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1.4节~2.5节知识整理就是第一单元第四节至第二单元第五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4:14:24
科学1.4节~2.5节知识整理就是第一单元第四节至第二单元第五节
xXneOЖl$EY>Ae`$,|S$(IQ(QDr$97|gVjF r?NT*~?6ojÌJF7>T$!J"X4#Zw԰O}jFߜ&I1+u&[_gy6$%oz,rnzZ:^é*E'Sb{yG6~/_rmi3x.W<b"+U\ 9o0si+"'k?n&dܨo{G-BO_ߒ,yQ {/H^x+QgGʵdJv:rXɠ&ofBZЈ-.Xetɢ7)>Jh{U#?o]999 #sCi q/!f\&hx. f"gnOUIk .':py*SYQ{0[ynO3~TGu,'ܝ/m8ؤq03Mxq( Nka[ Z-(':=UkXm ]ϸ[ h^`6r|`ݱr:b vwAUnOf?J{éa_,͉H6iA"*"}: Dyd,=5[TB,xH_Gy^JQ߉ṽNYRRっ+tq5M߷Թ+:Gp2 98PX4'f %4LR~ ;x ] 9jpK06g%s\R,;t^mD% #.b޲%sEhhZ&P/ƚ,wrw]ȕ~ Z'wXbApq*@*܃Kj>ӽ"ݜpjAH2=׽mDNOG#e?_PKSI?TcH#NF]Y ;%Ad+}o^4S<  ~س=U݈3Gn[I*4Dd~_VBZ"("SQ c͈bۊ sMw'DM,RLvT"uW@zeCIϬ|}ry)PD̗7qE-Rw,GD8(gIJa~EbX#Ftɹ쒕%_u _2R\LJ\FPA$ :_!83m1͙q\a4| XOA}qj$zFvy@r)k]vZjJmY<(Ԕ~%^:5N$ 6danV·qL?6QS465NOaj>W ש{mtU\O3]aLߦ߿8[{|ғ͂EPA"-S} A" oF)F"4؇E;z?6D@Ȧ#-kjsg }:IX#Di(NJ\i4)"߆1~3|Q93(oC&XD6CLB6lWh`[_GT~TMFWb6^EXhquPì\in5}_Ft@) -dbjT#r?m~Bb[]m/B0BY0WKTo_~`0

科学1.4节~2.5节知识整理就是第一单元第四节至第二单元第五节
科学1.4节~2.5节知识整理
就是第一单元第四节至第二单元第五节

科学1.4节~2.5节知识整理就是第一单元第四节至第二单元第五节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的感觉等感觉,分别由感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感受.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触觉最敏感(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热觉最敏感(测试温度).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麻、辣、涩等为多种刺激后的综合感觉.舌对甜味最敏感是舌尖,苦味最敏感是舌根,咸味、酸味最敏感是舌的两侧.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发声;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耳蜗为听觉感受器.
P12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15、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杀菌)为不可见光.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称光的色散.
16、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17、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8、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9、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排直队、瞄准、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象(实象,形状与孔的形状、距离有关)等;光的反射事例:平面镜成象、看见不发光物体、物体反光等;光的折射事例:水中的物体、透过玻璃砖看物体、透镜成象等.
20、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21、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2、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2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P24)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
U>2f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