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古诗词60篇部分的翻译和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21:05:54
2010第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古诗词60篇部分的翻译和赏析
x}n#YޫdQ]U==Fd``360 %q7-$%R %R;7EW0ʞvN揿_ܹM'i5U Yim M}(3iVW?wZY7ug2t[y>do?/>ԎJ0?NKN98~V{aMG'^zV /daIZGo?]j>e7t'Y,kGrijטm:ش,eW¦v`!iֿ?_b@wm%hb2:4Jp5f3:b^x|>W_F\& |lc{:S{|!3cp>z}lv>_u|lYhKϦuhȓ]IfG~/> k۵%abbmO0-Mk| C.aVlt*{p%NÇ&G_ }'jogGn'~+v,pc&]+?~M35/M 3! nknC8sb,O,DbF}>vv/AckZhV^<xv#veG;纂2ޞ30]BX6Z s/qmay Š$by&{[loA[LngtXo)26lt`*B¸x nngrѤ%5,m8 N΂ ->+ ]sQYLx߲g#;38KSD݇'.p ,@ZaDN%?<-b| n-8H(%shvEŦv j;x]!{s-E*[i%(|⋑m6at9;,ĄxK<{ɓœ8}EUPץ V1Cn&rCZ&*_4566kd%-Ą+#*܅Ev淁!vڵ`mՃ]ȭ':jh3{da6)gkgc,`qmA)(Q9iǕht!tNf}ٕN('7Uo!`@Ǵ֮8Qa ohA@C.@;#jXLOYxTf Csk6HM5J|}=5E`cCZ5GkX}c.#% dwoGIy)=Q6TG.kl7\+,d* <#!CpYOX&/b51FGf})=F!aesyQבҞ2P"=R$;VYtxf Җ}_Ku"eK;cM0e1޾[ Kdn1`Cdsv(v9C{mV⧥髊@b>|4~m>H"9`mL >Uo 4});1ΪioLnk&EkVޔ=i4RƏa=33C"= }%;Z`@} [aحL nɍ9[=bvu~O4F]Kؕ|fǥyR7а & ܻ] b,90.e90 PL ۳ljfG OS[3-O Y7՜ECq.!BlRiР&=7u*ĭOVOANv.Yf-ŁL`z>::=3БNghz۔i{t&y$jԻ+ Ha#OЀ|ۚi@cgH2%36qO AYTJZ̟q# /hOlW(zD(I[9NؿwWX&f/T:?0Ж \ds"կ%9lB`$=ZufV#i}:@0A*YaQS؜n`>8`V̪a0\{I3`D CG~`Q &!bhNiN6BRUv'qI!dCOTvM~D*Y`*",q| x 5u~,[rzC; E9|pxR`SA B kBY(Pm0F>B\\F@m TdUGuǷ 4E&|fk"u\@ΣȕOAx vOb)' KD7(xa(0fr+Jiv7vGA4 g.uJGhFhr/݊`qOL0vׁޖhY&V՛S7:&rJz v.ЖQPPR=H!1y:$=Jy dKI(FS7P`pH+$ f{VNjj%NtZ5ň5m;%4=nf2$SWIܕ-X]N8sR6}x8Xt+v/Ipez=gl'@?j^Z!mODErĆ|{~eamlx. l-NJG#0P,RhkIFX@r xZ@yAa 4jN<~#c-#Ӂch'Gq:o,AH!y>/wCoeG+%'&`o7<ݭn_@2ۇyռ O%`kǻHU?S}@_+/p[ 7ĭ :A]`V}Q]\~XWΜՕ^PG˺S ͼg0&%@mhYa6I͸'Fm28rl$cb>Є&7=M޶fü?'Z3v/BҬto0wJ`ڛL4k(qV?țlfi7qMX3X6 LOtҵh7!)<9%*XsxKV> uKqIG-zl{&|ﻣŕ9y7x"N>8]Ak#)~neF= &Oޙt ;z'hrőx_n<-|ď L{;LCSOuMf`|g>CY(M|XQO.:?xVs.߉e|nE̡$$h?=l\kZ$gkV@1X)D) `2schGrWmC: sS`hAThIp]~Lw|8>`$<h+/z ͸4`={@7E!D 4ź| -pR!{ ~rmhCZ[2xb.5(FtAU/>h 3atlwaoS.b8NϳLdqs6խPI -|ZWH5~A(,u+kޠ' :wes>?X.,ABpF1LPp[L24O<^q 9ab /֠ͤH"r\˯BОMþgz~\u5My2wkdr-bYXr#TUC'1 -Xʴ@FYmyjja,M 55yOُոabhMއ=yl+{%nz{KU=ďD O Y,%Y`5jA,ekP_oXMY^lJTY Gƹw/)J5 ఺ Fڬw{r>֙iReT HtkRIW`fn{Rt|d/bZnm)# oC=qiuݮf=2ؕoߩZ)IV:OQyih0wN};]NG- }ABrMj:~6;Jo^a % |%C-yxz7Jfs0_0;vMaH'^8bQ=Ydo٠Jz ©< :R݁u .⯨L dԁ4 f-aL;2?z@}§#Ph'<2OsmC^zɈ$HV-dUCz^i2hu?o /s]%";tT @vZDPO8a30__%Y? l-^{=ka~<0K+^r[^ .Z\YQ {~bncyKZnnZ@( PR6u荄^%H ˰h2+Wp >6q9w)i,42*L}< İ@MCӌž$[WPzK̪"J)cY,#H]oDZ u~X FIW| G*AI9́bUKRRQ=B `BrsY9`9k˹q96" Q.(Cߞ^ls%I\^k>ՍZAbTD$=Y{97 & *:f)lYraK:fPX,3fsYK?`!]o%{7'6GL~vS`'V^ !YS~uYh/KTs2R_2z"ەt/NHn9z=t vSu L7BS:7> ];WIYWbgN 1nGZ 5$r]3l~}G N~ r^۴ YpQ,7tX|#c?/2R, &EKP0GcG5~EV|P~\2z|%!xBSAz3y,3P I<u",ل\ %ehEa,P#QMi%d{MMI˽ޤ,i2 _27XGT dxùzMxcb:6 _äbq7 ^O[A4j'2|9N/EckD@~N0N1C7^"E`ţr+ic cv0&_Rة}_ڷԋYެ|2H&U~K$4٤wBhW4$bwb>[ BIR5Ĉ^yGRY[3d Eߺsv*5o Wg n;ivSbfPnw0Iy!bn?zvQBD{9vD#Ʌ!