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巴以冲突的由来”的论文15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00:53:27
一篇“巴以冲突的由来”的论文1500字左右
x|in+KVh*={F)Hj$I$J̽t3~-bW0l@xO!2ĉ!cޏ̿5ޛ*>$-Iכ?TzQ嗿W7~yDwtXּ_S=,aP099:sq;~_˪w=qtwd>G>iJ;.nrM|P_VMFQ7Vn'^~o9 ~+q'iz}5Kb,mDy[ OTaOuTƿJڹ쩧3/ƇU!޶H0 5|Rll͇5g~`O]?sWmg>Jmľ5xT꧟vٱ~]ls>1*V ~?gڱOձTS=1_]qΙZ=S٩Aq%==?US;;!@I͛eىxtͺ;iϫNSErjr^7P`+~3-9gc[qUPoZ|Ԙqs9ie#1 ·0CUÐL6a܇--KXs:3 4AJ궀3o:f~jʛZ(ٯ #wTCF=ƪpfvtNM)V{*]9 \')1OOD+[ XY_y:0Ѝ7TX>q[pG=lRyXQ8DufE9zuzo NׯODU_4+4w[7wO/×א_Ӆ.@X1jO3H"|{ݙb4!-:9xnbb^O5;pj2rĢ>惜;eC5:O0-}wYK=815tBJ5“#oȭ_cr6(tްg}9O_' f?} ,]4c*ӭ:%-rpT B_U +*v:ĈV`gBj[j`V`Cʉ?:AXƪ_ ϖvi- ux~~=#w"w.FB cbb/T={8GG3-!D ڞ Uֿ^g>qxfrCuiA$>hGE͊½Oec5}׻d`(V!T2\\#H_/^ ^30AKfaM̰܅t*^bGߓC[zMZnaN(歷ֹ{5X2oW Q G[Dh|%k+@ Z/(kAu)TLۭ{vdxG8Kﬨv~Ks(}u٘u1pXb\GXA)YlGɕ|;|1pψy@eAHHFj'{vDX͇3V=^A?Q mJX7ÙDcK3nfDCrEJ#H {}3ꁃ@x ]=)v\ T #qLD3ma@$Hl'z׻$Ĝ4{C & %M*xቊ*vm37Mm9г88<ԪjKɰ樖, M~eK02e 7tEuc,tƉ!X:haE"j) Im[@9lJA@6 OrH8.EN [$V]G u8 s7U%S̬g(!gX;Oh%&yScaU 2h`h%qNU{⮢% C7 ("x++p',NIYጎ׾6\Ƭ|1 Sdv֌:l(!z bR͂X̲9ۭ{2^Pe5[[*B)ȃY4' 6,iHvM!6`=ϗOb8,1\:/EvELdJO'خN1uiƂC I2q>s_x@N(e uެJjSLf.s~u 7瓒~~a{ilX^Z@ bݱ;,=O'x@VX 1fqO6ȍ$|rdl'f*U4b?V*pS e'_nXz: Q@!76B$:?cEq@ɵ Eh\ᆑOXJ#ӷx6\_LnĦˀ΢)XشvDRK6`b+tm[9o1œ0y[aR&.o6|Ɯ<[|rq,4NzЬ&CxKS0\8D` :DL@ތ"&2]aOE q2 F^?