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大名著成语,比喻意义,5个比喻意义,三国演义为主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2:48:27
出自四大名著成语,比喻意义,5个比喻意义,三国演义为主的故事
x[n+Iz~;hp]0b?_S34IQH*2IDeOWuy_U3H:icC_NUH.h4DJ,Xf 9>e["eٙ߾™Dc-Wg̗v1Y;` kHfCvrؕ7x0,3ˋލ! rsI~-r7vVpKOəMh~oc~Ywiu-gYgіdb5K6b:#d y'"E5Y{D<%k^u7z׻G8˥;s&lCœ8˄3 ˔ga& qy'OXu.ekr2ah7?wy ຳ VS!ݵe$§ {P^f T9 x2ۨ7XU\'bcmed`QX$Iͽ=h 7e8,Lߦ/No+ݿ:vٽ; E1^$_OMo[k1o[_nKfxG>DN䅴\B D\C,Tmܘ޶I)L5dQI *x)Nր hȧ43xEnƜW xBZElkBY_8v̂y Y@CciM GYzKI׎}rzé= sxeB^3dI i%zRÂxOP :+ ])|(IhŞ}O24z]`+7 !֍cK ע%x@NB9`3jGWq[g/\<.3ll=evlanuϦt.W, ;cCXvԻ#A Z&JQ;vdl˧!ǒ LFG†Y6޸ELނbIO!1ʊˈXzOOU:ʳo\;ThUĨRpdrwO j C ":9pRY#q2 *m`ݰ5uZ Il@(BVYQV3β'.9٪^}3-Zئb8^Wz  p³!%NUE|fh̖` bNϰΪ]6@N;[h/%Ņa,E?#2I1LvlGԂjF4٫س(7MCi_B6Itscenv.i2y#1]N eY(^GGuI!vs?~ [&Š1ݳ6BkmTh^8+g)JJkF b"}ht;6{tȒhnD)=/}q:d25y"Py6jN/tj`p(1 Hl| %-j~`(nҌBb4c*~Bc])܉ ys& $eVROO20>ƈI<)W/잯tbz#K[RUfhA5ayzo;a)%zu jԣؐ :G\oWR[J~rotHCmn%` ,kv&d4oGHV]L2`z8!7dY(}xax>N_;DYb|zh![4.Lw[DC[h"VǠ>ůJ|\AوtbBF5&{z%*pgSFƆkv6[ 4oeyH Um Q9W?Fl\4f`ȵ[F@ &qowf 'V]h(&1jұ"TyRCsk0:$`Tt|fMT,޼? 5 LEd9)^a-(SE؄kqH.bi&B ~ R( .;$۷:#5D2!zIo\b:.iIr1el9\怹P92* ZsSO*ãs;^l..p*"j3\Ȩ6 =\2t}j̰XNMp4'AGBT? *"AIQ*Q*%PQxaE5Ղou^A ^A7~$s_T(@Z*]{C.r}5>@NQ\<)ތQ#wu c]x;S2pV^G.E'2nZgPh\U8| 3ځmThe*,slʪ̪E @y'X[-\ZPLPʏbJ)݈|@2xPт 0jn7!Hn%oE>l|.UN5OVFHy;t /<[KgW_,ʮ73mwrI5:ε[L_{Ǹ] \,"3>gd?ՓUym:;K QmeCdr{iz ^F{Gx>r-Cnv;= +gٽS2unȗ"t {`o1 t(;ԛĪlo1G(.BB 43@A/[:-Ugps68N <ۈU1!%xxVBYijpq Z}8d0+w%S H6 әC$_/2x^ n+Żx;[o6F.@!@ѣp/^QIӹ5ZTqGJ*z+jFs"-:dJ b*#3=F3[$/(VݕY_HxWtPռ`e0PfQ)pt3N]%Wla2)?~sWxVM T۲"SoɐB(u^τĜj #HrZ32cᲝŅ%D7bX_LDd1lbn-(I"0ސw5`bWO0#D~-;나#CDERk`!?QQyR=@:aX:cV~] 4}yfhIUO,LҨ!;эUwV*%Y#TUl+2wlۈsM!uA(6!|8qa3X upm^*O: u|Uᮺ.鶊5uD+ ?,PsN^dd74;D{V*PVGvNUAal Ms w /VgKͻ~mwU"bg*껐r$}G q:exb >^ʦ Q*C9: ~/Cl\X1\`.#x +s*gu|K`1l*M^Jn0YCG)q_>>Ow'L]Yfْk] YAp {x[՛N?x۳{)#Ɖ4Hr *>+zYF~4TI -1i960+bZB&VXQթ.IE̹7M(z ˯d%{^; ԕmxIne1NetҔxдe=xWG:ׁJMTEK^ j=νSbj*b$Rg ;+kng3䛚.o_w={[mzz#R~_mG+tkH|CD]TYHe _c%(K(lT.ĭD3&V dZ9qRy掹 SȢ@7~`9M)QBV,"=q3%pފ$/ `?n-u*^A^TZ)or׶ϠFȂ`'Xnŏ(RA{kT7V :na"Od0^}R/-J*‹ 5%ƱEөƇިõOu/; %I_oHoHiV_Ѓ]*U9zIUf{9ĖԳtc;*/g.D펆n#-.GX˹3G(Ϟ};;w;yoq@Ѥz /H-=V]"&[MmxۼV4VYͷnNz Kk@FBν`Gy34#4-2Oz0눒P$+_,{@yKhjƿgfynI6 ps9mX0C@ONXEoboZ`"JÚlEAD< YmmhO=qa_=ݛg4Sau;9{2mnoy5t|L<2?L4^&uc(eS\eTWvx^9>V;cSޗTUWvDP^eҰv2c7Ae(EN)lr]֠< ^d={Qa8DM;s3)ƦxMY3̞E]&`C 쁳Y7} k}|b >\ 9"@;,jr( if馺m]*UՅP+ tw-ne6rL25S_V 8{ZUӷVFt,=+ 끬 V@W;;=eG ^f|0w7:/:e\_$n"H^IG籿YP Ծ(b} xC[ Ѽo.e Z~[ ܷs~x]0wD 7 nX 9 ga?L__ ws:s28eG惉фNE+U05Q_9uVXy3-L5/s7Ê 039[Ld~ bbus+s{OS%=Īwjx7{|L;~\1%-&t1bmߜ04c ^ssH8iO$֘~kژwo{&vX#~v-?1H

