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0:25:08
提供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
x}n3IޫuaHpj1co ߑ(.I((JD-DJNÈ̼WL`WQXN;KDKUm3of5mfl_ou{׶Q|3ʏ/_p\x#?ۋ{6.dd 7f{vh֕d,_9l;5Ncظ1<^ m.jqghEfVmsr J&54 S.l[GoV$vxf0,.Mb2X6/poz%O`Y1U틴]R>ĵ QiN_MhccH.UGMӜvVX :a M1Eq/fqcF1/F§ ;xI_y7p;,POfеE;`22{-I =S:ʹ>)<6wϮֱWE )90fy\U[ ڸ60}dnݥY}d&BǺ?l Bڮ%7]аqY n3ywݭ5ifv/+KΣr+ٸ)iy1|:ށxX/(AU @^qz<| ',(n2i*?W.ӷ/&u?Ld':?/7xah#a#!S{Md[@c{D\?1X?Y$7Of3H[{a~g.Z޴GiK)?ɑ_M.j P_^c_,/v2Sƞ6^2  {%=7ϠnLn_5C*(ɷ5Х/{|- Air0?6[hE{{k^g&3u$Q mk+%=(y)a3[SѤ*`MUxe(>I<(q3u)iĈϡ=Hڵ紡L&d-&)[W7fZK7?dv'A0lyN+אbn7`Nv#OaW$p/_u_ 1h^$YƁ%ǦQ }s/L{x~fz:|YG+14)s*T3K u MLo ~]8H1_w0ll473p> a($`PzI>i]QaG}y-AaJ*BILPlĐ#+Ff?s5}! 1έ7tl&uH[:t ~ui4u㭭)>Su1fJ&"#jYL9cc_Ab|OLcߜ`F:C@/zt ']B }.NKO68"(o&9Z^#Q~'/D%Y[F]RSEM3#?y:#a?wy>xHi"ha [? i Ɏf;3] f1wȃ"sZY^Vmi|}(@-]>XH~1-ͬM)~^l9m"~Pa憻$$ł~/&>b6,A?*F_>mhh ssݦU/IcH`o"rP~@Ϝcm矢Y'a(uX9}U>kvi'4AT6a]n-(Q9ۂ]L1;@ 'S_|-Hle[8>0n>ԅefm* ڷz@a~w~w\߂R(n/ ]t0&]ձj(p̏gSzn@8% zx[3{xwQ;\Qeݶ1.nCFkRav5 5lH xƇX>Q>1|;iGSP"Nнߠuq Ƹ(Nձ‐, /39Tά*P0݋2sy3 (?g(H\BdPwكةpq@nMؗ[FL[9홨@ *jx_v{3&3iZ+}MW@RQ@ x64=/%C[VAXP߳m]h21;7i[赌 6pzHqנaeT)`osco-O[?F+T. 6v vwЫk^<0&j  kC]=@D ? kCG-Lv21qbj"z{ˢw2 2! F>^-Lhցb&2녍.2Cк&z7z#%"YpTIAJg?}o0>͈6{пf <3}@dXxzmd>wyvyl_n5,u!V)x.AahW.Zʛ }#V%LF2Ƌ Ki/갵Ao.glͽS`lz1방} ڶo++kml#mƓE(<(fxh> 屆SokwD7#FV68`SꥸTs|{cPq}Ac!]9u]YԖ~h6u*Apy$4E 1ƥI17a_{*P[n^a=LdOt^O3b^G^͢in{^ T|p4:ҽݵ Vрбxϡ7Npc"fTm=7,\-S:&ZaR up9cZm MOgTWO6i0C%7Lsu$NUNϿR9LN`>o?jc"mIRa#UZ`ނ,vGה5ݾrܛ\7#Iuc (+6QP:ȟl` 5$ `|$':m s~s G3ձ~=uy.661Z0vf.lI0UO9t590E0?CC;Tɰqߘ"CTl;Mmw:h)DN]g7 0bьGC3q1U_xJWaSk#Eӄyr8$'VX^$Dz/m_ ͠Aj*Nc BZDd~wb6%g75J,S7$BJGR3̍pj#-Ɋh{ArO*1%ۤ up::msxѝj` X8Xgm.L_]O|ΨjzޟcXƿ`^Wv؞3(Ry0 8X#]W.i=A{5~wI۴XzBLdV'<ӛڋSEJ܂dʾ63 Ȝ٘jt 3<[+k粹h'y&~-cDs,эv$01>G{|&m^`XDjf= '"jˡvV:'8\UQM)mh[zՌ&M2Q`~$41`;cg.QhƎa$ԜĀ <)HI & {G\߬h=+V4K dkkqy>'Zh$Vl8lhׅ-DLTI-*uU +cx+!!.x?ax8\pB+v7,0, Ɣ}n*g $u5V`fMaJI_7&/46K,_ްa2R/#ީ@N| &>i S~jy_Z- fNŸ@sLfLU%bQk2rNPW < z!s: PY&,l5^7 ɟa"@+CrxsO̮ aSFvT6!L ˸}so `'aVU~v0yªCn:kJ~3_/afOcoCj)<^,p*xhP~7:*  iJCf a$aat*V$hBDṊ]r#ɥ4iO1w) qOtqPhsCvLL%f +B7"i_l(uStZS Ӟ\l:L*KsѺRF1vA?