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句话的背景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3:35:42
肖邦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句话的背景故事
x}[o[׵_qܖ$6PpRIs+E{p;خ8>~"%Q❒-HYwQօ.$J9ZO g|c5(9#k˘/7Y'wѲN룎9^S)]V)o:)R7XVJxS\Ӌa;??c˷n/5TfT<_ 䭉;7~1q]GN]u9h~5]!馊akNUϯ {e]:w=?)!V/DsU7nwAȄ?W_ۙljuU&eu>dΰS#ڎ.nTUhosg* Sa{a?'uwAͶM9}ls/o y3lfugc͓jٖܰwTЫn}eYDOK4VLv'3a3Dt|ͫO]8(cDxh){rh}XkbJ1Szfs/:qDaD5Vg5!=lpMʟ~HL8;9 sK%^^_"! c7HK{9q֍kr{8yv1Op݁^#'>+,'|6md#Q\_ /Ky[4 =<{YKdwAazO,(f\v>vxU'2P#l}mӞh@R4l=)/U?}Y3"za"];+<9lƹf1diט\G6;G2vZsۧY AGj.valuq,lnA7uJ@ lԫүeakC+UR9#5`ԎJfنvX~]1 0 \Hdb>-ZI" MlrM6U7O1xJ%t;k[G|"@gbPO2BriC.o`M zjX%͑Y@u:Y7"ԅYc7X0!Mfo<(X*;EqtX%0DL\UɢCz T{g̚p-KѰ7S" idҍ횿\̛>ډȣ}$m`)Aܴ[ɒ.r!dbW 3 6w- @ u;W!! Ic"#b\w7-!r Y%FZ R-Px-c_/X?_)m#pdh~S9EB/07I#$yzsN / vg+0'PEt`>V/X̑lM- tOŌ`8" ;UTw]lu@`$2xG=͢䂮dij_]6yvZK:^?:h*-WExMxlD8rκ {^Z>c _k $GC>]$m* -ޅڜr75>Vri FJ4Hhl!yzb#XOe=2WXl\4 / ش捖|bM-=6P0iofO/&uc[>:7X@").ծJZ;'{k!R D"PR:dHkY8ۍh`I/ Q@a';w>;( r#DY]mGgjj'&du~S/J"m`:sD*i&F+:/q0NN! 1T| ˳!L76p&r-3^D oX@Pkm̰Ts DKTdIWu@]֥gKcUކ2E7X94!>3Ǟ r0]Nɷ@Ml`gA ;'nlgϧxfm UJ_!XF6S}SXwP e3`" x$'/a}Jx81oOp$b;$4Gf2 KdC ٪Ihdrc0Heш"FYȶF% *?^qC5Mٹ㈢jʼn5࿪ntkVy TFXdޑ݋8F,{uFݏF4quׅ΀C&[-scg3Ob#rץI˼ ¦ܰ]b!8F$AU^yCx {: 1pt7v[/ 2C7 )wm(A s! 4"hxѸUJbwAƞ`P`'[nc4i>᠉c'=7 ~̓O>{/ 4U7- U{ \TXn\pzȏgEn sm6pF!")QN3DCqUgf%'2JZOT&>>iҹszNd~\ s漰Zޜ,nּKr$gO~ǎp$$c7ɔv-F14DK7gAFMJo&LH i$[e2lqM0,sFu2Ji\ܱ6a{V'[4Z3w3*~tAeco_.hWHlIu[tcC%r!G&ӇjpG9/?{(V*"حD%g7xvTȸGHWEd eZ :gPLۀU$LB)bۈ4Y|ioQ ›wXHбT ^K3vAӠI{=jܾ[(8Cb;C'$dbKRc5җO~2]&D,{yW~A/}~ݷ&;g8<'ߎli2MdA)M2 8ʗpVx9 AVKhE{w?}x']WHӚh/=y8Jͷ~7ߍ#d`rS@WVTK1jT[?63j1GL1$&De3,'b 7eȘ\I-Q/>7HLI\nOLXDҒ#XGm.5L# MçO|;u.8o}?Ǝ3xIC EAl:Rݠftr1$R^ARK6id^z1g ȸ\lB5e"˻cqDZ$} 虡36pG҅%6ML. N6- ENf|2t6]흁.$nRܕ``1uBÐt}פ >??}8\d@ʊ 6Ӣͥb2?vWW+Q*[4r>xo⣿}߾}=w.DK%5J=ZO=zo\mP,A=x_7qk՗JQ'^mzi\/LzA"HrUR^Z'y;l?^Ζ>5ߊt+F\j^U5ҁ~_tT!fۜh(\3kAG|TQH8!d"Pt AMI:4^ڙ5GHXԭ{$W)@>D\egP'. SmG3" ۬WP@Vu&횚bR;`U}L`C cMC R)aRZKB5Rx#ui 2u\XjU(l\F7rL-`@6V>Ioxs]w;kv6sjFJISoD/%Et1Ƿ >'YA>vLpD١UD;rLWcA[&PTZɱPY828ZGrh=%x7PQ޳;7 KuzN3d;…XF9 ڶIBB-TBZkĐ9l6&nʭZl mТP*)>HzұGGk b%SH3ޔq58XKtB9XҪ,ނ\MX8\PWyMެKlo`?H2vh`VYTR3L]E\K!X!p?*r^7P+"jvˋFaLRk W؅gi5<_q}jT}F {$d#}4m=F/M+سCv9C6cm|ahq$8@蜩 8JAwpX.@Z_k@*ؐ!8:a'T.u|Qj LĻxH_7GNΡHe4CfP)B~{^bǔ-21b#ƪ;j*~H X&,^'ShԶ^Wm6uHcQ60 31+">zO}iD/fP1&N$&޽,sL+RE-)WVwɡ0^k ڙ/;+\GꪟP7s+\pwކY'qս_DssU{& 3F1c'Pm| XLq<#T6TU]{_|NptTM+vG8]$ L`(c1zJI:\nM.9 z~_ᣏ]{_wc)zNljNKBlełɏH:;AA >%?