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主要的人生经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0:30:33
鲁迅 主要的人生经历
x|ir*۵TN{/"W{ 5T8&B@::D읙ڤι{.dj$_çDJ}[gM?]O~ܟM)~ac&/fr8At4[<%k Lv=}4%85c ;5?f~/왙e6 g{m_Zj| >G+,gwzg b{37s ^:b=MxXkd+ۏqഇM`blRvqz~#sXax=`2o=f`WMz\W's3,sxa=.e8R W 3E\%<': G^C▹Bi׋~d$t7 ӥ9[ka{KOGǶ[q7#Spq`k̈fZ7)gfYʇS} |e,Hxrk/WoA[6uă6&LɩN{PI=cvW0 ` 3{f/el:tܰv|gzDZ siNE 3#pB!Džu~^J㏗pHm 9 ZcE!O[* Q0nF/_L NpfOZ=!C}!V%`ƒ~~2b"}|~cP zݠYmz0{K9FJUal>}dHinВԳŶ8R^!b{0[OnhP^<1 g[a:H|uyg-=4Xr C㎵1 s$yRrcr:!m=nGv & |t?GiGgݯɞȖz.* ;2.RH7z@AkRK~bx b|v2s>!Xi.Ͽtp7gSYz$xInz`-_)j_#71q?V=C uSёGԈp`C#Ϲ@$1YrWuSY}ڐJڌ[f&=NMf/"P~Hxv h=>Lwz&G1xP_~_z6)![7ȕU“ಳ\`r.YNLy؋qaXUEtbLg@< xgw#Q>js cc6Izvq;wNq۴6RMLtIn3Obv`L1=@R 9s[/ OPMޜ_ؽzm)A">0_qG}Ȝ K YK J('wFU6ʙW$~Çcf(@c Z1K1j IE Rq3QBkSq_d1ezXuMA+< b;6hd n&'ëcm[ "A$d㰩9Ky kK{|A9eWh\ŜiHNgyE}Ctw( oV+ʚi$ϜkW^3K7 Gh ODdlaMX‹)Hn@6~Yy 6{O%h4 +)>)nv֋#jX/5{IlYaclkN@ SQFB)G#fzU!Z`/BÃT: %c{[XXR_K$w\m5v@iH59aݕ3:Oʹl:fqiPNy |L:Q"Am:9ӣapVu}4~*vḠQ2ɴ=YPV%31M@KN50ńIKHBMnWh\(0S!Fj2/tGE"a/JP#[=~f_Ol.M^R @z1>Kn hfEBiS/b<BTtR'aL2{?i tm,8tؽ K w0q}~a `ynJiS~Z+&)Z y^6rΔا Mg}=Q7J' SӝEO2i2?P)͗ 6_Uh@`qRބ/d0Y,y#.l:mjD̙)T91ìD%x'0 ~?n}a`?4l~# 0mf }Apz6#tX5E /0Q #4 ,AKwCPڜ0 =4|dg׺ KXI-K8,0_`^ӱgu\gIkcIJ.uU1b9\}d?܌86]=pQ:ͷ84M>%)QkG-DI9Y J ڟ~Gs2btσ`@$LXk`|xl}@-%G0H\nRKnfG"g173ދ9T_S7> x0?}'Jئ4p_= 2:x,'z41/Y"Q),Qa׈dJ`@>[L݁-iSezCU]$ޘH9~26yt .%"_ }.y&ڼ&$,- [f;-ŏQF  F>H-A0ko:JXIcq(woe/k+4ia㒠de=1gvzf /| }[A:$0%|`b[I_qڀ7ȏDATßľHM,ka?1iw/!,ccL6f@|w]py;9V7\VF=iJ]ۇo'cj$sWYTP+̥J|Ee]E u&>er%zRI@ޏ7@I|1Eov"FiyF~lF|8i~~&x+Zzr3gD'0LSvIekA\#nD}OGjzy0ڶH& (f&9_ Vl93wdt ! , S1=0g&z6Jc+ QvMRp,]SD^p˨ϡJ87Η@{!Ax7K@ĂO66H,'rf;V-,IL; Z0S 440\JRQt!^;.ǘ48kjp.}tU; U"rnZ~TN񸺔Xa%3J7lV0 VYf )" [fbf2wei6idǒigH(d[ҭlKNiiLKRytK ^labd=ר9%l=JiQۿ: 9+R&/3Ws;\~R(R sGF6HD|,S?=qX*Df$ʍ('1ĥ ̍X"?$ Q(嚻 %Pl< |ejfg’vn?g'ENվms+Yy&JeN=f+pcܱ6)i϶}3Š?iCd2q XHuZ50 @&6yJu0[Q]`u Tٽ qiM `^K= ,w햵Py|ɵkԜ[&bLŮSbq$U{lw$Gm2%{%~;| #ccN=ߌG'PD`K@:A_˲j ~n!·_hE9@F@by+ yv56a^ 4cP& ?Snn=Ώj B`В(낡weI 3ԉyмKnL-{ vJM; HΊ )()QgU:MU+?&8&+IH)RA+p,A|Wu.K eN?h&sӾ#NigjT#I)}*3s~ܩ]ufxc/Mtz0;Ne6=nx#ܢ_$.>y3qmB=ysnoY:oV5<}] o򄞿\-֓x0Gƈ X,L>ͭVl5hZX¼P][y T-20g=Ȓv<͌I=@<;OñU4/u$L|_FXCͤу3&_3[ѓ«Hҕ>z_JX]&Y7 խ:Wln^%5Ei#-39"Ijw%-`–U v9΁X QBm؍7^ ]MCm+i;MNA:IbsV;J[wa?S)Du?wPTNɞ|Z ֭K*qph@>ZPߟHIA14.9f&rU9ߡZ/ !