\vLxI1f^%GзvALY̊SfV\GNM5lnW`uѧ!83^—E,hY%\knF'nׯ]v$@na^KwLAq0m6DbhTxpb Pb "cxo2) @]O^8זyԔ R:?υ5qǽG$40 KB-aPM}h:0l j6wf[I8H | V>nqoamn_g蜫Hc/oӶ.$Z%Ea5MP?N;g>`ӎzgniK^GCse;5Dȏ3|dv@:mk0 Z?:7#a,TaH(ڀpD)]h>xY2?c.*kuÖmaϻ ([>K=< X^[QiLf8 ;zb_ݛȣyXq#ˋ4>+v |s%.U&>Y %} *K/|r22%~˘~:J1j FO.O[LJY DՅ|~쟢نU.\S@2(:+?A2wyߨHWG0~`'8ZzbINS3,I[!2DhpaN2T()|^~ZR]+.dV#[ٳ1ݸ>)C]D3aetc4u{. nbxm`?|-UeYRPLL] Ŋ""kd౰qE #;$-' g;t.M?Tye7˺3&JQ `Ė'_@p|"| a &2H70TJq ZF-h2و\ӁזTKı#W"+MUAľr\ 韼}رskJ}(q8kms2'#K*3&ۧ-{ДW^E*ew@ MOҳCn&c=TXZKvZjdJ.Pa1=:Z:(ǾҎ_ϋ1ص)u`3/#z2Iݬs5qBNώODYՀWBb E7R Ǝ] TnGgi\|-ɯl>L'as߼? 4;nקM;b]M\ul鹿n{(}nJWA>/:o=oʵ= JZELO~3w4.dגa.S}&_~lmL6iBROOɞ!yb:p@6sNg=S5xϋFnAT;:cZNJEsNThg0ʌhW[7N%)UB^)Q 9e[ѳ<3+ Q[oXKDU )q'g!ĝVhJ_G>E=8)oݬ92ͻ4^e )w kqbdt&%KC}PIy4cpevpvZMΙ$'-Fg)fe4LPExyC;$ܳ #aYU:AU&&SìcaRBf@0^6}oZ< !/&ʸUZkK1: 0`zY+=͉ؖ9S#*//'/-kT~ud/oZ;ikOk7<-h^4x=iTO'7$"TȘpMPLb̻"13> s.FU3:UOa%UD'G <6d< An;{}a m&*kםLT"p>#W-Ur؟) 8p;<@—s}ڭ hD:N啫ə,ge5+UDw 15)L 篊T:'mE5%=Dmi0OqsW5^zRz\sȽx+;Es`TJl;lq5FIlL\b;Yqx5^.֣{o[ (7}ӿ[k\Р'AiSCloHhE\54dTh-6rg/qt526 7ɝMj,_?/_Hi@fӽ FWgX8qyƎv0_D@ VW'=7Z<. u-C+~ E Te؅$/vTH/-m15 J4~Ç1 Xjw~Zj?q;"8\f=y ~4V"N wHa tXoRԛ0fF_tdRj,_%nlj1 )ħv׭(+a',ic!c;aOD%*1S{6&cQo[E9|HkN^t^uՙ=zb ;6'ƕ•Yv 'fx|L=+ܦ(,l.n}wu _͆zW 9%4mxZOg%UҙؑxP}6ٽ0zJ;Nb09a`ɘ) p_/mZ$y>ubUh!C"`2j6Њ=xAռ_Ϗ|uwJh+9Iw0-'$w뢦qs}G3z;f΃Da<D.5NړD[)oTV2O LLB_+Zb=Xq<dC0oBuET2 !Z  'y eckv{&:ms'0XFu=1Ceo6@g!bMH8ٵ,xge HzKͩy(鶠L^T\6E#g.X!>8cYaxA ^RZLyhzڃ驹JmdӰG&HYuR`# Ru3>/{}{^+ix>چ(4v7!Νe^J0RPq 1=`P#z r<}wJ ^*,PӮ1g?֥ |pu• 󒅔Xebznu&^?pުB,-Jf;~p0W:SYz;0c]=A>'걠Clg>%r}Uw6xkڜYDhGjD]'ܕbvUkP8 >*-sC9KTÃlL7tѵ)ӓ|NmƋ[hњw a~VyډcSy-X.