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五年级要写一篇关于青菜的说明文会的人来教教我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1:15:46
我们五年级要写一篇关于青菜的说明文会的人来教教我啊
xrcɑ&*ʌʬee&kyy{_ b߸ .$pǎ&*Y~+ 0S%FJqb=~ekrgF:Jr~ZNPi[A;*{_wdkf?|{b&^ /^v|ޫkH~듃83xL-s1HVu9ܭ=+“ vANrz\k?oA)m,G#̊v"%NӇpr9zw 2]#{OS0yzl^tTrVawgY&8=7!9ь~?i9q3>^/LoD[cr?'1WuB;]N60K6s~sFOx;rR'夃q4Ik;LLaKlMoa7 fi Tܬ8G$HH.|x9<0Oş9vdo1I& |XLw\ga!n* 7'Ӿ> /?m6Wm'閙6dW/fOefQ!{༨n14zLprXN wU%Q2y\m~G ww7W=4ӊ.P^;EBg~è]a 鴰3{:țikű5I iR]gXž܆%f8Ǖ>lz0uc\PgK /8vqVm n Ęz7 L6^MxpQ/:|ɀ]tbndzS]?urd{7t2\)Hͼ^0O68iXwt;>ꆔ`m]ʖM +AC!Fۘ;k`Hx2;nX trVCfJ TgH@S7CɁ 67o{s 5fV8p%U{mFX[ 3yt|pq&C|%R~Ud_ny9|4β ixo¨k{<?KpjG^ot> ?刔WRF޸ #חhO/s[}l>IYxauf˿{=bC>~T'iy1u}†¢"x8vFz;kRD[^|BU* Y>gzijOi7.d'+#a^*mV u eTx hw EI6r|EfN {%ȁ"ѸTr~0?_ex`b` ;Q4zO[CXUﴹ5و|}(1,n)KAAKuuH8(G<P?Xt~ȧTEM6er5pDgPvda]]J=[8 ' j*E}RB$+RoUS/ؚ/_Y*ɋ@TRr!@$5x)WUEt PkNK8A擑c/$v͔J t/LfitK ^# P!_b+S;lx Mv+@PrIl@VAHz9Sjp y7"Wpa(h>dfcg8Q (?Nhe$0q,2y/[872$ TTCbA}QNҏ s o:VJo-J#zAo U*Dw\Wr7d7#7!}7"ujM!B= 26N,]N&&D!Im q9 Ld HAQ'Qjnd)i;I[DDS){**9-g xy4Hs75SD^ȡrR!n{U Б(t$r8=% %?:Ӫslf kDP@n8f9ޠ$ی iFWU@E~Nmaseƛ^zݘb1I[|y g~R#`7[Z Or ß#-L}M cm3uzqj˝=!ǖp:^9w~)p bWP~3K e򍍠7*/&/pW)V_ `12 L #M$ҡ~WMv-$q O}O͏M : K)̌$JgCUHzfgXY 'FQ?*PzZi,dE0-`xӀ6$\#A%÷?~: A}÷?=(½E~ Gk,Ym3jT(>Pٔp+UFmxl2H{/8~@+d̝}W̠Xֽ$fΈt򓝌lb͈&Pr |xcVg 6Q;?Rtv*pwZ5lb)bZTR+`W,p=˷&7.)I VKX{\'dG1%EV"i$ҷ5wH?~="b0*GCá&F^T lM*fw=:IB"졟xD=&@$׿-DgvvvC}RNXo\ajC%/^4)+< abStrD*4zjTV26ݢXу>j..}{_bڙ1W,(bQʶRЩl߉27nAWTe0n+jWT+Zs5K;#tѦD]aJ?6{5?'EoV4r6=5u sb/!>Hj=tCBO$ F4.fMfes⢳P;>|)gv72GoğDt춷?X+9TnYd݅A@6eI%B,϶ܻ {b чbl r>PܞCH8Rnٳ:ogcJX$(|l º%oZ]MlB0/CBy,u?v3;/s%xsZۊ@'fakD0oce. \{c2lI`C =&4[;ny4G@m@H#M"i))IE1#X79\Yn~dFGFb0%5&(bx[$ 1 y=(U`3=^bB8]q#ӯKE !B*[H%IrT[ALcDfb{UyCHQf\\/VbMf.cyiL~z;-W7Gj-Soգү#_SY';ɶ)x'4ag[P:=lhD@}o\A;5EqSkaX0Vt5SͿ.`~8 7kz-dٛsm3zĶA! q/JqGcܺ@Oeʠ` Yli2pن񄶢ÒǦ3P]F_t[0H&QsC L$*U}[7E}g}g ^1)P)YN-fEluk.B?\۱-͂ꁆV:HʼxC5=ZU$ѬTnj;Ea [5*h ){bN~s OHt4֦^ڈo/Lz"MOuld7 ũRO^ 8nlTG QRcmH%N"W6>><M d'y9GҮQt'lUH2M襸5c쵂Ry e췞o4kf+jTS!<^A {7 tCFevMل MJ4`'Y{ یoC&^9]0ø[+$<:fBfE 4sd{d5]L[QVw٦6vmb$'MuG 7OdY@O7>Q8 ld=zx0m!E$tRZ8D/X‚;boIϡkF)@5hKԜikRxrȂWΟT )onXp)RIh␰[!U- ]_2 `٥t;!Pp ;*%&f 7o`;X@0, jνQӘ 64I!HRΓ\C  ⡲zؾ Gi&;,XQ}MxU/>. ?