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题 作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2:44:3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题 作者
x[n*v~3oM(G'ϒ<@t1`Foc0' mh&)rNWu ZM7]$ˢkXVO?{߷57鐎9On+e5츽wqɞp/~YO^/gႮ x'=9iw*Z۶,u rp./pFwsJU=?rcs/LZeMnVE;4b[/[> tMuud YwyNulsXzΕ=Zʩ5n~.yn;ek 6.-e!:eV7dno Y=Y?{USlǢw#}~ezpK{R2K;p%^۞NA0B]T~ ҆zzB^[MbE`n$#Q;5,BE[@@=.;UsZ8SֵJX(eiv #*U{U~jUe#h0.?Y wR9ߵSjgǞiS@=,e=@.u'ZH+Z}jɮL2b|S|a)V[Vsm5J|yqEV? or˗ޯ4v1՜c>Ե@-^b?h iv *> H]B^lQ'asҒ;tө06 1<2;WȉĹZ_&w!~< +f]*5w])`un<糿yIݸ] 0/Þ4@ L 7FRW%ִ H 3,sRpl͓Ćnr˅se={v}_qHtCE\vÈ N:dZ1 V;"hS]n358zuPP'B\"&96hO@6 MLNT/c[9>]b3ژȊ>9==x }gEgrW=.ʜ&DNM"GY ?8~֕{E?E9p{8V.Vq.-DjeJ̪"U>^ tDgJ?:puMY8IIkxșVFZ[kG#R>cH/ d°w1ݴ= &2M+ve&VWړHmo^G uw1{ rIT/znOWu=XxZ#THULͅYVdspS0Z6Ne)dc^ǜpÌ1ɘepNVwX>{g }]sL0.{/`k13!D$TkJxS`PJ\CU}4Y(b[AWՃ(]7'o0$`ϗX7lWq(LeӂƔ!t%d9 Vȶ*л zu:m-u]a?c<ȣZDt*0 _̀N $C%*K-8 Rg뾍 :C֠o0XVU@pK{^¨`ҐA&?.Tw}ydxӼr.%ő_fWpzDW,f}^a]yTDWi7tɴCW+)_s r' ̴ өچe ܛ-U6mEKdt)tdEivaoR_,uM8]|@inB Iʂxia6PKP58U+'O{qvg]!x^ ulh+D_"7Rtlă4uN޹KdxNtNO_l( 3Z9t4sN'{t#,.tzS|.Rt;Pgl8rHSת"AB(12!V/x0j#; D:w x8JJ Aa5nxG \zYDT:7]D]8 ΘOЖ͗)B)…MW{Ʋk*J)z3 룊%( :DدSpU,r×PNaqf(*w j3 @oB([cjjQ<-O>A^0WC[Ss YeX7 My`NU!OULr>>9=e%=NA'G^dt9kB_[F1U~z> E-*RhjC=\@DDE.(O:V =JaƲ$Q]DL* "K |nF_D؉erP Ey"IĪv[^b2z/!-iZq_iWv U)⠫t b0tPO0]1=˦(О&]T X9jJ<EIZew4iqѵL&̕M9uxPe]{jNr,kg^ a E/)qH]1bk5gf0wj\<$@ ]\4jvQD?`}N1-"目U B1w c+`&p| n %./.`6cW{F@L++O f=@%Nݜks̀` 3!"N%\ SȇW^y-êpOMe2ʓtP6R_'ЍGA/7VEUuphԉ[sB`fe*G&yo~fX->[.͗u\`M)Jj s(u@bUO}c˞tx;aڗû:Ӽ9`KwzVRACQKiA)E(ԣ̘.<0{ U.Nm8`~SvmMlFZSssOGOkW#ASFT@_: &&*"ݦ8т L/VTo*>ghV&E6HsrOP3 .%4Ԟ4VQ>.I~HHB#8-0C#r.AaEO_nwCt->vkd@tK-#y' sqa{ކVy;; vY}&RoD6>+Ʉ}uu#')9O(q93+' ys QL@N 0&*y'iLOX{jw( =?شk lQmTr}O61w C9C?W<..b 0'/rI菳U,S`RZOLZˠ/cD *JU=QljQ/'{jV|- R3FUl*, gH`~x\3 7(O|Bqvgn bl/*n}f"Iwپ ѡ˻o%{O`d>w,x{7㿴0Aqr K2pk,8KFǞ^1{`@D=D aP998\_敇eLRͨ sr-sS+Ѻ6rFgiHV] ƣ:x0)qfg6smRm:^KMXzHJ.Ķ;GcyB,Z>go*0vu+*K VesnR1[Ɏ3* 59[6i=;Fɛ,re iRM3;DҢ 9⭶t-}P3<}(F=j2)qgGځ( yPͲRN& s!ghK#\9E [=⾣[\1~58{*# ’ 2GXF̹y^pMNK?Ώx'EQ%Pb+ym'㈩wfS3x947ő?=ݩKLEc1ZkgHꋲÒ|x !}2Ec͢5UkwMFuKMir=3m/R㌴&EVF8yIHȭ?yō/|&|},8T6?ք iiyNPy9& `'S$ss&bpXr3,3!_KuΓ>7wgp}exN]X]=W/SA ^28c~bop* LD10N|]e ج300ߪ5W4zT|@^W;0Dʃ,~\~`N5kek[jV2~5<[#U$p5 ޷Hu _V!069'8oV(FAҎ¾N?T ?U4jZ؏(㿱baϾU@plyS YW  *a wW1b?T@j%oX_2Їf2kzc*UMjX7 ~m6ZW`uy:SzA~Ѓ:JHono`fi؊_m E"mĶb[-Al E"mĶb[-Al E"mĶb[-Al E"mĶb[E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题 作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题 作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题 作者
饮 酒①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
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
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
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②人境:人类
聚居的地方.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
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
也无待言说.
【品评】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
归宿.

