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的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3 19:10:02
张衡传的译文?
xYyr"{Y8& %#"ѨwTfe5W{Bh63 Te~osl:On%yY_~o~03 OwE1yw9K^A^NI# / 1<ÛmgqZD-Q=Ѷ3vRWu-::gzβEN%UDڻ) w3Ip4 p,#ze˱Ӣ=w-i{[DÎ}.f bۙD-v3)gwfm27x .E:L5읨N&SμƏ#8~ 3Toـ{8:O2$&#DJ a;8K1baNNO&) x!"kSxeAKF8!#HW!E"sKU^qz jqT g0qVːcO3k*螟smNY l`Z.-x.ٵE k`{Ew~zSFEuIE;SX*umV/`1kC&bWR{g4E9 /Б*S9S.ħ@ xs,{Qd>4d;y6d|I,""z#SKnUՏGK/'/] !!Colܜv/%P,1GzcK" yPceQNA5O`c P-t^pqz&ʦ*D|lC.bjU6|W84U95gRR;yL6/r9މ.4 ބg@.2qk9OS]K]%F]AcoX܅WX[WZ7];obE;Rm}Ƽ:xR0!1k`J~eFQz}b<]c:>"*ki)F]:E{Q(6d %aj=XIq<`|(fgD&V%IYZz- ^w}'#lܙ&Q][/G]wUNgv>%Nȗ2DEZ锵g?I"z#̓W[wna!CcX 2|Cq:ѡ[z`7EǦpo 2sgq^<[jPd>æm 5a4OE.!bc4+Zb2WYFuf"ޥG0IJ">ߏtbS-ȭzT+h .>UE6.Z5bCw ז.m!:H1*"W89Kmva7TЦ; C0&gr]5T=x;<fV6}^ 7:qEdz<;dTFM1ٕ;`Kx[G(m J^~O.~GypGk2h:n? Tp'/4Idd+IRga~Xq͹%! yN$JyLE;6q )T Qc$fdؙƟ4 vAPɰep f$u({x'p) >%dp c"7x|H^gwn|jβC[x"mg4C(pJޚZ$2Pt=4 J^ xƙ֖N9x&`ʬPRkgVr;Fn ZG͆QH}>vcX >6''C>ثHtIuY E6̝qc{V03bh4qE8&$ôҜJGg3ieşsx:vƒ!“U䏋FdтlI,fSY11_#mQ#e(wt L+m*}A7 3:!XL-o9`iAA1Ϫi@b9J6p ,g^,و CGJOA3|0.SQ״ )<3? '΢d6@ix "$:#2tgӍѴ~sxe:72“;%T~_D {@}#kD Jٱ dwNph9Dv Mu!quʁc2t-[O\Xe:rlbvF֛rc{n=(.\#FkK^q2GqeR""wCrVFl;1LxaPՖjr͢4bZ̳csU/[,cS u`f%Y0Rmb%  3`>սJYJ yavz?o0 61B2F饎 ȦۜmbO/lx3DqnLkn#iDXMH$ʯͭؑ&\I5jЈۦ fIFK"v梆Խ)?{VI+BCT?F92e(i*>C`NLYc#DF fto}e,Y2w\ K5N*S68`%l&R+f!51zA\2˴I@<<3_тHV]^f]ô/Nݛwcljj](1.bmrAxR1D1t(ׇaDGpjm1 ;7Rm$UQ>1ƧzK{(;=x82}" 23'bAX(CǡYc1o5Αs ߵVU{20#6pGԉ񜝵'^uϮ1FܪKڋI3tBm-AL\ 1R< 8DZ9ˁ= 18"{X5*d4)[ RJmPBU-5!SI3u;YL\"ԋn%G+F &(( 32_MV5bjкEƏF7rG}Ù湿0b(fY)!=E-olDXψEnr,|+v q C*DB;Hiǘ=ϣ),RjJ|lJ"m5++CXҖ-)|eU&OB]{ԏ3`~VoF1bp6j &9o>N˒3O)$Fo?Q0&ᕣJBql V8\  W:>u#uuZ .%AZ~H%eK0KY C`Ȗ) !=f5"_'}?~o*Gk% }WH JIk{^Ir#Zu ?UF|.n⊷&Nުpw4N9́%'ډSZd?ym',K|}˿Od?׹ު"(mSAGotPz[ GmB5nWC7٪e"ʚܦ2/UQk].oSFu6Kuϼ lUH}٦-:9CNmhZSz)H1ek|7ڌwtSV†gTS3L?2z_QP?wUT>FG5(KIsިl7z*[S%l:G;uUO)~^[eUG*}ºk&kմ'uV=>PZnU3jl݊+,C}Wyi|#uMb?_ kU_n ޡ(KZ,}k&[=ƾrY˚sPe_uYݕY>kÆ:LV}U!u_i]vniM=E6j+dZKksF[5[M Qn~)]g~.ܡk~K˿2 K{z.n&ɓ1j/ŵֻ/zZ^k{w޽ֻzZ^k{w޽Y//v_

张衡传的译文?
张衡传的译文?

张衡传的译文?
张衡传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
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喜欢符谶,以至后来的显宗、肃宗也就继承效法他.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
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又想继承孔丘研究《易经》的《彖》、《象》等篇的残缺部分,但终于没有完成.所著的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

全部展开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
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喜欢符谶,以至后来的显宗、肃宗也就继承效法他。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
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又想继承孔丘研究《易经》的《彖》、《象》等篇的残缺部分,但终于没有完成。所著的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收起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

全部展开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
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喜欢符谶,以至后来的显宗、肃宗也就继承效法他。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
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又想继承孔丘研究《易经》的《彖》、《象》等篇的残缺部分,但终于没有完成。所著的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