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是谁的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01 23:14:43
“以和为贵”是谁的思想
xVRF} U*mH$|K_XkdB~ʢ= 91KyzϜ>ݽw_nZj' m.w;^o4>pH gthXMX[QwhU`ejU0%'|ZTɼ*G6IEG֫8N#C4uݠХPO,QL4KVMv"eD|Q@]LyX *U[&GLg 36q7JK-~=9J5KʬuDDWӴ=ul3Hޜ3x@M{5,Zܦև!Z1i,i $+Y7.5ԟv PU7́Í;/ل=0SṈIWN-x+erx?E=`]}Z$QSeb>nkwZ!y̫oU@y[U01 C o{uh1Qg%sq@wCR8A653YdBJ*ū{^E86+fd(:HtuHs@{ZjZFѻBY$$*!Q ⃷8PVн,ɹ!&*Y?05M9&_QGs?z`6:#+{ȭ^P7*9sv7^" Wv"|m0Cz b&];33,*jdV\gWPFCXCv$>:kMuXJoޢb%ѵdn& n2g ~ٹ 6Qu ~-&g ʒ[#ՠL'崒'fU1%\tM~Wd-1N/OKTreWXY+|Jy/q@΢yCi @6/ɻ-- >y>U9C.i@F  tjrAhH m8<2X^`N)sYe'٠Ze^qj$Ti .V_ k$c,/ÿ(vuQi[v.ꄧ-?x600Q@准V TG3AzP/N|3ju=Ou#[81?e:׽eE}yBXUs{ B/

“以和为贵”是谁的思想
“以和为贵”是谁的思想

“以和为贵”是谁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 “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