陶渊明《饮酒》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

全部展开

陶渊明《饮酒》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
【主持人】陶渊明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您能谈一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
【程郁缀】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这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像李白,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那么他挂冠归隐以后就隐居到田园中去,他的晚年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来喝酒,他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没有酒,所以这个是非常率真的。而且他还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他有首诗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个“愿”一般人理解为回归自然之愿,但是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还可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愿望就是丰收的愿望。我认为只要能够丰收,那么衣服打湿了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于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这一点也不影响陶渊明形象的伟大。陶渊明性格方面是非常率真的,他自己说“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他很喜欢自然、很喜欢率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这个人不会弹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着一把无弦琴,就是没有琴弦的那个琴,高兴起来的时候就把琴拿着拨喇拨喇,没有琴弦肯定没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不要这个声音。“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就是说只要有琴动的意趣就不需要有子弦的声音,这是非常有趣的。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评析一下陶渊明这首《饮酒》。
【程郁缀】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主持人】这首诗对我们今天的意义何在?
【程郁缀】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决心隐居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此诗的语言平淡朴素,但又不失韵味。以毫不夸张的手法,用家常话写出沁人心脾的境界,显得自然而又耐人寻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句话把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景为诗源,以情为诗缘,以理为诗尾。前四句的“心”与“地”正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只要你“心远”,无论在何地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你,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人景融为一体。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物我相融,意味无穷。
全诗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写出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若是没有他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如何能有如此海阔天空的诗作。欲 人都有欲。人欲无忌,而人欲有异;人欲无边,而人欲有限。活到哪种年纪就有哪种欲望。无欲望便无希望。但欲因人生,人因欲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欲望造就不同的人。立欲必正,验欲必果。人生如何,重在立欲。欲系福祸,各自把握。唯非分之欲是过。欲壑难填,莫坠其渊!

收起

陶渊明《饮酒》

饮 酒
【晋】陶渊明

诗名:《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此诗表达了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要远离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饮酒》
陶渊明

陶渊明

饮 酒①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

全部展开

饮 酒①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
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
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
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
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
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
也无待言说。
【品评】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
归宿。

收起

陶渊明《饮酒》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

全部展开

陶渊明《饮酒》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
【主持人】陶渊明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您能谈一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
【程郁缀】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这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像李白,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那么他挂冠归隐以后就隐居到田园中去,他的晚年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来喝酒,他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没有酒,所以这个是非常率真的。而且他还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他有首诗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个“愿”一般人理解为回归自然之愿,但是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还可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愿望就是丰收的愿望。我认为只要能够丰收,那么衣服打湿了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于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这一点也不影响陶渊明形象的伟大。陶渊明性格方面是非常率真的,他自己说“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他很喜欢自然、很喜欢率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这个人不会弹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着一把无弦琴,就是没有琴弦的那个琴,高兴起来的时候就把琴拿着拨喇拨喇,没有琴弦肯定没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不要这个声音。“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就是说只要有琴动的意趣就不需要有子弦的声音,这是非常有趣的。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评析一下陶渊明这首《饮酒》。
【程郁缀】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主持人】这首诗对我们今天的意义何在?
【程郁缀】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决心隐居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此诗的语言平淡朴素,但又不失韵味。以毫不夸张的手法,用家常话写出沁人心脾的境界,显得自然而又耐人寻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句话把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景为诗源,以情为诗缘,以理为诗尾。前四句的“心”与“地”正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只要你“心远”,无论在何地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你,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人景融为一体。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物我相融,意味无穷。
全诗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写出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若是没有他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如何能有如此海阔天空的诗作。欲 人都有欲。人欲无忌,而人欲有异;人欲无边,而人欲有限。活到哪种年纪就有哪种欲望。无欲望便无希望。但欲因人生,人因欲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欲望造就不同的人。立欲必正,验欲必果。人生如何,重在立欲。欲系福祸,各自把握。唯非分之欲是过。欲壑难填,莫坠其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