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生活化的活动式教学设计策略主要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12:42:45
品德课生活化的活动式教学设计策略主要有哪些
xZir"I ikeUg9X=IHH@ X$!T{x+9AH3ffii-/,)vK5{"ЇHlJd&`|]gOz~NԽv,iWR*7;2-'nS<~׋^_ TAhS9kܒkYPˉ; ׮l?[>-)s'ur./Ae{f D0UUWq,mv9}Cd߶ *2kUZpf FY1̗gaNzg=bF_/Uޖy:Jvjj_U@Msb{'ŧn#h0QL91B|~%6rǧA'oE[9[خopm݈)ižG>> S1:WQ|/jlѧlV89}o#^̔LŽ,*]x!Z'Ӊ9M8-yhĤMі|.{h!6+G[}dhKk'Z<]珏Cmn[ {p Z 5GbAUض+hW&lm YW*i 459S\PN&%Q-{Yhs-읨=Ms? oV5k򌞒L#osr}f3Q|9NL5Uk$WO"LcXwOa4tv~m=qjXʄvߕC8r{n_OxK)Bc"r o{ #sV6VPv6Lj?6;Y{3r" TùspmdRZ҉霚EU'|Kӎz#A98HI1, &94%/[`qv{Yʜ p~)Xy p{`7 %؏b\Au)l 8KnI* 1̎ kZx+p}Vt(ނZh飓 n+uW._XS LX'^A5htc2l{-;5#ٚTL(Α`~dcMQǧ^2}āVږB0^,͑}kbuU/0&v̈&>yCLit0 -{֢ D>5&`>=nLڦ1jmDẗ́D#~v5Lmȩ#֓kYf;LG32bc^%' 3,g8$ < щ*3i:>m O;p"6/ζx( kQ-p"TV 1t,;wM惼ȫ+_r޳^&ڞtM(&0îLU4#. -VCJTJǽ‰T|HDb';Gj5BBꁳ2*mj=dfaWg e D\P|;GÜv{fa1󫌋#CK-4pU:N4.35]Cl@Ea%}@LE}gEUQ=btm ~  I2HvkThJKvƂ.E>,7JG5cz ,``z}aZH&݆!$),}-t~ O-G"ɍGG[Q%; he~tε.K稢g0?@ d@^p&(†Q /_|_7ZJuxbRxH= mXSOOǑs !xzxױЁ!ih%MO V}[޳}`Q=Qwm[7${s˰tɆ kj_._-|X`rb]Pe؜PU)Y PQ1A-4)C b;!z.h>SDxJHghl\UD$_DA[j>j:`6BĆ"O0g)wG"Weχ 5(Z }M%}nH.,62S/=w }c`ђ8Hc/_=Sk]2U: CZq =_aZf=bJNoG`;1DL`]GՄg83_ȕCqDrV>QPټ] /TX-"p'(# ɽA cH9_"Q7j~n-~w')s\@^=I\z_ H;IOp4Y糫LA֪Vx]jugx|UʪŠ ȹHkh+<q]#;mHQs[Co1JUONǟ@Z;oƤBYL٩ ;Y y)BU)xRE8 Z3+@2M\@,R>L1OP}}07z>RiF&Q622" {N\0|p-u-u5FX62a:B̩4Lk/ZJwmw IU=~~\Gk?z.Ͱ cQb"Uκ_F3A(؏Ù <`T9s]A߳2@|vyriGtCB| V_5Qoە+z {o)Lt[{؀e巃pJGD2[01.-ko~` Лxh!цOI()n57jTڲQd~"%~`y+5Z9di@?pm *fCG9V/Vn͉"#8B_)'~鯿B

品德课生活化的活动式教学设计策略主要有哪些
品德课生活化的活动式教学设计策略主要有哪些

品德课生活化的活动式教学设计策略主要有哪些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一、营造生活氛围,树立学生主体理念
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能唤起学习的激情,才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张显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因此,要使思品课回归生活,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课堂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优化师生关系,要把学生看作人,看作活生生的大写的人,看作有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人,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要,相信学生潜能,爱护学生身心,使课堂气氛民主化、师生关系朋友化.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给学生更多的民主,要平等的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新,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让思想品德课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例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中“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这部分知识时,笔者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拉家常式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表达自己对家长、对老师的意见和看法,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由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无形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事后,不少家长感慨自己对子女的沟通了解太少,纷纷表示以后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一些科任老师也深有感触.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改进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对生活感悟的过程,更是一个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与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使感性知识最终上升为理性知识.
例如,在讲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元旦文艺汇演前同学们排练的录像:一遍遍的进场、退场、表演……,天气寒冷,同学们的鼻子、手冻得通红,但同学们依然个个精神饱满,努力排练,以自己良好的表现来为班级争荣誉.因为这是同学们都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在观看完这段录像后能畅所欲言,对良好的集体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受.
再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让学生表演了一个小品:家境不错的中学生小王看到同学们都流行穿名牌,觉得自己如果不穿的话很没面子.于是他向父母提出了买名牌服饰的要求.父亲对其进行勤俭教育,但他很不以为然,认为父亲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潮流.表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小品中的情境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通过讨论学生最后认识到:我们提倡节俭,并不是要过苦日子,也不是不要消费,而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凭自己的知识去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决不能自作权威,高高在上,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以及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使思想品德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使得思想品德课能走近生活,学生能感悟到学习的真谛.
三、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现代诗人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很多,缺少的是一种发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利用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也充分体现了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思品教材体例编排上活动内容化、内容生活化的特点设计一些生活话题,将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引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
例如,在讲授“消费者如何维权”时,笔者没有直接讲维权途径,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讲述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事情及其处理的方法,然后让其他同学判断做法的正确性,接着全班再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维权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意识到学有所用.
又如: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各类打折促销活动会接踵而来:“满300减160,满400减240” ……看到别人在疯狂抢购,正在逛街的小米也加入了抢购行列.为了凑够商家打折的金额,她先后买了四套内衣、两件衬衫,十双袜子.等到回家冷静下来,她后悔不已,因为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请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行为的?似曾相识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在讨论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消费要理性.
上述生活情境的呈现,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经验的重建,促进学生的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社会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一些基本的政治观点、立场、方法和原理,并能运用这些结论去解释、分析、说明更多的社会现象.
四、布置生活作业,引领学生实践提升
生活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联系,才能生成出鲜活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变得丰富和深刻.一件事,对孩子来说,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了,才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升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布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后,笔者布置了一个调查作业,调查的主题是国家出台“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学生经过调查发现,虽然国家出台了“限塑令”,但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全校师生的名义向市民发起一份“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倡议;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向市民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义务宣传活动;向政府机关建议,加大监管力度等.
这样的作业,使思品课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真正地关注生活.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活动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思想品德课鼓励学生投身于社会,去调查,去体会,在社会中感悟人生,在实践中领略生命的真谛.
五、链接生活热点,激励学生关注社会
思想品德课是与时代形势、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离不开热点知识的链接.因此,思想品德课老师平时应多收集最新的社会热点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在教学中紧扣时代脉搏,随时向课堂引入新事例,不断用最新的情景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空距离,使思想品德课更富有时代与生活气息.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关注社会,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例如: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部分知识时,笔者采用了当时最新、最热的时事政治材料——青藏铁路开通,当笔者一提到青藏铁路时,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自然引入到青藏铁路通车加强了少数民族与其它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推动了西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再如:在讲授“民族精神”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播放了2008年抗震救灾的图片影像资料.这是我们国家当时的一个社会生活热点.学生也看过电视,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有了更深地体会.
教育即生活,思想品德课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把生活引进课堂,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引导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