\pmoq;O#wt_*0{ L7Ni~a>jIQ.@, 5%tfZcK!£ĿlT_MKc}΀D;ޭ !̀bl,cʱ 'V}9Ay]Hj~|1N;8p&D)Rڧqf#ʿ艺6T6^(ؠm$?$QG,I kaa+!IdU\5͜ WKWK[F:dqp~e!,+Fl5R/`o ´b<~-wH!c,=4t>S~K6S/z% ,*jA"}epeo ./Tᜫ}=;yc-F̧giY]c1?< wc>SO^kl}.^W̅ W1 割R8aa ,?aL71ZXe L_~R,Z3y[7ϗ wN_V8`xa5\AMsJQAGֵ6%)% ",츹c6a׶P݉)vdܕ Z^,HeBیDöJ$l[WLTؑ`%fjiP[8%ɕ-GN.F$!C0?p*6ro$l=]l h-^uPq&-K-J_2_זއIHF]<1o,A.cG M &J7|n$QU4Dg,;ѮM4&G}"50bg@m9{3rL+6XO~?l" I1*/jL* -嶩65}Tz`Ϫul{%Wu vz̛5bwzSD9{>_NW7,3Y:6x>!X" ȇ#_#[]{w2g~JmRᭉa?*@l$O {ݫP1|t!asŊpy da)Xf86s)L=Prё\7_Mu* m=~F_jNI:[^l}Kk3D*{כeM_\<$e2 ܃d!m2M+H 'C'o^B^[+)!`YTYM)L>4*sj,hT6̜{YHvD)eCf M,.uND6kR5i:[I:m3\ATWh?BFz'$W&5s0V^s܃SD %)@. , ;xjiYD<\Xۤ㵵~=VGolŶ]_"xw: /F&΃{V 0 S[AXfYo {/sgt/pMZMwYM<מcn.Buo96O*ZyWfzÑD=ڻ]~esl#fR o6'KUSk%+ـ-%W2P@{T&cvcf֯.㟼3q|UO񠇐8컖V̎UJ<;CAYBD\16:1TI,a7zA4!W!ʻy̐xt{WߏvD~HwvsBi|,~C^USM\@q%@4޽՝t.?xÿ9uy&=x03jvh-'I/o.od? {P 2Z(wᰔԞ2c|sdα+m+tTgMCv&2Ҵ%w69S[Vz94uҐFQLt0j%ogqmQO2oy2]`};D,4C?[,Bۗ6of?ղ }kRN\=ӋdOF43/ K}fo:e9f9Q!e|,MBmK~fECJ4i"e~ёV! %)h馹p{On֬Tj^r&#^B0On)˖M9`<>_Ԑ h"?x7~њu<j)Su߁`TMx/u?GNđ^d1.%)f{cX܃'y~#|ۨTA;l-vQL=|޿Rkm Ν; i1 ʐKBlb K[>1c꒱iAdT(Ԙs;cN9 q7V=Ŵ$xQœ;Is8Ď 9>WWuK#ۇ&m4U`M~ ĻZi f>$u=83T%$+DJ~x\g[Y6A(GJVV_li taPQR7s߉7-uQ^#@+yQ.Ugrđ k,(ޭp:i^aA/$RajZו[&ոǏ8gz n/aUOT*'3maI +>_J,}ɽ[}=tzVZ>HɔM-+"BlF'uޙ4/Qss4&X(E_߷\Lf<-n>70uH+&a)?= LԖuubމrQqpG-pCHdCqg:SesQ

