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与反思,对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与反思600字 每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21:43:34
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与反思,对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与反思600字 每篇
x}in#IUz~ *k`0sRŝRIVR;7t# }f e*`U"nngn7gf_ݴgY/gY7\uM{sK 7^6L'Zo\?֯[jza0KS5fԡ7tНVά7g+ПWO~Iማx A.Ls֫lq6({1 z&śօ?cP\˜DM۱^m*+mM>{g/S [礩 BJYTº*J(/qe~#4#ǽ\ZLJ% c."~4M<~:?/^x|&{dsë;Ar6.Ǜ?-[ yRŢSqg.Ƶo~.[KQ6YE/SEǽ~q4RFLb;< fR&6ͤ]̦~%O0i+D;G\+w\݌;f;k3[G/TzZ6u" m:9n'~ A\g}5y-e:!âOLj rm) xWFL-pYS˲=rP̆:]*[s`VQJO6,O`I M㷣)mWaY?=/vòW8ްjk03n*D tؕ1Ȏw7vMyb: 2ߝÕ[ʘ7%P˥EĭCn2<1 *$U*i+<.(mB*%ٸ";ҚQԄŒ U;䵄9?rꄂZŎ,T(iLZݙ1,\`=Խ!\OSnrsqdz9{Y?iG& `jJS/g0S2N/`3}#1{Lvjy[jAZȮOejx@m0G7vAQ1EZlypwM{cZ9(xǯL'v,Iƙڞ&`ͬż3+v; J܍mțV&31)MU }VcIg#jI5SV#{Mh (vxO@_[ .a} &>`%QM {,VMź[aShH7+g)5/SMA^;6 wyӠ43^O-:}Upt,mpTeHûpFm[Kur jK39V`:> ^c蕿)g&,.ڝؽ鴠-]鸧ym**@=`R-:N7tOWԀǔ/ gnaO#,9ܒGG5\E[zuP/%ØTrćb \$edJ/x.Nԫ|/e`ma-.lfaReK̟fQ# ~疶 Cesn!^QTjCU[?b S }nʬvoOlԅcQڣھ.{[V㾊a4': ɹ]2|u !*g6p{p@q~iGY$ p~")XQ=)j3< `oE=g5X:=.ʈ\읷QK25C>YtirMox7ݛ7y.1}%DWTpӧ?p޻\\W؟Bu{RīY%`Xreri7!0::'gcqkMr?6b Q|NyhJrgoݨtjn&dG$Mhɺ Y*Y}ɮ,--u!c < .s3?MP3GS7D3 2ćn.C>|tq1ٶӭsT  bG GzB=U 8󃪠Do2Ө+W6Kf, :6l61(fL| ;B*ؗv.Άxm feiSWZ2[R݌;Io'"11ځBT)H|ݽ8VVq{3"#68w}/q@ :0ꀯZ6t%Hchͱ* \(fT,.BGM0[js>$HCcK艿CS69$;iH 0l yG;働m"i,8/ޙr@7R']&|/<ֱ;Mޜ8O-w\hO,F6h*A+tJ$NK~;$ ր/ݭ>ďtxls5q gLFdaJ( I 5Պ=aK,?2*=vmM%58+y. M(6B͏ώB{x 逳V!>0;Ù7vYť z \@h+}3`n~~ P\cӧ c"M:6Yh= )[=p< jhB֎?ccˁ* Yb%.Bv m#QSwwccdK'y#{ |0Y2c-8inj9nأY^+]=W)/qD;hwXvGtgpՍqr~p6q|Lʬ`?[xW6]. K=%^~J]B8J>1Sq .oק ʇ4=:4g3s]X;(P0F*-ze%܍36u,kߙo`  czH,!8mŽVS8"ޮ6筿:nNEY SDfHQ k/b,3D9Is@Ub"Wh$M7q4s[ -Dɗ)P l]/ /+L &{XA>7R&"Χ?zopeUkX/k@ZQX>wsT 2uܵWh+H\|Ѐ1L3l#p(3[=vo j9 (F8 |AoVz#?hHvn{pH>v+e3qOnUNZHlڦ1[)ږe^[(;x4u٨%+VQM0l 8:Pc~<S Mym `ɥQ`$C懣u踛ƒ@`7L4%JDy[Lp US q˓ӠΡm{X%(=;EVCV6\ O.;1q351 ^n0 ZV:ѥ^t/QD 6b xuA+OҎ<':[ukYg<.;l6u6`GGu%`um,)w_'jKɇIUws+q Z- D:qd?siU r?RRћsc, ȏbqй?H`a3%)@\.