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速度,我明天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5 11:03:12
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速度,我明天急用
xZr#vmZ$?G(¿ GVX$< $nD̪Z/Bab /l)Py:?;|*G9Ko{4ܶ﫧 7|背]𹝯矕V/ou۫JUQ zo9!iWÓ^XU nԾ?=*rFSHFjlfKNzY=nFU-)9[\z2Lzr7K:XQrx@ݛ7VR[N/厺P{'U2vqE-4be_Hl4*6t kk≮tQmzNŷ joOXn UO\ҍWXIX{$5f8TR˾sg3&8[ܥua?w*ZVdH=:gmZewLvv-l n&MIl8c#wAwعO8=-]\4PSIf4 lE,$Ju87Nܫضm9oSҷY5죱cۓ^Fdb{T#"u&|F WsH(\ '|p:ymYDR5HBo-h t/>/381u$^ܶG*Q׵4/3ѩ\ ̍&ԂL- *][W"]z!Z8:ul=³\0x!pBK%ù`oY6MbW<@%ڔjn#+'&\i6> I9Ge[4N A\nӷiHLn1ߐ7+Bn:ю}y/0w! E gO>M⥳mþb U 7o"g!QHc\|+:aN[ 8[@ss.6- Xͮ]ZY/^}*ݝ 3+n==E,A]TU1=]dqTN [hT`]?; -$[=sVee;W`"V}}S$|j":?=c88dRƜ n_8D.DگW:wzK胹Ef)g4x) uߺcy@'U:ٜ aўs (;SMR{ʎZ% Wo8dX']=wS^ݪۧvWS7<G;R@`0㌢NIT>Ui#X3(Ut!Os3A Ma ☖ f - 7|\Sk}pnΜĦe'7i5x{v&eF=N!Bg#ܪ-QKe̶Wwl@^v&+dm7e{85P>QM/\y{8ݵX1$X`rWvewtue-Y:eYIm)TtG4~X$c?QTk},AB%R]-tIsežH;wkv\}ti,[&OwN [}vgeZ>qN٭!0wcʶm`8d.]u\6Sڲ} MjC$~P|*8oW\/!j0<[ jSGI8άcOE|&ĐNXTb!p9jJ ^M>vvԸ,)~2tBƣ{G$Э )R̾1o4"m_e+1QEN !1ϹHZtxzڴ&K`S? o[7傱mw= bWպ%{M/blݔ=|+h{E &{j[L߽y7 Be;+@% ;צhSPE&wx`Xy3SH_fcl*mKx,` 0JfSvr"`Bˀ9O#h4PLta( m^ؘ q^P5&pb ;d,hӐJqcфf$#Au2켪39`2}XuIp$AYWwOwƜEᆩC*yܬl1g^hH?dǟwPjl+xsIF%7Vܒ1H҉C(.%+yn1cJ]dWzo3 :3^ݢe*LoiffkzӴ+(t`=oJo p' u9ӋxvDT=`&g];t ĝX- ey/".eڽt)?G~XKe\Gt !5!qNAmF~-2 b"h6UvH-"6)D2ֽR'XU=!BWܜlgr*1yTu:'ވspʃ}5m>9g+dcf+TJGg:n(/i8Lgt3Fz{HnjӞ `%dH'bA=]Ί"[I&Ќ_,=S0XJƼ)JbX>«srh{=FKlNw*Qn&?Q*{JG W{Jw͓D:vg2ؕs fn I3?7U}9za,b{8Rnܶμ>ޡU frvqo'G!mlwd(2'Cv6PzxF}& thS-:O粔E 1ej,Cg DIgCs]FISTt$`sSԊ4u#X(1'N#j4bϫkJ?kc>9AadvmƢ">0ܲf7u4P# ڬ'j2yǝSIsJ ԳMiHƮtr>pzaA-R4ҳЈ} UԇTB Z0"euU@.lu.ͧQv;Bpl z~o &) &=Ӆ&$e/-^Sۏ vF(P7oE.[v_|ތؘmۯG|!F]oi3\h`9;_\#_pB*ഓ/}mKK8:VR-YSzr2AD/C,fO OۦIgj?L(̎_ͷddRez$_lkX2#2y/K)myw̥@5W '{IyQwPEThSݎ ]t&SH)v{r;0$BS[B+ Ȩh!t?u: ATHmt0h}}0@Z5z(.I.F^z!{`_SY9 L!\1:r?__믿7@o?o?_ɥw%Y(|/LXGNy ($V 2QTȗ%| a Pi6>K=K K"x_J#xk4z*Ed:К'N x=@-`BXE.m&Z3(@$nxݗ Թ4@R϶m@ 8`: 3+Yt`4=0y@g N;<l@Q_E} ystF5NE(w/~3w>M.g'PQ bȼQ0i-K<c*LS7+ 1HX0jQ :@[X0zle}ju@ٞ0dSsM5oe^ ƅHn 9vf@u3TskXj؟e:Ppxϱ|;>wXqfZ=LS2n,A2@0 Z $j'kaWQ!2w\Cm^?C2) Epn 5B Lp V#x f%5$ eig#JhaU^#&nż %+RigOP%\ (:\Ť\ JĦ2XϨ7ǩ gU yF5/eV Fs _q,ssKyx%ӂO})$/a[H[[,h {~s1/`]x=yƢs ~?þ/+Yb`:yCYkyϳ1̜q-C% dq2t5eeКe,5hznS+\A7{ɫW

