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代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7:25:45
中国各朝代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
xZYrHJʮ-`M3%D[J"Hy.D+{RvٌYDlϟ{ިʩtխ:Un#8*T'K"[ϟ/_^7?%/c!~e_̩gtaZSmjVud+o}om8Λ'os_d`x[PGLU~G2ƿxb0&Mيl9*ݥS]j&s==Vt'snm2 &p|ɅN6qtw`E8nPc})maa/{;on~i:c&>xC?GLxgS{鸓 #ĞaZr8Ouq~|CCp߂ѩJ;K}y-|7~AkQ{]嬧i>W錱olNud^KWh+Qҿ]/PN2 /EwFšAy{O86Ct7y|Lx/[,MY0 RC~f矏;d8>j1F5]b!V0fi0S WB4go$jA.(PU7Pw=GDv( 1&3ކ X< ;՗v/!WO ﻗ| pND-!$-:R(qTmުzāVJ sѠy'-4(0DzObYMtf_]tPCDs~߽e"}S+bbu?GJwhg8FYE|P1C "' BYh#o$ ΞyV3~Z4'1OD,E_F^&WA dوʽ\Y1 $=O?oA$ u Aߛ񛋴2:WYF;vP~a08{Me/uͣVtq—\2jԟmJ)xc@A U LQxwh L~wmu+ ` ,%F:(ݓ/ jҌޫdSOqF忢"~fxg^Jk#Gr]S#!L'Wv;S/ʩn/[yu^(=@pb`C|pJC?i*Ꭴ.U 'zC$ b>O3F9E!9McgƩdF*ڲ ےTG[]zN n  !VE@/!`ۈoyXm(6j(3+`'ljVaD9 ^L J+{&91dHi@DHՌ/ MER]:}q'&3[̌&LV;dByOx{ 4RLTL:έE; u~`ˆgqrR D+x @)&b #5mI:Pbiޜ*tuj{QG%!ҟ M]O91|'! 6YuinaCƝs*u{n*|·͆ RTp⃌jC|0s>DoW)DVSUІ*DZ s_05ն**duoyNv cj!W;Ƙ6B&P` F4 gW5?&aN,bod oIzzDLb!˰zTGKX`W}y}mFX,BFu[ ZGPuλ{7ʶ"3i 8 F٩W:Wa T0g'n賆F,]L1DNy`Mp^ > YB5C8p1 -ҖXfasʘqo% OZLdsQ w莎;< m$ ]R?['Am[`#!Qhx6f\x,wusd+ |nM(%Yf8=ᒆ%mwuVKW;ooBRU[xNY3L[RwEЊGs{Dr`|HTR܏.#n8)HR*B~ۆKOYU9BBVP&e|uո]FAvHqw7(/W:&[^&eDz][#P7I>pQ@T awY5Un0"'86ǔ.[m[m}3X=~/" i܀ \  ;9fD[[aSѽoc|P>6j9C4vS EAv&FaN|>i2\0 @v.#6pBqnUah>/c`W K)#?D'y5Jy!t&R{l*K-_FӲExM*I^fіxWb -\+kŞn;{57ctUSl9&4É]Y#ày d6oYrCfdG63daPM(SrB8IgM~} {<81v?`2xEM27yB́ mC$ $]!㝋)I*げDkL_o`0^x呂@oZkNKr\ŋ ,Ag2!Zg/@*3BQLa >8e)I-堀/7uSZCi{# {k%{1(GtJ-~$ٖfRŢ#Wߑh8r~)"ć"fgoItoBBA(Jߛ[Jѭ#e2TixJlGe)oxG0KX-*5^l84#ws -qh"ls%כgt\^J; x[>j#Tq!d<=YSmJOY%Wo-لTZv>_$(wJk-HBE,7L=QqJI("dعU0T/GhrL/fhOv9 @|2HNyn1Ujtg-*8\Q٪.dc&49&5,ur4.g- uPΑl1Y^Zڷ@hKKN0{9*61K^\^JMfqϑrq sUm0շŧ;ʩΆ߅匹 /$-{F4$`.)F`h奸 jߠ S؇9RkJFoK<4Zޛ5.\fet/啁\TCB]^ȃfX _e^-<ʍk^(}>/SBzpН+]]2oGIKtL[MDΨ]=[YGvi{o2?_)_

中国各朝代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
中国各朝代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

中国各朝代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
中国历代职官
由于夏朝到秦朝2000多年间的关于职官的资料很少,而且真伪难辨.很长一段时期研究职官要么完全依据《周礼》,要么忽略不谈.但是《周礼》成书较晚,其中内容和铜器铭文相比多有不符,许多学者都认为不能完全依据此书来研究西周的职官.如果忽略,则这段时期的职官完全是个空白.现在一般以甲骨文、金文以及比较可靠的文献来研究秦朝以前的职官制度.
