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文言文练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6:34:18
如何做好高中文言文练习?
x[in#IvFTgz` $EQĭDHDM%TgDf+"RdRM 4Ԭ\"^D{/"_;=? ј{g-OnįcI-l+C18fܣ(dᔒ=6؃<؝Ȝ̣=oON֞UNϞT޿G|c7zgAǽ?~rNt~51pܴI˒N4y'RYFl7=t[6Д ,M4u[N1绊&|rzU[KG| wI;/CC4E6%j~tq!:CYqBN ̙ V旎u_qX@#=-+˃یD' yh߈Lc=s9ѵ ;t - QjFe$ES;'`O""Os^cO*z 9vEstbKD5Dn PQ:5SOuͣ ^soBu dAnM1K2Ybd:fOco8&yiEVδvy W(n:с<}Gp =kV zB:PgCy6fSmᓨW!W,#OAВTjA:$F)畯VqHn{6ŅS]9U+ Bi4CXus .oh0pP>ԶŠUЌzGzә>bv{hbP'T߹guQ ǩ4Q(3ܩ@޸dO{$I B$Rj9.;k{ BVD0ҡFڀׂԍ^jft :DX$}]0<@H/t+r`i eX5v- j00ԝRű`|ɛuk/:1v*YaEɹZjKNs1kЩ_fթΌf<^*C{]7lmn$eL84)(-0Oj0K^+NTob~g#~_< ˩k_0 e^a(N*CYZ2:kȞ-#XEh @3_0L~'5D=sbO*~8[(@:֢54Sՠ0c In9j{%@X[پs՘J"b? 5=lZoI3?,~A?OLBurZA4ӈ NVJ>"JVbҡ1 ^ uF.xb@~n(Tgq:,)BfuwBQ%t*.00XF^i6|{fab")Wf' pԧ:!`ΡhzU3FPy‹~X[;C%J;s@،)NH v^b_մ5sfS:K`8蜉lF)vZ˽-#*1X0s.י>O1`%̂=^l3/j?e^?8\%2 1j70+N dIuE9 E?xTVC37cqNԯEt|&sI/ԯg*V[ifFVU)")9%g br C Njm3 *r(yL9PzKBѶҽ4Rkف ?_w~õdza/w ;p3DŽbPt>B|2G?Sb V쁗ږ󚟋Yf3NVo/Yah<~ٞdcl_$9L"JUyh#7\s edyݑk9wa,<V70GGҚiвv-}Y niJq+;oXTԟpwI:Ŕ,E9TjZјnfm>jȠ=pΪ7OTyji(D3q{L!ങ@-@]VsbD: S9UɌ \_D9#13lϫHEANG4Z."ؔ@4vKkxsrW'@ĥ*RӶ(OXzUn3A"Vn;M˶̟Nd)6?鍻hrfs[K߿1(09NX#YkfX -#]тsHܝR6_d6;?\uWq2- @ju'J!iDESzvN ?"oDi*V8pO͗opvz,$Y-RfɓWY3YZ& Kߜ#l^+ F=>;'݅NZP$7òMk  ILMU|X#3=cZ8jOoV8hdҿwU*f$ṨWRxPH*,/ @B:m)?ISpc=^tSwP7hsz%3M5l A4pwLBi\hhEYŶ w!588Fdwb}umf2\REn1^/ed’5{uS^Q+1r`~ Xwmy,1lN{'*fi='i5Wn3ˌ1YM:}`Tuk]% eEU i@&KQRm34(Y1<@l@ طmUb"7zE4 ÌN:iOeI-J9 H3pn<c_AE#̯=_kU*E4CqJE;+hp2G InA'L7ZU?FZ`u}.zu!}2X^lwEm]i i8J:*Saw[o848Ng8d |؇{:%t)2bIx@]a;[*)Vt򕟾~ezOof'1;#@͸d\̠4/NiMLrPgyC^64&l,AB5Fv?#%ܕ?n^Zk^4'*0WIN:Ձݵ?; cM@,>c9C$^6Y_\u7p5{!\,4H-v# Kn/ p45U'2a>PڞynQ x-G lB)f""[,.ə۽-.s(L{$:T)SBHwQfl26M>]dz K,%±ʢzGI-h{*aD*e;rn7?qO6QG+ND/'q7\;~榉rq̸;R3R'Ti S,:r?=U 8XDOH "v>,N ܁%ώ2O0U=t",dDQn~t=_BǾ: eCRtI̻ OA9 A1ztl[L[tnwfk{s+-* T&Wc{g!}s']r$u"(G`r=279P)n.MHT$Ms>#Dq1j!,<.TVuDMg7 CY":g(]@t|:s\{gUrHЭ\˰ 9bn ~7N>f}]z!6f3+J 7ٸW'[w0DQI w:l+*C8y(˹s˹MLUPd+|q#nF/^A "bRXCKږ"-s%ou,xkIeR rk6$5`HYA{3a>:I({RZ\[>2(xE $Tp)15D3_~Typj-j:x*%K"S`bˉKUY].M`2o a)3 Y.yKBWO锆U2!*)STm,Exk)A!<%KA.E-S/D/n(W;9;vY<ۖ<<'M`GYv*AbuN$Z>)^FxlmspOVn~f i' &8!$N<N 5]U$z5~SJ:1T25̀eJ#CC.,{7[5E5׍D>áQ3\yx6'aяkh]iڦLw]ņ ^;1vRX>c!`ZHA[?T%IeѶ0+ƪq~:̔M+݉ۯiߗS&/&Y\ce:eStCOS«Ee3^vо5oFrh'b q4t1t(Qq<.{B3Jޟ#boN;ƿ<Ϝ@e^)~Wt.4}5E-YuQ]%b1W[r&_c{Bd`ҏ6+)j>AŝH󕘵t=֠f7|>zѯ+ !X kgOٷٌo#`<)_W7@T[xa8ヒ¹aH ^þ*ԯ85ǀj"ľGӳ|2Vԙrmӎ[f \:bVB*91 ݼ~<|e՛=NVt:_9ZYTʣ\]q>[\:2 z mk_ۃI=DK\1ߞ"Du۟\"O"iro DE Ҧ+,-H7T/^Zu\XS1?q{}," T#Q|*Zp;R`M,v2oöI+"u]`RדDvUA3duzQK'xlO$'5T*}>˂!i<|Lɸ;$hv s{4jgu>EDڵ@h_ !ɋԈד2k&gz nWP}^?QGx3wXHً",|Jo'WzG]u ?cRʽzxrLVİfIAdw?Ig| j?WچA?=}ǚlL<;ev4 Y̋'?`QjҖSW#ATifwM?R_WCm6jN}'w5

