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我眼中的新变化》求一篇征文,水平好的帮忙写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7 05:05:10
征文《我眼中的新变化》求一篇征文,水平好的帮忙写篇,
x[inLvJ_ @dA#eY@ɖ-ɒ,Il(U$rNUII?dMw8[~?CRfldvv]۹ptg(gY%kwb;ǖȴǯW>?%34 bp9Ǔ(f8`ov^a8sD%I7G1Nwd'c o3/}e1e8=.>__X\+rhY)ey Ko[l`YX6ӑD/⼧[XW⿕ʷv;P(G^7q_J!YdcQ}̣c[T p֒W yzݲHqE /D9%ܵJOF9,*϶,rk.,>h=k'\,xx|G."X TO:s"F.zh[*&#;Hg׭l^Cسpb{Kv+ae1([ry,9`deElPQ-a%_~!L(nlk&,*h`aҽ5Kٯeݥ9OS 1ohMϸe@l#CQ oJb24Zx$ WbI+}Dӝa ˳\gf@7-hɋ |sq̈]Hoc'+ 1`X,f(Kx;4"⻪Du3^͡_P%}.5yC39D9 8;訧 0^ #]!ƐD6+J: n~͠hDG_w&>Ʋ=\`w"f=i")Ba?Qvx1sցW T=`Oy:sy&eTO&`9,.pS "<`e2ւfѳ c`^07JXc:P2[\+E :xA/5(&'Y gO yn,n,Fl;쮉S3@N(?gmW( Hu< `(]EѯYԈ'ZũQ:C\0X`7#`ᇲ=F$7i| $WP ,^l"~`Msװ`hh!12ʹPq4]rIqcFl-HtcASNOt0kt1< @"h"P^4~Q̲[Q\>h'lNN<{9yR3qfSo 4= @ބxIq ;́MI{`g| XӍx+i0+go©YgQDLuU '(ix A8.Mz/EhDHAl֜ZhsEd*C/ dxI%mO1g/Ě2N?JZDG rpFXyi@!,Ug|)ɛj:mN"*OC1!%*n'F劜dɸ1aD8v4x*_1((w4@g3HgB| I7p^h{UG6(HspRÌ8dGՏ`n׽%ZeOT~|[pZq}4R 7o`qE&mPzo@sS`>xc3ϚrǑV8R:Z7v}08Ƽ` +"" cbyѼ!9" VJqy[?p4#Ճ tl«h›71)PsEZlh[c5WݔѶU͕pe S|2]l]8ʐ6PES ߡXD6#Yd$y\DcdOaj&0ȑSkRt:ZtHhJ'9$"خ˅#K+by qZR#ސAkBHH7η [:YA2vo !rnrǸ>{WKcdw9.$ANhŒ׌)TuMD-6]Ѹ]{Kc!Wb|0WDr-zU> }_4s{\" 􂡏 kIصAΉ _!?bf = PW"('QǸA%w0I>?#b{^vҟ Rv&2lf^H&*grdd1 ∞yUjriJ r Ԥ&(3B"V~N gYfhǝHNM`O:DaYN1OUs=#׳pġX'XFvF2}[=, MU<zVj<#XXLߗvb=5ωvo$U*m~ek c v73:%!#f[ *@vYbғuuiLw ;+(B > w)H @ ^T`Y"^z >|r2 vam).heK඘$Qn,m 䳭 >y-Y/ԚJ3/k5:0K3cZŔtXF9:G!UTIHƇֳl:3iW@;DT۲[㦎@* VŮ{0|ĺp=¥fkAHAl@AWw_S%7:^tLp,"ZRRpgZ7ԉf_@z-/gd$pzMiXjOfE$-˟WiYjA8'uWdZ Yc:@ dL-4Յg,Z< CWp']W\ C=:ܟeY6|:t>Hݞ*tEST{?|.ve+'B݂ ~@j\éN 7TH 120~XC#2txf І1u8!򲖪v2Z\"]@?5Mh]F@'drٟ>^ܬRHf} WRߨ* tNspP5ё=Rvf?]CQ@Ԯ;[Υb7\DjY6@vmmc@,E.]Sp\f1uB kp%~Lv>P%f1i,m'FZUNo ̷rXA ߁S {3SfjqEE&dc˳NpM5,I\n . \y5z_hLڭfp#z_Om Z"͒@fإV^ 3R%P$ 7.41Tdԋ6f81UCN֌h)1zF,l6R7AFuK W䇅a+[KN k pʠ\8,*Rxv BsUKv~9W/YUի3n+oDYtS)e/x(9eL( YTS7FM3-YC7r]$W^aԖoyk D@R7T&DμNL!.ߖRdcMXE]jgsӑʨưݥȔ f[j@Oi-[):Y1:hA0,k{7*U47A.O/nw~Toh8{է!`2*5¾KX)+h\;ʺUIF޸')噳 *G_sϵe6^[] 4CK;6ZL8 5n'uwrSipnDiKY9sP}D/eNwT 8,$q7}FfAh яdf*i~@ǣ r uԱi^-ŝ#(^!@}b\TZAr}tw@sd=^VL?