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2:34:12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x\nIh9l-%W=4O/AcN⦅dIBYD-oHL>/9FF)jfdfdčM]4ACOVltԯyt7skv?_?s|jB47ul|:oJ%_G)nD$?>4(w:^V'0_zԩ ?/ʢ>,pbv{8:[REs !; fE㓹f>q=6ط݋n>w=A{{5ߞKuan?Ewn^2;ϙ˧8V`rLl./%K#y*뤺k^0{`$KȶõNtn}@FU_Sg9knOжXIjcc_僸 VgrOoJTg:yziJaBxJJObP<"Eyˬa<ݿ:p_DQgTPdldvnx'k*[ɼܰV'vo3oI]u!:]䔞Lo6"nwà[8a^Rz)0{J2z9%/0湭V,B0k2p`.j\2us=Is3)@V?u9ShV 4EKQp>,S eOӻ54e֊)@Ή' WGPTMD\J7򠵄ʼn;.xS-s@MUm\JP Ɩž{t?=4#G<z2ܺ%YϐXP3A~_P;B$Ea]XKDFXZ^`׀XEBEEՇޛMBh|w,u4TԬ=Եt+-,4m.ܸǔ: ngxTʸwҹ|5m-}Jܨ¨;e{&w̕!"EkX R/znFE)r2oj½y^<̙3^5LD_yWC/Ƨ!N_IrT}?4u~Gz|HP؋GaȒqC/J[~J.zY71fuo4DZ`.u[r1P"4gXy-xA59!Hw\l N$`7GwsxKacI/¬?= +M}s9WRa+\ KbdvN3!i_lT"e ":;`i+7FnV˰a ^0ڽ<_[&0\[4Oa8Sol s$|klHe"yj}s&ʆD)H 9vwkNp=d&x u64,{@,z'k9[]2:va|mlOGiUsQ¹CwpfZ-$NESY P"*L٬e8w C'E!UX>F4DݸX1,0תf~w[ưAD5V)s^d^c1: !j!X,O򐢣ݞMbaD7)g&q|z{IuyY:w;lA'~}m,rՓWj|تﺷa@&~'yIG.n|P>qv=ԗ{C0((rܝe&}Օb-#V\ 67p !,uy Yq:M uP|OW"Dtq]0ߓ{ Vw àՌ#<Ӿ|=q?  y sh zQH:\䴵 (c$k랇[ї+g-rTXޡr nx5CP?Ev˅xnԂM/1pg[)쬪B"RU2 X{9$ H&% QKNOZ0dmxu%r5'+q^#a9lXԣ; ttWbI DSZeZ tO[ []q:lK0e*ɤX5'ta(!*)W!pi$H:x W.u,ދ?y0Ns'QE#uAjDAW6%0"RvZ:̹{K,:Noe]BQFpRC͑6h!$X!y\2.~bDg&tm— !jhir98b %PI҄b, Ȼsts\[*8b\^R`*t+?LX灵n7`= hUJ]8WU0MXZʥy/" -#@8W^STAfVaSd_pS!vO\;'$ּ֧~Bw-!1]~+q,hh%6wC7ckCnm]lEI/W˚V1룸׋{Ȯ9q6[Z 6E)a5,jL=, ?1[x rƏ ~"k-nkR#'`ZؾsRr|ӴavW9Kmj_qpg^K,Z:UXhBYZZұTnȇcg[TpO>KM3Xaχ'NNK` s%f˥oٺ^El`[[vO )e-{g]< Dq,fa Ы1 '=rUj``|V1MW6]W@0!`pQfM/_v½$9 IXmkVcjaΟ95t.]R;tRJTE${y&l947N!c=hs}oӉyH._nS2y_!- Sv\L[zBHM<.zRPm# qա 2vUm &c![׾@:V@4d| <Zs-ut$[gMyZb WS)jݯN늧bxZlYC˗GLX ߑ%yy@/W-C.Qa@Byé׷kuZL3V%z OEJ|@ȹ/IsbsLrV\Ε!r= )1ӹGl Z!"K0 L\:LRij37G#2k :hM QѱQh)cۓ~āSY[ P:VvS5Ty*Nh߅s<ѩ,׏!\J8AOh*U@{4aY82"'N±&F7V7WUaoOeM_1#OHv#鋄^o*q!#]byhȿ#h&@ʎmjb ~Yb4 5\ W)VTy jL&ډ= bW*9l<ȝg;fXOft;5=Ps`#߹k"u3.1T&~nHM"VE%DtbDcN&nygsqCmg;owY%Y͸_,u0USA05;T X.<4UYe Ti Mj̺Stѽq㳅$}<|5ir(j<8L)Db'ogie1hdtJYr⮀iaUUPs5DY7w!ףxmজRQ`WוG`ʔT(JuEJRHJnjq̑'^=MueCba:Qt=OI|fBk`j@Ԏ`"T\)1Coyv} 70b1[7>>Qwv?V%Z".ïf;PU[95ʚj&o4Iqx 8*nΙOt8{[ :+mSZNM\!'6f[=*? 3G[O"?LJs{Qy︞z,zcPI,DsF0!y= %'2'A,C:j#&oK4mOfZ\-iXI9'U}GkP'+k#e-a ?'/γnjַgVB=k <fM$\do~&EV0~F2uوڟ3nLLօ1~l/E`4_f03=6K(>uM^UjW[0.CO$iBkZu_*xfYX| !8R۾u0]JnO4XvXQF 2ѡVRKtV4LIBt[IyZ?~UhqJ]UX`@ 6iGCmf^vm{τNz~>mUr g?dB3->X2^#oh_ˁ! 2.BMH"}Q>)𣹋&)"X$ԐyO~t/;gN *fi$/k(gYn*LүV[ GҶ<b$٪&:.,3u- mA\F˳9~k2|u"oqaWEXX`9Sfxh*#{yӂWs<A]d%vΰMi)6!ܧmZA'68A,Ē!GnfOӪy{qj1m;w!Яvd7* \ UlGR%dn $H)e\A$ށjǘz$^֓>۾ [&ͤQ?,o'w[{@->_Lp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第1部分 野外地质观察描述细则