|uϘfɗ)N<}Y+j! T|#G#òD q*YYI# Q*=VKW~sTyѤP6YwDaz؀4MhG!w{n\]a!~s@L,Gfy%& ~*F5>/M7~BvREC(W= Ʌ^vX}yeK ރyg'zt{r!T hSazǧR-1>/6d뒛fBt0 )sJ>!,p=3FyTqԼ/yJn?r/^;z{=G8@$_ƼNM?Ϛ֌+E/p2j5=+1ߝ zfPwc(xfz8Muu<}iտ{X/y4Q6$B-;F0Aݝ"G8ͯ7yl6mwǾ*p/m‡](xpHd28cn%40ͱG,̏B{5ه Y>:^˘ܬk۪HyJ{"ޣL.K` mEGNAg`eb+UiwX t-|1EUXHBK69{ϊs9{tW%&Nʻ:! y}wOU0O.pr#`5] V^ٽj GΥo*׆65no֋OHw3nbGE^pؖǤM|"_V޽BnZF*\/opk>sf3h/xs5aL+1T `|}Y^p岼T1]u:W^d]DTL URR}'ކ߈DŽ^Kwٮ>7*Ϟ*k^WH6\$!5_=c:Y/cg\Hc"k˒*VKK<>}BOMr b>kɕOytZ[l8kO(f(̤ԣ%.Ɨ',(Z?W&r;j2˩h$w@l: mš |Bȍ}^eU&*$A+n_iM;XsQ

提供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
提供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

提供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
1. 解题思路: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
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探索自然规律,要不畏艰辛
关于人与自然的名言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佚名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经典素材
印尼海啸 (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高达30米的水墙横扫斯里兰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国家沿海地区,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灾难原本可以小一些.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也是带走十几万条生命的凶手,这似乎是一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的发生.面对巨大的灾难,人类自称为“弱者”——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 “人类为破坏环境付出了代价,痛定思痛,人类要作出深刻反思.这虽然是一次纯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加大了灾难的产生和影响.” 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了,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为破坏.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决定了它带有脆弱性,对财富的贪欲没有节制的蔓延,使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这次海啸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沿海地区多年劳心劳力所积累的财富在大自然一次翻脸中付之东流.人类必须明白怎么样亲近自然,而不是打扰自然.否则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说“不”.
