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作文600字,明天就用,给我提供素材也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9:14:30
节日习俗作文600字,明天就用,给我提供素材也行
x|in3KVeڀm4P^aoY$J$ŤFR3'䴗*Fd毷so2E=F@!qވ?¡m]9<ollOf41oѲT7v~.Q?߅u;Kx_Lk{>2Aۻ8[y4ǔ3g\dq6>L > 7w{gS/w<09uݥ9M;ܳ3]^NωuqWmf6'Ulчm9vy-[wˆM< L&mstiku v ?61.yhR}o s,i_uVAE 41߾իe`nxcvX Vn&1f^'f*9avK`X~n6WLv7%3TއWz۹ʮWpCKh3N~16x-:lz4qF^L`_9o;+>)TY2aCqm+Ђ+)>֭"~`tdBuڸxl*2`M\j Sx.sDŒqvV߈tKeueߏn׾'D QQ {S(=`msr<xkZj;/TNGk-aG;ˏcSMKv7ހ d>,EBN@+ AsbfALȔ7:b-ɝ+b8e-nw>;'Ix)DDO;m$cnSlT fe6mg}U18)<;[_j9fsUfwj*E[8B<Yj(ϿMqFDS[B+q+ ^ ΃;!paaB|\CԙVWO^?ftt˚M÷GO=(Izd H "aSYu"n5m߿K= @?Ad7G: ˄6+FKBh4֊lIR31󍝴a03(֭RT P!wnp"TRm$_qEmOӛР;{ٔR3+)ztS+sPTJ[yeڗZ?V^9홧> o_ F 4S@jA Hk|L%'z/x-Ç֗_H\T,?0R,zJv욷dp{B _ ^mg }غ=0+c@Q65 n\VL:zUNϬ%:07SYZFg=Tʩ9=U2B&סmDgpkZ&yQ$3O3㚾0oΞ {Ÿd,Ip׌D ]r$ޯơX cTy~d3E6wH]ifLB&{"-F(,X Bp7m< Z]\qwgw脕 aI0背U:(rtB$Ltw$f&oMS0yF=d4 :\;Y@\Ν>q,ĔtN!Z)8ʋp5+nA: MǶsҫ_%$`禓r/ҕ $VBj%iߟFx B+ِǗ)SV\9SLO9& qdEG+c[=/z$`Π {>lu$7s܏veg `j6p #_^w -soQeK?>C*PPӗu3Bc%HXC,2"Lz}C0I+އCAPiCX:EGaK`P<|yGD1ȗ+t s7f DHc.w?}Z Yߤ'M.iI9R$ }_h))L8 fk1 Pp{ W|ˡu !4fk9 خȅ[a]㸧*}j".$`ba/ xѤ c/{џ?mj^۫!nyy?.1eQg@"B.k撧5TWaK@hj!PugەA1 llK* 'CH+W50f`}N=ͽ &W=VmrɘaP$s4VDfa<߁0V&1 u3TRt/8lgbG5@J3^m4|WS ztsw'}NzڸGp::n Ѩxt8o~Gv[Iώnga(2Ac h%} ԎY]fo]7Je޺E; Fj/~dܹ2A@WMm$o:/[|QKEZ 35b*9x``_˯ B$̕ݽפ5_fG&goSi8~{mIw~b@xGIyq7`)stu+u ?y=~R~z{s&4.//LC%G#o1{~a:{]- .LBRͰ0$J32\@v[<Ū졭ۢibGpAbŞuy-Ê)t I:1צJ{ړ, 4KLy!n ӡ=2i)[G=Ves':DŽ!2so=V8.L4H\ c{w_ 1KKԨu:6q?dhE, ad; q3GS[k`V,z_gΞ;⍒hsM{݈L gdRl\5+t3pϿQIdWyܥ9<郄/]+c {-EFBXZcj*hcsspZ|#W8WGOc %4v&[9e#ˎ I%W1Yxj-r8fĐ!45y&PTL9oDt]geSfD̑$=2,%Us;]Rmx,ZChAN ?wFP=hW 72z$lOҭܔIlE?W4$OkT@^@lyk=U@-`cLEL׻ d /"KIb{U`\LO_r=54PO\Im<8szgmz](}|#4:q o`żOwgvR^!(7mUTS~šu³|"}/fy'a%E{JIW$ǒ%]eF!%{ 0]cxp&b8+?J96ORDS]-5q5B0g{PW.NFT.=SS/a* 11,+EOL@bs!M NS!ٌk }*Eos^Y449oh+5ο2ŦO`2D&wFc҄y)XikSiQT#D_43ZrPvA& l-szWu 4p"+kTO~,J\eꅎJ–CޭKɆHbz=Ġ#9Q,'vUe~^b$GCO}ǿpGk)%^%*/(; kf\\1t | PJyzQn6TjCQ 3F fevUq- I/bFͽTta* mmnம(D^pm<0td:/qߔ!(:5Y-(hF5OAW隥z[b7n5ysz©Acm>@N"5n{nzNdga߮@&vZH]^o2A e|leciܱKSz(3_6?$+*T?3!3N V+(bpNө.i~nR S =ѰV ;MjI|6W*ޢptX" 'LeHD3 .Th݋=CSj81A4`&X()m^iJlh΀^_wp@?O&@ܴ#o1 XYŅ@Qsrr>SQ&X3넴rq#(NgN+`Oci%٧Zb̚F) %"a#t-vw.M[A9SX{mo/k8ئh?.n`uħޢ -Z9~?3(:b$}{Yަ+S]&=Eْ?M7#Isi*hG]Dra2Zڑm:*z㘮ިmt6Ҵ͂w8#߹A-os`ta6o~<(iH\Rq>]zEMS}<'R|12p`/9׮lH| P)Oe5RrciteKޫrN)ٽk}a $Dq',<͹frf\9ߊp( = C/f|eiAKz߭|ww/}M/5j3+J+!jp5 Ut6m,Gǻh1ë?R+CBA7AzO܌{8?]