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清明》400字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9:28:18
杜牧的《清明》400字赏析.
杜牧的《清明》400字赏析.
杜牧的《清明》400字赏析.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主要是江南)做官.杜牧中进士时,正遇上牛僧儒赴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杜牧被征召做幕僚,负责处理公文.杜牧虽然才华出众,却是个风流才子.杜牧身处江南,老家在西安,祖上也在西安,清明时节他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的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这首七绝《清明》就处在这种境遇下写的.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是身处异乡.这天天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纷纷”二字形容那春雨连绵不断,而自己也被这连绵的春雨下得心烦意乱.这给人们一幅江南春雨弧行的画卷.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是由己推及他人,着力写出人们的感情世界.纷纷的细雨下,自己不但彳亍孤行,见路上行人也是愁绪悲思,伤心欲绝,因为这些今天皆为悼念逝去的亲人.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刻写这春雨下的悲凉.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是向别人打听有没有酒店.“酒家”
酒店,就像现在的“某某大酒店、大酒楼”一样,里面能吃饭,能喝酒.“借问”,请问.向谁借问,诗里没有说,省略掉了,后来作者补上了借问的对家.诗人为什么问“酒家”?是避雨,抑或是“喝酒”?两者皆有.诗人通过问话,不但使诗歌语言简洁,形成了诗歌的审美空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而且暗示出想“借酒消愁”的思想,从而表现出了诗人忧虑重重.
“何处有?”在哪里、哪里有的意思.诗人不是自己去寻找,而是 “借问”、“
何处有?”表现诗人心情的急切,急需要想找避雨、歇脚、吃饭、喝酒的地方”,缓释一下自己不好的心情.
末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去处.“牧童”,是对问路的对象的点明与补充.“遥指”,远远地指着,诗人要找的去处可望可及了.牧童这一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味,已经使诗人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牧童遥指”把诗人与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在这里诗人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让人倍作振奋.《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此句作注脚.诗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语言=十分通俗易懂,写得自如之极.诗的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此诗用平水韵上平声“十三元”,“纷”为平水韵上平声“十二文”,借用作第一句韵脚.此法宋以后诗人多有效仿,以致约定俗成.诗中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情感又由低而高、逐步上升、最后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