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有那些民俗活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20:50:34
请问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有那些民俗活动
x[Yn3IrʀO3==c{,}.K(HQH$J"̬}Ţv/A(VeeFEDO? Zc;u} {6{ױ~ײ)-rJ-yZ`k2 ʓ~iB`cW޸Om_f6ؑ=$*rXi;i+z鹷^Hm6Gݵa^ϙSt7϶tnv)"CJ"OTMo*5~57νS, xyqs_ܻߧxgLfsv>%;d "*˞<չ2-G2Z[сhiY'"hi%&QRW[75M92\pa]3>z=t\'B7pW` De*FLi1ج~m_\M[RoĿHq rHo̟qT:4P)_ʇz8@t`Y9k/}V4`Y  l EыE/X~EXN=נ I:|cWo5$Ѝ0pA-4 Sڔ?cs oL ](jо܏y*9FQ,$y0M|dA(z\~Qs0*;^f1 Hum^7}.3 8*#~kj!E>zabe$M~Y/񓋻 ^ӽ$tRb`jϗCFɃvod延}]-*(" 36W#;!ٞ/4lܩz7-A"s?N^2 ɔ unub/hwj o[uV H!xqdq!;~c+S^ݭU[ 8|ÒA"."=: "373wC-ȴIN|eD߱-m7G0 #ej;\'Ur͘ cjv~;~\_ac;e6mss&( ĿKe0 Azy/JOjJ?cϢ<[Y1ǕMf*HY`@މVԔ38zc~ N.ī녮oR2'կ,*Y.`d'IRf"5#i[kʝC:} qC75S9;ljp(}|7X5=BJk,kQP/%y`> XPqky4~RaV;0<C8i@n240z "*OݣPGf h R ]!9zujbqO(t7;LTn a$0H=:"cդBښC8l . yT.N(Cɽf;/!W|'$fԬY7@bO/bŤYqUt >XZ Yf5ʔ` 38piIIp܈uH$*/;%sǸg|;.U '3^le//!GV"fM?{(ElvC~C?tʳfЈCgAw@Dٺ{}J޴o}8ϴ?$IijoMI08an=uGRo&J~ZNO9~Ov՟+[Lx'fSei{;~N ])`hX*߽Κ]cV@#>/1?^1Q *nXM2\k74kKzKL\gg=o|mh \\UF"2OZ]y >/}'Kuv:Fxwv^m7/S^ߜ{cv43eJؗČwFXɰ"E<FL*'Kz&&Vیf8 U,xېZp5>08 U{zIfZ"Fߒ5.Ե]l2;]8ރװIJLxfK"V ZFTOy3D0ʢ%x\eJI12 e) ߚp biK)!(Aku>I(vo1ÖηD&sm,'h( ^O[ w0#L;T>Ws8au$`Rq9F$P`ª)m*m2ﺜJ#f L*H.8y5G)/s&%o&"j`f$X CFfǁӤaΞ7$Z:e J{,}]y < l_o8.tO&$([vQ)#FD#MKdɄf:78h~ ( ?$gS"ZYui0v?cJxgu,梐q+dVI/X$.8 ~BN x݌dOU"9W/Rulwg M]h?="oSQ*!"XS"I? Y4?"0CxH۩ﴎ?d>gag9%򒖛*g 6@ْ4?ĺ2<,kӀՉM rYӿg:s¬uX_E!xt\Tڑʳ+1"[Tx<"Tk$B,dae ̊~s1Miiajƃ'5E0RK4b٬ !\kܖT y3L ]QX39ߕsl-{&6/t, 6W QG"d|\~ҤvÚ(A" B beMxGi lgjJV4Mш3Z\ZN>~[oup"m n+~ Mvm$\dWؑ+4Fb=,M`{j8 ) tV.