出自四大名著成语,比喻意义,5个比喻意义,三国演义为主的故事
出自四大名著成语,比喻意义,5个
比喻意义,三国演义为主的故事

出自四大名著成语,比喻意义,5个比喻意义,三国演义为主的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或大话来自我安慰.
2.完壁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人们用“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
3.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纸上谈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在纸上谈论用兵,即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的策略.后比喻与实际情况不切实际的空谈.
4.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5.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6.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7.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奋发图强,准备为国效力的精神.
呵呵多一点哦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

全部展开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乐不思蜀、单刀赴会、大意失荆州、赔了夫又折兵、草船借箭、老当益壮、虎父无犬子

收起

望梅止渴
煮豆燃萁
乐不思蜀
三顾茅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赔了夫人又折兵

望梅止渴
煮豆燃萁
乐不思蜀
三顾茅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赔了夫人又折兵

初出茅庐
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就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全部展开

初出茅庐
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就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乐不思蜀
蜀汉后主刘禅被司马氏俘虏,问之是否想家,说:此间乐,不思蜀。形容快乐过头,忘记了老家。
纸上谈兵
原为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书读兵书却生硬套取不思变通,导致长平大败
在三国里指马谡街亭一役,自认为饱读兵书一意孤行,而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失去战机的事情.
后比喻一些人只注重理论而不切实际导致失败.
空城计
三国时期,蜀兵败而退,诸葛武侯在手下无兵的情况下,弹奏抚琴大开城门迎接追来的司马懿,司马懿恐有疑兵而不敢冒进,后撤退.
后比喻在自己陷入危机的时刻,利用周围环境造成假象,令对手不敢轻进.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吴国吕蒙,自幼刻苦,习武读书.后成为吴国将军,令孙权震惊,孙权很难想象得出此人就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
后比喻在一段时间后再与某人重逢时,此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白帝托孤: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危,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国,完成大业。我的儿子刘禅,才能平庸,如果他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无才,你可自取之!”诸葛亮流着泪说:“陛下这样信任我,我怎敢不竭尽全力辅佐幼主,我愿以死效忠贞之节。”刘备又遗命刘禅:“你要像侍奉父亲那样与丞相相处。”刘备死后,诸葛亮便肩负起管治国家和复兴汉室的重担。
给你十个

收起

1.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

全部展开

1.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或大话来自我安慰。
2.完壁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人们用“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

收起