#K^٭څ~=/wrC`='5Ga#c9 =*^,$|/І'j4t%2_2vΏ,C>LũSt%O+^/s<+V 8p2=>OKŠ6 a*'Gc##~pOc̓]jZž gOa+8X ”Y ?D6R)y$P"c;/7ÚdqU>ٌQ2(wNLcS&ɍ^s2R3QU¤*T5m؂+.G7$-d'xS$r9g#iRdñvŀiKak-[ oOʔd kEt&T V:Մ{ J}0 iՠKF55aV1m\iF{fK| "P`g2]"EUlTΰn&KKt9[L1n%D=!p&jKRrqzQ;/Ngp<,|sqWwkCSӵ{W6@~\'T% ^$vB |690 )`4KBxY^k jIww! 4嬤J֫Ӫ Q R䶎W،}b>b)f!TS-SvSCd0䄳dqmkOT |j{our̖B[nK|Df/(WI-)K -9#/br= "tdUFH M[mkv0NH^4ol8Lޓ`=̈́vanU ^.n<Xe~9&m6eVKxc=Ƹk.@Yg{EҴH,(qE!;m mfm-" ߢO4+pm}\{# "0)H%"` q&#G81,;%%J 5V?ruJ_"d︅ٺ@&^_tpVi{&bQiaI C$>+z「?/q8#Ub)y,ZڀR[&QZm|@ HW*)_IClq;ݰ259`*S D F2W쭅r8=.KVL319Mp70ez3x|Mw)z(1)G/`H:I kA@ @|ALϘ7`wɌNj|0qIHFGqӉVG!|u1*'6mbvJ47&8X'GNad\Ս v/Rt s: %ڄh &yP7yzh)7%M:3kȬ}gfRg{89t:HMo 10a@KAѝ+_1F%3LJ]tQ{:h<VKL ux#I0W:#wK0TfZ} C*ԥ#*L5;Z{9< DhX{xTΰ:8 ҁeA&"=MUK6" Uu]GD%|ΣH1t_>)_R w}VLIIZ|Ll1l'9̐WR?5SP||vQ͖ "'AIby*d$(%ZXK%߲"eDk+IP YJU* ݋8@@  4f?rXwֻb.J,ȓƕ)9Bmꈫ0] ѣY"4gaYߌϞOkntMrh uRGq93j2t!K0ֆ$ys,x?lx\W6㎼ : qWvJ g52鉎J~V`9uɒ'ްj*GPX'ܱHвp՛;3HeosOU "(D9HX6+O>lFh0RL2'nSF!FQ$lwJ6H$_RD 9/vI]|$ YԟP&0sDXG}= ~wq^U\%K$]YAWgكP[b+eX6&3aje&Tdwi9 ^x$dv\0F( 9Rwus 1JlWFX&'6@ Z%śuQx*q2dš*ZV3pfǹ#zEXWeߔ?@#;}1x evg`!#8X_o3`Uə\CcClVڝ`1:导^HUb-jne ւ\HiCۆG\t7'9cFݺ8(2٢b/Sb3Ol' |)(q{ "]֎,6̏3:^K6}7UPɻ|w$2$CLIg([`πT+u‹&fbzpGVmL3=rCہ/iKlph.5[*lY< Ry5[xn@=ßxƸԍ1iZ\^c1xީ!Z3)z<*t -8%xLf&b-EH6.U `i-xΒ3gfǓɖ}Q\2IŮlĢt, ŨF2TٽTDŨ{/%%|{YQL%Yڡ (J\a?*)qA'UQyUH.fڴ˜P3TjK5+c7z`Q34ܫO,aRӵ[>0S/'{u7lumm]Z!mM[@ʤrG#WOJ-G&/L"9C.™E&iylwAo P+hOKgxg|)R:ӟb9WaARQVe6֊,ݗ{&t;%! FL[_\x<<(])^bSf~1C K>(PI5'FeW,oGԞ7ٹit 1qlmrfw7yV>OlPT GCI\圯d7#%UIAɉ=M ԅ^̮MAıvW-dJC|G=b414L6*͝$SmQ&tRIl27GO[.X~w!p0oوTO 06TexA5Wi]R@!I3 C? t˜SDd=}Ҍ"P%32i,O ֟sَ%@!@u9+)`xCBRiI.hv*`2 5-iƩ$^o!ؓpI 5hv` uŋ$¡zצ6MORiԏJGb6EM){fv0Cݶ붬?/D MܳuqjHxt)IF0R ׿9p?O`)Xd쪢5'\קrj~vgD ;9`kEԾԜ Xǔ!jp-AbN4Y^1fl՟W !/)D?Ӛ5M*᧢ÊL=yQ$cڥAQ'w=u=E߳0 Em f#L*ڧC%VTKaU֚bVR@do#Ծ<@jn$i (fM,b>%-e`~r]ԭ{H:jN-ԫCv G`Ġ4r! [ ! ꥂ; LruZ9q d̆h٥ʁ'8(̷Pva-HbYʯzN|NPAWոP+1Ԥ^@(=r1.uc_qY%?̞0TJgZ4k'4K%_1NRUyGT?,ɹG,2Q^d\I̅< k>QWB=E:Xζ3I'=uKSLF7A)Ɓjoe^GsԴ)PId- z"Gb|QƮ5nnp&%:ej Pit gWaqT r5g 7IGfT{Oa[f SF o"k?(?kb%|S} Nӓ߭fǀ2KU*V݁+ e=ݓwI. %"e)CP(/WFDA Gw"85xFtd b8ʇߍT:mtA y&*Vsy ᭸FL!hN̔@ZxEFyrX!Fj{eHM PmU4}vcj)^K ?NT ƒ.'{]\OԘ+tV.$y"XM!P j(px&W#I@!"m$7 O[aQ#r0ܭ'?GY֪T}z') u7X w.naOoiv%mkI?tptԏTn.Voف3{tyC!?]\sf 8JִAz- !^—e΢? &.=kZ9I IN\k(:!_іvfgA7s.γ#7ZwiY7L2SG?k2%c;6!I1{/'|%18YJRaensWRN 5\{)$銯vUş߅`X %\{id!R@)j?u[aXW,AN4tuc"cS & =[Qԛ/ ʡrԓٳCum.|1s~6˦1cp:SȾ?hnhLqgThg.;NSMo$ƊWpsh)=@ZI&(U0e6Pzeڟ}WG=1v)@L%{[e@F TzؖI#g{4WTM͖ 2Hc43.re2' Y3Y;9K߯n鎁ܙz=rA%^+I g_#;i%J2U6MeGZ wxx)WO!