`kK [MFg ZBL-9H7&I L;,x*e9dDU> R1ݯ.XcV)3~&E&p_e#Q 3´" _<(+'GbLc$p2@È I1bc& wt|C)2Ћ odagzeѮWJc?J\ 3~ .l1-yoR:!F 7Y^|c0!yK@@|K!Dj$@XM9fuN]_v$"B܄ 8d+*vWgۻ#,;J\t҄WLo9P6Qϕ4- l-ZFJcʬ1ɮ& p3"ԋ]D^ꜘ^Tt#qx k}mCe= n%эxWJXHVt6eUtfXI{$ij ns5kt4ˆoF|n-Unj,u'gAS1L/ܩBWk Y+v$4Rpf{](ǸGT`E$=.ط\2D3B0b⡋\\jفѿJbp-`Hx9ދ5"B>=~*&r396̚{,q u퀈?ו8͟mrI uۜBmpC 6Tj6+ue9m53geř]k{1!};$KGW2zlq`"H="={6iUKόz|ywU66[LduP\#jՙꭶX\$#Y16r-HɌ]+U%qx8Z) G_[箂m+)6CR#ШINɄ/G7 N}/2cN8q4Ҥ)53npxms*g*"d%{Ӭ4ڳ7 <0?نc-ɻAGzH+)L2ӱњLvH)z*fEm񺐔g-a{:mWxoCØ3h7L/6($:)?< gj0>SJ}δ&e*nwJ^up-!`U^_f*B4Ѧzf ;3pfW Z/Ex'ա[h㭪_L懱53xdfk+vA?RISZL9˱.}cح%#.31)%[CctSľ5/gHn6e$Ok(R e'ymNas̎\30Gh߂+@ظ&9eˠ27=Egߍmc nEãp%H#et8;z.<%{+V#=h#xsS1R`}ʏZĒt*:vV=nB[ g|(15#|y̓S_K׍ S=CKޓz}2bb~I dv>[9ߨ٥ .6EUCOCLSB.l0/V=8:\ӎ {Jr(&O;a?B$ hRRY7sȮTKǦ6ņμA2\nYݛH3*xHGV?OO3՟\N$ܹބwSlld1G`)踿]jhYO?oX+z#prl߫_`_OPi2o|xĦdS>CM,Y/ZI+ٍ}5U'sg76e?gf( f"lO/@Tb! we{~d1H k޴"M%d!ۧNKbޟm1,yz-(,.p B{@ll[Jk;Wٷ+G}&NgqbTmY7g.U`+ZْIcŒ:R&16mݘ+ i.hƻj\9Xp׳W;#Rj|=r#oi#xbu}5t={)[pEpuC⭞>pӞ{/ȹe-CS[ _2W|} zt cAVI 3' {g*R*J yO>_K0JpJ};~}Nzކ~:z3<2zӌ-?򤥶5[s;ZaQw,Oaz^Z5(4ƏvkU(At,C!ris ׾|A6f+.N=ma0~ A'~9RxDT8dߛW.aU Z.

请问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有那些民俗活动
请问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有那些民俗活动

请问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有那些民俗活动
初一要摔碎点儿东西意岁岁平安.初二串门也是一个习俗,初三年中吃饺子,初五就是破五迎福.出七人日子吃面条意长寿.初八贡商人迎门放鞭.初九到十四也没什么啦,十五元宵节吃汤圆点灯笼…灯笼要从年三十点到初七每晚上都得点要点一夜,十五点一夜.没了

1迎春活动
祭财神:是正月初二的主要内容。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财神是谁?说法亦不统一。因为他是传说中的虚...

