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 不见 》可以看出李白什么形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6:47:13
杜甫的《 不见 》可以看出李白什么形象
xU[rFJb~ʏkdd `0Fy8c$ eowks%3TB:gʡ:٬ M(tq<T?GSl':Ǜ۳SU't~*}iB%vZFi}ԧtZvk(;'zi_.֍x.,W@EyЛmPH+`zZ*d\.%K&M7bo;3ԇ"YfΠYZDl83p5v¥ E 4}! ɀ, )jS25'ԤXo=A1ݢmj]jyAkCku*r9~ Zn[iG9_3f}X'M(< L `@ws)8oj0˾h) Un^hܰ'QXV<& KҙIIDN᫏E3J']dcth@')W3 @Ns p#nD^D@;Ƙ~E-o\ݜQUǑ\A7``Zƶ"ɣmur˛`bWAH#HA%Srz 99eF .x`ho*̕! H ZXjoľW C )[?.q@% UZ1X{ ڏ`$ )A+LbNsЙ%KxG7X?qjHe [ʋTűˎp;쒙tPg{Yu-,/3ݼ\FlΥceyJLp5~uh 'ɫ i'scj.ta^  Q]X +D8W0NccS7_/1vwpc+ǽ!9e~Bv5wZc A˥

杜甫的《 不见 》可以看出李白什么形象
杜甫的《 不见 》可以看出李白什么形象

杜甫的《 不见 》可以看出李白什么形象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载(745)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以苏武、黄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贾谊、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吗?“怜才”也是怜己.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