^63Uc(ՑϟgK/a]5G3@i|ܞ,֣Z#%PHs}&c; 2uފ y8={L-aj0&\7.qi ƭlT:Ppㆧ쇡SТ?y-[>X#OIp{+]8E[zI-6m@5S:/4T'Kw{ s{ro]!-A7muw=d<"PxLMjϺ:r453P'PGI% fDH:vp ᘅhd=|'Clgxlg+}updrAeՈIZ`~Y}el#*fͳ T_3jUjw݋exn#&"F{5x GN,Vt<*_}D3]w}ozL5s뗵%sҊFK>p+|{ct`'3OxM6=Skaf)Y e\ke*ZWG*ҁ_y?0+5`Ǡr:#icD'.aFwMHKIG^u&g?I8C*>@T׬L|xk@TZTZD1&6]X~}HGlg7gA>۩4qOט3ndӂfhlaYt:|ʨ]Zc.ONQCTUcgIO /~lZ*EqFy257/s2g[K7>ţ.Z<90&qt7*-̑v~bdz@+|@nϴAkN|:SDwM<mÝdGEzyӅMRf}8FqTdZ:r12}䨧E,L{TihUž/&0 ڮ+Cɘ^ZFD${\XM_y%Vų^@\x_<`?].U]q ]~ Zrt `@v04n>EǷp䉽*>.`gxSnXAG}Rϋ(O\q I`O;X^ےu[sj4=ΦFz0l9IVC4l*Ofv&\e,td uV/dlQj { |ۜ8T2E:Bn&5)lL|x:k$?WoS*کbܚ<Sۚ%d}TĬ,7׻z n V__j7J

征文《我眼中的新变化》求一篇征文,水平好的帮忙写篇,
征文《我眼中的新变化》
求一篇征文,水平好的帮忙写篇,

征文《我眼中的新变化》求一篇征文,水平好的帮忙写篇,
变化,是一个多么有魔力的字眼啊!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变化.长大、变老这都是变化,就连你换了一件衣服,也算是变化.变化,如此平凡.
我的老家住在乡下.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老家的空气很清新.但是比较落后.那儿有窄窄的石子路、破旧的砖瓦房、频繁的犬吠声、金灿灿的油菜田.人烟也比较稀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回到了老家.那儿变了,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变了.窄窄的石子路没了,变成了宽宽的水泥路,破旧的砖瓦房变得富丽堂皇,阿猫阿狗也少了,农村里安静了许多.金灿灿的油菜田也少了,多的是一幢幢商品房.老家的变化可真是大呀!走进去一看,家居基本上全换了,小时候一坐下去就会只噶作响的椅子成了美丽有颇有艺术感的椅子.爷爷奶奶穿的衣服也更加气派了.看到了这些情景之后,我真是百感交集,为爷爷奶奶高兴,为他们的家乡自豪.心想,爷爷奶奶吃了一辈子苦,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
一支竹篙撑过三峡的湍流,也划过千年的华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三峡,曾是一
代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心的形胜之地,是长江文化源流最光彩照人的一段.世易时移,
屈原归去,李白不复,沿岸的城镇早已更换了名字.而当6月1日下闸蓄水之时,高峡
出平湖,三峡将又一次改变它原有的样子.
值此之际,我们请来各界学者名人,各抒己见,纵论三峡之美.历史的湍流不可
挽留,但有关美的记忆却可在心中典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撰文/刘征(著名散文家、中学课文《过万重山漫想》作者)
与黄河文明比起来,长江文明的特质最重要的便是:人文的、开放的、多元的、
感性的.
我一生三下三峡,三峡至今对我来说仍是人生里极其重要的地方.《过万重山漫想》
是在1979年我第一次去三峡时写的.二期工程以后,三峡将再无险可言,后人们恐怕
再难体会人们最初克服这一天险时的心情了.
开放的另一重意义是冲破,到了三峡,“冲破”变成一件极为艰巨的事情.三峡
险峻,自古就是天堑,北魏的郦道元曾言,“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水经注》)险滩乱礁,狂风巨浪,三峡在相
当长一段时期里都是生死路.老船工讲,“闯过去了是运气,闯不过去就再无回头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有极大的勇气,否则是很难下决心走一遭的.