全部展开

1迎春活动
祭财神:是正月初二的主要内容。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财神是谁?说法亦不统一。因为他是传说中的虚构人物,来路自然不同,归纳一下,财神应属道家范畴。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 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破五:正月初五日叫"破五"。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太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出嫁的女子,也在这天回娘家,叫"归宁"。商号于这天筹备次日开市。第二天凌晨,掌柜的带领伙计们上香、烧百分,并将纸钱、粮食粒与神码放在芝麻秸上焚烧,谓之"送神"。随后"开市大吉"正式营业。
人日:正月初七叫"人日",也叫"人胜节"、"七元"。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按道家说,天地万物出生的次序,分为鸡日、狗日、豕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谷日。正月初七天气晴朗,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顺星:正月初八为"诸星下界"之日,人们于此日祭星,谓之"顺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迎春:立春之日,北京的官府甚是忙碌,明朝时期,迎春的仪式较复杂,要去东直门外五里的"春场"去迎春。京兆尹和各府衙的官员,都须将官服装戴整齐。按规定的仪仗,制做春牛芒神、柳鞭等,举行迎春仪式。然后进宫、百官朝贺。清朝时期略有简化,但仍须制做土牛、柳鞭。各衙门用柳鞭打牛3下,叫"鞭春",是劝耕之意。京兆尹率两学诸生进大内祝贺。民间吃小红萝卜,叫"咬春"。
2庙会市场
新正节日期间,北京有特殊的庙会和贸易、游乐场地。
厂甸:老北京"逛厂甸"的地方,在今和平门外,琉璃厂街与新华街交叉路口一带。该处以琉璃厂文化街闻名遐迩。这里是辽金时期的东北郊。辽代叫海王村,金代叫海王庄。元代在此设官窑,烧琉璃瓦件。明代为工部所属五大厂之一。清代乾隆年间,迁走琉璃窑,仍保留琉璃厂之名。此处设市,最早是灯市。康熙年间后期,内城灯市口的灯市迁于此。逐渐出现过年集市,民国六年,建海王村公园,举办大型集市。乾隆年间为四库全书开馆,这里的书肆骤显繁荣,最多时发展到220多家。节日的厂甸是特定的市场,以展销文物、书画、字帖、金石、珠宝、玉器等工艺品为主要内容。其次是风味小吃,像年糕、元宵、爱窝窝、茶汤、灌肠、豆腐脑儿、炒肝等,非常丰富。最有厂甸特点的是三尺多长的大糖葫芦。它几乎成了逛厂甸的标志。厂甸还是儿童购买"耍货"的乐园。有琉璃剌叭、布布噔、大风车、空竹、地轴儿、江米人、泥模子、猴戏、粽人、面具、九连环、竹蛇、蜡水果、布娃娃、西洋景、转花筒、袖箭、弹弓等,极受欢迎。
北京人历来爱逛厂甸。清朝"残灯末庙"的冷落时期,逛厂甸者仍有20多万人,相当于北京城人的五分之一。据统计,1931年春节厂甸有商贩近千户。1960年厂甸集市中断。1963年春节,集市恢复,有750多个摊位,据说这次游人最多,有400万人次。"文化大革命"后,厂甸停办。
财神庙:广安门外六里桥,原有五显财神庙,这是年节期间一处典型的庙会。每年正月初二祭财神时,这里是香火最盛的地方。有的香客为"争烧头股香",半夜就来庙外等候。届时为了进香香客交通方便,在菜市口、广安门等交通要道外,专有"拉脚的",设畜力车、小毛驴供乘骑,无形中为庙会平添了游乐内容。
此处庙会在50年代停办。1987年修建立交桥时,将庙拆除,如今尚有二株古树为该庙仅存之遗物。
火神庙:在厂甸。庙会期基本上与厂甸市场相同。火神庙的庙会市场上,货物属"高档",设摊位者,多为珠宝商店的商人,这种货摊称为"红货摊"。甚至一些外国洋行的商人,也拿一些名贵钻石、珠宝来此设摊销售,还有的商号把珍品拿来,摆在摊上炫耀,为此有人称这种展示宝物的做法叫"晾宝会"。这也是年节期间珠宝行的一次壮举。