ݱԎzr>;az};`OYOBB2,gDZ%QABD~~$1^J%z^憓%Ҍ9e3!j36_mZxcp^Q-w"<&D܎tQᑣ9 X@o5<]vOᩦ~#J."w3w}Άu@HȄx VLë9xÇG~s#ݤ$&TTDI CjXM:M^l{DMX6ì*JϿM|:qwk?QPT`@d|o8ǰE,@_2vmw&;ŔXm4$)9+7T$q&7<5CZf; xwlO:lH1$-w@G(B9Aͽx`LBлޓĝʠ\xn~o{x%U͞w=iyݢ&h4CO58~~u&,u-R3}ZETx7۹kIU/I7rS<4GOf  VKnCuBoЦW'ffd%W;԰|7+|o-p4R=$843Ci4zc˱DWL ,W$"$OM3WLZ`~Bs3;T[g֖Tȝ ؤnzh)?tgjP G7[ās ct~#LED]xJ2"4 <ֲ hFBN dc☢2//3/Wwl i=FeXLe ڠvSJg*hi qI Hu\妷9U:Ǘ ՞h]VVLKט^kFHb7d6ʹgzb%+SbU`U :sn ^[|yHrIw`g(NJ sfYVܶ?iڟ1N>eƹaMr_Tr`X~f +N<~"m5gϑK C-̯L L-3ڃj| 5'BazA^3hH Gr6;9ZG{LD==&0m3^A9c܀5MZM̈́jmǶ.Acll wY_{Nl S\pX4YF$mth"3+.%ЄGt#3tZ'Z5O@jbPmYAFU $r9VCn4`T8^˼s@3Oˑϛ'AP"X4ozT"3LēIP" ri|!P0Mp`'= 3o%ʪbT%3ǂ1qD0A%l !w?݂֙mEr ZU' va|N&=t!34T7jgM]kIkOZax,2K2ڶxQ&ԞH9h$zsMALnҥMO,#b׀m"  NgsMB!%&`He. .GKrF^ԲETJb X(LAo.J%+?mu:!|vy} `ǻ*cSKpl N A:l=󾝄61E!M7K;{[9$3дyH״iv1WI d"8dD]ؖVf![3 e7)7$xw) XrXANLs}iF];LCɳD142}?f&Zc19f ,~2Vh*pt.AI5.FS5V.|c7jiTRgXb ~Q@p[5Z4,H8x !B5,&u,o) GbV8=atO_C}Z(h 0Stw~yݟ{_kZ Eq믞+Ͱ6zIE^*U׮GECbyKjS<&E<뭪c|qQ\3K-bٺ㦵Gjn65GR,);&z.TlM6rI 7VKmwhbՖZ.o{uq,Ch{LDt2FL.HGG#!zĢNƵqSujqE`K{k5 :E+r/٫ M#pscE:rwE}y$'r1[ϙ:UE:άxR Yn2Qv9dZdոeսx:~Zu;z8T><)2MeaGEJLDwb܏РF(:_WF߾^X0b9.b9v[WcKE qd";XWy%:8緞Cpվ:guQ#TzF^.:FOQws1l\@aû t-$]P]t"_%p.K}uQQ+laZdLeJ ksE-\~xT 7y,jqY"X˝._B*U~j0]3۞ώb@=3r/ .jA&VnbUαn (Nzn"߬oˍ{A^bQǷJf{E"+`.9*![$r1h'6y^"\=U0XinI ĪְEW_%guh=O}uC!pfa iV ˑfUIY)t*[ARG7`eÍft#)X\Y(H(WCh 9F؜=9F(3\8{&$f8T<ru:Q kR#`X]?!]e&fwװta9J,r,3LMwD,)C}o\FJM$dھt1ӝǘDvMm۱WS3_| Diɕ?oF++)jaN*,O4ʵǭ$@CQģ)Ҩ]{ri; sI"WV&2@xU\۹ՙ~ek^_^Ispf\8}X(e]U*tuSIDg$!h|D`JQ0U"v])ഄs*rT%ǰl'׃.2r\\EO4 i٦WGpǗj]A[+'m#p%D1ʮq&Yl$!uY ,5V7+a2aRu }ER潊2[c$jwįK""5KlVo*R }Tu"&UNx%c-UTd]ŋc Gō[Sۣ:'2iצnĴk5 iPX@(grz⩻] ;.9 ӥtwޡ}"\Ao_:*-KwLL\3|ux{w|OrlFEܼs"L RIƫ@ 0OC_Nel值MdvxUxy0ėD|c'PXN?~4 uZ@’;;%qjdϬZ&M>*ceטAdћ#/O\&ԺجIn)JB NzFju喽$2300{ly ߹R~0A+YhfNϰ9N70oUyL<L'ӻEۂ}>r]b{s;uö'WKV_:\h"Ħ!tR0Q"A+jKo܌"+-Iw[>}ahY$;QR]LaO2U>""0fzf֫I1~ƒoN&SzZHr0-(BJy޵H>z ҷ?~lYQP.$+BG?'"Xhr_*~`#^@Z`6ϺJ F᷿-f,`-l>KУ xk*b18/qӃأ#N~rSM[,WQiy*鍱5ɴ|6 2k sF/Pjm.1WS;W^LRjlj˄|ag?{őEԷEM}w6%ti<[cDL:-DB"]+)iիCela.=aR(BonqBVC{y&rdS< ؽ&آAV@Ѻϑo4цW mk-ߨYV^[3q 6^b 1h4jvwU])nQx;}jY+o_md uayB2RzX-ׄWyWwMWI$6o ҽsIB)] o-qdk(Yb7-7nDOĭ'ЙL;#\ck }(L_׉7+@=z!l ᄝc۫xx+У%._v=rB;<_neqzFpDn{DݟK,DF](#<,(q*bMC > ^>]|(nbI|kky(]{z׊uX1|>U-sYm0B&qQ{hZd CyMLղY^c.k%v Fr}#[g+{&۝ܮxpnumƇxdm=6lslHVsDam (0G̭8TM/Jn β 1_YEk$J Łb./ KtҢʻ6EXX$*[qAcWmE(R0>պ*|1l'l~@hMZ9pꥆPE*)c1ۘ,0DIXhOu Z?Ԡh(F#skGpQ-A~9:dDQ -3(Ds2Px$IAA=-6g6XDFW=%b+ HSks:B5/wYcϱա.1Py=FվKZHD}[7X)K8>#+Vl?Ib-U۩EtDɡìWxj