1.1 总则
本细则参照以往地质工作经验及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工程编录工作对地质观察描述的基本要求,参考《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第二分册)》中岩石描述的有关内容而制定,其宗旨在于掌握正确、规范的地质观察与描述方法、程序及内容,统一记录格式,从而提高地质编录质量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是考核工作人员编录工作质量的依据.
地质观察与描述总体要求:
(1)要求编录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理论有所钻研,有一定的理论业务基础,对某一地区在开展工作之前,对该区岩石应有系统的认识,这是提高野外地质观察描述质量的基础.
(2)描述内容应有主次之分,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如构造形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特殊的蚀变现象,必须重点观察描述.
(3)对各种地质特征的描述,应抓住主要特征,把握住事物共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加强观察,提高对特殊现象的认识能力,记录时文字要简练、精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正确处理肉眼观察与镜鉴的关系、宏观观察与微观研究的关系.对把握不准的岩石、矿物,要积极采集光、薄片进行镜下鉴定,鉴定结果报出后,要及时与肉眼观察资料进行对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观察描述水平.
1.2 岩石观察描述
1.2.1 岩性描述
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岩性描述内容:
(1)岩石颜色
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
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
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
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
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
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
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 蚀变、矿化
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
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1.2.2 岩层(岩体)观察描述
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范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描述内容:
(1)岩相划分情况;
(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
(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
(4)包体特征;
(5)化石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1.2.3 接触关系观察描述
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内容:
(1)接触带类型:
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
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
(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
(4)原生构造;
(5)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
(6)接触带产状变化
基本要求: 正确识别接触面类型
1.3 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
1.3.1 褶皱构造
(1)褶皱要素
测量两翼的产状、褶皱枢纽产状、轴面产状、翼间角大小;
(2)组成褶皱的岩层
岩性、新老关系等;
(3)几何形态
注意观察描述转折端形态、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褶皱的对称性等.