而我眼中的三峡精神正是这样一种开拓精神.古人下峡,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
每到急流,就用篙将船从逼近礁石的角度上撑开,生死毫发,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实在
太令人感叹了.当初看到宋人夏圭的《巴船下峡图》我震惊了好久,再过三峡时,头
脑里总是反复出现苏轼“古人篙眼似蜂窝”的诗句来,感慨万千.前人眼中的三峡是
生死关,就是这样的生死关,无数的中国人闯过去,留下了无数的故事.许多人说中
华民族是封闭、保守的民族,我想如果他们去走一遭三峡,看看那些与时代与急流险
滩搏斗的艄公,就不会再这么想.
我一直坚持,只有开拓精神才是最大的浪漫,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开拓,三峡才能
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它也因此而最美.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撰文/舒婷(我国著名诗人,曾作神女峰组诗)
睽别三峡20余载,我所念念不忘的神女,可还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
云,暮为行雨”,于“阳台之下”,为谁望穿秋水?
1981年初夏,我在北京开完会,准备到武汉参观正热火朝天的葛洲坝工程,顺便
游三峡.我们先坐长途汽车,崎岖惊险,年轻不知道害怕,一路颠簸到宜昌,然后上
船.没有导游拉客,只有广播,每到紧要关头轰轰响起.解说者操浓重地方口音,不
是湖北腔便是四川嗓门,初闯江湖的我,听在耳朵里全成了一片紧张嘈杂的防空警报
.只凭着对三峡的一点粗浅常识和周围游客的兴奋度,来揣测西陵峡呀香溪呀兵书宝
剑峡呀等逶迤变幻的山水画廊.
其实看山看水,不必拘泥于名头的响亮与否,而在于入目入耳入心,那一刻的亲
近和融汇.想它是什么便是什么吧.于是拿把椅子,披件同伴的宽大西装,坐在船头
,任风勒着我,把乱发一根根往后扯直如缰绳.仰望“两岸连山,别无阙处”(北魏
郦道元《水注经》),“肃何千千”、“磐石险峻,交加累积,重叠增益”(楚宋玉
《高唐赋》);俯视江涛水流,汹汹洋洋湛湛,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感心动耳”
,回肠荡气.
游客纷纷,说是半夜进巫峡,怪不得楚王邂逅神女,一定是在睡梦中.我非白马
王子,要亲睹倩影只有睁大眼睛,片刻不敢交睫.守侯许久,见众人慌张着鞋加衣,
挤向舷边甲板,我自然不甘人后一涌而出.
微蓝的天幕已经拉开,序曲低溢在浪弦的韵律之间.清月迷朦、冷雾飘忽,山影
幢幢,江氤四起,烘托的悲剧呼之欲出.神女裹着素袍缓缓转过身来,却只是默默侧
聆,幽幽眄视,欲说还休.千言万语只在最不设防的一瞬间,她是我们大家的梦中情
人,随即隐入其他形状,不复重现芳容.
众人还在指指点点.蓦然,我眼眶一热心中刺痛,不由得抽身回到空寂的船舱里.江
涛高一声低一声,都是激越的和弦.
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民间
另有传说:夏禹时代,西王母娘娘的女儿瑶姬带领十一姐妹下凡,协助大禹治水,并
送他一本工具书叫《上清宝经》.瑶姬不但是个杰出的女工程师,还是称职的地方官
员.疏通峡道,解除水患后,奔波流连于三峡,为民办实事,例如为船民擒水妖,为
樵夫驱虎豹,为农人布云雨等.三峡人民把这群叛出天庭的守护女神挽留在人间,化
成奇俏秀绝的巫峡十二峰,最高峰即是为首的瑶姬,被称为神女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撰文/林东海(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李白研究会会员,为寻访李白的踪迹曾多
次游历三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固然是三峡的山川锦绣之美,而巫山云雨,白帝晨昏,亦
是三峡的古今叠映之美.昭君村、白帝城、屈子庙、武侯祠……这些密布于三峡沿岸
的古迹遗踪、情景交融投射下历史的叠影,引无数文人墨客穿过惊涛骇浪走向楚天大
地.
是以如果没有三峡,地图上不仅将抹去一道水流湍急的河道,更重要的是,中国
的文学史一定会因此而改写.巴楚文化的源流浇灌出三峡两岸的风光,壮美的景象催
促屈原宋玉写下楚辞中的不朽篇章,而他们本人也成为后人吟咏的章节.李白杜甫从
这里走过,沿岸的足迹又铸出了三峡新的传说.然后又是陆游、苏轼……古人的身影
在这里穿梭交织,一代代密密层层有如地质层累积.一道巫山云雨,两岸猿声哀啼,
就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学史.