我们五年级要写一篇关于青菜的说明文会的人来教教我啊
我们五年级要写一篇关于青菜的说明文
会的人来教教我啊

我们五年级要写一篇关于青菜的说明文会的人来教教我啊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降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0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名师指津】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各地中考试卷来看,说明文阅读测试的考点有:1.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2.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3.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4.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整体理解说明的内容,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6.阅读图形,辩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内容设计表格;7.从结构上分析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8.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悟、发现或创造、发明.
做好说明文的阅读,首先要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相关常识,如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九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说明文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分说、总结、过渡、照应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等.其次要从整体着眼,准确地抓住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了解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探寻文段的组合规律,概括文段内容.最后还要结合文段内容,运用联想、想像、推理、印证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表达.

怎样雕刻水仙
传说水仙花是“凌波仙子”的化身,其实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盛产于我国福建省的漳州地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水化花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多长在水中。如果它生活的地方温度较高,就会吸收大量养料长出很多叶子,而开的花就少了。人们都希望水仙多开花,少长叶,花期长,那应该怎么办呢?
雕刻好的水仙头要放在水里浸泡一天左右。浸泡出根茎...

全部展开

怎样雕刻水仙
传说水仙花是“凌波仙子”的化身,其实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盛产于我国福建省的漳州地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水化花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多长在水中。如果它生活的地方温度较高,就会吸收大量养料长出很多叶子,而开的花就少了。人们都希望水仙多开花,少长叶,花期长,那应该怎么办呢?
雕刻好的水仙头要放在水里浸泡一天左右。浸泡出根茎中的粘液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把刀削的伤口用干净的白色餐向纸(便于以后拿掉)轻轻地缠绕上,以利吸收水分,促进根的生长。洗净、包好的水仙头一般都摆放在紫砂水仙盆中。在盆底部码上干净漂亮的小石子,用来稳住水仙头,再注入清水后,我们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雕刻水仙。
拿到一个3年生水仙头后,应该先判断正反面。水仙头露出的芽弯曲的一面是正面。雕刻水仙花头正面的方法是:首先把水仙花外面的鳞片和干枯的根削掉,其次把水仙花头靠根部的1/3留下不动,一层一层地削掉上面2/3部分的鳞片,直到露出花芽为止,再在每片叶梢的边缘削一下,以后花芽就会弯曲生长、能形成漂亮的造型。雕刻时请注意不要把花苞削破,以免影响花蕾的生长。