(4)从属构造
观察与褶皱有成因联系的从属小构造,如小褶皱、节理裂隙、层间滑动、劈理线理的分布、型式及与褶皱的关系等.
1.3.2 断裂构造
(1)构造岩的描述
按岩石描述内容描述.构造角砾岩着重描述构造角砾成分、砾径大小、形态、排列形式,胶结物成分、胶结程度等;糜棱岩重点观察结构特征及矿物的变形特征等.
(2)断层两盘的岩层(石)及其产状变化
(3)断层面产状及断层带宽度的确定.
(4)断层力学性质及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主要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褶皱、擦痕、阶步、羽状节理、两侧小褶皱、断层角砾岩等确定.
(5)断层组合、配置形式及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等.
(6)断层的一些其他特征
如负地形标志、断层三角面;断裂中的矿化蚀变现象等.
1.3.3 节理的观察
(1)节理产状测量.
(2)节理的性质及节理面特征.
(3)节理的充填情况(注意含矿性).
(4)节利与层理及大构造的关系.
(5)节理的分期配套及组合型式(有重点地观察).
1.3.4 劈理的观察
(1)描述劈理的性质,区分劈理的类型.
(2)测量劈理与层理的产状及其夹角.
(3)观测描述劈理与劈理之间的先后顺序.
(4)描述劈理与其他构造的关系.
(5)描述劈理域与微劈石的特征.
1.4 矿石及矿(化)体特征的观察描述
首先在地质点或工程中详细观察矿石、矿化特征,并进行矿石命名,在此基础上加大观察范围,追索观察矿(化)体的总体特征.
1.4.1 矿石命名原则
(1)凡根据有用矿物目估含量换算的有用元素含量达边界品位者,一律定为矿石,作为基本名称.如黄铜矿≥1%(即Cu≥0.3%),则定名为××岩黄铜矿石;对于金而言,如野外快速分析Au≥1×10-6,则暂定为××岩金矿石,其他依此类推.
(2)矿石中若有两种以上有用矿物,目估含量又分别达到各自的边界品位,命名时以本项目主攻矿种的矿物作为基本名称,其他矿物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冠于基本名称之前.但参与命名的矿物最多不得超过三种.如黄铜金矿石、黄铁方铅闪锌矿石等.
(3)当有用矿物总含量小于50%时,按原岩加有用矿物组合的原则来定名,如透辉石矽卡岩黄铜矿石、构造角砾岩金矿石等;当有用矿物总含量大于50%时,为块状矿石,原岩不参与矿石命名,如黄铁黄铜矿石、方铅闪锌矿石等.
(4)为了避免矿石名称过于冗长,可将基本名称前的所有“矿”字去掉,如黄铁黄铜矿石,但在文字描述中“矿”字不能省掉.
1.4.2 矿化命名原则
(1)凡含有用矿物,其中有用组分目估含量在某一界限以上又达不到边界品位时可称为矿化.命名时以岩石名称作基本名称,其前冠以“××矿化”.如黄铜矿化变质粉砂岩、辉锑矿化凝灰岩等.
(2)有两种以上矿化时,只选两种主要的,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冠在岩石名称之前,其余在描述中叙述.
(3)参与矿化命名的有用元素目估含量范围:
Cu品位在0.1%≤Cu≤0.3%时,定为×铜矿化,如辉铜矿化石英砂岩;
Au品位在0.3×10-6≤Cu≤1×10-6时,定为金矿化;
S品位在2%≤S≤6%时,则主要含硫矿物黄铁矿或磁黄铁矿参与矿化命名;
其他矿种一般以边界品位的三分之一左右数值作为矿化命名的含量下限.