如何做好高中文言文练习?
如何做好高中文言文练习?

如何做好高中文言文练习?
从高考历年的文言文选题范围来看,文言文一般是截取史书中的人物传记作为题干,如2003年的考题就选自《旧唐书•裴矩传》,所以,如果对传记的一般格式有所了解的话,对文章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一般来说,史书的人物传记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姓名字号、籍贯、家族渊源、官职变迁、政绩政声,如果结构清晰了,一些看文言文感觉摸不到头脑的同学可以做到有迹可寻,将经历放在政绩政声的部分,加以重点阅读,一些之前的疑问也可以涣然冰释.姓名字号、籍贯、家族渊源等都是一目了然的,命题不会以此为基础展开.而官职变迁部分,只要对官职变迁的一些基本术语,如“拜”(授予官职)、“除”(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和平级调动)、“擢”(提升官职)、“谪”(降职贬官或调到偏远地区)、“黜”“罢”“免”“除”(以上四词都是免去官职)、“去”(解除职务,包括辞职、免职和调离三种可能)、“乞骸骨”(告老还乡)等有所了解的话,这部分也不难应付,而且也不是命题的重点.政绩政声部分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重点部分,大部分实词理解,虚词应用的题目都是以这部分为基点命题,同时由于政绩政声部分在全文中篇幅最大,变化最多,对于整个篇章的理解也至关重要.虽然如此,这部分也并非杂乱无章,我们如果多进行一些比较阅读,还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
  首先,这一部分的实词不会太难,大部分实词的意义在高中语文课本的书下注释中都应该可以找到踪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力争做到熟记书下注释,在总复习的阶段,也要对书下注释足够重视,这样才能避免在考试过程中出现面对文章感觉似曾相识,但是由于自己的记忆偏差而不能确定的局面.
  其次,这一部分的虚词,应该是以高考大纲要求的20个常用文言虚词为考察重点,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掌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最后,这一部分偶尔会出现一些古代的文化知识,比如礼法、音乐、以及典故,往往有些同学会受到迷惑.实际上,对于高考来说,文化知识所要求的只是一些文化常识,这些常识只要在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是很容易获得的,所以同学们一方面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方面在读书的时候要认真细致.此外,文化常识也并非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重点,如果由于文化常识造成理解障碍,可以抓住题目对重点部分进行重点分析,这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文中文化常识对题目选项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
  总之,文言文作为高考的重要考点,虽然是块难啃的骨头,但是当我们了解了高考文言文选题范围——人物传记,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物传记的格式进行分析并充分了结,一些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具体: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 视事 用事 下车(伊始) 掾丞 洗沐 乞骸骨 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01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05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4.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高考)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
  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
  (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高考文言文主要考察四个方面 分别是 第一卷的第九题 考查的是文言实词这个需要学生掌握课文出现的180个实词,第十题考查文言虚词 这个需要学生掌握考纲中要求的18个虚词 并且会判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第十一 十二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 ,对文章大意得理解。最后是第二卷的文言文翻译 占8分。综合考查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以及实词虚词 和古今异义词,逐字翻译,转换正确的语序...

全部展开

高考文言文主要考察四个方面 分别是 第一卷的第九题 考查的是文言实词这个需要学生掌握课文出现的180个实词,第十题考查文言虚词 这个需要学生掌握考纲中要求的18个虚词 并且会判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第十一 十二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 ,对文章大意得理解。最后是第二卷的文言文翻译 占8分。综合考查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以及实词虚词 和古今异义词,逐字翻译,转换正确的语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