水仙花盆要放在阳光照射比较少的室内,室温控制在8-10C左右,坚持每天换水。经过5-6天,水仙花的苞蕾就会一个一个地长出来,叶子会呈现弯弯的形状。这时,它生长很快,应该适时调整温度,使它在将近春节时开出花来。如果温度、湿度控制得好,花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如果雕刻技艺精湛,便创作出一盆盆活灵活现的“天女散花”、“花篮迎宾”、“孔雀开屏”、“天鹅展翅”等盆景,使清香飘逸的水仙花更加多姿多彩,使人得到一种艺术享受。
新春佳节来临,优雅的水仙花伫立于一泓清水之上,亭亭玉立,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清香,定会给您的新春佳节增添无限的情趣,给您的居室带来春天的气息。
-------------------------
方圆之说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方圆的世界,方圆的人。”当时颇不理解,可细细想来,其中道理却可使人受益终生。
大千世界,本就有方有圆,比如桌子是方的,球是圆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固定好的,并没什么好说的。可有关方圆的人,却是从古至今一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俗话说:“方圆处世。”大家也许会奇怪,方圆只是几何线条,如何成为处世之道?其实这是人们对方圆的人格化演绎。为人处世,无非三种情况,方,圆,或兼而有之。方者,如那一代名相魏征;圆者,有如那和坤之流。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人们心中方者为善,自然那圆者就为恶。然而在充满矛盾的现代社会里,那极其方正之人,往往在社会中碰得头破血流,尚不知做错了什么;而那些圆滑有如润滑剂之人,看见权贵就逢迎,看见倒霉的就幸灾乐祸,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有朝一日那倒霉之人重登高位,却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此可见,方或圆都只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却绝不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方有刚有棱,易伤害他人和自己,圆则有柔有韧,尚不可全盘否定。
因此,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周总理不正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吗?他运用此道修身,治国,平天下,赢得世人衷心敬仰,他的外交水平令世界各国赞叹不已。
所以方正之人要学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世界,温和地与人相处,因为凡事物极必反,方正之人他的冲动,他的孤傲,他的不容置辩,亦可能不为他人所接受,很难与这个社会相融;圆之人,要学会真诚地看待世界,坦诚地与人相处,否则,别人则对其处处疑虑,处处设防,难以和人推心置腹,鱼水相融。只有将方与圆完美的结合,刚与柔灵活的运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老话重提,“世界,方圆的世界;人,方圆的人。”作为跨世纪一代的我们,不可至方,更不可至圆,我们只愿成为一个方圆的人。
----------------------
怎样写看图作文
《观赏(漓月夜)》属于"“图作文”.是我在学完朱自清的《一张小小的横幅》后写成的.现在,结合这篇作文,谈谈怎样写看图作文。
其次,要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把画面逼真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在描写稍近的几座山时,我用比喻句“好像在腰间系着一条飘带”来形容它云雾缭绕的特点;描写江水时,用“群山在水中照着自己的身影”这个拟人句来突出江水清澈的特点.
首先,介绍画面时,要合理安排好顺序,使读者一看便知画面的布局。如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先写画面正上方的月亮,再写两侧的山峰,最后写两排山间的漓江.这祥,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
再次,文章中要写出观赏的感受。我看完这幅画后,突出的感受是“静”和“美”。因此在描写时,紧紧围绕着“静”和“美”来写。如“船儿似乎在无声地、慢懂地移动着,移动着。”“江水呈银白色,远处与夜空相接,一片苍苍茫茫的景象”这些描写突出了画面幽美、静谧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写感受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展开一些联想,突出画的艺术感染力。我看完这幅面,联想到了在城厢郊外时的童年生活和那里的景色。
