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6:48:46
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xZrH#LL>u~lLljcl nlh6HeFUdeQȗǍF[V^NL~׻H,mqw${}ٽ ^|ٖG'a|/}dkM,X4xW<'s7Xbf.c' jG]1,HBԫ>J(}c0? by_踹]B,*3ߡtOqə'J#6ff]{Y=$;Lje}Wk;v(sïe$ y,*-x+]'D.%ΑG娏AEvjrl7z"nj7uEC˚yL\@-m_>߉TچӬw9#GYh&Xn;%oB:#"?KmYamF¾CZU3SZbX)8CWy% n =g`Z9iދuq`^.GϏag&kWN3|oٵ6/Z6̈EE|GΧ{od͛o[DL󲴇tذ3ʣiiA -smlٙd_ OP^dwPK>|9 aq!&)\᢫蒚YKF-ʬ6a-oytt>|}G>wT;MI)E; O^ X ǸtgǙ?ZZ½`>N>KbA4ɥx$l"qX " 9Yhb0a [R~ʽDpN%CpvZnxOVG{u܊W)l{qQx[aœx'[=|+i$ы.h;Z`WXTvfA_)Q ; A%HZ?pXM-lA^\AzJ_V87 G]ȸ;Ԅ5яFÈj>X4Veu^b#ҰM0P.Ftu+Yp!`bΡLiBdgg((W"#(Bvޅut$ Wb~Z[k1]`<_VB)oʲBʖ_SD$N 0È1b=k-uT1 e봮8kYفX6"@G FL#LaBU2@EԊ\VT8*/lNlᲭXy@p z6 $[c.,*-.zt8ix0mafT 2y[v'SSj&TDY:'w2C8 ׂ7Qsnx(#H[%^ !\o4cTi] P9~ %](کġ7 1{r``@6m')^]rTe" C|S!CC%c0 J׻  dDvUU"Od ~&rN\ʒ çS"g.:=ZVpE~0&=Kk*U W0 XH Xb0S_}<7G&g(⡃(K$<. N"3ehu5eQ qIڤ|has=pY)\EM`Wϱ*ĸMȅW/C%j)6, XӦ>=6/'e/k ֶҩ_Dp QO&_6m gk?=on*S%Y_3s2Jt<m/R|@Bg۲K7XԹN4K~מ)Y7ߥi?} Ptצv9 QLro˲W\ĉ~Z5ةOQE@Sm"[%#3'tGo6f:ZWf4sBO` *JT:C!bH&(B*p cmlPxFOHcLi`lpa8(zc "PMIw ͚ȣ#[e,.CIP?%jN7#7d kUP^p!袚s)vP Z+zC04[5#@rTwC (#UI?U7Jp8tsSSt}7-xF}ijg8K7?`殻|֧#cmF/?Gp&PO9x48- ܯ:$J(hNb)}~6{[xOJ̛`UulYaLH*e *2{yW -m$bny7u:^7Iq1t"wB^[4\:MΒz9wŖ^:}p(H?`

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源于教师的需要,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建立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主题教研机制,是探索有效校本教研模式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是教研方式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以“主题研讨课、主题研讨会”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 一、校本主题教研过程 1.发现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不同阶段教师问题的层次性及需要解决主题的特殊性;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 2.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专题理论学习具体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实践前学,定期学习一些与主题接近的理论资料.二是实践中学,从理论的层面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剖析,并寻找其根源.三是实践后学,对实践过程中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与交流.学习的方式分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教研组长事先查找相应的理论资料,筛选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组员自学,组员也要根据主题自主查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召开集体学习研讨会,研讨会上要有组员对主题学习的自主体会,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加深认识,明确每个人承担的相关事务,设计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够参与,有所收获,为下一步组织主题研讨课作准备. 3.集体备课,共同讨论 集体备课主要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 4.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实施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 5.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就形式而言,是以往“你讲我听”、“你说我记”培训方式的解构,是教师将实践与反思相互联结的行动学习,是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人际互动的培训方式. 6.行为跟进,生成问题 有效的教研活动中文本讨论是重要的,然而行为跟进更重要,它需要使行动具体化.行为跟进是将讨论中的东西进行结构化,在理性认识提升之后落实到行动之中,这是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校本主题教研特点 校本主题教研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边缘到中心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以问题为驱动的教研方式 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尤其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中有很多现实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释,所以,对在职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一定要重视教师的现实经历与情感体验,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概念,理解概念,并把这些概念转化为教师的内隐语言,提高自身的智慧技能. 或许因为故事的主角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教师们发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实问题原来自己身上也有,大家顾虑没有了,对话变得畅所欲言,大家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悦与困惑,使得每一位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一种意见都有存在以及值得尊重的理由,这种教研方式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它可能导致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问题的生成使得校本教研的实际内容有了保证. 2.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因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卷入,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 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2)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3)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太远;(4)以应付考试为中心;(5)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这显然偏离了教研活动的核心“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避免了以上这些问题,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主题开展的讨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深入思考,追求问题的本质,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4.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因为亲自参与了、实践了,所以人人都有切身体会,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的主题教研就不再是个别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的“专利”,使得广大教师不再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游离于具体教学实践之外,而是更容易形成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就能逐步形成.5.源于需要并充满期待的教研方式 有效的,有质量的教研活动一定是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所需要和所期待的.从主题教研的整个过程看,它是需要经过精心策划的,要进行大量的教师访谈;要对教师们可能有的收获有所规划;要设计好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要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有所贡献,有所收获. 总之,校本主题教研活动作为校本研修的一种形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个教师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它的乐趣在于每个人都经历了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的过程,获得共同提高.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以建设性的方式渗透经验并进行学习,关注点从形式走向本质,从课堂全面走向局部的细节,有可能实现“反思与实践之间的建设性联结”,使现实的教育教学行动更加有效. 三、校本主题教研评价校本主题教研的评价要突出以下原则: 1.过程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者必须参与到校本主题教研的相关活动中,并根据教研组的《主题教研活动记录册》,结合听课、主题研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者按照评价标准,根据评定的等级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作者: 董文起 来源:《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