一篇“巴以冲突的由来”的论文1500字左右
一篇“巴以冲突的由来”的论文1500字左右

一篇“巴以冲突的由来”的论文1500字左右
巴以冲突的由来
 
巴以冲突是战后中东地区的一个大事件,也是造成所谓“中东问题”的主要根源,更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及热点之一.“中东问题”异常复杂,矛盾盘根错节,涉及国家众多,但其核心是“巴以矛盾”,即巴以双方由于巴勒斯坦领土归属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巴勒斯坦地处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还没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大(海南岛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台湾则为3.6万平方公里),且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当年,美国文豪马克.吐温曾对它作过这样的描述,说它“山上寸土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 这是一块没有希望、令人伤心和沉闷的土地.”然而,为了争夺在这块贫瘠、窄小土地上的生存权,从二战后不久开始,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期中,巴以之间曾经发生过五次战争,史称“五次中东战争”,双方积怨很深.直到1993年,经国际社会多方努力和斡旋,双方才开始“握手言和”,并签署了“和平协议”.可是,十年过去了,该地区的流血事件却接连发生,和平进程时常受阻,巴勒斯坦地区的和平前景至今仍旧扑朔迷离……
 
源远流长的巴以矛盾
 
巴以冲突,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即公元前20世纪.这两个民族——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 ——“五千年前是一家”,他们同属于古代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并都先后在巴勒斯坦居住过.
早在公元前30世纪,阿拉伯人的祖先——闪族的迦南部落,便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巴勒斯坦定居,成为该地区的最早移民.公元前20世纪,以色列犹太人的祖先,原属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闪族的一个部落,居住在今天的伊拉克巴士拉地区,他们在部族领袖亚伯拉罕的带领下,沿着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商路开始迁徙,辗转于叙利亚地区,最后也迁徙到这一地区(当时,巴勒斯坦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经过几个世纪的休养生息,犹太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公元前10世纪, 犹太人打败了迦南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犹太人国家——希伯莱王国.然而,到了公元前926年,统一的希伯莱王国一分为二,北部的叫做以色列王国,南部的称做犹太王国.两个犹太人王国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722年和586年,两个王国分别被亚术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所灭.此后,巴勒斯坦地区又先后被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外族侵略、占领.犹太人不堪忍受异族的屠杀和蹂躏,公元前63年,犹太教开始兴起.这是犹太人受压迫的产物,该教宣称:犹太人是上帝的“子民”,巴勒斯坦是上帝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期间,犹太教领袖耶酥领导犹太人进行了三次起义,每次失败后都遭到大规模的屠杀,先后被杀100多万人,耶酥本人也被捕入狱,后被罗马总督处死,钉在了十字架上.
公元135年,犹太人不甘奴隶处境,再次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犹太人被迫四处飘零,丢家失所,逐步流落到西欧等国.留下来的人数大大减少,失去了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优势.
公元1世纪,在犹太教基础上兴起了基督教,教徒们将耶酥奉为救世主,但却宣称:耶酥是被一个叫犹大的犹太人门徒出卖后才被当时罗马总督处死的.中世纪的罗马教皇为了反犹、排犹,更是大力渲染此说.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摄取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创立了伊斯兰教.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仅经二三十年时间就在广大阿拉伯地区占据统治地位,之后,伊斯兰教的教徒们便以“圣战”名义大肆扩张,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这样,借助于“圣战” ,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和接管巴勒斯坦之后不断迁入该地,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融合在一起,形成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即巴勒斯坦人.从此,他们世世代代居住了下来.
 
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犹太人在历史上有着太多的悲惨处境和遭遇.尽管它很早就战胜了阿拉伯人的祖先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不久便分裂、灭亡,并长时期遭受异族的统治、压迫、歧视和屠杀.据历史记载,除在罗马时期外,自中世纪以来,还有另外三次规模较大的反犹排犹事件:
第一次是中世纪的欧洲.当时西欧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转嫁社会危机,曾谎称中东地区“遍地是蜜和乳”,并有意宣传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关于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夸张描写,以此为诱饵,招兵买马,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期间,他们还造谣说西欧的“黑死病”是因为犹太人下毒引起的,并继续宣扬“耶酥是被一个叫犹大的犹太人出卖后才被逮捕处死的”谎言,以煽动人们对犹太人的愤恨情绪,掠夺犹太人的财富.在此背景下,很多犹太人被迫从西亚、西欧跑到非洲、俄国(当时西欧有犹太人150万,后来锐减到30万,绝大多数被杀或逃跑).
第二次是俄国.19世纪末,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接着20世纪初俄国又在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因此为转移人们的视线,新任沙皇开始煽动反犹排犹情绪,并将俄国在上述战争中失败的责任归罪于犹太人,说他们在战争中充当了奸细,出卖了情报.俄国的反犹狂潮,使得在俄国的大部分犹太人飘洋过海跑到美国,并分散到了美洲各地.
第三次是德国.二战期间,希特勒为了“征服”世界,把犹太人说成是“劣等民族”,而将日尔曼人说成是“最优秀的人种”,并妄图把马克思主义打成“犹太学说”的标志(参见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大肆屠杀犹太人.当时,希特勒统治区内的犹太人有900万,结果被杀2/3——600万人,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再次沦为难民,逃往其他国家.
 
