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和虚词快来答 200了 大放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16:55
实词和虚词快来答 200了 大放送
x}Ys[ɕ_~+G `3㩰`"~Pu,u%Jo )q". Ď#%OɻT^:73o.'O=ᗦ_bdbpnz~a{1cw?JM}ūLּ?򳿵y}}jAn5oV.LmWIMoɔż7a3gYG+Th>_O:I.Ք;޾4441ʔ51wIrH$a"a~ oM-ߟ1MWAm-דh{մ\dBg0½Y6같6O͎4t&@> LIXd\vLyVhC1~O, JX%M{ K1l9 n4|chTMma nf]ѻșsﺹ)Qh QjCJ{'^Q(M'i1VQE#8ׄ?M9CCW6bIl%=fiG3',>ۅUS5,,G=V7pUjf͘4ٚzz\OB?.@ j I7J*\iĻ]>!5Sas`C^W-TsVLJ`Nk9y')MK_@v5^ʖNoz ;:{7zWخw΁88  JS긕Ig1 v2 }m",Rm&ZIzvhJ8oz¯אY`}B迹 ꫌vQ Z㏹o2nY ȡ6H'tc$vuf&?NhM b!yEyTͭY1$<ccc˜.b@1A>tv~ƬG`>:l<%-'y>b?S,FkX["SbjS-G{rΊZG5U6pʭ88Lt0oD~CM:p̮`>m8Nd4:ï4 ,ܩ,qltNwjԛׄ{4 χ})4IJ k)&ˑŁb11k-X!M#1d.Y\v]MM4LhMeYs/dP/At za 蚻L8?U20p-5,@<6f=E5@L`10æ&"ZI>#: XH 2#B~wmyA?gPG {V!f`  6%gۍ+G>1i -! gG^:ڨlRɸ<"VO@x-mAk-|׭Mabky//)eW5\¢, c}`װjI[GYd%ష9rMq̯UN1`iKP0DRPT^t\Vp\@Hh\!H=,=+*VPQ_Jʞ<}*txЉKW&\ł3?lW2[0 ;l58H0LR`ql-+qjma;pEUX|Xcv ˆεªض~G.sk ?kîH7x'fЧܙ}ݞp ιy$\b:o<2Aby4;fnO'0sd/RҪR[p"Z)X%7+IFe`co/eu6hIA Ԫ$WQ'h,9H%K`)V[OH NEA(RTŮ xW,~@ƪZUv4kX^A /^.`o6ZRA_G-_l؇i8Ͽ_ v,N M9oze$lgRng@nC^2lniTSztvGX;~7ʀT(om+?d"u-m@& jֵN 5J@cʿ=eaL[h5=@+eOk_S.i:T&[u$"J$ʃmugkJHY'+[/`sMG`#Q,kQK(|BGe{\X{yЎUH#R(AR)a{$;XM挕&KAG@te>7Qն$| PВe0%<5X|X½b rTPLs*`}i$C څQzRጄY~gJbQ9e6! M}Be3!=g9}m9]eX+4Tv݋%蠩bV* MQ`W-xP9,H)xD?e`URpF6t,m*/p2ps:(Qe[G^ :&9olACH@qI͕0z=U e zk1$F,~݆ G50YPj.l]dC×,7aCWfW<-%1D{jS6EzI4+Dv U~c`S mj"'GCUTڅæ0SK3m"U'AfnFDi9=6k&P}Cݚq e@"1cz3Ն[qےX2I$yZ ׇ树Tfd2މcܙ+Pl,gьbI؂@{Dcs6\1 -߹>Fy 7a5oxtH0ZІX@œdp8NyUjriZ:lN5@OL(FjRJdJx)$M!QeT`ba;Rrf?C+OB>lW"3)w]dM{EXkJd7<҆(ȴ wan=u5sؐkUфYH&QTǢ@fYu(a01F` 6H[Y;XfeHbފ!Ke@hBȱ,d XOr 5pőCw f{Zy:eiw{uT/3w.FHˆ6`עOqb'1([ 2_X&CMQo1ČKj^6zTAdVE UX ޒ8OGi4g@26#ôjٺIb&li*&ExZq`moΤ)E.t2DNu.l9gneN+,ݥYRʍ