=!&XlB6 J8W։N|uO]ꏟݻ>-9`S8'7P EDy8&q8djőFivbh_R=#YNЭth{"+cʖ_a` ò'iivzM"<[ @|tUG=eQ9$8's:G8 @umiax&#ElGͧͬlZ Js Z˯Gr1Lv$d`Ȃ1eFӮ`ufBX17s_n% 18œlZE 79Ы.O>߹yr'?>_G_\Wm?̾1] &UBLœ 9ҹ!K?.؃2>hBcд^Q)`L螯Ix*耍&@7&[x(dLp,{3mŽ$5\iA,Ns:'%P)!wʼn%bx\@4;1{d(Zdy,"{ݹ>M'4a |PuF{e )8;D'^ul6oް&:Ş)9똎  ItB G?%ĉL-/bTwngMtM,ȋ\ bz p$z"\I%@$i:lI]T RoYx墳TO Z4&n~QD `HP*Ÿ4a.o9zɶ\BfhE$<-`O5b,\@ pSŒfqh ?+HJNN;J0qj RRpPJE'M20,CuczjY$D8&+I`Rs. 5 A#1iG^M֏yd0YkaZt^͟e |y˝$Ţ 6?w8 -8کSz^+a8 +E!TbY;d8 X8FA;[v?Ђy?ȴћWR,I<gfNxOyC2RuOw] 4O>~ēUG>$Gx ܧqHI2N =;^aW8H;>2R nT؄fПxr6!u/Ƴ1(\ u'\CD \VrZ /Ǯ9dmLcD,!|Ȭ$|mˎpva+S ϊM L!9#AMZDс@Bak8Rl9#(yPg<&>Ä.5]@W79#YU<O팠btJN!vd p1aDC`QdzY l2Y.( aNZYvJ5K_58%8|J ]XfOEGmERWů6l֎2*YyY(+TlτiJp&L"F?D@TDdTqKU>a4~/h[0WKY4HqR`R5%RW*\q骻 Qc4r"ns)g5MyW!el`M6 ">wK,\'B/vsFC)(A#2~tpH+i;6I>Ig[4uV{WJ+ a`(IJO˕p2hrKMH0VqQq =n1NIܭ@"x~> ZQnGG ~ˣn<#..4%7 ~Ļ._D'\f Te~>•G١/.:B6 ]}cq|wCt~tHڥ2z~8a@gÕa]%05DeA) .7j^hDP̥dR L  .ƅ+m!)BYf3dЕ W'6>'gs܎܎FȁofXb @؊DI;n !S=M?i쥾_>ܼ!jc?Qs2{y$TQOMcڏ }oɼ9c %ԥ)Ԇġ#I!CrmV18S&5j^yp>H5f%[)tMI,t#Ȃ5b[r[Lx \rk{i+B@}x垢ujqpW5.4;[j2e)OlTL_8z 8(*keԽ8m 픊 iXԣBeښ˙f]M]7oa_ "*,A G4'g]|VwjE tdG6W-AJxi=6Az_W:@s9w`:2Q ?qrlKͮC I #G.W[/XC8ـ-^A|%5D,{q@DCŸ\Ue3H{Q)Ha"zw&Ž&avr%A_H}=T! p]U#T_5D )H~Tyԯ w=B/T Tt U:i/[mt 52eSopDx!|͔\7)"z%"P;|"GW9uL8-3݉(ʏb w kXK^ NWEL ּJ$jg/NTTQl[z z%<j;+,1d,+X%Z6<&mNAr<%`]IXPF:_7Di:0rjt A"= Ĭkc/՝ğ6P,γKB"O,d|ǿwo

肖邦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句话的背景故事
肖邦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句话的背景故事

肖邦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句话的背景故事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年终39岁)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
  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葬礼进行曲》、《革命练习曲》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六岁时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华沙时期(早年~1830) 这一时期的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其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这在他的《d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27)钢琴与乐队合奏的《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1831)《C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 《F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钢琴与乐队合奏的《波兰主题幻想曲》(1828)和《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1828)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对幸福的热烈向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明朗欢快情绪贯穿全曲.音乐富于民族民间彩,《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有质朴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则是一支带有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的强劲、粗犷的旋律.
