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的成语解释?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9:20:35
三十六计的成语解释?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
x[n+y~=@03YĀ qۦ(&Q)j!s(;<ʜ 9 `;UV=IlDznܩDK/`O,|sNT]gI}~6Ó*aefVy׳&jS'Rq":yRfeO]ISnw-֕3{sJmL{3\ɹWKc3{W/lj{lĐP%L?_φ7Z^8 >|u+g/yTE7_t|i'Rax> @Mhm>Ȝ]W~Rx0s5WQ 𨏏I̙H5Z8f3Gx\>SM5;ѩ[DX'h/{0ROoRBꋈ^mL\}}]U峪aOfd_|_}7nӟ~?_ÿw_~o;rmrR z֩>ɀϋ!2> SNd{јz}t氄=;@uW͡uA?6`wR*F*>p40:OVJe+޲`OjOTf/>Yi|j;K?D]]0Z:< t>m@+PK%'amDUefXS4>4!HbDNi/, qoK"G?c?Y/zF'jay?iјC!CqwCo߷47}7-7 W*_CTEE|o8rs1$!>Uɫlպi:r5( Kl7hSۓS#ljbgE,,752}zQmZ3Ls ^ekxOS'7|@dbood&ağx9Dhmq {AAᗻͽrBelaE rwMW;MAPP//E]6ZF3vǃ/̝N1ӹG5f#;-H:έPN)cG2ĝƙ߹xkY"[e]{S_{/'PLA0T|Q3&tejT Sui m[|`3A!)7=Sg[T<)9Gml1!^-ul{KcAaI‹PWᜍ#՚dj,"z^MMFv𪖄B~|R{qY*θHD"-~[Y(s\ܻ8439$mԗXэ>l__Ey=W?/frM^Ml`M\8'>c:;^`Ԗd\0qo:K+W^\sTCsⰰEt'*ICv&AudzE:3JK;wPSaf[zQttBdFP9⬠#TȨב 2-Ha0Rj˼l$(XG}2,_RQWi][]8S47@OIs|Ot31'=?6kT L@BOxD>]?;6cs8bqH'R %($xSeaNdD;*soєINu`3oP~K{:Fs}ZwE,7rfTx9= ў\#rBKYߚ.I z;~/LbNmAvrW<9GϨ6 ҍS ly2eOMg3dU ۍ@w1 b ֧r*?zV]wL%^ T9n C#_gUY jv N4Xq6P\ƞUx;FN<8ϣ IfK_> Ea.Kzf۔qqdQ|~8dCG W w($"v "7Ln.% @ո:b+H1x.țʙnu}9 NA{¨B&9<f6 7RkZO h{q<,=M tiˆ6]E>M-p0G'9U{@MWnt)QKMNFy3fs]c7TL}M&{ zs.U%=H||̭x-?/ԼTūeɊ@r>ͳu75;p}#]wWG~q+*{Ƅ1NSRg1CR5T:d-cXMj97ΜML!JeǒZ90MsV'gYCQ3<0Qla4vz4şYRdaW@Oc/Au`IHx|c#G/t/6 /l\{T[8 N90 ј8E8&]2~rK[+a|{>D*M)B!ľ 6 rdh <⸓drʏx`/)Fs0 AF=bSbABE}Iv4l zaKS(}~Qhv?/BR?xVں$<dEc$SM0672e}.%Q].C4@v^ޔu#3 CMR Όh~f̟ITx䚽2g]ⱆYOWFiIR ny{}Vi^؁1xk^`N䆼.:zl:z}. Vqhts7N=9;,1u8j 3Iwے?[z" <݀o@e]oSIg,vRSׇIgSfS\fOy^ցjr;$ sϷuj(iZ'~a֤5hxtGIDZ <QD|)夔8lE:Tgc#:$iBJiN2*Y l?r:8Ǝ 2_^OdTC+ةIHÈ^C㳙sNST<\8V%RpWa8A~@{:iEKnNa })!,{r%d ՛)yFדwjp A]aI8-:a ^yrղ쳴5d...9!"K0(T[Q\*5{~Y$2$4b76JiH%߶*|p\ ўVYn.#;'-ML Z{bZ:f !*NcN"RPPˑ:wc7jd9+oC}ߧ"CTsG*T~i&վw~ IFfpok"el, 2@t`x(E5C:[0QΠfX.:/fgP5փ&ÐI-4Qg

三十六计的成语解释?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
三十六计的成语解释?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的成语解释?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
http://baike.baidu.com/view/4897.htm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原意是“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也可以说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共分为六套,每套包括六个计。第一套为胜战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求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为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

全部展开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原意是“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也可以说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共分为六套,每套包括六个计。第一套为胜战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求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为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为攻战计。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第四套为混战计。包括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为并战计。包括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第六套为败战计。包括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走为上”计,指的是敌人力量十分强大,而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为了保全力量以备再战而采用的计策。这时两者力量相差悬殊过大,由于形势所迫,不是投降讲和,必定要委屈求全,接受损害自身利益的一些条件如果撤退,那么就可以暂避开敌人的锋芒,这样可以争取以后取胜的条件和机会。所以这时个采用“走为上”计,也就是说在敌人占绝对优势、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撤退或逃跑都比投降、讲和好,应该采取“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一计。”不过后代军事家等为了说明在战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中,一方占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只有撤退或逃走才是最好的出路时,往往用“走为上计”来表述。

收起

三 十 六 计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

全部展开

三 十 六 计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收起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

全部展开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井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其他】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兵叛乱。他们首先攻打忠于汉朝的梁国。汉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平叛。这时,梁国派人向朝廷求援,说刘濞大军攻打梁国,我们已损失数万人马,已经抵档不住了,请朝廷急速发兵救援。汉景帝命令周亚夫发兵去梁国解危。周亚夫说,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素来强悍,如今士气正旺。我与他们正面交锋,一下恐怕难以取胜。汉景帝问周亚夫准备用什么计谋击退敌军。周亚夫说,他们出兵征讨,粮草供应特别困难,我们如能断其粮道,敌军定会不战自退。
荥阳是扼守东西二路的要冲,必须抢先控制。周亚夫派重兵控制荥阳后,分两路袭击敌军后方:派一只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
周亚夫占据冒邑,下令加固营寨,准备坚守。刘濞闻报大惊,想不到周亚夫根本不与自己正面交锋,却迅速抄了自己的后路。他立即下令部队迅速往冒邑前进,攻下冒邑,打通粮道。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冒邑。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刘濞无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已经断绝。双方对峙了几天,周亚夫见敌军已数天饥饿,士气衰弱,已经毫无战斗力了。他见时机已到,调集部队,突然发起猛攻。精疲力竭、软弱无力的叛军不战自乱。叛军大败,刘濞落荒而逃,在东越被杀。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 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解析】
水凉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要使锅中的水沸腾,在锅底生火并加柴草即可。若不想让水沸腾,可以加进一些凉水,即扬汤止沸,也可以抽掉锅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水一时凉了,很快又会再沸。没有从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础或依靠物。
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古今战争中,粮草为部队生存之根本,为部队战斗力的本源,因此,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与袁绍征战,正面交锋,曹可能永远也无法击败袁,曹很聪明,烧了袁军的粮屯,断了袁军之根本与能源,因而大败了袁军。这是极为高明的釜底抽薪。
在现代经商赚钱中,经营者不论实力强大的一方,还是实力微弱的一方,都可以使用此计,以削弱对手势力而使之不攻自破。
【探源】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故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收起

挨个在网上搜不就出来了吗?都是常见成语,都能搜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