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有感读黄河颂的感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6 02:11:52
《黄河颂》有感读黄河颂的感想
x}n#Iޫug Vo3  {`%&.*Q(RE-M$(3̫~9TRU 2ˉ|gogɎ}x/z4$|Mg|;Cw5ɏt&Ֆo'G&LRa99.H=i-Sp'5{GOO ^kaFiz?z&[1g?ُC| ~7Ǟlc sGfD}K`xNH)6n 7tG\O)/6Ӭe܃+3>k{=[zOXH5t&_$B/X_,G5 Zyח<Ͷ׻X7߷[3R~= kz=s'nyb:Dyŀ!){?-,įп ۧ0~М+L7 R4`Eo$`!x4=3Sϯ ^a fc`¦Ntl3܎&Bt^<Nj9Cm?cK~1ne{U~Ta`ۚ.dߦK?-~@QA 0Z2Nܻp^zdw9'ozZ"q5Bf;Mk!Y)X+r+S ) ([]b58[bfT{zi+xZ<&t jl`& wߎPd pwv;3w>uo ܇ >&d;M٭Uy8lۯ{aguh؊p*2oxorz4){ۉA,LP;?AWEf Y _ Ň{qt;ll9  3hzyd0G aO1zj/b}@Pw[rnb);)ӏkJBn.08mcܶŴKɞ;hq+z[@A|Ϥ_ M{jٲq8=^OKcXʀ$ޜYPkc(̸ѰttnmZ)PPM dudAI)XDI Ȳ(b덽U-.Mj]"h$P̔/{`|D_R>?"q[L8`6튽Ir{czM⸻!1LOa/p;1'}:'Ub& d0.JF5U-tuæ7{{l% M f=ks%3B服S; 31;PFf޼pGE_ב_j7 T\E7G=Z&[OPUTr}citkwh-R~{UTzG26496SPm@6Ms`^xZS|`kl!`3S6^PӤΖh{槲 uFJo+ jg9_nfy{/g#X`ޢUWt}/="hPlzs0.Pe\m314X<;|n&ASv+:rHVB DWrHqs`j`^&MCSKR'G6;'0K{g|RگmsڟTøatll8cZShCMG?V*leW+:{9"'~;r4M:ΘKtDLh<4d0h崷`h&aE"'nn@"bm6S{tmm&؁xxO5`opcOϗg3OrDk'_ yyp'E~@gg> /ǰP{~)Q`2F d c`lô\'OC)/ _6l▣$ȧ?Lܔ)S;w- `7|"m7GZOW썶7>ݭM5pVǒI-I f6MQ쀸W;b/Mѐ }\ne~*Y6CD "ؽl#žJW;Hp'4saG? 1X:puPKA^Iwr8}oι9_GcpOB ihĄ@ZpͰX,RcZ|2-dة)8M *6'X?EkJBX]-j& B9{T8 VSE7h3>a\)T[NA7g/s]@#C)S4 K`Sf#@}Ín~GJ7Xe(neoQr:0S84A9~rV[{;/ R6i *(o/ X͒o 4-=nٛ',TbjWH7+nV]ȫk t?Q:*QMt#~E(Ձ0[df΋?DyQ1MW37x B#zQUF 5P-+JgKD4&u/h7yKP^7UME!qO[!'00U07#}B+^IHFnLI8qL,.4⇩ 4|U`/g[spQQ_CtPgӧ3 hI02D&?aٰX2se}ӥCN2r6 . }0D*7;1ગ%TpA#%|l.{7"Mj^;x{XxA"JM'U7K1RKnM6,"Q9DP Z= z &)ᐃQ)g /q jq~k-2R,(xQ0Aڋ[~X &xM+Y<8bw8rZBz)MtgƲS申7 a0 XxJ+zw>#1bӻd(])utnn'n[y9.