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国家规模比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由君主来执行.甲骨文中很多都是进行这种行为的纪录.
夏朝的职官如羲和(主管历法)、大理(主管诉讼)等都是由巫史担任的.巫史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此外,王的亲属子女也经常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但是大都没有明确的职务名称.商朝后期,王族的长老有称为“父师”、“少师”的,对王负有辅佐、指导的责任,如箕子、比干.
这一时期的国君还有一些管理家务的奴仆,称为臣、宰等.他们本来是一些奴隶,由于得到君主的宠信,有时也参与一些政事.
西周-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的最高君主成为“王”,又称“天子”、“天王”.王位一般由嫡长子(参看宗法)继承,预定的王位继承人称为太子.王的正妻称为“后”.此外,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叫做“邑”.他们都是天子的臣民.王室机构是中央政府,诸侯和大夫的机构是地方政府.军政大权掌握在王室和外戚的手里,巫史的地位大大降低.
王以下地位和权力最大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在王年幼或缺位时,可以代行王的权力.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是最高的政务官,兼掌军事、行政、外交等事,一般由2、3人担任.
卿士以下,开始有明确的职务分工,司徒掌管土地和劳役;司马掌管军事;司空掌管土木工程建设;司寇掌管刑罚.太史的地位很高,与三公、卿士并列,但是其职权范围小了很多,主要掌管历法,起草政府文书,记载国家大事等.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礼仪和祭祀,乐师掌管音乐和教育.相是辅导君主礼仪的临时职位,一般由诸侯、太史或大行人担任.
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掌管王家膳食的称“膳夫”,掌管王家车马的称太仆,负责王宫警卫和教习武艺的称为“师氏”,王宫的卫士叫做虎贲.西周开始王宫使用宦官做杂役,称为寺人.
诸侯的职官设置与王室大致相同.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世代相袭,称为“卿”,但是不能称为“卿士”.
战国-清朝末年
这一时期长达2300多年.君主地位非常高,权力高度集中.巫史和宗族的地位下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的地位上升.秦朝以后,国家机构的设置日趋复杂,职务分工越来越细,职官的设置非常复杂.
职官的分类
中国的职官系统非常复杂,变化也比较多,下面简要介绍了各种类型的职官的沿革.
国君
国君是一国之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最大的官.战国以前,国君称为“后”或“王”.王是至尊的意思,代表上天统治人民,又称为“天子”、“天王”.春秋之后,诸侯国也开始称王.到了战国,有的诸侯国甚至称“帝”,但是未成定制.到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才开始使用皇帝的称呼,并一直沿袭到清朝的灭亡.受此影响,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历史上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国君的称号也不一样,例如:
单于(匈奴)
昆莫(乌孙)
候娄訇勒(高车)
可汗(鲜卑、回纥、柔然、突厥、契丹、蒙古)
赞普(吐蕃)
宰相
宰相是国君之下最高的行政长官,历代叫法不一,只是一个通称.参看宰相.
中央各部门长官
从西周开始,政府部门开始分化.西周分为六个部门,各设长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到了秦朝统一后,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了所谓的“九卿”.
九卿包括: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历法、医疗)
郎中令(宫廷守卫、议论)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朝贡)
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全国的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
典客(管理少数民族)
宗正(管理皇族事务)
治粟内史(管理国家财政)
少府(管理皇帝的财政,以及国家政务)
另外执金吾掌管京城治安,将作大匠掌管土木营建,大长秋管皇后旨意的传达和后宫事务管理.他们与九卿合称“十二卿”.
魏晋以后,中央机构又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尚书机构迅速发展.秦朝时的尚书台只是属于少府下面的一个机构.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改名为尚书省,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尚书省下分为各曹.到了隋唐时期,渐渐演化为六部,一直沿用到清朝.即:
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
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财政
礼部掌管祭祀、教育和考试
兵部掌管军事
刑部掌管司法
工部掌管土木建筑和交通
六部形成后,九卿职权大大缩小了.
武官
西周时不设武官,官员文武兼管.到了春秋时期晋国设置中、上、下三军,国军任命军队统帅,才开始有了武官的设置,但是三军将领仍然兼管政事.秦汉以后,武官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
警卫皇宫和京师的军队将领
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
领兵作战的将帅
西汉时,太尉(后改称大司马,东汉时又改了回来)掌管全国的军事行政,统兵作战的武官有大将军、车骑将军等,还有名目繁多的杂号将军.魏晋以后,大司马、太尉、大将军等成为了虚衔,没有实权.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是全国最高统帅.