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速度,我明天急用
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速度,我明天急用

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速度,我明天急用
在我国北方,耸立着一块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它就是以面积巨大、地形崎岖、黄土深厚而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10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几十种假说:有的认为黄土的“老家”不在当地,是风力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的(称为黄土风成学说);有的认为是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称为黄土水成学说);有的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的岩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称为风化残积学说),等等.
近二三十年,更多的科学家赞同黄土风成学说.因为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距离蒙古、中亚和我国西北一带的荒漠越远,黄土的颗粒越细;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戈壁、沙漠、砂黄土、黄土、粘黄土的带状分布规律,而每一个带的矿物成分与荒漠地区砂砾的矿物成分完全一致,但与当地的岩石成分迥然不同;黄土无选择地覆盖在黄土高原的山岭上,且厚度也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在黄土中还发现干旱草原型的陆生动植物化石等.
按照黄土风成学说的解释,黄土高原是这样形成的:在蒙古、中亚和我国西北一带的荒漠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很大,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岩石、砂砾等被“加工粉碎”成细小的砂子和粉尘.强劲的西北风将以百万吨计的细砂和粉尘旋入天空,随风南下.于是粗粒的先沉降下来聚成沙漠,细粒的则被飘移至秦岭北麓.经过二三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黄土高原.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砂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
对此,我国科学家李明光提出新的理论——黄土高原灾变水成学说.他用大量证据证实:黄土高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的.他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中国北方,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北风送土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地貌类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例如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上的屈吴山、华家岭、马衔山,陇东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白于山、黄龙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陕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水土流失
主要由暴流沟谷冲刷疏松黄土所致.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并含有碳酸钙,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时也与近代地壳上升有关,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滥垦滥伐,破坏天然植被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以及水利工程等措施,黄土高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地貌差异
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陇中高原.一称陇西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②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④渭河平原,一称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能源基地
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煤炭资源不仅量大质优,还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其中,可供露天开采的煤矿储量达200亿吨.全国探明储量的特大型煤田,约有一半分布在这里.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陕西省北部的神府煤田,长庆油田,也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地区地理位置适中,做为全国的能源基地,正源源不断地向全国提供煤炭和电力,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全国的“锅炉房”.

以黄土高原地区227个县的资料为基础,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年均沙尘暴日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从西北向东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加,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表物质由风成沙、沙黄土向典型黄土和粘黄土过渡,天然植被类型由干旱荒漠、干草原、森林草原、草原森林向落叶阔叶林过渡,自然地理因子的地带性分异导致了沙尘暴的频率按同一方向递减.建立的回归方...

全部展开

以黄土高原地区227个县的资料为基础,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年均沙尘暴日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从西北向东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加,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表物质由风成沙、沙黄土向典型黄土和粘黄土过渡,天然植被类型由干旱荒漠、干草原、森林草原、草原森林向落叶阔叶林过渡,自然地理因子的地带性分异导致了沙尘暴的频率按同一方向递减.建立的回归方程表明,地表物质的抗蚀性对沙尘暴的影响较大,年降水量次之,大风日数居第三.通过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加地表的抗蚀性,可以减低沙尘暴的发生频率.

收起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在中国北方,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北风送土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

全部展开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在中国北方,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北风送土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地貌类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例如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上的屈吴山、华家岭、马衔山,陇东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白于山、黄龙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陕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水土流失
主要由暴流沟谷冲刷疏松黄土所致。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并含有碳酸钙,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时也与近代地壳上升有关,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滥垦滥伐,破坏天然植被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以及水利工程等措施,黄土高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地貌差异

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陇中高原。一称陇西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②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④渭河平原,一称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能源基地
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煤炭资源不仅量大质优,还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其中,可供露天开采的煤矿储量达200亿吨。全国探明储量的特大型煤田,约有一半分布在这里。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陕西省北部的神府煤田,长庆油田,也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地区地理位置适中,做为全国的能源基地,正源源不断地向全国提供煤炭和电力,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全国的“锅炉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