&6^7P:.5oq`=tgc&Gyq360eT96~a*eZŝ)5{~hqx=5;L>bgMP-J&F]C%(Jg3-/f\~k]Fl=:F#9&LhYsv4@4^<)jdxbe/]QJ6>mSJ 0c+93ϩĘf8 >@ FH>ڳi/A 46 @hn3@2@ _#t4@K4-B93R9s8ʑ V q[us]l?F'Son.]Ut'B/H?C,T(Ȏމ<'vQe 'Ⅹ$y?L X~k4bJdXO:}\uEJz_>D^V:G+/a1 MBJ*sGC*>B]l7gbr`zsYHkF[C4E:cPfjN ڐ#B aB Uj0 cXiUx(8*QpSY +/`[,8c/u*p]ɧA؈dy03<2zs U…,?ySw|c_3)smO=ْ:S_sO;yɎU%MK <P> Ov!ArP󷘘[Hȭ g5CICv$cZ :0CU-/^ev`\ hrӶ>^NOh7v[`Ml1燀dc0$vtjgLo=89{ ,e;Q"%2{b ]E NHݕ峉Wq%p4Ghw$"`h90gB[@XȄ83'0t iFCJ.fz _(n<.hAN݂[}CSڗ Vo9c19p@`'jxVnarH"Y(Mfk,L?\,h4,D(a@2 /7~!wdS6[ Oue|*PZn8iu}7AE4Zl WQ/»;pcli:eM;֋[g G10`l 8[{`2ךh 0SL%s Ua/ L]0EDk9NDN,I'iK䶳^ߙk,-aaW;`ްG&O?Qa( %?JFtK ɇ@؋ĭ$"?[hvS@*SH$59Xt7r(kABkxf]G+k=jJ}²hVNm4~WU2<ۣU3x|7x..@"kkm^w#jz!Ѓ'{Tm3qCc9ebc~\kJkӃ}Zsqʢdmm9]+)¦1إ*`IR sKH%}jA>d`mO[$[v KS7]OL2d>䦒G J&~r *])#MIfУ\uG= (j܆r4®*%7EZ)xFK+Sͼhz (WGQ%ftMf{8VcwR0-xKKZCݧIr)i~1g.=K~JXhZ#Jb[^#ì*:5oLo@8MS%(䓩] #U`Qi1~Y'U ckNOQ wIѹ_Sg֐fo> RE*L ?ЀU@߉:d$1ON,u*)d[jQU54^TAuk9yui^P n07ږCjbRAC(ߪ]:o3F5-WjbA ~}W ax 3ȼ^ $BşX|{ZC>uh(3c,&5,iWU1-x5a@Sr@LI n/'Y1_+'" 5-#[hA$L%{ch\.g3ۀ =+1S $d\Y<`cB"I:Gz$4X2Va@-i欖 ~P*-afn#Ғa*gO_oQ{z?3@])XPծnzg޸6"%/ڀo:̾Κɐ:Aۗ J+cf_>Lf3+32g[i;z[iuMqAdyYܰA)]w%f6Eo0Y)]ZB{6:^:22` y󌛤PA"+/`' uVq…LN#$ Qoҭ fgaZ&)utW{U,WuFư7Cw rҠ Vm@0 bCW}rY/%n&UtI`OZ؂dt O}Gnny:d~H*5Vur.`|aMePJr3DN=+ g@i1Wڄv .e&cRksИl9::GTp8Ԫ\nk(peeEIEZ<ҵ3SBV#vѹ=\ڻBFd:-ҷr6 `kq A,=PH-U~1[/>y竑կY1f) %ECF`I&' zZv%ʰ^Xe(C6!Utv) & ΃aoRD.N{e]8b/9/TV$g 5s) eEdGwa"@(ӫF!wG Ϲ3-dXV~rax"H% =lyqqh{yUU*JxҷKVub&񃐟$5inV;AG;*ͤbgԢf-҄0۠3r5 ǒqY#/n[TcWgVg um1LAS1 IPNª ?c C{;3Xu@tOz-d/лޱ7Rgpл|LJ_ g1`6 t{7Q0o+(|NTds b15!s' &_4__hҋ-+m Ϩh1 BTDuPEjCcM=6`H?~W*%<.K=tt^(CĢ%Y!#nmAZSd_,֒kdiR;j7*lsm v]2o1|D /Es=aJNHaV67]oQ7$D`Chð T{8%ܝwB[+)NXhns=k6HNƻQ_Q^X}oW֠Z[L% GxBpfAPS)^2ʭ@?