大地母亲的泪 (人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应该停止了)
广袤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有人称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然而,时至今日,亚马逊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开始在亚马逊河地区毁林伐木.到80年代,亚马逊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亚马逊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在秘鲁,为种植毒品而毁掉的森林也达100万公顷.进入90年代, 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开始了一生的苦难.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也终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伊甸园.
九寨沟的悲鸣 (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继张艺谋带领的《英雄》剧组撤出不久,电视连续剧《神雕侠侣》外景地又选定在九寨沟,一批武功高强的“侠侣”即将进驻“童话世界”大展拳脚.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其原始生态环境之美令世人惊叹.近几年由于当地旅游业的急剧升温,九寨沟风景区早就人满为患.蜂拥而来的中外游客,使九寨沟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有识之士对此早已表示忧虑并提出警告:任何人为的破坏都会给九寨沟脆弱的原始生态环境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有关管理部门采取了限制上山游客数量、定时局部封山禁游等保护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措施禁得住游客游览,却封不住“英雄”、“侠侣”们进山的脚步,静幽如画的九寨沟又现刀光剑影厮杀声.
据悉,《神雕侠侣》剧组准备把国内主要的风景点都摄入戏中,另一“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风景区也已被确定为外景地.张广祥中学语文在线网欢迎你.多年前,好莱坞一部名叫《海滩》的电影在泰国公映时,曾引发许多泰国人的抵制和抗议.原因是《海滩》摄制组在泰国一著名岛屿拍摄外景时,对该岛的原始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尽管摄制组已尽力进行弥补,但仍引起民众的强烈抗议.泰国人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强烈保护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开发还是保护)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他遗憾地说:“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后来,他又强调: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不要让相机变猎枪 (用正确的方法保护野生动物)
一张反映鄱阳湖生态环境改善,候鸟回来的照片,画面中千百只鸟在飞腾;一段记录野生动物生活的电视片,画面上有动感十足的奔跑场景……然而这些人们常见的镜头却遭到了环保工作者的谴责. “过去看电视里野生动物奔跑的镜头,很激动,后来才知道这实际上是向野生动物的挑战.”中国民族画报社主任记者成卫东说,一些人为了获得动物奔跑的镜头,开车追赶野生动物,有的野生动物被活活累死,没被累死的,往往也会受到伤害,不敢再亲近人类.成卫东曾多次到青海,亲眼看到大群的藏羚羊.“任何人看到都会有拍照的冲动,但你千万不能追,如果追,不知会有多少小藏羚羊死在母腹中,从这一点说,有的摄影者比盗猎者危害更大!” 野生动物是人类共同的朋友,记录它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它们.当我们举起手中的相机,请不要让相机变成猎枪,去伤害镜头中的野生动物.
小心植物“报复” (植物与人)
英国生物学家迈森就遇到过植物的“报复”.屋里有一株榕树,他每天精心照料,一连好几年.结婚时,他已不年轻了.对这株榕树来说,迈森夫人是屋里的第三者.没过多久,她就得了以前从未得过的好几种怪病,怀孕后,她得了严重的中毒症,大夫费尽心机也没能保住胎儿.幸好迈森隐隐约约猜到了原委,把榕树移到温室里,夫人的病很快就好了,还生了个大胖儿子.有个圣彼得堡妇女,到我认识的一位医师那里看病.她老是无缘无故地情绪低落.原来,她家有一面墙上挂满了紫露草.这种植物尽管同室内景物很相配,但同绝大多数悬垂植物一样,容易令人心情沮丧.我们建议她把墙上的紫露草剪短,而且不要让它长得过长,她的情绪就不再消沉了. 榕树和其他某些植物不仅可能跟人难“相处”,跟猫等宠物也很合不来.