\Ϭ+7A0wunc;o5We3;$*/8SM iZ nY m7܉r{i Q~#ce3(b^G|5៛cKj"l=˩MWHK"db;{rfB8ٮJQKQ!.|;_Ɉ<߭y}P9<3"A< :k$gćr"]][ւ?߿Cc2.Kөo7rk5+ㅃ ]KӍ3;K<XWJ,3NX/xkRMїAoե8_\'xԉS8jv;@NOAJ&Yb.6es#LƖ\ᚻrE9Zh?76 P\:eù!^E._9,er yvZdFseL*#nϢ]Jewi=hBEV?+WJ@2ڿ5>\! F$KiI hm=, S2\H 5i/Wa~rًf^)ꇜzHxGDD(vbf {MT7.UEa1zp .&W'Mt4m 0xHN4Ak `}e봒#p,dM6*k{g,IW묮gdTQ =nn! W| mMB.]mgh Ӄ"0Kݬh:^Mx\~wU a+;ȑӵT O8?j$wBV'a_O4YjށQP t|35y/Ld>"<%GE웪lo.]coWƫ\#eG.ϑ<6߄;-Rp kuߔvEXƮ&z^MrgcS?έN:S"OLl{p{\1-\(aOyuz/) p9͂"W˚Ce6,Y5ftnXh ˢ(rs˥[Vk#tH+cz<О!߯$Gܮ'nڞ6{+_Q&F")l,}?D`hxaZU@Sʾ:ztyf~Z`j0נL.ޤ{pеtk`޴tsލ qi(/t#(M+@nҼ? a'-U93|(6wZbA9H)Y/k}!TD|`h|: .JeZkGc~pu:Y +mMA`oȸ@.nE$bZI"f$6j0{k9ڄ' fiyCNr2Dg4pY:8SQ 5iaD3΋Wɲء,$#Gk4OVK|xs-T"k9#ǹ;|Iswi{ 'o; ZAlGbnYϣvKB pspGx \t0O'Oέw h.?ɣ: ie`C~2\ɧd ~! ,n%\j1X;B^J@ƥ|S٣7p ı8Ec\PWUH w)ZqpTTKYzZV&JIMWpgH;\btG g.sٞo'zw)~"3~@r^DQPɊ/:@s < {=\hbD,g"縺.rLBIy؆7mE)\Q-k`x;O2莊0Ϋe V &8

节日习俗作文600字,明天就用,给我提供素材也行
节日习俗作文
600字,明天就用,给我提供素材也行

节日习俗作文600字,明天就用,给我提供素材也行
第一篇
蒙古族新年 蒙古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大家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 那达慕大会 蒙古语“那达慕”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一种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内容有摔跤、赛马、歌唱、舞蹈等.内蒙古自治区、盟、旗都举行那达慕大会,一年一次. 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庆祝,又称“浴佛节”. 雪顿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三十日吃酸奶子,又称“藏戏节”. 藏历新年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西藏绝大部分地区是一月一日(藏历与农历大致相同)开始过年.藏历年节一般三天至五天. 望果节 西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从八月一日起举行,为期不等,庆祝活动内容有赛马、演藏戏、歌舞、物资交流等. 达玛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十四日左右举行赛马、赛牛和骑射. 赶秋 苗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立秋之日,庆贺一年来五谷丰登. 苗族新年 苗族的新年,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苗语叫“冷酿廖”. 四月八 (1)贵阳市附近各县苗族重要节日之一.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青年着盛装,群集贵阳市喷水池旁,纵情歌唱、凭吊、追念历史传说中民族英雄亚努.解放后,成为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2)布依族的节日之一.各地称呼不一,有“牛王节”、“牧童节”或“开秧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吃“牛王粑”或糯米饭,并都休息一天,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庆年节 每年农历十月,是彝族人民的年节.彝族人民在年节中,饮酒、歌唱、互相拜年,祝贺这个节日. 火把节 彝族、白族等的最大节日,广泛流行于云南及四川部分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一至三天的晚间,男女老幼点燃火把,察看田苗,并饮酒欢聚,尽情歌舞(亦称星回节). 