  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末~1831年) 在这一短暂的时间里,肖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飞跃.《b小调谐谑曲》(1831)写于逗留维也纳时期.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则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
  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1845) 在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肖邦的绝大部分练习曲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E大调练习曲》(1832) 《b小调练习曲》(1834)、《a小调练习曲》(1834)等最为突出.《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感情温存、深沉的哀歌,它的曲调属于肖邦创作的最优美的曲调之一,倾注了对祖国无限爱恋的感情.《b小调练习曲》则是一首充满了阴郁激愤情绪的作品.它的主题紧张强烈富于戏剧性,而它的中部却渗透着一种沉思宁静的悲凉气氛.在适宜于主要表现单一形象的练习曲体裁中,采用如此强烈的双主题对比的原则以造成尖锐的戏剧性冲突,这在肖邦的练习曲中也是不多见的.《a小调练习曲》则情感严峻,气势磅礴,全曲由号角性的简单音乐动机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巨流,把音乐推向戏剧性的悲壮的高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肖邦的3首奏鸣曲中,在内容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方面最突出的是《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1839),其中的第3乐章《葬礼进行曲》,寄托着对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是肖邦音乐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气质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夜曲深受英国作曲家J.菲尔德夜曲的影响,追求音乐风格的细腻、华美和典雅秀丽,有比较浓厚的浪漫主义感伤情调.流亡巴黎后创作的夜曲在内容上愈加深刻,音乐风格也更富于个性化了.他的《c小调夜曲》(1841)完全摆脱了菲尔德的影响,主题朴实无华、严肃而又悲哀,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富于戏剧性.它标志着肖邦已经将夜曲的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大地挖掘了夜曲的表现潜力,使它成为一种能容纳深刻社会内容的音乐体裁.肖邦的4首叙事曲全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有的是直接同波兰的民族史诗和民间传说相联系.如《g小调叙事曲》(1835)的创作是直接受到了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示.肖邦把握了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华伦洛德的深沉、严肃、大无畏的性格以及贯穿整个长诗的紧张的悲剧性气氛,将它们体现在严整的奏鸣曲快板乐章的形式中.《F大调叙事曲》(1839)则取材于同一位诗人的民间幻奇故事诗《希维德什扬卡》.原诗描写一个负心的少年猎人,由于背叛了爱情誓言终于受到了惩罚,被希维德什扬卡仙女拖入湖底.肖邦在这首叙事曲中没有企图去描绘或暗示原诗的故事情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方法展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情境,通过它们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来揭示原诗的意境和感情气氛.