1.4.3 矿石描述内容及顺序
(1)矿石颜色:矿石总体新鲜颜色,风化色加括号写于后.
(2)结构构造:主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3)矿物成分、含量及产状特征:先描述金属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百分比、集合体产状特征;后描述脉石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变化.
(4)矿物共生组合:主要的(含量多的)在前,次要的在后,最后为脉石矿物,并用短线连接.如:次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
(5)矿化总体特征:首先概括叙述该矿段的整体矿化程度,包括贫富、均匀程度及其与岩石、构造等的联系;其次由上到下叙述各段中金属矿物的组成、含量、产状等的变化特征.
(6)矿石的次生变化.
(7)有条件时根据矿物之间的交代关系,确定主要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早生成的在前,后生成的在后,并用箭头依次连接.如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孔雀石.
矿化岩石一般先按1.2.1的内容描述原岩特征,再按上述(3)—(7)的要求描述矿化特征.
1.4.4 矿(化)体特征的观察
(1)矿(化)体的宽度、产状的测量.
(2)矿(化)体顶、底板围岩特征.
(3)矿(化)体沿走向在矿化强度、矿体厚度、产状等的变化情况.
(4)矿(化)体赋存构造部位、成矿后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等.
(5)矿化与蚀变的组合关系.
1.5 围岩蚀变的观察描述
(1)蚀变种类:按主要蚀变矿物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2)蚀变矿物分布特征:如蚀变矿物呈星点状分布、带状分布、面状分布等等.
(3)蚀变规模及强度:面型蚀变描述其范围大小如蚀变范围500米×400米;带型蚀变说明蚀变带长度、宽度等.
(4)蚀变分带及其与围岩的关系.例如斑岩型矿床从斑岩体内部到远离围岩具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的分带等.
(5)蚀变与矿化关系:如蚀变强度与矿化强度具正相关关系,其中黄铜矿与绢云母化关系密切,辉钼矿化与钾化(黑云母化)关系密切等.
1.6 岩矿石描述实例
1.6.1 侵入岩描述实例
(1)橄榄辉长岩:暗灰色,显晶质等粒中粒结构,颗粒一般为2-3毫米,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有辉石(40%)、橄榄石(10%);浅色矿物全部为斜长石(50%).辉石为黑色短柱状或柱状,有解理;橄榄石为浅黄色,粒状,具有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星点分散于岩石中.斜长石呈长条状、李状,透明,有时可见聚片双晶.
岩石很新鲜,没有受到次生变化,比重大,暗色矿物:浅色矿物=50∶50.
(2)石英闪长岩:灰白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斜长石60—65%,石英约10%,角闪石约15%,黑云母约8%.斜长石呈板状自形—半自形晶,大小2—3毫米;角闪石为墨绿色,他形—半自形粒状,大小0.5—1.5毫米;黑云母呈棕黑色,片状,大小约2毫米.
岩石中的斜长石具弱的绢云母化.
黄铜矿呈星点状分布,含量小于0.5%;偶见辉钼矿.
岩体由内向外,粒度有逐渐变细的趋势.与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接触处,其颜色呈暗灰色.
节理较发育,主要为15°∠37°一组张节理.
(3)斜长花岗斑岩:灰白色,间夹黄绿色斑点.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矿物主要为长石(15—20%)和石英(10—15%).长石斑晶呈半自形板状或他形,大小2—5毫米;石英斑晶具六方双锥体,少量为浑圆状,大小1—3毫米,部分石英斑晶有破碎现象.
基质为隐晶质结构,主要由长石类矿物组成.
基质几乎全部绢云母化;长石斑晶也多蚀变为绢云母(部分变为叶蜡石).黄铁矿呈浸染状散布于基质中,多为他形粒状,少量为自形立方晶体,含量约1%,偶见他形粒状黄铜矿.
