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摘抄有多少条就要多少条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30 23:02:55
论语 摘抄有多少条就要多少条啊
x[r"K^w6l|jf36UBī(HKB@Tɪ~aqRUun0DFF{{׿-M~׳#ݱiA6f0 /b?|K~mL"J6rѯC{-ǹ?/Ʌ_,Dž⶞ Snchqϗ ~m,/v=76ᔏ~#lsyǧ۰=,aڳ _>gC?]=8=m srV_b +c_tKm-79_ Ә (W9:3=.3?41bAKU݇$s/1Ol~7d~7' L@F%om>3)O`єf._98\]&[1j O?ߤ_ eV6 ( #'S魩wU䩃ƪ9Alh jϦ =`~& ;݁kOi]+jrfl7`,\WF)8فN;1r.1'mJ!qP'?>cfJ?m/Zdgy_m_mTyPINyʄ"O2fSnoiB0{CXN z9k&5ts9T pZUͤb.+*cmEܾ?^L=boJC@\,rQ/`ZPbKXsHezڜ҄OR2{/|h$jMuIvV~2]8x?B҃X Sl{`[,Mу:7mlƷS[M* dQH)= y;Xp}@T!!/jz19Nݠ BüUbF;UI_<G}=09G:=6x4 kSݲ\AhXv!y뽰׋gBf:zC-Ǎ)La>Y})]ncu[z?Seagv_n`9Ʒ1W75N/A@ "sgWp\B &iWyůeU@LĐHD|tcjI:al=.EAH&9&/aUX&<&HХpp5Գqbb} `rPr\>w0u2f!]KL9 GC}9׾I $4&FmуàO7La?Ujga*Pr30t4" Kzy %tȜi?>A"_T=#3D"ȷ4`ea 6n(.-^0:ۢː QFZ "=d7t`"mLPZ[,]:@WHgZ]~ſve;,HX迶~ q /M0su^녪ů^0sI͘*{ FG)}E ˏ*o Y8d%ڜ >5C_ PW(3Ɏ6Ϧtpl@3|T> 0w<ѷxLvV)b.2q\T:%d ޒVl jr  2/s4 s_.eAzft-E :H#ɁzӪ!p#W)q4 DQ [4<M5zE Elrf/[fr>8L[t9;sVlT:Z}b~dk9_؝SSnEph 4">2GC26ÄΔmmndͨ4?[ xe.L5p m"7 ,N[=d<ըvN[[{zTQfR'γT6s)*I\!TbI(uejđniv66xq-3BxAnYOHͫ)+ jE\R%&aإ\'xt$7L]誷'UmdƏFMSQ`Fjb *PYC=%дix\KD+u n~Q ĕqelQmWk$p>z)36y1\ԃi?Kv|kf|WrAZi9=x$G Mol#0FN&HܜR{ uա(+HO&Tc7f0n6~If}.XHv~ƈLWU46t GM#:F2wᓴ4Se k;+ݱM^q6NHdFԒLb zgYjiJApj57Pz}`|ifE^@=(2[Wp;TdO%T) 6cCV5'֣ ,dƔAF}Im=#1ϗ:dmN{*U(Zf=Yco\sI̫P3]dݔ)EjPXq4_Hvu0$: x{FՏk.$.LbqYeeKp< -Q͠0ቄML6ۣBpLrQs 75Fd HLsii6\;K '"+\#YiJKl (( 6\iaG;N:n]lA+bz|)+  B٠..is;™^yfʳ;jQM!3hpS"-1wKq>ȦXGԐobly:@ aE/"К./ $#XF&zΗ' gȥ?R7 /ceg%DcEMR؏?c3=6gK+qD̪"t t~(tZ`i(3^ >0Ti߯ЏmjZN;S3QYj8\p{O :,(HNCԞ) Lm`#9 BڶUHQ]Ե:}N7 uuP>U 2!3UEb9+`f= Dw*ec_"mֆ]n-Pe{?i NHyUȎ Gsv  !bΪ='È Fsx=47ͶrԎ ;5e' 3 QR]GZx]^"jj= {;DvKxQ㦯xm iȠ>Z.z瓠Gֺ!aXZ%Okgt" DȥHd l^2MeAYEavϪ^^bqGArP95QxNG E,잆]|1&-U,e.kÒ +HM:E ̼ Dy|X 2WRhZk;?1 ," /Z.f]n~LiME~0&KJKlcLU\=%麘!dWl>˴etuԿxNb2)^8QZmhUJ*ݘ&վq\pt36)j5gӲYa߲^[[/KijU3Bg͚j7]!Eiٔ<|_ 47=+P8)Yq~)ho2Z>MHMB;(קB"Np3=i]7_?iFP^gZz0Σۺ+G_8ըyN(EqmwZ΍@#^>RB \7& 6u>\,ns IEV@;QP\97+ E]n]TS ط i( 'yd9o6zVBj25]Kp(gېL&Y=Hu7=oo[nFoEU@ߎaZUs]hu \ɯ !3VZRz "ή+͟м3}&(H/2@GPjK 2oSqXj LtD<* NdeO%ʝSҭ4F2*9va.Ξt%`Aj*6ni;| Wa O@d-Wx-HB]AhS9Los*c=5-us;(:p *hIg[%P^Q\1Y5U],W|+[zOLﱹ;)RѕZJOVH˕G۪žQK|}K RfXRzl]5傩\K]i]˗Z\5ޫ"lUd'j0R-QRgz1D&ҞV&Ut-zb_0ɓ=ޥ!*D"^1i=]<)d;dhXjmkNnckfa$p#jCN}מxr;تqR7 (UwS9Ѡ+?l㡺m;v#<|+H߼!(t]u,Z`}3L2^BrE)hhܖ)؁z(z ϞIK ɳ3_EGʳoaAEimv\]D Ln֕p 0xdbb*Bd31uUpD e`R PB`׿kOw#D;w!S] Fz"F{xy:o( yk@6´ vwhFu\\&uUڙ^"pr#: LlIVNVߖ3rQưr9Nˊ:-wbE,l,IfPI"qi"$$'.e(Qp#,xm^>#=ݐ}߅֏w޾uD&UdBQ\T> YN/6wGXY%YN{/WaeDeZG(9-d6xM"8\sF@m[8Ǩ 8 ʠRفUc[&el_? jυ03}Kk nrzl, Jغҡjw/L2 gZ7 ;Qb>FMfB\VJ|KE;i2yҳxL冊^f2IkB0?'Y5[~>N&QnF)38h2\Urڟ$HKNB.nr)Gs{xiZ5l]8]Mƒ =n~_em1|xxc

