制度影响巨大,原始农业在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的情况下,得到了社会的集体重视,由此开始进入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们可以看到各社会时期的政策和对农业的重视,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战争”中人们竭力减小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使人们自身能掌控的部分多一点.这一时期人们对农业不再只停留在生存需要上,而是对其进一步改造和创新以满足生活富足舒适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在传统农业阶段,社会因素对农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国农业的发展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发展和结果.人们由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迈进的过程,体现在农业上,正是农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是人们寻求生存发展与自然产生矛盾及其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是我国古代农业发生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吴存浩著.中国农业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5 [2] 毛泽东著.矛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1 [3] 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06 [4] 罗长海,肖春燕著.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