岩体边缘斑晶矿物的含量减少,结晶也有变细的趋势.
与其接触的围岩(灰绿色页岩)有弱的退色现象.
1.6.2 火山岩描述实例
(1)火山角砾岩:黄灰色(铁染成灰黑色),角砾状构造.
角砾成分主要为流纹斑岩(70—80%),少数为硅化砂岩.角砾大小不等,一般5—50毫米,大者达80毫米,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此外,尚有少量石英晶屑.胶结物为泥质和铁质,胶结程度中等.
岩石具弱硅化.
赤铁矿以胶结物的形式出现在角砾之间,一般较为均匀,含量约5—10%.
岩石坚硬性脆.
节理裂隙发育,但很短小(长度仅5——10米)且不成组.
与下伏凝灰质页岩呈整合接触,界线清楚.
(2)凝灰岩:灰绿色间夹灰褐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火山碎屑物质,偶见石英晶屑,颗粒皆小于2毫米.由泥质、铁质胶结,较为疏松.
主要蚀变为叶蜡石化,其次为绢云母化.叶蜡石呈0.5—1.5毫米的斑点状分布.
局部见星点状黄铁矿,他形晶粒状,大小0.5—2毫米,含量小于1%.
1.6.3 沉积岩描述实例
(1)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灰白色(带褐色),中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为石英(80%)、白云母(5%).石英粒径0.3—0.5毫米,少量达0.5—0.7毫米,次滚圆状,分选性较好;胶结物为泥质.
岩石具平行层理,层理厚度0.2—0.5米;石英颗粒由下往上变细.节理见有157°∠32°、230°∠50°两组,以前者较发育.
岩石具弱的绢云母化,不均匀.
本层底部偶见有星点状的晶质辉铜矿,分布在石英颗粒之间,呈他形粒状,大小5毫米,含量约小于0.5%,与绢云母化有一定的关系.矿化向底部逐渐增强,与下伏砂岩辉铜矿体呈渐变过渡关系.
(2)灰绿色页岩:灰绿色(浅灰色),泥质结构,鳞片状构造.
主要由粘土矿物及少量石英碎屑所组成.具薄层状水平层理,层厚2—10厘米,上部石英碎屑有所增多,并见有少量菱铁矿结核,大小约2×1.5厘米,长轴方向与层理一致.
节理以157°∠32°一组较为发育.
蚀变:见少量碳酸盐脉沿上述节理充填.部分碳酸盐渗入到脉旁的围岩中,脉宽1—7毫米,形态不规则.
本层见有少量星点状的黄铁矿,含量小于1%.
与下伏粉砂岩整合接触.
(3)泥灰岩:暗紫色,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成分为方解石,表面上残留一层粘土薄膜,含一定量的泥质成分.
硬度不大,断口贝壳状,较致密.
1.6.4 变质岩描述实例
(1)堇青石角岩:黑色,具斑状变晶结构,贝壳状断口,块状构造.
变斑晶为粒状堇青石,大小1—2毫米,含量20—25%,具有玻璃光泽,无解理,风化后呈白色土状;变基质致密,肉眼无法分辨其颗粒和成分.
(2)角岩化条带状变质粉砂岩:灰—深灰色,变余粉砂结构,条带状构造.
深灰色条带主要由黑云母、石英碎屑及少量绢云母组成,灰白色条带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少量雏晶黑云母组成,两者黑白相间排列组成条带,并呈不规则弯曲,条带宽5—10毫米不等.下部灰白色石英碎屑含量递增.岩石中的胶结物多变为雏晶黑云母,基底式胶结.
岩石普遍具角岩化,局部具弱的透辉石化,主要沿灰白色条带进行交代,一般呈团块状或透镜状产出.
岩石中局部见星点状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主要分布在透辉石团块之中.