归结起来就是:写看图作文应该有条不紊,形象逼真,展开联想,情文并茂。
---------------------
蜗牛的秘密
星期天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爸爸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浮上我的脑海。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去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先采取用各种食品实验乌龟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捡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子便给吃光了。这下,我得出初步的结论,蜗牛是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项实验,分析“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把蜗牛捉到高处,等它头伸出壳时,便想去捉住它的身子,可是我的手还没碰着蜗牛,它的头又缩回去了。我想,这蜗牛真是“胆小鬼”!连续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真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干事情刚开始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又从我脑海中间过“有了,有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用一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壳,抽出蜗牛身子,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觉得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经过查阅书本,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吧。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再拿来一片同样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大触手具有眼的功能,小触手具有鼻的功能。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从小培养发现问题,井学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
葵 花
儿时在街上玩耍,常唱着这样一支歌:“什么鸟儿爱奔跑?什么鸟儿爱歌唱?什么花儿水中开?什么花儿向太阳……”其中这“向太阳”的花儿,就是葵花。
葵花,又名向日葵。为什么叫向日葵呢?就因为葵花的花盘会转动。每天早晨,太阳刚一出来,花盘就向着太阳。从早到晚,不管太阳在什么位置,葵花总是向着太阳。这,大概就是它的名字的来由吧。
那么,葵花的花盘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呢?记得小时候,我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的一个儿子,觉得总在天上太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到了这时,他又觉得还是天上好玩,后悔极了。想回到天上去,却再也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
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上了中学,学习了植物课,对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转有了科学的认识。植物学家发现,在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照,就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变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由此看来,葵花向太阳,不是什么神的意志,而是生活的一种本能。
葵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到了成熟的季节,个子足有七八尺,八九尺,甚至一丈多高。杯口粗细的茎秆上顶着一个金灿灿、沉甸甸的大花盘,在肥大的葵叶衬托下,真有气魄,真威风呀!