@LGcpLֈn+?mQY$[  A~-,0b#)bwUOBp=yd $'rz 9[ei&7K29~m,|Q0^Ls.MlIrFڊ_Yy+a_Yu t"Sv>)ܲīj]Wy?ٞ]:4̍c;KnO0ߖ cQ*+P@ܝFp70Ruw7aaSeִ{0|4ք%;? N ȀĽn& eyF&FELG%<̈ѱ 7;@X~>=Cag}RՅ 1-pR cղLZ ó~b9͜{Pb6ćIh/6'%fqv:܀Hq[NH =)j \OW\/2Z @H &w 0楘Hp0M좼InJ][^#\.#Zp fj+zb KEң , QQGW\?}chox ΫKƨG2"KּtZinrJt;qKF&`4& ?!LMf1wR OPkZ[2Þ|44+p΢Dit]rlBLڹHzMy͆io5Gw]5I3"Dwmf}($(-P?{LC=sb3|M};CG'I@YɩiN"AUG]:%:L߼">p`YwH@^JlxCh 9`|5v>:J͈]* 1Uúace`YM 7Mݜ+ї$Pz2tQF3.s ] HN/uVY p~:Φփ\DG|excYS&j>nL'tQ0>xo ʉI# ظInJ-g"Vz1bK=o c) bFa}@UwwKy@OQ~ԊJv:nƑɤ4o#Ɏ&e ="gg+H uL[Ӵu-H~nD YL8>R}mb, O uoS FGrӥ9^1% hDSPmx}hg&VBu4xݠ@T&~Fx# ]xvz0z?c|BGAE>lb#ʴ/w]RgN;65G>x|g1bC̨Yo4fi"uxϦhn}^ +h(C\9"dSqk2@ † z]$3'MmRf9uau)Y(L" l\]]/% Khlyi}:W6-q3jINkRa,I䆱ΆJZu†0R7@*Dz^A0egTM*LQn)閻^:8ѹDԡڍs2giE`ٚF}q7d@Cܰ&D9L͸JyJNj fyƮzLf mV2l;$9T5O'C[$0jHc}1o/w?|/?݈ص~'~.y/D{L534摸%\2lL S[G6n=m5JƀC?0#vM2opkά7(?]3[7ۜMCy [} w풩1h,Q8fh5avևhKBqsG6X8DZeY$ArH-fL2m;`DH(Ԟg@ԡ"T|w{QXo+ \ޙ UHCkOn Qno:C^a a@p j(Pz55? x$zHWپd<\}6YyKF BPqt 1ǮDbo,*˺ƨS`Z}/##nҠqxj9#śL6N&x`|ްAb&xDrqw74ə籲VhZl}WG& ;j%˭"f$89Iz&.1*q눘—( zg?XY";Š?GqI"'.,#Sd ,ܵM駟~aGg6񥗋K ]+e%L<=F4 ? Im`ȃ]Q! )/֑3tT~Mu ʍiX88&Rܒ݄mr21McGGB*s9G%seS!vn2= U%Q,Jd_ӮE^A2aIrwVcƈ*յc!uM_Lۄ\XW >]AxКK@ꢀs;dO?F%g@1?lT1 [-MR, /^1 X\D[Q@]Md6I71c0wx 2DUV{D]N  Bz]bKrϤ'0}O ҪH5YdRr^4uPZ6db1/K%rOݽ!]b0r[QE;#.fOI A(ɨ2b`NI^(džycLğMWN^$fq߻.7™zԄ= *Ajz7|XG- 3 7Ȉ?Qi*X!U;W^o&x+3t`s47!>$$v1.@'sP9hmQnR"nuK-鱄:ĭlCJʆ^|n*ewI%@HST c%6u]yX()Tlt4KH ?D$-R˷a1GG@iXI߽a.!{{;>؃L6ߞgЉ @$h v+nt{<҆v7?4V/Dxa6La7~`2PG ?;bn#nr44,Xw1Bzd Dm`y1lǻmF$DLےnB6;u*n%,]z2Ց.Xh-n1nC mN@Vn6c>:fhfM|O<2#6y6%ihr([]>0M{PBI\Son<DG@VbHb%Rûv`ft j 3"s\n}CQ!8(DP`bq&Xs|: <(>2L%0l4L6?x r =:qQ]9*GWu;۟#nCl5wm#|B&"GZZ[ lf-~'@&2NcPL9zlN{29K3wcy+OsdoDrWO _bjc#zI@RȉTࣗ0  %uDmqxqzkzc72!h%cI'ĔF&yM jEVٯt"m48DL&>ӝbKfFs!~0=ܥnC4Qn IV@qV4 |x]ĶvK :=%}$x͕ݮƙ[ii6BP`G7W7lPyʼdLS:oQ^o4dU@%`%qf*o?#;!d8[RJWL-rփCc8LTPxв#j8#][7WM?Q@ TtCot$`6VV!D^y7Q(#hbcL`FBєF-`-s }\=حLv )ga: ] ^ RA䀜0] HlA&ҕ켭/}}e/p]RF3-Dx<'lh kO :g&E߿5Ek靛DX#71jwyi˩7 ۵ ʟ+Ӫ;g169Chgn2ǽX[G^CmӲTe peV5Lp:j@p'p(U†݉f|۽Jg;L Ȋ^ |O. 7/ jul_;C )m3/B%tPzbyPbGI8e qQ=z=m8WQl1Q=_ڙ?