白云观:这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称全真道教十方丛林的第一丛林,坐落在西便门外,热电厂北。每年正月初一开庙至十九日下午闭门。这里除了一般庙会共有的情况外,还有"摸石猴"和"打金钱眼"二项极富特色的活动。山门内右下方有一石猴浮雕,香客哪个部位有病,就摸石猴的哪个部位,病症就能治好。白云观内有5个类似的石猴浮雕,据说此处的最灵。至于"打金钱眼",则是以真钱来打假钱的项目。院内石桥名"窝风桥",桥下无水,桥洞中坐一闭目凝神的道士,在其头的上方、前、后各吊悬一枚硬纸做的大钱造型,钱的方孔内挂一铜铃,香客们用铜板投击孔内铜铃,谓"打金钱眼",击中者,主一年顺利。
庙内活动很多。正月初八的顺星日,香客们都来该庙的元辰殿中,祭祀自己本命年的星主,谓之"祭星"。初九日为玉皇大帝诞辰,香火之盛可想而知。灯节期间的花灯展览,更是吸引众多游人。该庙最为突出的活动,莫过于"会神仙"。传说正月十九日,是邱真人的生日,十八日凌晨,神仙化装来此,凡有缘份者,可得相会。惹得善男善女们在此彻夜不眠,专为与神仙结缘。次日上午,有"宴邱会",又称"燕九会"。"燕九会",是为邱真人过生日的专门庆典。届时,还有许多档花会表演,所以民间有"耍燕九"之称。
除上述外,北京地区有特点的年节庙会,还有天坛附近的精忠庙,每逢正月初一及正月十三至十七开庙,无论祭祖活动还是花灯内容,均以岳飞为主。大钟寺在西直门外西北(三环路北侧)。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开庙半月,游人祭钟楼用铜元投掷钟上的气眼,中者主吉利,也是一种"打金钱眼"的活动。地安门西大街的宛平城隍庙,正月十三至十七开庙,届时的"火判"称为奇景。其他诸如黄寺、黑寺、雍和宫等喇嘛庙的"打鬼"也是极富特点的活动。
节日期间,民间也有许多小型游乐活动,如:耍苟利子的,就是小木偶戏。北京小孩也叫"耍兀丢丢的"。操此业者,大都是农民,利用农闲进城献艺。他的全部家当,只是一付担子。一头是3尺左右宽的木制小戏台,另一头是一只木箱,箱内盛锣鼓、木偶等家什。这种担子在街上一走,后面就嘟噜着一大群孩子,献艺者见有利可图时,便将小戏台用扁担一擎,靠在墙上,下面用布帐围起来,艺者钻进布帐内,操纵木偶,打锣鼓、吹哨子均由一人承担。所演节目,也简单,无非是"猪八戒背媳妇"、"武松打虎"之类。
耍耗子:耍耗子的人背着个小木箱,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沿街吹锁呐。他身后跟的孩子较少,因为他平时不在街上演出,而是由主雇讲价钱,叫到家内去演。演出时,将木箱上的木架支起来,仿佛是马戏团高空演出木架的微缩品,有绳梯、吊杠等。每只小白鼠都会一两套诸如爬梯、钻圈、走独木桥等本领。
3上元佳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继大年初一之后的又一重大活动。年节期间又掀起的一次高潮。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活动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国独具风采的一个传统节日。
上元节是佛道两家及民俗的结合产物。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祭祀"泰一"神,"泰一"也称"太一",是天神中最尊贵者,即上帝之名位。汉武帝在东南郊设祭坛,祭祀太一,宫中始有放灯火之俗。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按佛教规矩,于上元之日在各寺院燃灯祀佛。此后祀太一神与佛教结合,于正月十五上元夜放灯,流传民间,逐渐发展成观灯盛举。到隋朝,虽仅二代帝王,但对上元放灯的做法截然不同。隋文帝禁止放灯,显示节俭,而隋炀帝却大举放灯,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唐代的上元放灯达到一个高潮,本来平时宵禁,不许夜行,而上元佳节却例外,"金吾驰禁,特许夜行",为的是让百姓观灯游玩。皇家的提倡,使灯火的制做又提高了一步,出现了"灯树"、"灯楼"等花样。宋代放灯的日子,比唐代延长了2日,把原来的上元前后各一日,又加上了十七、十八2日,共为5日。制造上又出现了"鳌山灯"、"无骨灯"、"琉璃灯山"等奇巧制品。