>̹W`JdFzAXM3|e$ ?gb\wv89W# 'o o]kv- 7>ȯU,?lߴK 8S @Gi C8KTcǶV'OٝQ-)y4n|/hGU,1Ćz޴-bPw|6+>+El'2\]U@m Xruax=`KEt?j\cPHfHzO6-Q$nL%*Sechrtpe=́?eHΫ:GQ܊I%TvhÀOځ}D 'M*F{"Qqɿ j*k綂IfʮFMq2}xzGeDeӪ/S ŎT!cQ0%JhxXٚ׵F v?f@PLM9ryKH{;W`/\?z6\"^cbֹY? K./T,#z&ǹYO*ȧ7f~O֓7,ƢK0WWˉF3ΰ8Vflo"Zhf^1 "rEQR& nqD@)-]*l~`$!!{1fЯofl_z u/L e$Nuj}#ğ5ha1\> ZlK_xR#o;[ťhNXV]LO!3;fU ˋ@_{NwS`AYb3X'&DŽ0fߚ8=l񜿹!89Fy؊gl؇OQpcҟ*TT2v4JG/ ^YV9DD?'4;)QiEcM/pwWxi|~)z 6ڠ1a1tuE5/lZAx!${gY[־B i)|S6ƈ,$k4v @F0/@{wʣ͖;c,XcIdL$a*?7.0R۪RQ~6!,{{F^=|֗ΊmIqV.ۂ%WZkPw2`H)߿W<

鲁迅 主要的人生经历
鲁迅 主要的人生经历

鲁迅 主要的人生经历
童年时期
  青年时期的鲁迅
  13岁那年,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间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幼小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事物的.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求学时期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1898年,18岁的 鲁迅先生画像
  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弃医从文
  鲁迅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鲁迅在《自序》中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 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小说创作
  鲁迅先生画像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鲁迅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 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作品(12张).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鲁迅先生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杂文创作
  鲁迅画像
  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 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病逝上海
  鲁迅先生葬礼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列.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先生葬礼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风筝》《故乡》《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一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朝花夕拾》一书也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而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成为后代人的精神佳作. 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坟》《故乡》《故事新编》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