ܧ UF?񕃖w+M'<ôjR`D6}zreگ,N~bPz҆+(ao4{MkshqݟWnGq{z+VyQxH/D.@=u7KVΫGpwk*9ytI/U&V%::fܮ=xXk+tQPrἼwChz<ɵ0LVzT7Z aPeg`{ OܴmtK]U赌x^^6r%.}DnԔyUw-)r~k+@'uLZ**c/ْ#jMpѿ_7bc-=2μ$%cݾdEqaCnhJO6"ʕ7ܳ)3I3Uf|:6/yɫj^\?;.ˡ2u_%#!Tђ*TC?{ q 9*wiGrodi^܄D xxPg~J&j.UX$!3h$[1bz<7V$ޏi3/wy:W y0L(@ +U̐Ln"[xK5HQَ BAp+Oȋ 8xkhۤwZ+Jyz K*wGFk帠G4H0 =vqhrFڰ6:6K&:1=dy&U՟ԎMω%Z@4K45:/ CXÖ7i:riWolYS@;/f'_pφ]2r8kod4(o0VGRK <,WˎR\Jvpj]7KaWXfszꙫp%]'^+3p~/ңAc&;W; -R?-r<=aqQ[Zٔ-D9i0gklBW$ K~Rz5zq3=Hte Ijk1r ET{Eʏ;i^?_ T,I.q^ ,~ TIs%'RW}<֟ٺДж,U5֙o 0Zy{Pyw dnWP 3%u+eY)Eĸ+FD~EA Err_EZ%a7`{=ka _Vbwâ{FE,YZmXr],.XkXVZVp}BkdV%F,S)ZYeqP Y*YVf(kub~k嬀/kgsoW ҷjh)Ջ:ZJZAX D^,wRy*j]+5ߪErW*kV0յR/k|V }5wUg]uzҖ`וּőQmݮ lˊ[j-[uԅ}[K1X%=$f.EKA .}UKB_å/T] q}#*rqekU썺\ſ2W6ʼn|>GT]vjUj h(ϫuI_Kaӊ]VuO潕D߬lzW^%=|R"wV w Z^Ϥ ռy^ϋZE/ < gU}W]/x@⼨gW{q__2/J_UJ/RrڗDd^Tz3H/5/~5_ IW*t&՚`,`v`oe6o6`j8\ed4*abG*a<,넉xRX+Z+L7U {%zaK-ìaeR0*uɿrX0kqzL $fz1וb \E7:bW o%T ԫ8o( )&~bPge1!+Ŗ&뻪/&a01Ʒ{8]%]kjcjVwaZq-ceתq+u,[<glc|I2%A@kuh>ߨD&-/V$<58?*dpd$;jqldü]CzBFsd~x(*3/ 4|k/g*

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与反思,对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与反思600字 每篇
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与反思,对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与反思
600字 每篇

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与反思,对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与反思600字 每篇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剌、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编辑:胡曼筠)
.“戚继光抗倭”一目.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抗倭形势》挂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经过:先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像,然后让学生阅读戚继光的生平事迹,再结合“动脑筋”一题说一说从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关于“戚家军”的编练,教师可以补充戚继光严于治军的小故事,如条件允许,可尝试着在课下排练“鸳鸯阵”,然后拿到课上表演,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士兵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因为这些都是“戚家军”得以战胜倭寇的重要因素.