金、元的统治者,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本无放灯之俗,但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开始放灯。元英宗之后,有明确的"内庭张灯为鳌山"的历史记载。明代又延长了灯节的时间,从初八到十八共10天。永乐七年,皇帝还特准百官放假10天过灯节。东华门外的灯市口是灯与市的结合物。届时货物陈列,酒肆满座,贫富贸易,老少观灯。在放灯的同时,又加进了舞龙狮等娱乐项目,更显热闹。清代的放灯时间又缩短为5日,即十三至十七日,十四日叫"试灯",十五日叫"正灯",十六日叫"罢灯"。在放灯的同时,不仅保留了明代的舞龙狮,还加进了社火、高跷、旱船、秧歌、腰鼓等花会节目,平添了不少节日气氛。自康熙后期,灯市不在灯市口了,迁到了前门外大栅栏、灵佑宫、琉璃厂、东四、西四、新街口等处。此外,各衙门部属也挂灯庆贺,其中工部的灯火最著名。其他如各饽饽铺、干果铺的故事灯,长龙灯,隆福寺的冰灯,前门外大布店的"鹊桥相会"的活动灯,都极一时之盛。 "上元节"是道教的提法。道经上说"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是正月十五的生日,故此日称上元。至于"元宵节"其源起并不是"吃元宵"的节。早在汉文帝时,因平诸吕之乱继承帝位之日是正月十五,每年此日之夜出宫游玩,以示纪念。因正月为元月,夜又叫宵,故称此日为元宵节。前文提到汉武帝曾修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同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食品元宵又名汤圆,古代早有此食品,是元宵节的一种食品点心。唐代开元年间,有家汤元铺极负盛名,在元夕灯火之时,将汤元呼之为元宵,取其十五月圆、吃汤圆,有团圆之意,逐渐元宵之名大振,并成为正月十五的必备之食品。 上元佳节期间,除了上述放灯、花会、吃元宵外,还有一项雅举,即"打灯谜",此举始于宋代。灯谜也叫"灯虎",据说是由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引申出来。猜中谜底不易,犹如老虎难以射中一样,故猜中也称"射中"。制作者将谜语贴在花灯上,或贴在各灯之间的绳子上,让人们一边观灯,一边猜谜。猜灯谜是雅俗共赏的活动。主要内容取决于主办单位视其对象而定,如果是文人制作文人猜,其内容自然较深奥,文字极典雅,属"阳春白雪"之类。其中讲究极多,还要用"格"来作准绳。所谓"格",即是创作谜面和猜射谜底的规律,有秋千格、卷帘格等百十来种。如果懂得"格"法,自然是猜射谜底的一种提示,如果不懂,只好望"谜"兴叹了。当然一般人的谜语就属"下里巴人"的范畴了。猜谜活动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既增长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渲染了节日气氛。
北京元宵之夜(以十六日夜为主)还有一项妇女活动,即"走桥摸钉"。该夜妇女们穿白绫衫,相约成队,一人举香在前,众人随后,称为"走百病"或"丢百病"。过桥时叫"度厄"。结队妇女到城门洞,尤其是正阳门洞都要摸一摸门钉。据说摸过门钉后,宜生男孩。
4年节尾声
上元佳节高潮过后,人们基本兴尽了,开始考虑新的一年的生活内容。 开印:正月十九至二十一几天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日,通知各衙门开始办公,叫"开印"。 填仓:正月二十五日,叫"填仓日"。
由于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内容不同,"填仓"的含意也不同。城市中的"填仓"有二个含意。一是填肚子。这天筵请亲友大吃一顿,一是添购生活物品,因为过年的年货已吃用不少,家内存货不多,需购进新物,故叫"填仓"。
农民于这天要举行一个小仪式。此日黎明,各家在打谷场上用灶灰画出许多圆圈,象征粮仓,内放杂粮五谷,希望今后是个丰收年。 过了填仓日,年就过完了,一切恢复正常。城市的各色人等开始新的碌碌一年,农民进城献艺者,也返回农村,准备迎接春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