Jv9.-j? UqI/?ÁTQ#A^HY5 ݪԱYZu ;/`)܉s,年j ЏBˆQBUq$LX'6 [jg`<N+s*|c,=CxE]C4 sK FĵHLw ^Gq[ 5ȡ_ )q^p_(>Y14hh ] 0(A"mih"P*g.tD+ eHR-roUCQ["vdihU0bR <?"Q 5_C`٪=( ;IY$&հ5ԣ]q qI.EnUf^4}ٴ2?ddDjV'$waw%􁉵=w\)U^B7hx{8-8U\|A$!k^]TԕTkRjpӽFH)n+^RZTu$w:x™jƯ zV5GYRBadoQOa3PPDN.,[b¶!F 5/[A* Y~0LLqV0uPA,̱@^8~4bcu쯸%}0+;25\1 `H,$aYwYob9du6%δG܀Ȭ=Us*DVΧѠS*u$Ų7.E@^ 6%U&;A8;pDVp6-O0(wwH̭Bڔ@HvoI0%" L6-o 2ڜ5WZ;w!\+vr<ѩUu:rTb[vOTR?#R{l>>Z _ԇ_:R+'ipV⇔"MGG|(]mײ~9Mq=nlfcJLw7nҐ8 .WyT/Cﱳt_%'5XQjZ^;n?bc,N˒ >5f53oo7Q&@%sGާp.(׾to,hSJ\A]){gD>L#x̹)BnA {}ԢHAwrnwbZ-/%*iWn cen< /+`Zgyv$ALeU1X&zJ#U 7jw4xXDإ/0xQ226Vhsrix0,"1;u׵@cE/} 4H)>71րn_j ;UNCWIipKgqEj8Cqm9=. $#-צ49~1'É =mP'g3ǛgI=zrvI)7603e 0vk$86d* (4"nnI`A; LTJ̬5T4kq NHB jߜ\%G|#6fG<۸u2aB6 L+2&B.S"anEW^c"~XMU(KOJJ"Q lSvb[,M<3P< >sڢ.EO–}h:.ܙϏ|Tj9bW+1K V$:Sv-5_=ݍE ! kxs;.42ФACc~1ܒ\e[c(r9Aݻy(UM49H{Ϧq:rW{cpG1y|`r 6-~ƬSoL:eAa,=艢s )Z| kWL#wR~0 =` ^ IW@g*iSB WUaaUZHqr "v~5vkS]GH#ٌ9o91s9)\@O V Ѡ$%T(@ *1+$}wvjUݣmV9m[%~yypmxt-S-hhM' 5Ӟ>LeLJC'/ a(`qhzԈS*NǸyYB/C'C n͈b_$h.(pTkquјxND #dHiY%#S-M6eKoX{$T'c @ ‚U-y]Y`j2븡mA&! Fu7xiZdrǃcG!F.'9hҰEgRsoIxtDz[-rgM]nVlvأ2 e0fOT1ɪ<Ӌ%D{ebnDNiVD #x ӬDӼv@▛@Q $l ab֝ބ`}2^O]l*5N7r7%DEwe) y[eE/O'XQi]#'aq4Pl J| sXsKf; ʐy1O?z=[ֺc~D(VVWHi0wق0+M:-$xrwȔ:tBq*F;>61A TL7,}ҫ#|j@D;![cD^%m|{1_5mjK[6!rw҄ z{^H%uCr{Q<::x!jH k.maYCHٶ(#!n mPjQm@9/MӪMVZVkX`<  Mf0djM4GZ$9ag?O^D<| u St0u{x02?r0Kۆ݃?a4;Yح!T{<,{}d1R׸Z1h0ķ\|#W_k.&4&[}2l߷؄]Wcc#hW@8O.$w$HR[2<&A8anS 61yؘnq>ҪuY}fD%S+tBmiXWba·鮕㌦lgsܻg:rFwa(:N8jߡx1;%:fk1WzqLGLy1E%ډɋ#Ջj@4$71x@bp(/^/_xwH}DO|vP^(l@ʶ??{vyyG>ܥɓ/#9>0 "l*lw/_~F_=ݳϞ~<_B} >3kTn3'٫|o7O/+?z,5>SG5sOv a;yOOp}JJaYY>&9]q*8BJ"S@^3+dz2_~?>k|?\ `/2Wua'(Iܛuz9 yBP |8TH\⹂f"*TWR=g?/ի\'__g(`JZeIn_՚gFXTn_?}IxCl@,_#)v?&L@EM@zF񁿑=+i'+Ki~~l_K$ ^_+w9&2

实词和虚词快来答 200了 大放送
实词和虚词
快来答 200了 大放送

实词和虚词快来答 200了 大放送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过去曾先以意义为标准,意义实在的叫实词,意义空虚的叫虚词.现在以功能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当然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虚词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 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
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也 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 乙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
(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它们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
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
③哦,我想起来了.
④喂!现在开会了.
⑤嗯!我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
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
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
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
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
(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实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 想——想想
试——试试 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 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 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 一本书”、“拿一本书”、“拿一本书”.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 AA式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红——红红(的) 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
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单位:些、点
(2)有借用的,如: 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
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
2.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

全部展开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收起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在句子中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
虚词是指,没有多少实在意义,在句子中不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
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实词:族 治 遗 许 亡 涕 书 适 使 少 怜 患 恨 疾 多 复 城 堪 坐 图 国 固 善 名 右 发 去 及 即 却 卒 再 兵 兴 内 克 ...

全部展开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在句子中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
虚词是指,没有多少实在意义,在句子中不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
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实词:族 治 遗 许 亡 涕 书 适 使 少 怜 患 恨 疾 多 复 城 堪 坐 图 国 固 善 名 右 发 去 及 即 却 卒 再 兵 兴 内 克 假 倍 修 信 诚 伯 爱 奇 从 劝 传 迨 临 乘 举 池 病 如 弥 归当 徒 徐 得 孰 安 宜 察 尽 就 属 左 幸 度 引 微 故 汤 求 悉 恶 或 数 方 既 是 殆 期 朝 望 本 曾 末 易 涉 狱 率 王 行 被 见 要 造 通 盖 相 短 知 私 稍 穷 类 素 绝 置 胜 阳 闻 间 长 鄙 道 逾 进 迁 达 过 辞 走 贼 质 贻 负 谢 诸 请 说 识 解 莫 致 胡 阴 除 非 顾
英语中的实词:1、名词(n.):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boy,morning,bag,ball,class,orange.
2、代词(pron.):主要用来代替名词。如:who,she,you,it .
3、形容词(adj..):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如:good,right,white,orange .
4、数词(num.):表示数目或事物的顺序。如:one,two,three,first,second,third,fourth.
5、动词(v.):表示动作或状态。如:am,is,are,have,see .
6、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等。如:now,very,here,often,quietly,slowly.
英语中的虚词:7、冠词(art..):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如:a,an,the.
8、介词(prep.):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如in,on,from,above,behind.
9、连词(conj.):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and,but,before .
10、感叹词(interj..)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如:oh,well,hi,hel
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和虚词与英语中的类似。

收起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

全部展开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过去曾先以意义为标准,意义实在的叫实词,意义空虚的叫虚词。现在以功能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当然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