利用《戚家军抗倭形势》图,简要介绍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台州九捷”.在基本荡平侵扰浙江的倭寇后,“戚家军”又开赴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一起剿灭了那里的倭寇.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评价:教师请学生结合所讲过的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回答),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对戚继光及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确评价,需要明确的是,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此时可补充一些民间纪念戚继光的童谣、民间故事、传说等,使戚继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并由此反衬出戚继光人格的伟大,使学生进一步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元明的倭患
中日两国的关系历来极为友好.元朝初年,高丽人赵彝向蒙古贵族进言,说日本可通.元世祖忽必烈于是决心降服日本.他几次派人出使日本,要求日本臣服元朝,没有得到答复,乃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十八年(1281年)两次派兵出征日本,结果均因遭遇暴风而告失败.当时,日本镰仓幕府刚建立不久,各地武士阶级(中小封建主)的分裂割据仍很严重.他们利用镰仓幕府与天皇及其反对者之间的矛盾,乘机扩大势力.为了掠夺财富,开始是通过商人以贸易形式同南宋往来.元军侵日失败后,有些武士和商人就打着贸易的旗号,携带兵器,到朝鲜、中国沿海一带进行抢劫.这使元朝政府不得不严加防范,屡次下令“严商下海”,取消主管对外贸易的市舶机构.日本政府也恐元军再来,除严加防范之外,终元之世不与元朝通使往来.由于元、日双方处于敌对状态,无法进行正式的贸易活动,日本的商人便在各地封建主的支持下,继续以暴力方式,到中国沿海进行海盗和走私活动.同时,随着日本封建兼并战争的加剧,丢失军职而破产的武士数量日增,沦为浪人,他们也大量加入海盗行列.因此,到元朝末期,倭寇的骚扰日趋严重.
明代的倭患是元代倭患的继续和发展.明朝建立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对立时期(1336—1392),倭寇“乘中国未定”“率以零服寇掠沿海”(金安清《东倭考》).为了制止倭寇的侵扰,明太祖多次遣使到日本交涉,均不得要领.因此,下令实行海禁,停止与日本的往来,“专以海防为务”(《明史·日本传》),大力加强沿海防务.永乐时,明成祖一方面允许日本政府和商人来中国贸易,同时继续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年)于辽东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歼灭一股入侵的倭寇,使倭寇不敢再大规模骚扰我国沿海.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的侵扰又猖獗起来.日本南北朝的战乱,到14世纪末以北朝的胜利告终,但到15世纪中叶又进入藩侯割据的战国时代.各封建藩侯为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并弥补战争经费的不足,都积极支持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进行抢掠.中国的一些奸商,也与倭寇相勾结,合伙从事走私和劫掠.还有一些破产的滨海贫民,为饥寒所迫,也充当倭寇的胁从.当时明朝统治腐败,海防松弛,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卒也只剩4/10,“倭剽掠辄得志,益无所忌,来者接踵”(《明史·朱纨传》),倭寇为患达到了猖獗的程度.