`* CCin*FHmڣ\xG6AH#fpHY?c.oMqeDx"])G7R7r IPwW$km皥_{v~]XښբE< Pde-nE* wp#&Un5ggZg56dRѨv =UMBSѤFsE MEf;f{1t7+g6?vXHqoC͌I ߫i;]c'[ bs@&g>]\'4W_zݨczs5ثԳP-en; n-"z|Ȍm4kZ^uM.?8]"^Ϋ+aLLxҌd(^4Ø}NIM~AJNuY{v|/iwI$.ɪyAÌ. ŲjP MF̡mB`<Aw] }V^;|!.i#껝e Z?pONcfҚB/-T}]\>;Wy7цX3xL noٻn)Gfe;P0~ ^=5a-kgC Z5XwSj.$[c ~Z<H^y/*pYhKEm[NQ NkB= :*Oq<ɗȹhI%c |g'nujb'# 9Qwe GCBvo+7NwcV@pN+K??<KT4_?!U,{o]#"ԖmT' :c+,젊sY,^l.L.:sl> !jB AŠkL<4?L"] nN%\~isf)vGYHbC{koJGTN# =d-ٻc)]$yhCa(P6 WS8$)%Nm0ϊM c:fA;ø }t !vY q'(μ4ynԤ!uc"9Cpb0+J 1 o0$#ڛJƓ5 w٢#:C<(I,r0נ͘.aEmP@@,ը؃l$۽M7g98Κ|NBDas0kdSdq9[}`.Eo߷gx ƩfݬtwQof ^ig1Iz 6C,\\󾘨qA1أ,^bЁ("n<>*͌SnZvAy8pzD!Â*yz'7%)Y<l\:ϛ6%,D &v04?EH@iV⧭Q3t k왪f)ni:E;{rnq(` C:,J$6,nvK Ib03X'WI[`i:,qbqA-t+#UW >x|MKEC|؂ _9%8^Z,*|lao` u9& \`ӣ +ڻ845Ë 96ȍi- Sr`q9Հ$ aUрaf+G ː2$ՓPW!eLP2',>"̩~M|r@_!WW!0(VXMkxW!dtdKuCl-eU;VC fQw+˟@l^gD?{k Q6ֳ~eWߊ3ȓyfl oZkS q?2靛o j5f6ey{q9zy\ !]֫a 7s+"Ko j|7?\^cv.K~}_+vhFA(;AhfH&‰Ux~2т;EػUP&IA!,g34EJ wλΘhKlM::MK.UB<0Ro2iyok_G-h3%5qh/&8ik]D˫k+׼ՠ%J."B IT\ط^7&?a#L`fk^,I\ہ*f'cϼm-ε\/\;Ҝl;^$^ͭzE]bz9&_9Xa%xxxGyYT02`goJ)J{$kǫB4#+S)1a]V-xPe.080_;yER#Z˟ʝ j㞒cedlysZ9rX{LT`CM7Oݬb%1VU)f(eK"r'v/5@0Qhr & kUy(#1&*^3L֚e]_yy˻qRv IH=1cٍxyǑY؅ylZ9߿K#хr3gww-q%DWz:7qx9,.JY_-^YS.;yn㠤] -A5 EqYٹt!ÑU-*tU)-~)K4xbr i^7|ʿ0<odnvqBݴwlqyӅ)7IY1]U| ?sTA<W ) dWn>Vgw֘g wh(bnBUk9ŀ*~9vRP`þ9viхzH`CFx/fMv7$?pnؼpX*z8f80'gVT4`C6'p7y^y@K 0G7!Hܿ^>k]gI+⼛!;qT [&q^*@7]>")@:z~H,H[ ,?ݣ2RVj~ Y2z/9Tޙ-aRK^PHoY=;a!-нBA:) !FT3+fx/i}!$mK16 -e]rKs|SmxoK[a2Qf_%iޏN`ą/-ƋT;F&`Ƚ?Cy/N嶡ՋK|ٚbBBs6Ϭ[撽\V nڳ}4&|j-ʢ0hcq(} TKsޜ Oh#Gtvُuo Zgo_?1%

2010第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古诗词60篇部分的翻译和赏析
2010第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古诗词60篇部分的翻译和赏析

2010第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古诗词60篇部分的翻译和赏析
我有古文的翻译+题目什么的(我想大概你不需要)
  古诗的赏析60篇我也有,是我一个个查的
  不过量实在太大了,这里最多发上来2~1篇
  这里发不上去
  要的话告诉我你的邮箱,我发过去
  我的邮箱是:jtongxin@163.com
  先发一段: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
  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1.★稼穑艰难
  释 义 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形容农耕的劳苦.
  近义词 稼穑维艰
  【原文】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参考译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注释】
  安:怎么. 盖:表示推测,大概. 贵:以.为贵. 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刈:割,多用于草类或谷类. 涉:经历. 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 斯:指示代词,这. 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释义】
  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只有技能才可以使人生活
  【原文】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参考译文】