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在这个时期创作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波洛奈兹舞曲中的那种注重外在华丽效果的倾向被一种深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朴实无华、刚毅豪放的艺术风格所代替.肖邦或从波兰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中吸取精神力量,或从缅怀祖国光荣的往昔,悲叹今日沦亡的苦难中激励自己的民族感情,以抒发他内心的郁愤,振奋民族精神.《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38)是一首胜利凯旋的颂歌,贯穿始终的管弦乐队般的丰满强大的音响,展现了古代波兰庆祝民族胜利时光辉灿烂的情景.《c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39)则是一首哀叹祖国沦亡的沉痛音诗,主题的感情基调是悲哀和压抑的,但丝毫没有感伤.《升f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41)规模宏大,富于戏剧性,它同对波兰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情景的想象有联系.悲壮严峻的首尾部分同色彩暗淡、感情忧郁的中间部分形成对照,在波洛奈兹舞曲体裁中别具一格.《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42)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乐曲的中部富于鲜明的造型性,马蹄声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战马奔驰、月光剑影的古代沙场的情景.作曲家思古的幽情同现实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族感情的巨流,不可抑制.
  晚期(1846~1849) 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1846)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虽然在这里已经听不到像《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那样高昂、豪迈的声音,但它的那些由于对祖国、民族未来的某种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仍是极富于感染力的.《g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f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编辑本段]分类作品
  1,圆舞曲(华尔滋) (Waltzes)
  肖邦著名的圆舞曲,相信小朋友一定听过!这些圆舞曲是萧邦在维也纳时,运用维也纳华尔滋三拍的节奏,加上优美的曲调与抒情性,同时也发辉高度的钢琴技巧,因此萧邦的圆舞曲适合聆赏与演奏,比较不适合跳舞喔!
  ◎第1号圆舞曲降E大调Op. 18
  ◎第3号华丽圆舞曲a小调Op. 34-1
  ◎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 64-1
  小狗圆舞曲是描述乔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称为「小圆舞曲」(Minute)
  ◎第7号圆舞曲升c小调Op. 64-2
  ◎第8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4-3
  ◎第9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9-1
  ◎第10号圆舞曲b小调Op. 69-2
  ◎第14号圆舞曲e小调Op.Posth
  2,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s)
  肖邦不太喜欢管弦乐器,所以他的钢琴协奏曲(以钢琴为主,管弦乐搭配的曲子)也只有两首而已.第二号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就是写给初恋情人的优美「情书」,大家可以听听看唷!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一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二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三乐章
  3,夜曲(Nocturnes)
  夜曲是英钢琴师兼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曲式,以优美的旋律为主.萧邦受他的影响,第一首夜曲也已旋律为主,但后来的夜曲则加上更丰富的内容,不单是优美的旋律而已,所以是萧邦独特风格的夜曲.
