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老子第二章讲了什么道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23:40:01
l老子第二章讲了什么道理
xXN+I qCht5e^ |M˿YYO }".<К疐UĒ}omEh\G#m=yZ*DB_gԾ|zS[K:n.g[{vw'*QԝEJǟmzc=vj xvsU7SZ;zvAֳ+~9q?vLWso㈮_`4}ӈz-.b)99ھQ}C.Em,qdQt m3yHD~RVS]?/ a(;#UẪphp9u=]ܿP>jTvʋbxOh'Ҥ߽B.hޫ56]R4AŔ& Q Z S7upI4̆op@b6 >$-=f7ր .ՎShw>QC"@moVD^u俺+2HqsnNRl.]8q0 FQ ekRIe[߱020J u,K~}? '̅L 9%\S۔ĵ"/P܁VCnl tqL j2 Y6a"҅v ⪃ 9̦0ܪLkRK-8dO(b68pGGPw>!m;勈XP),\t bssa$S$LR>89ݐѡ3Ȗ;pγבIjhrL:dڂ%rKuWga'4 uW@(6g9$+wkɨ_$q_[Q_[i,_ʍegoXVFUsIp I&KcŮu/ٻ ޡw MCP<ex>`LxNGY0HsN 0m\:gZ KÜ; |'<,3uH@ 5Gϔa@*E11D=܆jC mG5t9V }hPr@? />:a>+C2?Q@إ(BGl^r$8)Sb %PnA !iݔ26g #mvR+H٣i/I~С+od~Y $`]ʙO㚙;B;P/g &%9 g"ށҖD̈3r ~6Ӈ+ Rh%u Hp0Rsnf8"E1lTOn0B>%o eCε] bu Ћ|Pz'gsk]2L]< 2CrQ%ƹ/

l老子第二章讲了什么道理
l老子第二章讲了什么道理

l老子第二章讲了什么道理
教条的形式的东西都被楼上回答了,我补充点自己的认识吧.
我以为老子在这章不仅不是强调这种世界万物的对立(马哲讲的辩证法,实际是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我国其实在里已经有这个思想了,不用老是硬套西方的那些说法),反而根据整部,这篇做为起始章,必定要给后面打好头.先告诉你世间万物有这样的规律在于人的强加的判定,那个所谓的价值都是人的标准.后面所以主张要回归婴儿状态.
道德经实际是我国古代的形而上学,是写假想的本体论的,你看道德经能悟到老子讲的那个本体,实际就是悟道了,否则再说多少也是竹筒打水,灌而不通.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

全部展开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引语]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学术界有人认为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也有人认为前两章是全书的引言,全书的宗旨都在其中了。
[评析]
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