犹太复国运动的勃兴
 
磨难与不幸,铸造了犹太人勤劳、智慧的品格.他们信奉“纵有良田千倾,不如薄技在身” ,因此,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中出现了许多大资本家(美国百万富翁里,1/5是犹太人),同时在其他各行业中涌现出许多英杰人物,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贝多芬、毕加索、海涅、卓别林、基辛格等等.虽然流散他乡,但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重回故土的念头.他们一直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根”,是祖先从“上帝”那里得到的“应许之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的犹太人开始兴起“复国主义”思潮,并于1897年成立了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提出要打回老家去,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有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自此,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迁移,纷纷踏上回归之路,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了英、美等西方大国的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帝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首先于1915年在《麦克马洪书简》中许诺阿拉伯在大战结束后建立阿拉伯国.然而,它又于1917年11月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明确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英国的两面派政策,大大激化了要保卫家园的巴勒斯坦人和要在巴勒斯坦复国的犹太人之间的矛盾.
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向巴勒斯坦迁入,至1947年,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激增到60万人. 随着犹太移民向巴勒斯坦的大量迁移,巴以矛盾日益尖锐.旧怨未解又添新仇,使两个民族不断发生流血冲突.加之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英、美、法、苏等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十分关注该地区形势的发展.1946年4月,英美两国组成“调查委员会”并提出建议,主张巴勒斯坦由联合国“托管”,但立即遭到周围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于是,英国建议将问题提交联合国,让各国讨论、裁定.1947年5月,联合国设立“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 11月,根据苏联提出的建议方案,经修改,作出了分治巴勒斯坦的 181号决议,这个方案,就是所谓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按照决议,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对于这个决议,巴以双方均不满意,但英美苏三方却认为,这“符合两个民族共同的利益”.实践证明,这个决议恰恰是联合国犯的一个重大历史性错误.因为当时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才60万人,不足总人口的1/3,实占领土6%;而阿拉伯人有130余万,占总人口的2/3以上,且实占领土94% .根据决议,犹太人可得到57%的土地,1.52万平方公里;阿拉伯人只有43%的土地,1.115万平方公里,面积约176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城由联合国管理.
这显然是不公道的!
另外,即便如此,犹太人仍不满意.在一些大国支持下,犹太人十分嚣张,叫嚣将进一步通过征服与外交手段,建立一个从幼发拉低河(在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到尼罗河(在埃及境内)的“以色列大帝国”.这样,就使得巴以冲突乃至阿以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旷日持久的“中东战争”
 
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不久,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阿拉伯5国发动了讨伐以色列的第一次中东战争.
通过战争,以色列多占了巴勒斯坦6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地面积达到总面积的78%.同时,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约旦控制;加沙地带258平方公里被埃及控制.巴勒斯坦所剩领土不多,致使“巴勒斯坦国”迟迟不能成立,另有数十万巴勒斯坦难民流离失所.
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阿以战争(苏伊士战争)爆发.其起因是:埃及总统纳赛尔于当年 7月26日下令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该运河是1859年由法国驻埃及领事召集当地1 0万民工,用了10年时间开凿而成.1869年运河开通后,法、英两国合伙控制运河财政.至1 955年,运河年纯收入大一亿美元,但仅有3%归埃及,为此,埃及人民一直进行收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终于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在1956年6月13日将军队撤出埃及.7月26日,英军撤出一个月后埃及便宣布:收回运河主权.)埃及的决定,使英法两国大为震惊,于是,英法两国伙同以色列,于10月29日向埃及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进攻,决意重新夺回对运河的主权.但是,战争开始后,广大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纷纷与英法断交,停止石油输出.在此情况下,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的石油利益,积极出面调解,并利用联合国向英法两国施压,要求他们迅速停火、撤军.12月22日,英法以三国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从埃及撤退,并向埃及支付了2800万英镑的补偿金.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阿以战争(六.五战争)爆发.这是英法以在第二次战争失败后,以色列单独、主动挑起的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的突袭战.经过六天激战,以色列夺回了在第一次战争中被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被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占领了巴勒斯坦全境.同时,还越过巴勒斯坦领土,侵占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国家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又使100万阿拉伯人成为新的难民.苏伊士运河也被迫从6月6日起宣布停航.
1973年10月,第四次阿以战争(十月战争)爆发.这是广大阿拉伯国家奋起反击、收复失地的正义战争.这场战争,阿拉伯国家收回了部分失地,即西奈半岛的一部分(约3000平方公里),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以军却“失而复得”,并越过戈兰高地多占了叙利亚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这场战争却打破了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以军遭到重创,也使阿拉伯国家深受鼓舞.正因为收复了西奈半岛之一部,因此,1975年苏伊士运河重新通航.
连续25年之久的四次中东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经过战争,以色列人尽管沾了很大便宜,但始终没能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人尽管曾经粉碎了以色列军队的不可战胜神话,但本民族人民却为此付出了惨重损失,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使数百万阿拉伯人无家可归.因此,自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开始,巴以问题、阿以矛盾逐步朝着“政治解决”的方向发展.
 
