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20:28:45
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
x[Io+Wv+݀tE܆C /қaE*yxIq)'qK*}I @U:;精[]ȭ5 e:=]7~W?~/S\S /U#'pzz;%=ѽ3U:54ncj]CG==ѪxXϯqʙe*jC<BNC]\5Y:f<9l>JTt_N$#簫b*jxX pQ{s>< i]xS{fA <29wU澭Hb|}!EMW1]MhN H-ܓ$ө7fιJlJ wB +v {V[X&``lTfJ-=>9!l,a8:uDKў]Øò.tE ܲR1V/O޽b:U\׻3ˈsA[_xB!̈h`'XwIgóN0·ևy0vb+Z:|k/V=&lY{f[0MQ/EOc%x,}^֢BeJ49/ťU~5 +#/fQ+AGJB g]?(K:v((տ&){`9A.nBE]E=81kpr[d҂2,A4ޕХSޚgbB8 G[e=C,'%Fޤ⩢wڻܕ+yWL-}z^G y׼uI^"6#zi3KЏ`L;3u~@ N܈ڑqxpb:On$)3s%˕ʜQd+əESeê*Z>]Ie}ӻB\I$&JҔV9vח%EfE)+qôʖI[/'dϊc U/d6U;#T0cB ^iFCG6U*YMljcDKS+s`r ZPVm !I'7]?Zq?uVDzJ(7taz;z: 6sI1FOdF,Μ]{dh[jn`(#s7> P"I&;On^ Ş%cGF:'!?nPY*<_D#輝ʙ>f Y r<.$bJ)SZ0I;兔_>nțe?ܙb.=Qn'L#:WᬩMSDC^0IP3y7E"FH|tmdftOTqӲ6šc42?0=.511jmsT?ʓ7gHÙ9G$śdNU!.ܻK]5MvIo3-uRJۂ4j_oa_A.q^&89L˟:pS0"],Mwi&3WzUhAf鴏efZF=@V5pi:$eD@Թ#ܽUUicꜼ:ԇP/ ?}_ҹɬ\n0BǙ%;A\ 2Dq1}tuN 1M5RA3EWF3 $.rTi~#ѻ ;n5aǝR `-bU7@tt^6 # D7.}75ojy\GBؽiS9Q*d|e, Eu72*/Un~(ʡ Ԕ8hj.JՎN8kN_$AXy8͇|>3y!c)+ 냸x D/ж!׆7㡰aȫ%ևuzeT](\wà Qgmѭ=UINN$'mOxGkhFxA?@G!@G~/`|Τ,rb|BƆy2Iﮫ՛H:8fwa6LxD_=6SQL܍-V!:ZN nG؃WA'kF:d qoz*KGAȁnȩma[‰^}"{:敛$OŕL%ϗc9##wj&ko}厌Sb7/d;|0 |tVH[pݑM0D@a x9+Ps L@s` :|ycCjO1ݳ.ɽnf;QMH7%rCI.3yݤfT/ev޹򯽬esF:% ЖEa4N D73@\ffffOu8sZ)BN, [{ҏV BJ@(1הɳ8qf9K4|ҷ:3A^ڬAAum zZSx?KyBBi MlR6*QqklZW*[gmyODPѲ>3h1>?Ywql"W xZL^v3\6⟛Oݗ1Qc}M/40Ld?#ge}7}Ϧ9Om3Rϓc8"º-umM ^f$;;&Cw:~rWά'ICg`y^d@@mȲ5ܙTdAr9cHgZ8nY+3;.= yc82K;P9GsYua޸b;'FОz+444P,cy/{9Wqy873C?Q}jT_r/ϼLʟ~AXPg"/ ȧ_&05WE9?U|]7za>h^k/ {_{m/T:VPwƼ9Wzpm

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
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

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

全部展开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收起

孟母三迁

孟母教子有三个故事:
编辑本段1、孟母三迁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

全部展开

孟母教子有三个故事:
编辑本段1、孟母三迁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启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能改变人的思想行为。
编辑本段2、买肉啖子
原文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译文
  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体现了:母爱是母亲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例如把儿子由婴儿期、儿童、青少年,直至成年,供书教学,关怀照顾等。   母爱很无私。
编辑本段3、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还有一个版本: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   【注释】   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收起

孟子三迁,孟母断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