葵花和大多数植物一样,也是春种秋收。一般在芒种前后播种,几天后,嫩芽就会破土而出了。起初嫩芽只长出两个荚,浑身上下都是深绿色。荚厚厚的,是略长一点的椭圆形,没有一点棱角,茎也很光滑。当它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样子和颜色完全变了。先前的深绿色都渐渐地变浅了。新长出的叶子每片都有了一个叶尖,整个叶子成了桃形。茎也粗了,同时长出了短短的绒毛。在顶部,还长出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这时,只要水肥适当,它就会很快地成长起来。到了六七月份,它长到一人多高时一般就不再向高处长了,像芭蕉扇般大的叶子从下往上逐渐变黄了,只有那个顶部的花蕾却迅速地长大了,像一个大花盘。
花盘周围的花瓣,是金黄色的,精神抖擞,像是站岗的卫土。花盘有无数的小黄花,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但排列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葵花成熟时,那大花瓣和小黄花就逐渐地脱落了。在小黄花的下面便露出了黑色的葵花籽来。
葵花可以供人们观赏,但主要还是一种经济作物。葵花籽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葵花杆可以作篱笆,也可以作燃料;葵花的叶子还可以沤肥……
初秋,骄阳普照着万物,庭院里的葵花朵朵都向着太阳,看着这情景,我想到了我自己,也想到了我们的党……
-----------------------
永远是朋友
《作文选读》(以下简称为选读)和我交友6年了。我一直保存着6年来每期的《选读》,我的第一篇成铅字的文章也是托她的福。
她的优势在于来自广大中学生、面向广大中学生。我和许多 同学之所以和她交朋友,因为她没有《××指导》般的盛气凌人,也不像《××写作速成》那样骗人。她只是一个“文友”,而这一点难能可贵,看她就像和朋友谈心,其间又有所收获,对思想、写作大有益处。这样她就在校园扎下了根。这就是她十年来越办、越红火的根本原因!
我的朋友有“一个优势”、“两个好处”、“三方面不足”。这是我为朋友写的评语。
我这朋友还有两大优点:赏心悦目,帮助写作。她所选的文章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校园气息,记的是身边事,抒的是同龄人的情;泰山日出的雄伟,登琅琊的趣味,老师的情谊……这些平凡而又独特的情、景,常使我激动不已,回味不已。这是从欣赏方面说的;我这位朋友给我最大帮助,还在写作方面。《选读》上的文章是将我领入“捉刀”大殿的最重要的老师。每期《选读》上的文章,老师作文课上念,我自己回家学。我的作文构思、用语造句都受到她很大影响.至今写文章还常常翻开它,借鉴一下当时阅读时红笔勾下的精采语段。我真喜欢这朋友!
不过,我这朋友的不足也常让我摇头。我想到的有3条。
一是对选文评析单薄。要指导大家提高写作水平,选一篇好文章作范文固然重要,对范文立意、结构、用词造句的评析更要紧。让有经验的老师详细分析一下其作用决不亚于听讲一篇课文:在这一点上,《语文报》对学生作文用括号夹评,最后再详细评的方法,是否能参考呢?
二是针对选文设计的练习少。《选读》上所发表的优秀习作,在某些方面总有独到之外,让作者亲自设计一些练习,就能沟通作者和读者对文章的认识,同时又提高阅读兴趣。在这一点上,华东三省《阅读通讯》很有特色,能否取一点经呢?
三是来稿面不够广。今后,应让南京广大中学生在《选读》上都有"露一手"的机会!虽然我即将高中毕业,但《作文选读》仍然永远是我的朋友!