(3)透辉石榴矽卡岩:灰绿带棕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有石榴石(60%)、透辉石(30%)、碳酸盐(5%)及少量硅灰石、绿泥石等.石榴石呈棕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1—3毫米;透辉石灰绿色,呈针柱状,晶体小,分布不均匀.
沿裂隙见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
局部见星点状磁黄铁矿,含量约2%.
岩石致密坚硬,在中、下部见残留的大理岩条带,故推断原岩为条带状大理岩.
1.6.5 矿石描述实例
(1)透辉石矽卡岩磁黄铁黄铜矿石:古铜色(褐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金属矿物有黄铜矿(2—5%),磁黄铁矿(20—25%),黄铁矿(3%);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40—50%),石榴石(5——10%),方解石、绿泥石等.
矿物共生组合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
黄铜矿呈他形粒状,星点状分布于磁黄铁矿之间,少量呈细脉状;磁黄铁矿多呈团块状粒状集合体产出,上部以块状为主,下部以团块状为主.
金属矿物矿化不均匀,上部较富,下部较贫.
矿石中可见黄铁矿、黄铜矿细脉穿插磁黄铁矿,故推测其生成顺序: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
局部见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绿泥石多沿裂隙面分布.
矿体与上盘岩石界线不清楚,呈渐变过渡关系.
(2)中粒石英砂岩辉铜矿石:灰白色(紫褐色)间夹钢灰、烟灰色,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
金属矿物有晶质辉铜矿(5—35%)、烟灰辉铜矿(微量)、褐铁矿(2—2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粒度自上而下由粗变细,上部强烈破碎呈角砾状.
矿化较均匀,上部强烈,呈稠密浸染状,向下减弱,呈星散状;晶质辉铜矿集合体粒径一般0.2—0.5毫米,烟灰色辉铜矿仅见于细小裂隙中;褐铁矿沿裂隙及砂岩孔隙出现.
硅化普遍,局部强烈,呈石英化;次为叶蜡石化、绢云母化.
矿段上、下与页岩界线清楚,而矿化在上、下页岩层变弱.

第2部分 地质、地化剖面测制
2.1 地质剖面测制
地质填图前的地质剖面测制以及地化、地物剖面测量中的地质工作,均按此要求执行.
2.1.1 剖面选择和布置原则
(1)在分析前人资料、详细踏勘和全面了解工作区内岩石、地层露与分布情况、基本构造格架和构造形态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剖面.地质剖面应布置在岩层及岩相出露较完整、基岩露头好、标志层发育、构造变动较小地段.预查、普查阶段或异常查证时应尽量选择在异常浓集区.总之,所选择的剖面位置其地质特征在全区应具有代表性.
(2)剖面的布置应基本垂直区域地层或构造线走向、异常长轴方向.在地质情况复杂地段,剖面总方向和地层走向夹角应不小于60度.若遇地形复杂、通行条件差的情况时,沿岩层走向可左右.
东西太多了没复制全要的话选最佳,给你发过来嘿嘿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不对吧,好像不是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里德内容呀,似乎你的更细致啊.可以发一个给我吗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9591790.html?si=2谁晓得,他的内容来自哪里么 什么是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哪些内容?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能源)(新能源地质与工程)区别在线等! 求地质勘查坑道编录规范求大神帮助 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好还是工程地质勘查 矿产资源勘查中,坑道如何进行水文、工程地质编录?是和地质编录一样吗? 求《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包括哪些?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方法和要求是什么 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好就业吗 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资源勘查工程 固体矿产与地质学相比 哪个好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小结的内容包括哪些?问的是坑道编录小结的内容 地质编录怎样写 乙级固体勘查企业能否编制中大型地质报告 请推各位地质精英荐一下固体矿产勘查方面写得好的书籍我想找关于固体资源勘查方面写得比较好的书籍,在资源勘查方面(如普查、详查、钻探等具体矿区工作)讲理论或实际工作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