  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注释】
  薄:这里指小 伎:同“技”,指技能. 是:这 犹:如同,好像 馔:食物. 营:谋求,谋取.
  【文言知识】释“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它多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中的“是”,即指“这”,句意为这好像追求吃饱而却懒得谋取食品.又,“是人也不知好恶”,意为这个人不知好坏.又,“是处不宜住人”,意为这里不适宜住人.自汉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断的作用,但这种用法也不多.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的“是”,即作判断用.
  13.★孙泰逸事
  【原文】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市场上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注释】
  1.操守:品德 2.古贤:古代圣贤 3.姨妹:姨母的女儿 4.二子:指姨母有两个女儿 5.女弟:这里指小女儿 6.适:合适 7.皆:都,全 8.颇:副词,相当地,很 9.风:风范 10.长:大女儿 11.卒:亡故 12.市:买
  【文言知识】
  说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一种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现象.当名词带宾语时,就可能活用为意动.如上文“少师皇甫颖”中“师”即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师”,“少师皇甫颖”即“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
  【阅读训练】
  1.解释
  (1)颇:很 (2)风:风范 (3)长:长女 (4)卒:死亡
  (5)市:买
  3.文中的两件事体现了孙泰怎样的思想品德?
  重义气,善良,诚实
  14. ★蔡磷坚还亡友财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④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 郎君.”卒辇⑤而致之.
  【参考译文】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注释】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语:告诉.⑤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⑥亡:不久.⑦亡:死.⑧知:了解
  【中心】
  一个人只要守信用,重情重义,朋友便会真心相待与你.
  【问题分析】
  蔡璘的为人品质怎么样?(文中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用文中的话回答)
  劵在心,不在纸
  【文言常识】说“卒”:
  “卒”是多义词,我们学过的有三种义项:①士兵.如“守门卒方熟寐”中的卒.②死亡的通称.如“初鲁肃闻刘表卒”中的卒.③副词,终于、最终.上文“卒辇而致之”中的卒就是这个义项,“卒辇而致之”就是“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阅读训练】
  1.解释
  (1)亡何:“亡”同“无”,没有 (2)其人亡:亡,死亡
  (3)语:告诉 (4)知:了解 (5)致:送还
  2.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两白银而不立字据,而且他父亲也没有告诉他.
  3.这则短文的主题是什么?
  赞扬蔡磷的诚信品质.
  15. ★王恭从会稽还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其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原文】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àn)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⑨物.”
  【注释】王恭:东晋重臣.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王大:王恭的族叔.簟: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度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一领:一张.领,量词.⑦荐:草垫.⑧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⑨ 长(cháng):多余,剩余.
  【参考译文】
  王恭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阅读训练】
  1.解释:
  卿:你,对人的尊称 举:拿、把 谓:以为、认为
  对:回答说 悉:熟悉,了解
  3.上文有“恭无言”,王恭没说什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无余席
  4.上文即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