论语 摘抄有多少条就要多少条啊
论语 摘抄
有多少条就要多少条啊

论语 摘抄有多少条就要多少条啊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以下几句,我觉得对自己甚为有用,需时常诵读!
  
  待父母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

全部展开

以下几句,我觉得对自己甚为有用,需时常诵读!
  
  待父母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于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委婉地劝阻。如果见他 们不愿意听从,仍然应该恭敬地侍奉他们,不得冒犯。虽然心里 忧愁,但也不能怨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注释】无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挂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 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解读】喜则点歌祝寿做生日,惧则汤药侍候问寒暖。
  
  孝子之心就这样体现。
  
  尤其是在当今经济日渐发达的时代,父母多半已不需要子女 赡养.不少家庭父母和子女还是各立门户分开生活,平时尽孝的 地方较古人已少了许多,老父老母所期望的,不外乎是做子女的 心到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做子女的还有什么理由连父母的年纪 都不放在心上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难逃“不孝之子”的罪名了。
  
  扪心自问,你是不是这样的“不孝之子”呢?如果是,那就 赶快去记住你父母的年纪吧。
  
  居住生活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不的了。"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处在贫困的境地,也不能够 长久地处在安乐的境地。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顺从仁。”
  
  【解读】仁者安于仁和智者烦从仁是由于他们气质不同,如孔子在另 外的地方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雍 也》)水性动,动者顺势,所以须从仁;山性静,静者安定,所以 安于仁。但无论是安于仁还是顺从仁,对仁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不一致的是不仁者,亦即没有仁德仁心的人。由于没有仁德 仁心,所以缺乏主心骨,缺乏稳定的人格,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 不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如果是处在贫困之中,不能够做到 安贫乐道,做到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如果是处在安乐之中, 也不能够做到久享安乐,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一言归 总,这种人因为缺乏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必然是反复无常的小 人。而仁者和智者因为有智慧,有涵养,修养达到了仁的境界,所 以无论处于贫富之间还是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 素。
  
  这就是有没有仁心之间的区别。所以,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仪态舒展自如,神色和乐喜悦。
  
  【解读】一肩挑尽古今愁,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孔子在家闲居时却仪态 舒展自如,神色和乐会悦,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完全不是 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严肃庄重的样子。这是因为他 虽然忧中忧民忧天下,但却不忧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上抱着以 平淡为乐的旷达态度,所以始终能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 心情。说到底,就是他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精神。而不像我们 今天的人,急急如律令。东奔西窜,疲于奔命。电话有了要传呼, 传呼有了要手机,生怕失去了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却又逢 人便感叹:“唉,活得真累!’”难道这累不是你自找的吗?更何况 你累什么呢?不外乎是累财累名累地位,累一己之得失、个人的 利益,其结果是连“燕居”的时间都没有了,更不用说什么“申 中如也,天天如也”。与其如此,倒不如向圣人学习,甩开个人名 利之累,退而间居,保持舒展和乐的心态,平平淡淡,轻轻松松 过一生。
  