从“北大仓”到“北大荒” (生态危机源于人)
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巨变.到2010年,这里将有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茫茫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000万亩耕地面积相吻合. 20世纪50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林间,百鸟低空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先后组织了十几万部队转业官兵和50余万城市青年来此开发,累计开垦出3000万亩耕地,每年可生产商品粮70亿公斤, “北大荒”因此被人们称为“北大仓”.在一阵改造大自然、誓把荒原变良田的热浪过后,“北大荒”的林地面积和湿地减少了一半多,原始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罚单”: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大自然开出的巨额“罚单”,北大荒人明白了一个早该明白的道理:大自然的赐予不是取之不尽的.欲取之,必予之.森林和人类唇齿相依,要尽快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
花草与人 (植物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俄罗斯谚语说:屋里养花,男人离家.这有一定道理,因为家里给花草浇水上肥的,一般是女主人,花草就把她同积极因子联系在一起.而男人对花草一般不感兴趣,有时还祸害它们,在花根上摁灭烟头,把花盆当烟灰缸使,引起花草反感.它们当然不会对你骂娘扇耳光,但释放有害化合物是它们的拿手好戏.有几种仙人掌会释放出生物碱,而大脑对生物碱会有反应,产生嗜酒念头,因此这些仙人掌可能使贪杯者变成不可救药的酒鬼.西红柿可能成为你失眠的原因,如果你把西红柿植株放在卧室里过夜,又忘了给它浇水,它就会释放“清醒剂”,“提醒”你它渴了.在居室植物中,对男子最不利的是常春藤,容易加剧失眠的有虎尾兰、常春藤和玫瑰,容易使人心绪平静的有天竺葵和老鹳草.家里养植物,就要照料爱护它,经常对它说些亲切问候的话,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伦敦烟雾事件 (工业化的恶果)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正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 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
沙尘暴能净化空气 (大自然的自我疗伤)
沙尘暴作为我国目前严重的气象和环境灾害之一,往往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近来,有专家谈到沙尘暴对于地球环境也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大家忽略了沙尘暴对于人类贡献的一面. 目前环境化学家、海洋生态学家、大气物理学家们一步步勾勒了沙尘暴的另一副面孔,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过程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好处,把富含生物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撒开去,恩泽广阔. 据悉,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倾出,洒到太平洋,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宴.近来研究者还发现,每当爆发沙尘暴时,中国北方、日本、韩国等地的酸雨危害都有所减弱. 现在一些科学家也认识到,想阻止全球变暖的步伐,沙尘暴应该是功不可没的. 专家建议,从自然的发展观点来看,不要强加给它任何东西,当土质是荒漠的,就一定要是荒漠,因为地球上实际上有43%的旱地,人类不可能改变这个现实,大家认为在沙漠里种树或种草,沙漠就能变成绿洲,实际上这个想法是欠科学的.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自然循环系统,应该“还自然以自然”的道理,不要给沙尘暴强加内容.
石油入海流 (保护生命之源——海洋)
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水.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人类总是沿着江河湖海定居繁衍.如今,依赖于海洋获得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却在逐渐破坏这些摇篮.石油,便是伤害大海的一把利剑.石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能源,但人为的事故,战争的破坏,又使这宝贵的能源变为污染源.给无私奉献的大海带来创伤.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其中以油轮遇难和战争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数百艘油轮沉没,估计损失石油1千万吨,至今仍有石油从海底沉船的腐烂油箱中渗漏出来.就地球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的地位举足轻重.海洋是氧气的主要供应者,海洋对陆地的气温和降水格局起着调节作用,同时海洋还接纳着来自陆地系统的各种排泄物质和能量,并一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但海洋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海洋的承受能力,受害的是人类自身.如果人们对海洋污染缺乏足够的重视,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那么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海洋的污染还会继续恶化.
奇怪的大树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近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的一棵奇怪的大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引起了人们深思. 原来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枝,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 大自然中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而我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它耗费了十万双筷子.记者了解到,沈阳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至少150万双,照此推算,沈阳人一年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要消耗掉两万棵大树.知晓了“筷子树”的寓意后,很多同学纷纷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条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学生们还想出好办法,就是随时在包里带上一双自己的筷子,在外进餐的时候使用.
