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题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8:49:1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题目
xU[rFN>Tx$ H !0yļ5z` 3/o!|%RsX>QC:^GPHen6t*ӔJ>ɡ'-K K\y&0=3e\՟T}_TQ^^GyR;yT' '2)C=i&[8*VDcC0tCR?DQ77X¼5xFjPsqU5[]@! ǴBB8Ldre_U{N708nۂ9@٩iS`w} dB܍8Kū0Ctc{R!?Mm835GW;<;/#hYyi_!gF#<1f|ӖL} a $\?o|7rpf.Ge6!F!khC*sf 8litj v1 j =RfيԠC>SaMKS%b|WTʟИ0N~៘t5P^5g%#3w>C8L O4Ay%IFYn&az[M#9ǍMWlzcBn3nZbL@eAI8Ɩmjpb |4ί^xvێ. ^"x Pe N.}vM1.^g]"/XslpP/⫅<^CF!ܧgK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题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题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题目
题目是《题西林壁》,补充知识(译文):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