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伟大的科学家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1:39:23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x{[ocYv_<cͨa'AgR驙t<(JxxbuE%<)m}yR@2 Ok˷ַwVjwͩޅ?sq῵/~o3.W8qgt#u8uMUt}6S!V0EZ.RQ^JW˞;)jXc5=PѻRLt=<'y/|3)72WeӋBݻT*=u^-E2F&0O_M|> ʔ(Q7)ع{aqJe+] V 1JڸUAVʦ-Lqj^Mswsg5ڭ_~xl )gpWn;I⟖. t29'=@v򗖻8ݔ:mJaUk|80#[n$ WT*;9<@[EyƧun(2m7wʀ}j_Y8m'NQN"n+i"ZnOW3 fZ({2nnNJYIefHIKq(0lOoj^ kۨe5?1C/|FaҎ`?ԀsT'3DsW1x \97 z/}}x>Tbgo7EL k !  39uuO\-øѱT\Z "aik4S ]۾^'@"Kx1PvԠ\;وC3m;g٬;pSgbs]޲n_׶ש"88rDx6Ɂ? 1'~.msQ)/T`[ZEļy`NI^4G{jO/!5SI]^ yQBa\\8ظ&#UЋa>[JZR lR{*2cs7#k^M=It톒:r?؁ "@xŴ y!ߞ=|P:b \'Ǡ󵵞W i}K0qCCyլˍt_Ƃ`"js7W1ч=(,4>Q+ur*6! _}Y;.6~q=3I ljռHr:ؿӧu^eo!c {x,TA*_g`ꨩYl6u"4acĠ_3b=WI խrO;w{1U&/sڃELx+9O+/=(imCo f%:LNG'pX[:wj\0fV -qps{qN *謱CP!9E fUBn#YvZjZ .MUr!|ʗlE+0# Oh<ѕsvɋЕEPG-JVS}5u|ѺK \7|h\e܅[/Z"X $^1-)ęΤ$Yy:tTd'[aiՕ%&{0ªeҍ ;FHHm13%+8~+{V2@oI;]lBb5cnjL;s ;W˹..zǧ5tpaɷt?;K~,JBxo׈_ RX $rqzvF ~M+cId_ʌUd%ksISp|vxKd廐 G> ?61A'x7p7 橠"7wTg" ib'nM*bl}QY#LySL G=: =x8"zH,SWN"~SEG9 1Tz5Rëτ#';G_[ K*KD:Z:.`YGeOn)JvWdJ/Vי.ɺOZQ]`5xE; ;1@_D֝Lߣc='N>`z22L* uJ4'&= NQelΝ_`);!/@PnT+ Pìf9*Pxl-o/~+XpQ].GX $щYLUY-S!JTk\nu.iPX\.,s0tPPFCsWXz<ʥJAbC& 4 ˌ EIWA8.>/fngĸz W"q5;%r4$z^5u|P?{CA;*TMO(@#j^`j2S;pNN+bp2 ZrxCFz("}8+mu"bo]iOuefh xٿW> '7S)g@ w@cqf(w|  hRq )Լȥ-*zR s/㐿 >HwϪC7}/©gwHݰ-UwixM""lfHe>"Ӵ偩3L*UjO^͛U~zilFڑH> _ C>T'~!p1e" 3耺aa[.VI47l 9?!}!}l_ۼ@ k/ a 3T { ~AƢS #>S"mW2'Fv ՠјOM*SJxh@୛ H͇_m u `ʨ1ˠ>}7??i%x'!?)lC̸K/x$I( QkuC>?|HyZu|Qf5j{=pSKPGNC3m}585*¦`}*xEdBAzk}gzRS)| D6S8w?K]7 =wRML C~C>.ŞH*u"kc*gٗ!}@$0/>Zy᫯1;bWηLK=>GLٛIvo~?p!35tao.@Jcv o#C*U0m!ᆫ ,1D'YFVл~l sԍQ& Ao^]\ D2$G=MbdbbH-qحL156rw(L7g;)-3_0G@`gFNqo6p=3Vi{5.C:L:a:A|ɲJEt D&n8l)wjU(%hLeCYU;H/_nքq4 մ+ҵ8ZܠT Kv0 ӚkcL5mě;O1,g/- ujVNK ζ~?Axx!ްf[#vwP~ǟa<0W W>v F[;o-,l9WMoX-KN,R ݷxNe ^[M}8,*ל[HIi_d^Wj5u=.erҾf]t=KÉQ/T12]٭B;4eYQv"TC.DHZ[7p}~d,9v~s`8/9ucV4q&ߧ~ac//ȎqdxԔZ bf6jP$85jϜ,4n-^bOw%a"hyʑ`*v \6zRca*f0*)z4.!Dz~lBz)y,u5i `_]t4FMw``:)?4IV\r̛>E*`;20^U NR7H  KCWf5s`3} `]TϗR6耹9s#y]F*$ m |%z 4֠SPa{cȐ:tԱ{lOP5b%3w%ؔ Ș0j1jvlgBY #! {zO L]};J)pn8i&]J&brnaEM2wxW]pD(SӦWik1w5;]BR >Wڐl4̦M[aLl7ba!0! a ebL?^ߛA?@Td<'PXi22Va[`$ÜXg5i9Sz'!LbQ)Nx7Wz/Ͽߧ3*7S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
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弗莱明与青霉素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 .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
“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
“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赏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 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居里夫人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她出生在波兰,真正的名字叫玛丽,因为嫁给了法国年轻的学者彼埃尔·居里,后来被称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发现并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下面我们要告诉大家居里夫妇是怎样发现镭这种神秘物质的.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本杰明·富兰克林(Dr. Benjamin Franklin)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与科学家、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外交家及发明家.美国革命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发明了.由他发明的事物包括有双焦点眼镜、蛙鞋、避雷针等等.富兰克林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亦是美国首任邮政总长.
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领导人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计划,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①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政府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与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席,主持地方军委,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政府采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