艰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十月战争”后,中东地区一度出现缓和迹象.阿以双方认识到: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阿以双方也均不堪战争重负,急需休养生息.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从自身利益着想也希望中东地区实现和平.这样,随着美、埃关系的解冻和改善,中东问题逐步走上和平轨道.
1979年,在美国的撮合下,埃及与以色列正式建交.但埃及的行动,却使广大阿拉伯国家本来就已存在的一些分歧进一步外显和激化,在阿拉伯国家内部出现了激进派和温和派之间的矛盾.如以叙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民主也门为代表的“激进派”,坚决反对“和平解决”,誓与以色列血战到底;而以沙特、约旦、摩洛哥、突尼斯等为代表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代表“温和派”,尽管反对埃、以单独媾和,但却极力主张与以色列进行谈判,力主通过和谈,公正合理的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但是,以色列与埃及讲和,本意是为了分裂阿拉伯国家,并不是为了和平谈判,让出已占土地,因此,在后来的“阿以和谈”中,以色列态度十分强硬.其原因在于,其一:以色列有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支持,且有经济实力.在美国大资本家、大财团中,犹太人的势力举足轻重.同时,它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并拥有核武器,并且当时占地又多,处于优势地位.其二:对手弱小,且不团结.阿拉伯内部虽有合作,也有分歧和冲突,甚至还发生过象“两伊战争”这样长时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三:以色列领土面积窄小.它东西宽处仅70多公里,最窄处仅15公里.西面临海,三面都是阿拉伯国家,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一旦谈判,让出多占领土,倘若阿拉伯国家三面合围,以将“背水作战”,后果不堪设想.直到目前,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有人在.其四:该地区“水贵如油”.其时以色列占据约旦河西岸,“截流”饮用河水.一旦让出,吃水问题将难以解决.这是直到目前双方和谈的症结之一.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致使阿以和谈屡屡陷于僵局.期间,因多种原因,双方还不断发生局部战争和流血事件,其中,最大的一次便是1982年6月6日爆发的“以色列侵略黎巴嫩战争”,史称“第五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以驻英大使遇刺事件,以色列怀疑是阿拉伯国家所为,以此为借口,大举进兵黎巴嫩.其真实意图,是想一举摧毁设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巴解组织总部”(第三次阿以战争后,以占领巴勒斯坦全境后,“巴解组织总部 ”迁至于此).
通过这场战争,以色列不仅占领了黎巴嫩1/3的国土,而且迫使巴解武装力量分15批向其他阿拉伯国家转移,“巴解总部”远迁突尼斯.这是巴解武装力量建立以来所遭受到的最严重挫折.但是,巴解游击队仍然十分活跃,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斗争并没停止……
 
巴以关系的改善与重大反复
 
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缓和巴以矛盾,自1947年以来,联合国通过了50多个决议,世界各大国也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均无成效.长期以来,巴以双方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和平进程时常受阻.直到1992年,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温和派”——以色列工党上台后,以拉宾为首的新政府才面对现实,开始调整其政策,并于1993年1月由国会通过法案,废除了“不准与巴解组织接触”的禁令,此后,巴以双方开始在过去“间接接触”的基础上,“直接”进行高级会谈,最后,终于在1993年9月,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 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接着,双方还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然而,由于双方矛盾积聚40余年,非常复杂,双方内部也常难于达成一致,加之后来以色列右翼政府上台等因素,致使这些协议始终未能彻底执行,巴以谈判一再陷于僵局.
根据双方的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即应实施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的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以及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使巴以双方至今也未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尤其是2000年9月,因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导致双方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后,因其采取了一系列更为强硬的政策,引起巴勒斯坦人的反感和不耐烦,致使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为此,以色列人采取了强烈的打击报复措施,并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同时还对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官邸进行了数天围困,至此,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正当新世纪伊始,巴以领导人同克林顿就和谈“新建议”进行紧锣密鼓磋商之时,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却依旧硝烟弥漫,干戈迭起.21世纪的曙光虽然照到了世界大地,但却难以驱散长期厚积于巴以上空的阴霾.
回眸巴以争端,已有百年历史.巴以之间的一切恩怨、纷争乃至流血冲突,皆因争夺生存空间———土地而引起的.历史的积怨和现实的利益,酿成了老祖宗同为闪族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兄弟阋墙”.巴以争端也成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地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