历史上的三峡是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同时也遭遇过不少战乱以及历朝历代
的水患.沿岸的民族风情、民生疾苦、英雄史事以及沧桑变化的感叹,和着涛声一古
脑儿都汇入了诗篇.是以在三峡必作怀古诗、咏史诗,千古以来蔚然成风.诗风在李
白之前多为浪漫遐想,在杜甫之后则多为沉郁悲凉.身世的沉浮造就了不同的诗篇,
想来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同样欣赏到的三峡风光也是截然不同的吧...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撰文/鲜于煌(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导师、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学者、多年来从事三峡文化的研究工作)
司空图赫赫有名的《二十四诗品》将中国古诗按照美学风格分为二十四种情境,
其中“劲健”一派中有“巫峡千寻,走云连风”的字样,这里的巫峡是泛指三峡.它
清楚地说明了三峡已经作为一种符号,深入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之中.
黑格尔说:“美感是主体同对角处于和谐统一,主体的感性与理性活动也处于和
谐统一状态时的心意状态.”就三峡来说,山的巍峨、水的急流,以及行舟峡中的跌
宕奇险,很自然地引发文人们内心的激荡不安;灵感,往往由此而来.外在的景色美
冲撞着心灵,景物与心灵和谐契合,反映在文学上,便是触景生情,物我为一.当小
船在冲破激流险滩之际感受良辰美景,不由发出浩浩长叹.
群山万壑、大江奔腾,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诗的海洋、画的长廊.李白、杜甫、高
适、岑参、元稹、刘禹锡、苏轼、陆游、黄庭坚、范成大……一连串的诗人铭刻在三
峡的史册上.高耸入云的巫山十二峰、一泻千里的滚滚长江,以及生活在高山密林、
深沟险谷中的苗人、瑶人、羌人、越人等许多少数民族,都曾以三峡特有的地理环境
和色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激发出创作灵感和激情.最具说明性的是杜甫——他一生50多
年的时间里总共写出的诗篇有1400多首,而他在三峡地区共居住了两年零九个月时间
,就写出481首,几乎平均每两天就写一首,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撰文/岑学恭(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长、三峡画派创始人,多年来专门从事三峡
山水与巴蜀风光的绘画创作)
画家眼里的长江三峡是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三峡之美,美在雄、险、奇、幽.
瞿塘峡以雄伟峻拔著称,巫峡以幽深秀丽驰名,西陵峡以滩险水急逞胜.在三大峡谷
之间处处风光旖旎,两岸青山,犹闻猿声;数叶扁舟,饶有野趣.千姿百态、相得益
彰,令人心驰神往.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似诗如画.比较起方正平整的
黄河文化来,三峡之美是一种动态之美.要体会出三峡的美,就要在中景、远景处欣
赏.三峡峡谷高且窄并险,但仍有平缓的山势和宽谷.峰峦如削,波涛如怒,湍急的
水流和巨大的落差构成了动态的画面,也因而更能激起书画者的激情与畅想.如能乘
船江上,船动景移,可揽尽山、水、泉、洞之美.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三峡文化,长江就只能是一条“长白江”.
中国长江三峡历史上早有闻名,隋唐时期山水树石,已渐转入独立画科,刘(松年)
、李(唐)、马(远)、夏(圭)画作显示出山水画气势之清劲雄伟,大有李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风.美
不胜收的历史上记载了绘画山水,如唐吴道子画嘉陵山水(嘉陵江为长江在重庆、四
川的一大支流)三百余里一日而毕.
三峡画派的形成主要在于巴山蜀水,长江三峡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出了一大批绘画
艺术家.三峡画派,把最能反映巴蜀变迁的三峡风光,作为艺术表达的主题,以绘画
方式来描写历史文卷,被感染者愈来愈多,描绘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记录三
峡的新景观,久而久之竟在现代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
弹指算来,画三峡近五十年了.我对三峡的风景感兴趣由来已久.小时候读到的地理
课本上面有插图、照片,其中描绘三峡景色,曾使我对景生情,殊为神往.我生长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平原,每见到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的风景照片时
,总会幻想那远古时代“蜀犬吠日”的四川山川风物的图像……
抗日战争爆发,我被迫离开那莽莽大漠,从西北向西南,踏着三国时邓艾走过的“阴
平小道”,走蚕丛,攀栈道,进入了四川,从此又与三峡结下不解之缘,多次往返三
峡,写生采集素材.李杜的诗句,开阔了我画三峡的胸襟.恩师徐悲鸿先生在抗战期
间也为我写过三峡题画诗.总之,不到三峡,没有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是很难体会
到这些诗句之意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