意林故事
人与猴的对话
峨眉山风景优美,猴子们在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不久,峨眉山成了人们游玩的好地方.很多游人到山上游玩,峨眉山上猴子们召开欢迎会欢迎人类.猴子:“欢迎来峨眉山一游.” 游人:“谢谢.” 猴子:“兄弟,Where are you from?” 游人:“我从北京来.” 猴子:“对我峨眉印象如何?”游人:“什么‘我峨眉’,整个大自然都是属于人类的.” 猴子:“兄弟你的看法值得商榷……” 游人:“没有商量的余地,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 猴子:“算了,反正我们说不过你们.阁下还是说说对峨眉山的印象吧!” 游人:“风景如画,风景如画呀!美中不足之处是能见度不行,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 猴子:“看来京城的空气一定是清洁净亮,令我等好生羡慕啊!” 游人一时无语.
人与虎的对话
老虎发现人类没有尾巴,感到非常好奇.虎:“你们人类怎么没有尾巴呢?” 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掉的.听说我们祖先也是有尾巴的.” 虎:“那蚊子、苍蝇要是咬你们,你们拿什么赶跑它们?” 人:“赶跑们?我们要消灭它们!” 虎:“是吗?能否教教我们灭蚊之法?” 人:“不行.你们老虎太厉害了,我们人类的关键技术不能告诉你们.” 虎:“其实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了——我们刚刚得到你们的杀虫剂配方.” 人:“你们得到配方了?不行,这里有知识产权.没有我们的授权,你们不能按配方生产.” 虎:“你们扒我们的皮,用我们的骨头做药,经过我们授权了吗?” 人类就是这样自大,蔑视着大自然的一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一直是相当残酷的:开始是大自然残酷;现在是人类残酷.
人与树的对话
一个闷热浮躁的夏夜,一棵老树留下了一滴泪.老树:“我们或许还会见面的,不过不会在这儿,也许会在餐桌上,也许会在教室里.我会变成你手中的筷子,或者你的课桌、你的书本……只是,我再也不会穿着如此葱郁浓绿的外衣,再也不能成为鸟儿们的家,再也没有自由生长的权利了……” 人:“你很悲伤,你恨人类剥夺了你生存的权利,对吗?” 老树:“我已经很幸运了.我活了三十多年,比起许多兄弟姐妹来,我幸运多了.我不断地为这个世界生产氧气;我毫无怨言地拼命吸收你们人类制造的有害气体;我为你们营造一片清凉;我为成千上万的鸟儿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我爱这个世界,我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灵,我希望这个世界永远美丽.” “但是,我恨的是那些任意践踏我的生命,剥夺我实现生命的人.我愿意成为你们的课桌、你们的书本、你们的家具,可我不愿意成为你们随手扔掉的一次性筷子、漫天飞舞的贺卡,我更不愿意被运到另一个国度里去支撑他们那些怕被海风吹倒的树.我没有理由以自己卑微的死去换取同类高贵的生!我和你们人类也是平等的.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我同样有着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权利.我愿意为你们服务,可我也需要人类的尊重、爱护和理解.”
精卫填海
从前,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上划船.正当她划得高兴时,海面上突然升起一阵大风,把她的小船弄翻了.就在她要被汹涌的波浪吞没时,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它飞过那咆哮的海面,伤心地叫着“精卫,精卫”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叫她“精卫”.精卫鸟住在靠海的一座山上.它非常恨大海,所以决心要把它填平.它每天来回于山海之间,把从山上衔来的小树枝和小石子扔在大海里.一天,咆哮的大海对精卫说:“可怜的小鸟,停止你那无谓的举动吧!你是永远都填不平我的.” 精卫回答说:“我当然会把你填平的!即使这需要千千万万年的时间,我也一定会斗争到底,直到你的末日来临!” 沧海固然浩大,精卫填海的意志比沧海还要浩大,它充分体现了神话英雄的战斗精神,反映了远古人民不屈不挠的品格,是人类向自然发出的一份宣言.正是从这个角度,千百年来,精卫填海的神话备受人们的喜爱.
