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炎帝陵有什么?地点、方位、别称、特色、炎帝的故事、传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3:55:34
宝鸡炎帝陵有什么?地点、方位、别称、特色、炎帝的故事、传说
宝鸡炎帝陵有什么?
地点、方位、别称、特色、炎帝的故事、传说
宝鸡炎帝陵有什么?地点、方位、别称、特色、炎帝的故事、传说
陕西省宝鸡市炎帝陵
简介
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的场所.如果按照“八世炎帝”的说法,第一世和第二世炎帝都生与此,葬与此,第八世炎帝葬与湖南酃县,后改名为炎陵县.如果只按照一世的说法,炎帝只存在于宝鸡.
历史传说
炎帝,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生地在姜水;黄帝为轩辕氏族,始生地在姬水.《国语》中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西秦大地上活动着一支母系氏族部落--有蚶氏,后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黄帝部落生活在渭河下游,后迁移至中原地区.炎帝部落生活在宝鸡一带,以经营农业著名.
地理位置
在宝鸡市姜城堡地区,清姜河从旁流过,姜城堡背依秦岭,隔渭河与北首岭相望,地势更为开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在姜城堡地区发现的姜氏城遗址,面积大约有49万平方米.遗址中最大的房子长10.7米,宽10.5米,面积约124平方米,而北首岭遗址中最大的房子面积仅88平方米,出土的生产工具和陶器与北首岭的相似,并且相对先进.由此可见,姜城堡遗址时期是北首岭氏族部落的繁荣和发展时期,这正是母系氏族公社向父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与传说中的炎帝时相吻合.目前在宝鸡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0多处.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反映了炎帝部落繁衍生息,发展状大的过程. 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扩展,向西发展到中原大地,此处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湿润,原始农业得到长远的发展.部落开始定居,开始建都陈,再迁往鲁,建都曲阜,后来炎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发生战争,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以后炎黄两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后来,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足迹两湖,一部分仍留于黄河流域融合于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为祖.现在湖南的酃县也有炎帝陵,湖北的随州也称为神龙故里,但以宝鸡的炎帝陵为最早. 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 《白虎通号》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市区渭河南有浴圣九龙泉,泉上有唐建神龙祠.祠南蒙峪口的常羊山上,就有炎帝陵.近年来众多海内外同胞多次成批来宝鸡姜水流域寻根祭组,但已祠陵损毁失修.于是,当地在神农炎帝的出生、创业与丧葬之处重修神龙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园,为炎黄子孙拜祖谒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场所. 炎帝陵分为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3部分. 炎帝陵的汽车道入口在清姜路宝鸡宝桥市场南侧的“神农门”(从火车站可以坐6路、20路至倒数第二站),另有多条人行道上山.门票为20元,半价10元.
陵前区
陵前区从姜城堡地区至天台山入口的蒙峪建有多处古式牌坊,上书"炎帝故里"、"神农之乡"、"神农门"、"人杰地灵"等.
祭祀区
进入山门,即进入祭祀区,沿百米台阶而上,来到陵台,陵台处为山门,门外竖立一块石碑,上刻"常羊山"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吴三大的手迹. 登上山顶,便到了仰首亭,亭内和亭旁各有一块清代碑石,碑上刻有"常养育炎"和"山海镇 ",其中后者为清嘉庆三年重修城池的遗石.
炎帝庙
炎帝庙,大殿面阔5间,左右两边的对联为书法家茹桂所书"创始定有人千载歧黄崇炎帝,流传安天据八方稼穑念神农",表达了对炎帝的崇敬之情.殿前为祭祀广场,可容纳千人祭祀.广场两侧分别建有鼓亭和钟亭.正殿面积400平方米,高12米,为清式庑殿.殿堂正中为炎帝座像,像高4.5米,目光炯炯,庄重慈祥.殿内两侧壁上分别绘有有关炎帝的大型壁画,分别为常羊育炎、浴圣九龙、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炎帝结盟,讲述了炎帝的生平和功绩. 炎帝神农氏,母曰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感女登(安登),于常羊山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炎帝在九龙泉沐浴后,头上牛角隐去,天资更加聪颖,后来做了姜氏部落的首领.炎帝教民制陶,始作耒耜,降牛耕田,教民耕穑,使原始时代由采集狩猎进步到农业,人们尊其为"农业之神". 炎帝得到嘉禾后,因阴阳有差,种下只开花不结果,于是炎帝乘五色鸟从东海抱回太阳,从此五谷丰登,万民安乐,有因炎帝创立"
日中为市",开原始农业之先河,被世人誉为"太阳之神".他首创"日中为市"的地方叫做"太阳市遗址",现在天台莲花峰西一山谷中.炎帝遍尝百草,研制医药,据说他一日遇七十毒,140岁时,上天台山采药,误尝了"火焰子"(断肠草),而为民捐躯,后人因此而整理出《神农百草经》.
墓冢区
穿过祭祀区,便进入墓冢区.沿着长长的陵道拾级而上,两边塑立着百代帝王石像,总共16位,依历史顺序依次排列为:尧、舜、禹、启、夏桀、成汤、盘庚、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等. 沿着陵的道一直向上,便来到了气势雄浑、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前.这里就是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圣地."炎帝陵"三字飘逸洒脱,为全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所题. 每年农历7月7日及清明节的炎帝祭日,海内外各界民众聚于炎帝陵及炎帝祠进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共同拜祭人文初祖--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