=]}W*QjtQXƸ%(ŌGl{Ţ=Yn0Qm3xx mGYȽĹ J!u Zp^OOSc}yܿ Lig'?*x=JaѫocVک{sˀ$X7{l44~:].i]:=j t.Y5+^ǁf- <֐\-*v^kRXo3/lhDZGƩDv7z~BH͕hTy_o:X4= 7u^UOʕ± Hf%']bf=LU}y2W4m9AѴrg<ٝJUdvy`JE8z>rTOU"GbkYzbĝ)Vּ !lEx1<^M"T:БpM.'Az].o -A "^uk4*dd?Z{wuAk^-׽yYʃCfC e1eW:r|~fX/  [ kMtf6d֏s/ ϗW,t?zz2GPxbf\-uGkSQq@jÓ7hs!A Rv=hf%| xpYJkF:tl[Dҹly ?B`K]xQY0RA\[FJq^~v-[rf0A9agL*xl&BLb/<ԻvG:g{4!?XvNʷksɨiu:|pU4DFcί(Wz"-@XVnhϦG@b )z[VL6ffHU"{I^FHkSR K Po{9ۈrV (T8zpNmV:3xOh CCkJ ; G HJ.Dd-ѡ;t[FLVnB.2m<]祯GEһ`];@#u+&LՐ>2L˼RPJԑ[jnu;z-үMLj ;`':յ-4vMWy9; o!yC@&*DtM.fuwigvYTbJRݱ\u_#W݊ڼ .-?׻D3wzFy NeC%_8^+䑷O6i.7s3" G#֑Ħ LZR:+86-xn9tUsMBO 1cn^^Gdxlܤ4[ZZ̰F; 7'J/` j `OÝkOTYg: ,{eܯ^\$'Q1jegyy_JՖ3Yӱj3V XtGkEqꈆH"^&8^pqW Cwm6Y)w~F zG5M鞗hdЊ t5<}]I(>S 20hU3Qrf^p%jss?>L{#ErDTA(Sֆ%s> "lmPQe 6Wp$:EX鯄I6U%52-G+<`"Xp DF/%l9[]kgB%K'pHm$a8f}\.c G)e3W_Y= yb͘|T8Ŕr*3rfzHFȍ˼J͍KԒ .`!.U'.%&z T˙ʷFYE4s N)-؃YeHRȜ`~B7)ȝc$م*wf(E΄4aDB^+ԋݑo Fެrc֊b_w#,̢ٞ"ѵRQfc4S_)' *V'W<.QxWsA?׿U_5

《黄河颂》有感读黄河颂的感想
《黄河颂》有感
读黄河颂的感想

《黄河颂》有感读黄河颂的感想
感想里面有的,自己看把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背景资料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1969年问世数年后,《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需要借调人手绘画宣传画作.1972年,年仅25岁的陈逸飞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随即与夏葆元、王永强、张定钊、秦大虎、严国基奉调参与上海市《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创作室位于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
  钢琴协奏曲共成4个部分,这组画也分为4幅.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秦大虎和张定钊画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其中《保卫黄河》原本是画毛泽东与林彪在一起,后来林彪变节,需要重画.