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分赃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在大地主、大商人汪直、徐海、陈东、萧显、麻叶等的勾引下,“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明史·日本传》).第二年,倭寇越来越多,“每自焚其舟,登岸劫掠”(同上).他们把根据地从海岛迁到陆上,分成几十人到几百几千人的小股,四出劫掠.由于官军的腐败,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例如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余战.其六门并被攻.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被发棺椁(挖坟盗棺)四十余县.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归有光《昆山县倭寇始末》).倭寇骚扰浙江湖州,“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自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赭然(空尽无物),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采九德《倭变事略》).倭寇的残暴骚扰,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他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倭寇的不断侵扰,激起他歼敌卫国的热情,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横槊稿》上《韬钤深处》)的诗句.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就到义乌招募农民、矿工,编练“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大败倭寇.次年驰援福建,捣破倭寇在横屿(宁德城外海中)的大本营.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二年后又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隆庆元年(1567年)被调到北方,镇守蓟州(今天津蓟县).晚年受排挤 ,居家病死.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极受军事家的重视.其他著作尚有《止止堂集》.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1:“(嘉靖三十三年)三月巡海上诸营……已而转节过文登营赋诗云:‘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悲风吹晚笳.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止止堂集·横槊稿》上《过文登营》最后两句作“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台州九捷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戚继光由浙江都司参将调任独镇一方的分守台(州)、金(华)、严(州)等处地方参将.他根据该地三面阻山、一面临海的情况,作出以陆战为主、兼用水(海)战的决策,将军队分驻于松门、海门,并制造战船,加强海上防务.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16艘倭船由象山至奉化西凤岭登陆,窜扰宁海团前.戚继光判断倭寇的行动旨在诱离松门、海门的戚家军,然后乘虚直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就在台州、海门配备必要兵力,另派水师至宁海外洋伏击,自己亲率主力前往宁海,并请宁海驻军水陆会剿.倭果然分兵3路,分别东向桃渚、新河所和健跳所圻头,企图进犯台州.戚继光令佐理军务的兵巡佥事唐尧臣率领戍守海门、台州的军队救援新河,自率主力进剿宁海的倭寇.唐尧臣在新河大败倭寇,骚扰宁海的倭寇也纷纷逃窜,但桃渚的倭寇仍继续向台州进犯.戚继光立即挥师南下,于二十七日中午赶到台州城外,枵腹进至花街,“五战五胜,二路共斩首三百八级,生擒巨酋二浮,其漂溺无算”(《戚少保年谱耆编》卷2).五月初一,健跳圻头的两千名倭寇又窜至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戚继光率领身边的一千五百名亲兵前往大田迎战,因遇大雨,相持3日未能交锋.倭寇趁雨西窜,欲经仙居改袭处州(今浙江丽水).戚继光率兵急趋上峰岭,设伏截击,“三战三捷,计斩首三百四十四级,生擒五酋”(同上).不久,戚家军又取得长沙(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大捷.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戚家军九战九捷,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与此同时,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等也在宁波、温州一带大败倭寇,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了.
戚继光抗倭业绩永为民间纪念
数百年来,在戚继光曾经任职和生活过的地方,人们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纪念他,而纪念形式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历史人物所不能及的.在京北的长城沿线和浙闽沿海地区,修建了许多戚继光祀祠、塑像、碑刻、纪念馆(堂)或亭台楼阁等纪念性建筑.在他的故乡山东蓬莱,不仅建有戚继光纪念馆和塑像,还修建了“水城”.纪念性命名也是民间纪念戚继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上述地区,就分布着相当数量的因戚继光而命名的山、水、石、木、村、路、桥、井、亭阁等,如浙江余姚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以民俗的形式纪念戚继光,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如八月十六过中秋,吃“光饼”等.纪念戚继光的民间文学,主要有抗倭故事、治军故事、爱民故事等十余类,此外民间还流传着相当数量的古谣、儿歌.反映戚继光事迹的文艺作品,有闽剧《戚继光斩子》、话剧《戚继光平倭记》等戏剧,而民间舞蹈《藤牌舞》和《光饼舞》,则分别取材于戚继光作战的场面和“光饼”制作过程中的动作;在体育健身方面,人们还发掘整理了民间武术——“继光拳”.总之,这些纪念形式,无不涵盖了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经历数百年人世变迁,依然流传至今,足可以体现戚继光在民间影响之深远.
附:
八月十六过中秋(节俗):浙江省台州市所属的椒江、临海、黄岩等县(市)民间就将中秋节定为八月十六.相传,当年抗倭形势吃紧,戚继光率军于中秋之夜扫荡倭寇获全胜,次日夜,军民同庆抗倭胜利,并补过中秋佳节.后来为纪念这一事件,百姓过中秋节总是推迟一天,相沿成俗.
光饼(食俗):又称继光饼、肚脐饼,是浙江省台州市、温州市所辖各县(市)及福建省莆田市、宁德市所辖各沿海县(市)民间常见的面食.它以小麦兑水调匀,烤制而成,其形扁圆,中有一小孔可穿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浙闽沿海抗倭时,“戚家军”以光饼穿绳扎于腰间,充战时干粮.相传此饼为戚继光首创,故称“继光饼”或“光饼”.