  心胸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
  
  当然,说是这么说,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所以圣人不仅在《学而》打头的一章里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久首尾照应。
  
  言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行动在先,说话在后。”
  
  【解读】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也就是 “敏于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来,然后再说,把实际的行动放 在言论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做,夸夸其谈。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这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岁才明白。五十岁时,我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什么话都能够听进去,到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解读】与其说“人到七十古来稀”,不如说“人到七十万事休”。表面上看,圣人似乎说人到七十已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但实际上,这种“自由”,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以欲望的消退为代价而换来的。也就是说,人到了七十岁,还有什么呢?即使随心所欲,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更不要说有什么超越法度和越轨的行动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无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 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解读】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 子》第27章)与孔子这里的意思正好相同。好人固然可以成为我 们的老师,我们学习的榜样,坏人也可以成为我们对照自己的镜 子,我们的借鉴。 所有这些说法,意思都只有一个,就是要求言行一致,多做 少说。或者如俗语所说:“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 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无
  
  【译文】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
  
  【解读】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德修业等等,这都是三种不同的境界:知 道--喜好—一乐在其中。
  
  “知道”偏重于理性,对象外在于己,你是你,我是我,往往 失之交臂,不能把握自如。所以,当需要我们身体力行进行实践 的时住,往往难以做到。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很有好 处,很有必要,但要天天早上起来坚持锻炼身体,那就很少有人 能做到了。
  
  “喜好”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就像一位熟识的友人,又如他 乡遇故知,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但依然是外在于我,相交虽融融, 物我两相知。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喜好”看书,这是 确实的,但‘各好”的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好读书,不 求甚解”,这本测览测览,那本翻阅翻阅,觉得有些累了,扔在一 边,明天再读。这就是“好之者”,甚于“知之者”,但还没有进 入“乐之者”的境界。
  
  “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这种境界有一个最恰如 其分的词语来形容,这就是“陶醉”。陶醉于其中,以它为赏心乐 事,就像亲密爱人一样,达到物我两忘,合二而一的境界。比如 颜回,住在贫民窟里,用竹篮子打饭,用瓜瓢舀水喝,人们都忍 受不了那种贫困,而颜回自己却乐在其中。(《雍也》)又比如孔 子,发愤起来就忘记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掉了忧愁,甚至连自 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述而》)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这就叫 做“太投入了!”
  
  很可惜,现在“投入”学习,“投入”修养自己的人都太少了,而多半“太投入了”的,是在麻将桌上,坐在那里居心叵测得很,那可真是达到了“乐之者”的境界 啊!
  
  乐之者,不亦乐乎?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注释】 ①盖:大概。②作:创作。③识(zhi):记。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 的才能。我总是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用 心记下来。我是属于次一等的智力。”
  
  【解读】所谓次一等的智力就是“学而知之者,次也”,相对于“生而 知之者,上也”(《季氏》)的天才而言。
  
  正因为是次一等的智力,不是天才,所以要多闻多见,也就 是“敏而好学”。也正因为是次一等的智力,需要“敏而好学”,所 以不能“不知而作”,而是“述而不作”。
  
  可见,这一段实际上是孔子对自己学风和做学问态度的概括 性自我介绍,包括了在其他地方谈到的“述而不作”、“敏而好 学”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等好几方面的内容。
  
  同时,孔子之所以这样自我介绍,也是针对当时存在的“不 知而作”现象有感而发的。孔子的意思是说:那些自己不懂却能 够凭空创作的人大概是天才吧,我可没有这样的天赋才能,我的 一切都是靠学习而得来的,所以,我的写作也好,我的教书也好, 都是言之有据的,不敢乱来。
  
  “不知而作”的人却恰恰相反:自己不懂而又“硬撑”,处处 冒充内行。这种人做事,小则贻笑大方,大则害己害人,甚至祸 刚大民。孔子正是看到了这种“不知而作”风气的严重危害,才 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反对“不知而作”的行为。所以, 我们也绝不可以小看了它的危害性。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注释】无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解读】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文学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
  
  【解读】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是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 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再进一步深究,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 中庸其至矣乎!”
  
  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和处理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 ,而是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只不过要求“乐”与“哀”都不过分 ,都有所节制罢了。
  
  这当然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 对现代人来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寻找强烈刺激,追求“过把瘾旧死” 的生活,哪里还有什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涵养呢?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