---------------------
房屋演变史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家乡米粉
当你作客于我的家乡时,热情好客的主人总会捧出香喷喷的炒兴化米粉请你品尝,特别是那些去台人员、外籍华人、海外侨胞省亲会友的宴席上更少不了故乡的传统佳肴--兴化米粉。这时,故乡的米粉又成了台胞和海外游子寄托乡思乡情的珍品,此时此刻,他们总会感慨万千,甚至诗兴大发。有位从海峡彼岸回归的兴化人,一吃到故土的米粉,便激情满怀地咏叹:“银丝条条牵断肠,海峡两岸横惊波,兴化子孙共箸粉,隔海齐唱一统歌。”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兴化米粉为什么惹人心醉?原来它源远流长。相传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8),兴化军主薄黎畛受命于朝廷。在兴化冶水,营造木兰陂,后其得力助手钱四娘因筑陂失败而投木兰溪身亡,黎畛临危不惧,前仆后继,亲自主持工程。为了犒劳民工,黎畛把祖上传下的糙米粉加工手艺公诸于众,还大量生产米粉。不久黎畛在勘察工地时也不幸遇难殉职,人们以米粉、米酒祭江,并为之立“黎畛庙”,世世代代缅怀之。黎氏所开创的米粉业也就在美丽富饶的兴化平原上开出灿烂之花,后经世世代代粉农的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兴化地方特色的米粉来。
当你吃到可口美味的炒银丝--兴化米粉时,你可曾想到旧时兴化米粉制作的艰辛?的确,旧时手工制作米粉是一件极其艰苦繁杂的重体力劳动,其制作过程分为浸米、磨浆、压干、捏、蒸、出粉、去浆、制把、晾干、束腰等十几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浸透了粉农们多少辛酸的血汗,真是一条条米粉,一串串汗珠,有诗为证:“入眠半夜三更起,磨浆蒸馃压粉丝。四肢皲裂汗淋漓,留一米汤充肠饥。”
兴化米粉不仅仅醇香可口,而且香飘四海,饮誉全球。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今天,兴化米粉是乡镇企业的一枝花,其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为国家创汇,为四化作贡献。莆田市粉农为人类制作醇香的米粉,也为自己酿造甜蜜的生活。你看,那广阔无垠的木兰溪畔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红砖瓦房,不是粉农们的新居吗?
谜语曰:“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原来兴化米粉是一把把晶莹洁白的中间束之以稻草的四四方方的稻米复制品,其色白条细,弹性坚韧,煮炒便利,汤干咸宜,若佐之以鱼、肉、蛋、菜,真叫人垂涎三尺。无怪乎,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在兴化讲学期间,尝到米粉时,不禁拍手叫绝:“可口欲吞舌,美味实无穷。”现在人们对兴化米粉的煮法更加讲究,吃法很多,“八素炒米粉”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八素就是“香菇、金针、木耳、紫菜、面筋、香干丝、豆腐皮、青菜,配料后加油酥花生,色彩斑斓,这样的米粉色、香、味、形俱全。厌食劳荤者,换换口味更见其美。兴化米粉还是一剂抗感冒的灵丹妙药呢,只要把汤煮的米粉加上熬过油的姜、葱、豆酱粒,患者趁热吃罢,再用棉被裹体,大汗淌流,高热即散。
在四化建设的号角声中,那些繁重落后的手工操作全被机器所代替,旧时作坊里痛苦的哀怨和呻吟也全被马达的轰鸣声和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所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兴化米粉也向新的高度冲刺。目前生产的一种“快餐”米粉,就是把各种营养品、调味品按照科学配方入料。这种米粉只要开水一烫,就是名符其实的可口“快餐”了,它为旅游业,为人们餐点提供了方便。
愿兴化米粉这一传统土特产更闪射出改革开放年代的光辉。
----------------------
这些都是标准的说明文啊!~
且都是范文!

收起

不能老是依靠电脑!我跟你一样是五年级学生,我们也要写这一单元的作文啊。
我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你......你却这样!
哼!╭(╯^╰)╮

先说青菜的作用,再说青菜的营养价值……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

全部展开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降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0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名师指津】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各地中考试卷来看,说明文阅读测试的考点有:1.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2.辨别与

收起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

全部展开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