动物搬家
动物们要搬家了,个个议论纷纷. “麻雀老弟,别哭了!要说当菜吃,我们青蛙比你们更惨.人们建立了什么捉—收—运—吃,一条龙.在他们眼里,我们哪是什么庄稼的朋友,早就成了他们桌上的下酒菜!”青蛙大哥说到这里,肚子一鼓一鼓的,简直要气炸了. “其实就是没人捉,我们的同胞也越来越少了,那么多农药喷到田里,虫子没死,我们蜻蜓倒死了不少.还有的人打完药,药瓶随手扔进沟里,使我们的多少亲人死于非命啊!”蜻蜓接着说. “对!对!我们搬家!” “这儿早已不是山清水秀的田园了.留在这儿,我们迟早会被害得断子绝孙的.”众动物义愤填膺.一向小心翼翼的猫头鹰想让大家再考虑一下. “不用再考虑了,我们决心离开这伤心地.”小蜜蜂也愤愤不平,“当年,我们慕名来到这里.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花海,令人陶醉.现在,娇嫩的花朵早就被农药浸透了.我们每天都有生命危险,还不如早点离开.” “是啊!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及早离开这儿.” “搬家!搬家!离开这里,远离人群!”所有的动物齐声高呼.
应用与创新也说“改造自然”
我们希望有取之不尽的矿藏,可大自然却总是那么吝惜;我们希望河清海晏,可大自然却总是旱涝不均……于是,自以为是地球主人的人类便把“改造自然”作为己任,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战天斗地”.
“战天斗地”的结果是自毁家园.“改造自然”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改造自然不是随心所欲、逞性妄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不论是文明人还是野蛮人,都只是自然的子孙,而不是自然的主人.如果不是这样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那就必然在破坏自然的同时最终毁灭人类自己.或许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上,而应该放在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上.违反自然规律,必遭自然灾害的报复;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地开展与自然的“对话”,保护好生态环境,就会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毕竟人类是自然之子,而不是工业化的产物.因此,在追求工业文明的同时,切不可以牺牲大自然为代价,必须记住,只有自然,才是人类真正的衣食父母.
人类经过世世代代的改造自然,换来了今天空前的繁荣,可这份繁荣的背后却充满了悲剧色彩.毕竟我们已经与曾经拥有的美好自然擦肩而过,今天所能接受的除了厄尔尼诺、赤潮、酸雨之类,还有多少美好的东西呢? 不是“保护”自然而是“敬畏”自然古代人在自然面前是小心翼翼的,因为那时他们自我感觉力量太小了,只有害怕的份儿;后来科学家出现了,底气粗了,就不把自然看在眼里了.然而,需要提醒科学家的是,只有敬畏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地球出现了46亿年了,若将这个时间比喻成24小时,人类只出现了1秒钟,以1秒钟学到的本领就来挑战自己的祖师爷.在自然界里,老资格的除了植物和细菌,连我们身边的蚂蚁蝴蝶也有了3.5亿年的年龄,所有的生物共同努力使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系统运转着. 不敬重自然的结果是破坏自然,科学家在陶醉掌握了先进科学武器后,已经把地球破坏得满目疮痍了.地球母亲发抖了,她的忍耐到了极限,决心将贪婪的人类从她的身上赶走.她要拿出她几乎不忍心使用的武器,地震、火山爆发、饥饿、SARS、禽流感、厄尔尼诺、沙尘暴来惩罚这些不清醒的人类. 一位印第安酋长说过“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联系着的,就像血液把我们的身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络非人类所编织,人类只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这一切,最终于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人类保护自然和回归自然,同自然搞好和谐.要做到这点,从敬畏自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