  ◎第1号夜曲降b小调Op.9-1
  ◎第2号夜曲降E大调Op.9-2
  4,练习曲(Etudes)
  学钢琴的人,一定会弹到萧邦的练习曲!这些曲子运用了高度的钢琴技巧,包括快速的八度音程、还有三或六度的连续平行等等.不过这些练习曲并不只是教学用的,而是同时兼具艺术性,演奏者必须兼顾技巧、节奏、旋律、和声还有音乐的情绪表现,所以还是很到受乐迷的喜爱.
  ◎第3号练习曲E大调「离别」 Op.10-3
  这首练习曲是萧邦离开波兰前往巴黎时的创作,离开祖国与思念故乡的感情都表露无遗.
  ◎第5号练习曲降G小调「黑键」Black Key Op10No.5
  ◎第12号练习曲c小调「革命」Revolutionary Op.10-12
  这首是萧邦在听到波兰遭俄国攻占时所创作的曲子.
  5,前奏曲(Preludes) Op.28
  作品28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集是萧邦晚年为了筹措疗养的旅费而创作的曲子.
  ◎第4号前奏曲e小调「窒息」Suffocation
  ◎第11号前奏曲B大调「蜻蜓」Dragon Fly
  ◎第15号前奏曲降D大调「雨滴」Raindrop
  ◎这首前奏曲左手规律的节奏像雨滴的声音,因此得名.
  ◎第23号前奏曲F大调「快乐之船」Pleasure Boat
  ◎第24号前奏曲降D大调「暴风雨」The Storm
  6,波兰舞曲(Polonaises)
  波兰舞曲是以宫廷为中心,华丽而壮大的民族舞曲.萧邦七岁时就创作了两首波兰舞曲(G小调与降B大调),而后来的创作不但有舞曲,还有波兰语的诗喔!
  ◎第三号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MilitaryOp.40-1
  象征波兰旗士精神的宏伟.
  ◎第六号波兰舞曲降A大调「英雄」HeroicOp.53
  7,马祖卡舞曲(Mazurkas)
  马祖卡舞曲是波兰东普鲁士与俄国之间一带,属于农民的民族舞曲,热爱祖国的萧邦创作了55首马祖卡舞曲,将思乡的情感转化为丰富的旋律.
  第五号马祖卡舞曲降B大调Op.7-1
  8,奏鸣曲(Sonatas)
  肖邦不喜欢被固定的奏鸣曲曲式所拘束,所以他的创作当中只有二首奏鸣曲而已.其中第二号的第三乐章的「送葬」进行曲,是西方葬礼中的送葬曲.
  ◎第二号奏鸣曲降b小调Op.35第三乐章「送葬」
  (Marche Funebre)
  9,其他名曲
  以下曲子也是萧邦的名曲:
  ◎幻想即兴曲升c小调Fantaisie-ImpromptuOp.66
  ◎船歌升F大调BarcarolleOp.60
  ◎第4号叙事曲f小调BalladeOp.52-4
  ◎幻想曲(非即兴幻想曲)
  [编辑本段]评价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肖邦 Frederick Chopin (1810-1849)
  费德里克.肖邦,诞生於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的采拉左瓦佛拉(Zelazowa Wala),父为法国教育家,母为有教养的波兰妇女.肖邦自幼就喜爱音乐,八岁上台演奏协奏曲,被誉为天才,在良师艾尔斯纳(Elsner,作曲家、小提琴家,是当时华沙音乐院院长)的指导下,十五岁时出版作品,也经常参加演奏会,十八岁前往柏林演奏,十九岁访问维也纳.返回华沙后,已是一位声名远播的天才音乐家.