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全国分为100个府,每府以郎将统领.隋朝和唐朝继续实行府兵制.中央禁军设十六卫.都督管数州的军事.唐高宗以后,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中唐以后,府兵制破坏,从募兵中组成中央禁军,共十个军.其中神策军实力最强,设护军中尉和中护军,为禁军统帅.唐代战时有元帅、副元帅为最高统帅.元帅一般以皇族担任,副元帅为大臣担任.中唐以后又以宦官监军,称都监.唐代还有经略使、招讨使、制置使、团练使等武职,多为节度使、观察使、刺史等担任.
五代后周设殿前司,以都点检为禁军统帅.宋朝时,正规军称为禁兵.由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分别统领.教练武艺的军官称为都教头,教头.禁军调度权归枢密院,由皇帝亲自指挥.南宋时,禁军已经不存在,收编了诸将所辖部队,称为御前军.出兵时其统兵将领称为“某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辽朝守卫京师的部队称为“御帐亲军”,设侍卫司统领.警卫皇帝的部队称为“宫卫骑军”,设宿卫司统领.北枢密院掌契丹兵马,南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作战时设天下兵马大元帅.金朝的皇帝亲军由殿前都点检司统领.战时设元帅府,由都元帅指挥.元朝成吉思汗的卫队称为“怯薛”.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
明朝军队实行卫所制.皇帝亲军初为十二卫,后来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军队分为八旗和绿营两大系统.临时征召的部队称为勇军,例如曾国藩的湘军就是这种.
监官与谏官
中国古代职官的一个特点就是监官的发达.监官是监察各级官吏的.谏官则是规劝君主的过失,使其改正.随着专制体制的加强,到了清朝时,监官与谏官已经合并,统称为言官.
监官的设置始于战国,最初由御史兼任.直到西汉末年,御史才成为监察官的专称.并一直沿用到清朝.
谏官在西周时虽然没有专职,但是公卿大夫都有进谏的职责.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的开始.秦汉时有谏官之职但是没有专门机构.隋唐时,门下省逐渐成为谏官的主要机构.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甚至不复存在.明清时,谏官的性质与监官相近.
君主的秘书与文学侍从
君主的秘书是从史官中分化出来的.主要负责君主诏令的起草、君主言行的记载、官书的编撰等.在商朝时就已经有太史、内史等富于秘书性质的官职.
秦汉时期,御史大夫为秘书之长.魏晋以后,中书省掌管秘书的工作.唐代时,又设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书和作为文学侍从.又有学士院,最为君主对文人的礼遇,学士的地位往往高于宰相.
学官
学官又叫教官,指主管教育的官员和政府任命的老师.西周时学校有师氏教武艺,乐正教诗书礼乐.秦朝和汉朝有博士官,教授经学.隋唐以后有国子监作为政府的学校,设有祭酒等职.
宫廷事务官
宫廷事务官是指为君主及其家属服务的职官.它起源于君主的家臣.战国时期设有少府,到秦汉时成为了九卿之一,其中设有很多官职,都是为君主服务的.魏晋以后,宫廷事务改由门下省负责.隋朝时改称殿内省,唐朝改为殿中省.到了明朝,不设总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其职责由宦官和女官分掌.清朝则以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
地方长官
另请参看中国行政区划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分为诸侯和大夫两级.秦朝统一后,万户以上的县称为令,万户以下的县称长.汉代时,京师所在的郡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相当于郡太守.另外,汉武帝时设13州,长官为刺史.京师所在州的长官称为司隶校尉.
唐朝时每道设观察使,又有节度使为地方的军政长官.到了宋代,县一级的长官称为知县,府一级的长官称为知府.
明朝省级官员称为承宣布政使司负责行政,都指挥使司管军事,提刑按察使司管监察.中期以后,有总督,巡抚纵观一省军政.清朝于明朝大体相同.
佐官、属官与胥吏
在长官之下,有数量非常庞大的佐官、属官与胥吏,他们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公务员.其设置也非常复杂,各个朝代的叫法也不相同.比如清朝的师爷就是这种性质的.
荣誉性质的官职
在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中,还有非常复杂的加官、试官、赠官、加职、加衔、兼官等情况.
官员的级别
中国古代的官职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示等级的有:
爵位:多根据亲缘关系和功劳大小而定,并且长期不变,可以世袭.
勋官:主要用于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
品:是区分官员等级的标志.
散官: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