口令的来历(民间故事):
戚继光抗倭时,夜间派士兵沿海警戒,为避免夜幕中敌我难辨,戚继光让警戒的士兵都带着竹哨,如果发现人影就喊一声:“哨起!”对方若是自己人,就要立刻喊“立正”而原地站直.在部队操练时,戚继光不停地让士兵练习这两个动作.后几经演变,“哨起”“立正”就成了军队队列练习的正规口令.
哄儿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当前,国内外纪念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正在展开。郑和下西洋,充满了进取性、开拓性与大无畏的精神,对于一贯重视陆路、轻视海权的中国历史与传统而言,其意义更加难能可贵。并且,郑和下西洋始终坚守和平、平等、自律原则,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这与后来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唯利是图、掠夺性、残暴性相比有天壤之别。
因此,郑和下西洋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外交”的特征,即亲仁善邻、以德行仁、以大事小、协和...

全部展开

当前,国内外纪念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正在展开。郑和下西洋,充满了进取性、开拓性与大无畏的精神,对于一贯重视陆路、轻视海权的中国历史与传统而言,其意义更加难能可贵。并且,郑和下西洋始终坚守和平、平等、自律原则,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这与后来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唯利是图、掠夺性、残暴性相比有天壤之别。
因此,郑和下西洋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外交”的特征,即亲仁善邻、以德行仁、以大事小、协和万邦、悦近来远。
“纯粹王道”的局限和不足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纯粹王道”也有不足和局限:
首先,行动缺乏明确而切实的战略目标选择与实际利益考量。郑和下西洋以宣扬明朝的和平友好理想为主要使命,重义轻利,厚往薄来,对有效维护国家现实利益功效有限。明朝纯粹王道外交的特点是凭借雄厚国力,大力从事不计成本与不惜代价的睦邻外交活动,积极致力于建立与维护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的“天朝礼治体系”。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显缺乏现实利益考虑,因为当时对明朝的主要现实威胁并非来自海上,而是来自北面的北元与西面的帖木儿帝国。郑和下西洋纯粹王道的理想色彩浓厚,重义轻利、不计得失。而与之相对照,汉朝张骞通西域则完全从国家的现实安全利益与战略需要出发,义利兼顾、德力兼备,目标明确、量力而行。
其次,明朝派郑和七下西洋,耗资巨大,有劳民伤财之嫌。郑和下西洋花费多,收益少;送出去多,拿回来少,并未给明朝带来足够实际利益,反而造成巨大物资浪费,导致后来国库空虚。郑和下西洋厚往薄来与四处馈赠,也反映了明成祖的帝王虚荣心态与好大喜功个性。
再次,受明朝封建制度限制,郑和下西洋仅限于对外宣扬和平,没有也不可能带来海外贸易与商业的持久发展,更不用说导致明朝的近代化与资本主义发育,因为在“天朝礼治体系”之下,商品交易和国际贸易是不受重视和鼓励的
务实“王道”是中国外交主流
中国古代战略文化与外交思想可一分为三,即以孟子为代表的纯粹王道、以荀子为代表的务实王道、以韩非子为代表的霸道。纯粹王道外交的特点是:外交不以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而以仁义道德的实现为最大目标,道德并非外交手段,而是外交的目的;务实王道外交的特点是:外交以维护与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在追求本国利益同时兼顾道义原则,反对滥用武力,尽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霸道外交的特点则是:迷信武力与唯利是图,只顾本国利益,以争夺霸权与取得霸主地位为最大目的,仁义道德至多只是外交工具而已。
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一直存在两个主流:就王道与霸道而言,王道是主流;就王道本身而言,务实王道又是主流。三者相比较,霸道有弊无利,纯粹王道利弊参半甚至弊大于利(如两宋),而务实王道则利大于弊,其造就了中国古代的三大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与武宣之政、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清朝的康雍乾盛世。
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应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既要充分肯定其和平无私精神,也应反思其不计得失、好大喜功与劳民伤财之误。我们应坚持“去纯粹王道之幻想、反霸道强权之行径、取务实王道之神髓”的历史取舍原则,认真吸取纯粹王道外交的经验教训,更多地将义利兼顾、德力俱备的务实王道发扬光大,古为今用,以更好地促进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

收起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

全部展开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剌、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收起

郑和下西洋的评价与反思,

对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