  1830年决心前往巴黎,深研琴艺.离开故国前夕,老师送他一杯波兰泥土,肖邦至死存放身边.他在旅途中,在德国各地和维也纳不停的演奏,次年九月抵达斯图加特,听到波兰革命失败的消息,在满腔悲愤的心情下,写作《革命练习曲》.波兰於1795年亡国,成为帝俄的版图,1830年发生独立运动.由於波兰革命失败,肖邦就打消返回祖国的念头,计划在巴黎开拓自己的天地,并帮助革命运动.
  1835年,肖邦曾前往德雷斯顿和莱比锡旅行,与孟德尔颂和舒曼结识.1836年和女文学家乔治桑(George Sand),双双坠入情网,不久肺病恶化,於1838年与乔治桑一起到马约卡岛静养,后来两人又在巴黎和里昂同居.1847年双方因意见不合而劳燕纷飞,结束了这段历史上著名的恋情.
  1848年抱病到英国旅行演奏,次年回到巴黎后不久,因肺结核不治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肖邦的作品,除十七首波兰歌曲、钢琴三重奏和大提琴曲外,全是钢琴曲.此类作品中,有两首钢琴协奏曲和三首钢琴奏鸣曲.
  肖邦对民族主义音乐的贡献,是他六十首马厝卡舞曲与十二首波兰舞曲.两种舞曲都是三拍,马厝卡是中庸速度,来自民间庆典音乐;波兰舞曲高雅,原是十六世纪宫廷庆典的配乐.肖邦将马厝舞曲带入音乐会,并将早期波兰宫廷生活的雄姿与盛况再度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令人想起过去民族的荣耀,也成为过去民族生活方式的特征.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发展历史中,民族音乐风格占有主导地位.尽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来自波兰传统的音乐风格,但在肖邦的玛祖卡中更为集中地表现了波兰的民族风格.在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直到当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兰旋律,使得当今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音乐中独特的波兰风格.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距华沙西部50公里一个名为热拉左瓦沃拉的小村庄.在他的早年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父亲NICOLAS肖邦原是一个法国人,1788年在他17岁的时候来到波兰.关于来波兰的原因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但他很可能积极参加了1794年波兰将军TADEUSZ KOCIUSZKO领导的全民反抗运动,为他迁入国的自由而斗争.1800年他成为了地区长官STAROSTA的女儿和妻子的法文教师.1802年秋,NICOLAS肖邦接受了伯爵夫人LUDWIKA SKARBEK的邀请,来担当她孩子们的教育和教导工作,并和她的家人共同居住在热拉左瓦沃拉.在此,他遇到了伯爵夫人的远房亲戚TEKLA JUSTYNA KRZYANOWSKA小姐.他们于己于1806年6月2日结婚,他们的第二个孩子FRYDERYK出生于己于1810年.同年,肖邦一家人移居华沙.
  当肖邦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份,家里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他不仅为年轻的肖邦充分展现了音乐的美,而且让他熟悉了大量音乐大师的作品.他的教学富有情趣和智慧,奠定了肖邦作为一个钢琴家所应当拥有的个性和创造力.肖邦第一次演出是在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那年他年仅8岁.1818年的华沙日报这样写道:"他不仅可以完美而轻松地演那些最难的钢琴作品,而且他还能创作出饶有兴趣的舞曲和变奏曲."后来肖邦经常出现于达官显贵的府邸.
  后来肖邦的父母意识到即使是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如果不经过专业教育也是不行的.因此他们决定对肖邦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1926年从华沙LYCEUM毕业后,肖邦进入了华沙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JOZEF ELSNER先生.也就是在那一时期,肖邦创作了他大部分的钢琴和管弦作品,包括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第二号,波兰旋律的A大调幻想曲作品13号,F大调回旋曲作品14号,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4号,g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作品8号,以及波罗乃兹、玛祖卡和华尔兹等.ELSNER很快意识到肖邦的非凡音乐才能,他积极引导并保护着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肖邦的第二学年报告中写道:"非凡的能力",一年后是:"非凡的能力,音乐的天才".