歌墟(哥婆节) 是壮族人民盛大的歌舞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日举行. 过端 水族盛大节日.水语叫“借端”,意为过年.水历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举行,互相来往庆祝.1959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民把节日定在农历九月的同一个亥日,并举行传统的赛马及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开斋节(德尔节、肉孜节) 是宗教节日.即伊斯兰教封斋月满后开斋的日子.回族又称过小年.每年九月(伊斯兰教历,下同)戒斋(即封斋),十月初开斋.凡是戒斋的人,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期满二十日,寻看新月,见月即行开斋(如不见月则封满三十日),次日为开斋日,恢复正常饮食.新疆各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 圣纪节 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回族、维吾尔族都叫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他的诞生和逝世均在回历的三月. 达努节 又叫“浪提球”.在农历五月二十九举行,是瑶族人民最大的节日.意思是庆祝胜利和丰收. 三月街 也叫“观音市”.白族地区的重大市集和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云南和邻省各族人民汇集大理(地名),交流物资,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解放后,成为各族人民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和民族团结庆贺的集会. 哈尼族新年 哈尼族新年有二:一为六月,一为十月.六月的新年也叫祭秋房或祭田节. 傣历新年 傣族度新年是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农历三月的清明节前后.傣历在过年时,由于有一次盛大的活动—泼水,所以也叫“泼水节”. 三月三 是海南黎族中关孚系黎胞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黎族人民举行盛会,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丰收.这一天,又是青年男女寻找自己情侣的欢乐日子. 古尔邦(库尔班)节 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10个民族的宗教节日.每年从开斋节那日起,后推70天,即为“古尔邦”节.回族幽称过大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也都把“古尔邦”节作为他们的新年.不过,维吾尔族不称“古尔邦”节,而叫“库尔班”. 萨噶达瓦节 西藏喇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的节日和藏族僧俗人民预祝丰收的日子.在每年藏历四月十五举行,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大年节 农历十二月六日普米族传统节日.举行打靶、赛马、荡秋千、对唱山歌、跳锅庄舞. 大十五节 十二月十四日普米族节日.上山露营、篝火晚会. 老人节 十二月十五日哈尼族传统节日.敬酒、跳舞唱歌. 陀螺节 十二月二十八日壮族节日.比赛打陀螺. 舞春牛 十二月二十八日侗族节日,表演农事舞蹈. 过赶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土家族传统节日.聚集一起吃年饭、跳摆手舞. 盍什节 一月间,僳僳族对歌、射弩赛、跳舞. 卡雀哇 独龙族节日.宴饮、剽牛祭、歌舞. 特毛且 基诺族节日.剽牛、备耕打刀、敲牛皮鼓、跳芦笙舞. 春节 农历一月一日,满、白、布依、壮等族传统节日.拜年、贴春联、贴福字、耍社火等. 扩塔 拉祜族节日.祭礼、敬神、歌舞. 新春灯会 纳西族节日.举行灯会竞赛. 畲族节 畲族节日.
第二篇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这位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

全部展开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和倒贴“福”字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收起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

全部展开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