  在四幅作品中,陈逸飞的《黄河颂》最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画一位红军外,身边还有一位披著羊皮的农民,但陈逸飞认为一个人站在山岭,会令画面更简洁有力,在第二稿剔走农民角色.这做法当时引起美术界争议,认为这做法不能代表群众,至少也得加个民兵.为了按自己的想法绘出该画,陈逸飞为此要跟各领导打招呼、通关系.
  陈逸飞为了画士兵手握步枪的样子,还找来了一张苏联油画的印刷品,内容是列宁检阅军队,一排排战士手握步枪,陈逸飞为了研究这张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一个上午.
  直至5年后,1977年举办的全军美术展首次展出该作,其感染力和绘画技巧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陈逸飞决定出国,登机前一晚,突然决定要将数幅画搬走,尤其是《黄河颂》.由于《黄河颂》长297厘米、宽143.5厘米,陈逸飞要叫一班小兄弟帮手搬运,但画作实在太大,要用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才可以载走,不料在拐弯时,《黄河颂》的画布裂开了.据说后来的修复工作是由陈逸飞胞弟陈逸鸣负责.
  1997年元旦陈逸飞在《新民晚报》曾撰写《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著羊肚子头巾,扛著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
  1996年,该画在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以128.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中国最昂贵的油画之一.2007年5月13日该画将在嘉德公司拍卖会上再次拍卖,嘉德公司估价为2000万元.
  编辑本段我怎样写《黄河》 (冼星海)
  《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过去的救亡歌曲虽然发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护,但不久又为群众所唾弃.因此,“量”与“质”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间消灭或全失效用.
  《黄河》的歌词虽带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1.《黄河船夫曲》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哟冲上前”,“乌云遮满天……”,“浪花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啊!拉住腕!……拼命哪!莫胆寒!”“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在他们没有渡过黄河以前,他们充满愉快与光明.经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黄河颂》
  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3.《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歌词的内容,又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4.《黄河对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比较轻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动作去帮助歌曲的传达,更觉生动.
  5.《黄水谣》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黄水谣》里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6.《黄河怨》
  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而这应是值得注意的.
  7.《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黄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曲调是诚恳和雄厚,但充满热血和鼓励,是《黄河》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大众,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的伟大.它的怒吼启发着全世界的受难大众和劳动的人们.
  《黄河》的做法,在中国是第一次尝试.希望爱护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群众给我一个指导,使我得了鼓励,更努力去创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黄河音乐节”隆重上演.围绕这个题目,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民族交响乐》中.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声乐艺术的长篇巨著以表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合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现在可以补充的是,当时有两个印象,强烈地直接激发了胸中蕴蓄的诗情.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驶方舟(确确实实是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当时,同舟共济的邬析零同志记录下来的船夫号子,曾经是星海作曲时的重要参考.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尼亚加拉大瀑布式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船过此处要在陆上绕行一段)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实的.《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这个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星海写道:“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又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尝试.”(《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我以为应当这样尝试发挥艺术的效果.
  全国解放后,《黄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对此表示遗憾.朗诵歌曲表演时难度较大.他们怕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两场演出,是由我带病朗诵的,当时伴奏条件也比较简朴.后来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业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完整演唱,并未因第三首难于处理砸了锅.现在的专业团体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我希望艺术家们克服困难,希望听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现在还记得,1939年2月的一个晚上,延安交际处一个宽大窑洞里,抗战演剧第三队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农历除夕.我应邀从二十里铺的医院赶来参加这个晚会.星海同志也应邀参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我站起来作了几句说明,然后很带感情地一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黄河》歌词.同志们以期待的眼光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乐的心灵的契合.
  《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歌词为实现作曲家的宏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痛惜天才的作曲家过早地离去!要是他活到今天——当然是80高龄了,听到他的歌声至今还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着炎黄子孙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要是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40年中间,他该写出多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想到这里,越发感到我们损失之大!越发激励年轻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1985年8月28日纽约《华语快报》)
  四、《黄河》本事(光未然)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原文
  黄河颂(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编辑本段学习与探究
  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本文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的精神与不屈地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