  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肖邦开始想在欧洲的主要音乐中心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偶然的机会他选择了维也纳,在那里两都获得了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的巨大成功.在1829年"ALLGEMEINE THEATERZEITUNG"的评论上这样写道:"肖邦征服了每一个人,因为人们不仅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从他表演和创作的原始性上可以说他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演奏绝对不是一种对技巧的炫耀,这一点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与装腔作势者的区别.让我们从这个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真正的艺术家."其他一些评论也这样写道:"伟大的作品","优美的演奏","无以描绘的娴熟技法"等.这些是肖邦音乐才能在国际上首次得到承认.
  在年仅20的时候,肖邦因其创作的e小调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而誉满华沙.此后不久他就决定要出国.在这个异族统治下的国家中,政治形式不断紧张,革命一触即发.这种情况下,对于他的音乐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1830年的12月开始了他的艺术旅行.参加告别聚会的有他的家人,初恋情人KONSTANCJA,ELSNER教授以及一些朋友们.肖邦没有意识到他就要永远离开他的祖国,也就是从那一刻,在他充满无数欢欣和痛苦的生活中将永远伴随的是无尽乡愁.
  在巴黎,他的第二故乡,肖邦很快结识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席勒等.他主要进行创作、教学工作,并偶尔出席音乐会.他不想成为钢琴家,因为19世纪的钢琴家意味着用各种的表演技巧来取悦听众,争得名利.肖邦想为听众展现真正的音乐的美.他的演奏与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演奏风格迥然不同,因此常用于与同时代钢琴家进行比较.这种比较通常有利于肖邦.杰出的英国钢琴家、指挥家CHARLES HALLE曾说过,"与肖邦相比,KALKBRENNER只不过是个孩子".HEINRICH HEINE说,"李斯特让所有的钢琴家黯然失色,除了钢琴大师肖邦".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肖邦所拥有的非凡钢琴技巧,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钢琴舞台的耀眼明星.然而他宁愿为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他音乐的具有艺术能力的听众演奏.除了这些之外,肖邦一生仅举行过30场公共音乐会.凡是那些参加过肖邦"书房"音乐会的人都强烈认为,只有在这种朋友间的私人音乐会上伟大的艺术家才能阐释出音乐的真谛,发挥他们艺术的天赋.
  肖邦作为作曲家已经深为大家所熟悉.最有利的证明就是肖邦创造性的艺术成就在不断地为更多的世界听众所接受和传播.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用非凡的艺术天赋创造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他也是唯一一位专注于一件乐器创作的作曲家.尽管华沙的音乐团体,甚至包括ELSNER教授,都建议他可以创作一些歌剧和管弦乐作品,但肖邦认为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只有通过钢琴才能真正达到他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他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包括波罗乃兹、玛祖卡、华尔兹、夜曲、奏鸣曲、前奏曲、叙事曲、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和变奏曲等.他是那个时代具有独立风格和诗歌精神的伟大作曲家.1848年在英格兰举行音乐会后,伦敦的"每日新闻"这样写道,"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肖邦杰出的创作才能和他对作品的表现能力.他的音乐风格之独特,是以前任何一位大师都不可能达到的.我们从没有听到过如此美妙、如此激动人心的音乐.
  经过长期的病痛折磨,肖邦于1849年死于法国巴黎.但他留给波兰的心脏和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表达着他对祖国的热情.他临终前对姐姐说:“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编辑本段]《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编辑本段]——苏教版六下第二课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它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没过多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肖邦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句话的背景故事 弥留之际,肖邦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改成间接叙述句. 把“肖邦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如果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题目改为肖邦好不好?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句话表达了肖邦怎样的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肖邦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肖邦( ) 弥留之际,肖邦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改为第三者转述的话肖邦为什么疲劳?又为什么悲愤?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主要体现了肖邦的什么精神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阅读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帮我改个第三人称转述哈!肖邦喃喃地告诉姐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改成间接转述的句子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改为转述句) 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含义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